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21

第21章 干姜类方

提起姜,是无人不晓的。姜与中国人乃至日本、印度等亚洲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太密切了。作为香辛调味料,生姜能解腥除腻、增味健胃,无论烧鱼烧肉,还是凉拌热炒,清蒸炖汤,生姜是绝对缺少不了的。生姜能散寒发汗、温胃,若着凉感寒后,只要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生姜红糖汤,便能使周身微微汗出,暖乎乎的,十分舒适。若将生姜晒干或焙干,便是中医常用的温中散寒的药物——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是治疗呕吐、腹泻腹痛、肢厥冷汗、关节冷痛、咳喘痰多、食欲不振、吐血便血等病症的主要药物。《千金方》治“中寒水泻”,用炮干姜研末内服;又吐血不止,用童便调服干姜末治之。《补缺肘后方》用单味干姜治“卒心痛”与“寒痢青色”。清代名医王孟英曾用干姜救治虚脱亡阳。干姜配合甘草、附子、白术等药物,则其治疗的范围更大。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姜对胃酸与胃液的分泌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肠管的张力、节律及蠕动也有双向性调节作用,通过刺激消化道黏膜,姜可以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干姜证

干姜证属于里寒证。里指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为主,如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也有呼吸道症状的咳喘等。寒指机体新陈代谢低下,内脏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低下、机体反应性迟钝等,临床表现为呕吐物、泻下物清稀无臭,痰液如水样。患者恶寒喜热、面色青黄、肢冷身寒、声低气微、舌淡白、苔白腻等。所谓干姜温中散寒,便是针对以上症候而言的。临床所见,凡素体阳虚,或素有寒饮者,在感寒受凉、疲劳、久病及暴食冷饮、过服寒凉药等诱因的促动下,往往出现干姜证。

1.呕吐物、唾液、痰液、大便、尿液清稀,无恶臭;

2.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或咳喘;

3.口不干渴,恶寒喜热,精神萎靡;

4.舌质淡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

(干姜舌)

与里热实证的大黄证相反,干姜证虽然有腹胀、腹痛,但大便溏薄如鸭粪、泻下物往往清稀无恶臭。大黄证口干舌燥、恶热喜凉,而干姜证口不干渴,畏寒喜热。大黄舌质红苔焦黄,干姜舌质淡苔白腻。两者的性质恰好相反。

笔者经验,干姜证舌象的诊断意义很大,笔者有“干姜舌”之称。苔白主寒,腻主湿,临床见舌苔白腻者,使用干姜剂,可以使厚苔褪去,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若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无苔光红者,皆主热主阴虚,与干姜证的性质相反。干姜辛热,误用可致患者口干舌燥,使热证、阴虚证的程度更为严重。所以,笔者在决定使用大量干姜之前,是必定要看一看舌象的。干姜舌的舌面往往白滑,患者口不渴、甚或口中常有冷唾。若口渴喜饮、舌面干燥,虽然精神萎靡,也不可以认作干姜证。

干姜证临床相当多见,常与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附子证、黄连证、半夏证等同时出现,因而干姜不仅单独使用,更多的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如麻黄类方的小青龙汤、柴胡类方的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类方的半夏泻心汤等。下面介绍的干姜类方是以干姜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代表方剂。

理中汤

人参三两(15g)白术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配上人参、白术、甘草,便是有名的理中汤。中医治疗腹中虚寒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用理中汤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千金方》用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赤水玄珠》用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相传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后召名医杨介,以冰水煎理中汤而愈。

理中汤是治疗呈现里虚寒证的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剂。其中干姜与甘草,名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所以加人参、白术者,想必因吐泻之后,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状态,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大便稀溏、肌肉松软及精神萎靡、声低气馁等。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里虚寒证。这里的里,主要指脾胃,即消化吸收功能。见里虚寒证的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差,或病程比较长,年老体弱者多见。理中汤证如下:

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本方证多见于消化道疾患。临床报道本方及加减方对慢性菌痢、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吐泻呈虚寒者、婴儿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幽门痉挛、妊娠恶阻、胆道蛔虫、胆道术后胆汁分泌过多、慢性肝炎、顽固性腹胀、小儿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有效。如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空军某医院内科认为此为虚寒证,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治愈(胃酸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2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酸不同程度改善)16例(1)。有报道治疗1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的病例。患者胆石症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24小时5000~6000ml,经抗菌治疗不减。患者消瘦、面色青黄、神疲、鼾睡懒言、肢冷便溏、口淡食少、胸脘痞满、舌暗苔白、脉沉迟细,诊断为理中汤证,与理中汤加砂仁,2剂后胆汁顿减为24小时500ml,精神食欲也明显好转(2)。

——急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热证实证,但也有表现为虚寒证的。有人报告1例麻疹合并肺炎,体温一直不退,嗜睡,躁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并出现全身颤抖,以手足为明显,复经抗生素、输液等对症处理终不见效,体温波动在38℃上下。医者根据虽然有体温不退但口鼻气冷,便溏尿清,脉象虚缓,判断属真寒假热,以理中汤合地黄丸,数剂而治愈(3)。

——一些出血性疾患也有见理中汤证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其出血量均不多,且血色暗淡。这种情况可以用炮姜换干姜。传统经验,治疗出血,干姜须炒黑用之。

——小儿疾患多见本方证。如虚热不退、小儿慢惊风、小儿肺炎肺不张、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口疮等病多伴消化道症状。笔者曾治疗1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初起发热,继而口腔黏膜出现多个溃疡,患儿哭闹不安,整日淌涎,半月不愈。视其面色黄浮、舌质淡红、苔白,询得大便不成形,粪中有不消化物。遂予理中汤加附子、黄连5剂而愈。

临床应用理中汤经常加味。呕吐者加半夏,黄疸加茵陈蒿,脐下动气加桂枝,心悸眩晕加茯苓,腹痛加木香。又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弱者。有报告治疗婴儿乳块不化,大便呈青色,由乳母哺乳前45分钟左右服用本方(制附子10~12g,先煎半小时,党参20g,白术10g,干姜6g,甘草6g)的药液200~300毫升,日二三次,服1~2日即可治愈(4)。尚有报道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呈虚寒证者(5)。

理中汤加黄连,名连理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唇暗红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口腔溃疡等多见此证。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自汗、身痛、恶风者。本方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治理中汤证伴见腹胀满拒按者。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治疗理中汤证伴见胃脘胀气者。理中汤去干姜,换茯苓,名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症,因没有干姜,故方证中无明显的恶寒、吐清水、腹泻、苔白腻等表现。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20g)甘草四两(20g)白术三两(15g)人参三两(15g)干姜三两(15g)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理中汤亦称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故名桂枝人参汤。理中汤证为里证,桂枝证为表证,这种表里同病的情况是经常见到的。规定:“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是说在表证未除的情况下,而误用泻下的药物,致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导致表里俱虚,用桂枝人参汤温里又解表。可见,本方证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误下,凡素体阳气不足者感冒风寒,或感冒发热期间过度疲劳,均可出现本方证。尤其是桂枝体质患者的慢性胃肠疾病,多见此方证。

桂枝人参汤证如下:

1.理中汤证;

2.发热自汗,或腹痛,心下痞硬;

3.舌质淡红或嫩红,偏暗,脉浮大。

本方证除理中汤证以外,伴见桂枝证是其特征。其临床表现不一,有发热、关节痛、自汗、恶风者,有心悸、脐动失眠者,也有心下痞硬、腹痛