登陆注册
3524100000021

第21章 干姜类方

提起姜,是无人不晓的。姜与中国人乃至日本、印度等亚洲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太密切了。作为香辛调味料,生姜能解腥除腻、增味健胃,无论烧鱼烧肉,还是凉拌热炒,清蒸炖汤,生姜是绝对缺少不了的。生姜能散寒发汗、温胃,若着凉感寒后,只要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生姜红糖汤,便能使周身微微汗出,暖乎乎的,十分舒适。若将生姜晒干或焙干,便是中医常用的温中散寒的药物——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是治疗呕吐、腹泻腹痛、肢厥冷汗、关节冷痛、咳喘痰多、食欲不振、吐血便血等病症的主要药物。《千金方》治“中寒水泻”,用炮干姜研末内服;又吐血不止,用童便调服干姜末治之。《补缺肘后方》用单味干姜治“卒心痛”与“寒痢青色”。清代名医王孟英曾用干姜救治虚脱亡阳。干姜配合甘草、附子、白术等药物,则其治疗的范围更大。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姜对胃酸与胃液的分泌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肠管的张力、节律及蠕动也有双向性调节作用,通过刺激消化道黏膜,姜可以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干姜证

干姜证属于里寒证。里指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为主,如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也有呼吸道症状的咳喘等。寒指机体新陈代谢低下,内脏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低下、机体反应性迟钝等,临床表现为呕吐物、泻下物清稀无臭,痰液如水样。患者恶寒喜热、面色青黄、肢冷身寒、声低气微、舌淡白、苔白腻等。所谓干姜温中散寒,便是针对以上症候而言的。临床所见,凡素体阳虚,或素有寒饮者,在感寒受凉、疲劳、久病及暴食冷饮、过服寒凉药等诱因的促动下,往往出现干姜证。

1.呕吐物、唾液、痰液、大便、尿液清稀,无恶臭;

2.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或咳喘;

3.口不干渴,恶寒喜热,精神萎靡;

4.舌质淡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

(干姜舌)

与里热实证的大黄证相反,干姜证虽然有腹胀、腹痛,但大便溏薄如鸭粪、泻下物往往清稀无恶臭。大黄证口干舌燥、恶热喜凉,而干姜证口不干渴,畏寒喜热。大黄舌质红苔焦黄,干姜舌质淡苔白腻。两者的性质恰好相反。

笔者经验,干姜证舌象的诊断意义很大,笔者有“干姜舌”之称。苔白主寒,腻主湿,临床见舌苔白腻者,使用干姜剂,可以使厚苔褪去,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若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无苔光红者,皆主热主阴虚,与干姜证的性质相反。干姜辛热,误用可致患者口干舌燥,使热证、阴虚证的程度更为严重。所以,笔者在决定使用大量干姜之前,是必定要看一看舌象的。干姜舌的舌面往往白滑,患者口不渴、甚或口中常有冷唾。若口渴喜饮、舌面干燥,虽然精神萎靡,也不可以认作干姜证。

干姜证临床相当多见,常与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附子证、黄连证、半夏证等同时出现,因而干姜不仅单独使用,更多的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如麻黄类方的小青龙汤、柴胡类方的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类方的半夏泻心汤等。下面介绍的干姜类方是以干姜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代表方剂。

理中汤

人参三两(15g)白术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配上人参、白术、甘草,便是有名的理中汤。中医治疗腹中虚寒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用理中汤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千金方》用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赤水玄珠》用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相传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后召名医杨介,以冰水煎理中汤而愈。

理中汤是治疗呈现里虚寒证的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剂。其中干姜与甘草,名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所以加人参、白术者,想必因吐泻之后,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状态,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大便稀溏、肌肉松软及精神萎靡、声低气馁等。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里虚寒证。这里的里,主要指脾胃,即消化吸收功能。见里虚寒证的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差,或病程比较长,年老体弱者多见。理中汤证如下:

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本方证多见于消化道疾患。临床报道本方及加减方对慢性菌痢、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吐泻呈虚寒者、婴儿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幽门痉挛、妊娠恶阻、胆道蛔虫、胆道术后胆汁分泌过多、慢性肝炎、顽固性腹胀、小儿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有效。如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空军某医院内科认为此为虚寒证,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治愈(胃酸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2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酸不同程度改善)16例(1)。有报道治疗1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的病例。患者胆石症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24小时5000~6000ml,经抗菌治疗不减。患者消瘦、面色青黄、神疲、鼾睡懒言、肢冷便溏、口淡食少、胸脘痞满、舌暗苔白、脉沉迟细,诊断为理中汤证,与理中汤加砂仁,2剂后胆汁顿减为24小时500ml,精神食欲也明显好转(2)。

——急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热证实证,但也有表现为虚寒证的。有人报告1例麻疹合并肺炎,体温一直不退,嗜睡,躁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并出现全身颤抖,以手足为明显,复经抗生素、输液等对症处理终不见效,体温波动在38℃上下。医者根据虽然有体温不退但口鼻气冷,便溏尿清,脉象虚缓,判断属真寒假热,以理中汤合地黄丸,数剂而治愈(3)。

——一些出血性疾患也有见理中汤证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其出血量均不多,且血色暗淡。这种情况可以用炮姜换干姜。传统经验,治疗出血,干姜须炒黑用之。

——小儿疾患多见本方证。如虚热不退、小儿慢惊风、小儿肺炎肺不张、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口疮等病多伴消化道症状。笔者曾治疗1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初起发热,继而口腔黏膜出现多个溃疡,患儿哭闹不安,整日淌涎,半月不愈。视其面色黄浮、舌质淡红、苔白,询得大便不成形,粪中有不消化物。遂予理中汤加附子、黄连5剂而愈。

临床应用理中汤经常加味。呕吐者加半夏,黄疸加茵陈蒿,脐下动气加桂枝,心悸眩晕加茯苓,腹痛加木香。又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弱者。有报告治疗婴儿乳块不化,大便呈青色,由乳母哺乳前45分钟左右服用本方(制附子10~12g,先煎半小时,党参20g,白术10g,干姜6g,甘草6g)的药液200~300毫升,日二三次,服1~2日即可治愈(4)。尚有报道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呈虚寒证者(5)。

理中汤加黄连,名连理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唇暗红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口腔溃疡等多见此证。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自汗、身痛、恶风者。本方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治理中汤证伴见腹胀满拒按者。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治疗理中汤证伴见胃脘胀气者。理中汤去干姜,换茯苓,名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症,因没有干姜,故方证中无明显的恶寒、吐清水、腹泻、苔白腻等表现。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20g)甘草四两(20g)白术三两(15g)人参三两(15g)干姜三两(15g)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理中汤亦称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故名桂枝人参汤。理中汤证为里证,桂枝证为表证,这种表里同病的情况是经常见到的。规定:“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是说在表证未除的情况下,而误用泻下的药物,致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导致表里俱虚,用桂枝人参汤温里又解表。可见,本方证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误下,凡素体阳气不足者感冒风寒,或感冒发热期间过度疲劳,均可出现本方证。尤其是桂枝体质患者的慢性胃肠疾病,多见此方证。

桂枝人参汤证如下:

1.理中汤证;

2.发热自汗,或腹痛,心下痞硬;

3.舌质淡红或嫩红,偏暗,脉浮大。

本方证除理中汤证以外,伴见桂枝证是其特征。其临床表现不一,有发热、关节痛、自汗、恶风者,有心悸、脐动失眠者,也有心下痞硬、腹痛者,还有头痛、身痛者。自汗、恶风一证是常见的。自汗中有一动即汗出者,也有入夜汗出者,还有仅见恶风而无明显出汗者。自汗者大多恶风,对风冷过敏。

本方证可见于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以及以腹痛、腹泻、低热、自汗等为表现的患者。笔者曾治一老妪,主诉便秘5日,前医给服大黄剂无效。患者精神极度萎靡,周身发冷,入夜则身热有汗,汗后又冷,食欲不振,每日仅食粥少许。视体格瘦小,面色青黄,舌质淡红,苔白厚,腹诊见腹部扁平、肌肉拘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硬不适。诊断为桂枝体质的理中汤证,投本方3剂,1剂即感全身舒适,得软便,3剂后出汗止,身冷除。又治疗1例肝硬化患者,经常腹泻、腹痛,腹水经常出现,且有入夜常腓肠肌痉挛,伴有自汗。处方用桂枝人参汤加白芍、山药、大枣、当归等,服药30余剂,大便成形,食欲增进,面色红润,腹水亦未再出现。

本方需与黄连汤证相鉴别。两方皆有自汗、腹泻、心下痞硬等症,但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本方证属虚寒,故泻下物无恶臭且清稀,虽然有汗而恶风肢冷,患者精神萎靡,声低气馁;黄连汤证属寒热夹杂,故有腹痛腹胀、身热多汗、烦躁不安等。此外,黄连汤有黄连、半夏,能除痞泄热和胃止呕,所主在胸中,在上消化道;本方有白术,能利水止泻,配桂枝、干姜、人参、甘草能温中健脾,所主在大腹,在下消化道。两方所主有上下的不同。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蜀椒二合(10g)人参二两(10g)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30g),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本方是干姜类方中的镇痛剂,适用于脘腹部冷痛的病症。《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这样一种病证。现在看来,很像胃肠骤然发生的逆蠕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神经症、胃扩张、胃下垂、胆道蛔虫、肠黏连、肠梗阻等应用本方的机会较多。

大建中汤证如下:

1.腹痛腹胀较剧,呈阵发性,或见有肠形,或闻及腹鸣,多伴呕吐;

2.手足逆冷,或有冷汗,口内清唾;

3.干姜舌。

若腹痛较剧,而大便秘结、身热有汗、舌苔焦黄者,则与本方证完全相反,证属热痛,用大黄类方才对证。

甘姜苓术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茯苓四两(20g)白术二两(10g)甘草二两(10g)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如果将理中汤中的人参换成茯苓,便是治疗寒湿腰痛的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对本方所治的腰痛作了如下的描述:“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可见这种腰痛的特点是“冷痛”与“重痛”。冷表示有寒,重表示有湿。不用人参,当无消瘦枯憔、心下痞硬、食欲不振等;茯苓、白术同用,必有身体困重、小便不利、浮肿。

甘姜苓术汤证如下:

1.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2.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全身倦怠感;

3.口中多清涎,干姜舌。

——甘姜苓术汤主治腰痛。有报告用本方治疗1例关节痛年余的患者,因疲劳后腰背浸湿感寒,全身大小关节疼痛,腰亦胀痛,下肢沉重怕冷,予本方6剂即疼痛消失(6)。笔者曾治疗1例腰部冷痛的中年女性,体型肥胖,腰痛半月,针灸推拿无效,视其舌苔白腻,下肢浮肿,遂以本方加苍术、苡仁,5剂症状即缓解。

——甘姜苓术汤也治腰腿无力沉重,小便频数。日本古方家尾台榕堂的经验:“老人平日苦小便频数,吐涎短气,眩晕难起步者,宜此方”(《类聚方广义》)。现代有用本方治尿失禁的报道。

——此外,妇人带下清稀量多,小腹松坠无力者也可使用本方。

本方证多见于体型肥胖及久居阴冷潮湿环境的患者,平素身困体重,关节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溏,舌苔白。这种体质,即属于前面介绍的“麻黄体质”、“黄芪体质”,即所谓湿性体质。一旦发病,多有眩晕、腰痛体痛、腹泻腹满、浮肿、动悸等症。故本方临床除用于治疗寒湿腰痛以外,还治疗浮肿、关节痛、腹泻等症,并多与麻黄类方、黄芪类方、附子类方等合用。如配黄芪防己汤治疗浮肿,配麻黄加术汤治疗恶寒无汗、关节痛,配四逆汤治疗恶寒、腹泻、四肢厥冷。《外台秘要》肾着散,为本方加杜仲、桂枝、牛膝、泽泻,主治相同,而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医院内科.新医药杂志,1977,(7):30

2.刁本恕.四川中医,1986,(3):25

3.张岫云.中医杂志,1966,(2):23

4.陈其五.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2):21

5.马蜀生.新医药学杂志,1976,(2):39

6.聂季南.浙江中医杂志,1980,(2):77

同类推荐
  •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介绍了天人相应与生命整体观、养生方面的知识。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备医药专业知识、懂得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医药高职院校是培养医药行业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之一,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
  •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集华夏古老秘方于一体,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书中诸多中医药方均具有实用性,是您居家外出的必备医学知识。
  •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热门推荐
  • 诡医

    诡医

    在这个故事里你将看到一个真正属于中医的世界,什么夜游神、僵尸胎、人面疮、鬼邻症这些诡病怪症,也有神骨丸、龙目散、穿山客饮这类上古奇药。世间是否真有可使人长生不老的养生术?那些神秘毒药又是如何配置出来的?本书将为你真实还原一个上古流传至今的医道江湖。
  • 绝战天成

    绝战天成

    寰宇之巅,天成国度,绝世君威破万源神魂九转,终落凡尘,王者归来再战天千载之前的乱世英豪,皆是亲临凡世,昔日战火将再次点燃,逆命之人能否兴起伐天霸业......杀意凛然,绝战天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护花极品高手

    护花极品高手

    【宁惹花蝴蝶,不见鬼千手】传说之人为何无故消失?多年后出现,“他”又是谁?当年的种种到底是......?“他”又有怎样的使命?沉默寡言的杨文昌,做化学实验爆炸,身体变异,性情大变。带着一身自信,谨慎。人生的起落,失意,快乐......。骗局?美女?爱情…,是阴谋?诡计?新书需要大家的多多支持,无痕在这里拜谢......!
  • 史前超级书店

    史前超级书店

    简单版:地球:“人类,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萧炎,我喜欢你,我要和你搞基!”一娘炮大喊道。“放开那个女巫,让我来!”一彪形大汉痛心疾首。“呜呜呜,小怪兽太惨了!”一九天仙女哭得梨花带雨。“若是不服,小说里干!”“什么?想赖账?你看到门口那个拿着一人高的板斧的暴力小萝莉了吗,还有那个可萌可萌的功夫熊猫,先问她们同不同意!”霸气版:陆沉的文明再次归来,现代文明和史前文明的战争永不停歇。谁,才是地球的霸主?“降,只屠皇室!不降,血屠七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绝世美颜

    重生绝世美颜

    gogogo。赶快入坑。轻松甜蜜小爽文,whatareyou?
  • 异能巅峰

    异能巅峰

    浮世之下,异能纵横,都市里,少数异能者隐于人群之中,元素控制、肉体再生、精神侵染,无数奇特的能力争奇斗艳。小至家族,大至国家,究竟谁,才能窥得无上的异能巅峰?主角平凡出身,意外觉醒,又如何在危险的都市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是独闯天下,还是被国家招安?请看笔者为您一一道来。ps:本书都市到底,没有毁灭地球的情节,更没有后期改玄幻修仙,纯粹都市异能,希望大家喜欢^_^
  • 死亡请柬

    死亡请柬

    江北大学美术系学生,牛欣欣再为海外贸易公司老总吴宇翔画壁画期间,屡次要款未果。然而有一天牛欣欣看到吴宇翔突然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接着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第二天牛欣欣接到吴宇翔的电话,令牛欣欣十分诧异的是,吴宇翔居然爽快的付清了所有款项。可在牛欣欣拿到钱的当天晚上,吴宇翔上吊自杀,盒子神秘失踪,并留下一张神秘的照片。同时江北大学第三校舍开放的当天下午,美术系方晓彤在画室用铅笔刺向自己的喉咙,诡异自杀。一连串诡异所思的事件,神秘的死亡请柬,牛欣欣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凶杀风波,同时牵扯出了十几年前的两件无头公案。命运的天枰到底会偏向哪边?盒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第三校舍又有什么恐怖的过去?
  • 吸血天使不吸血

    吸血天使不吸血

    谁说天使就是善良的,吸血鬼就是凶残的。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样,一样的杀人凶手。我叫夏有爱。一个永远只有18岁的女孩儿。虽然我活了很久,但是,唯一一个让我不断前进的理由就只有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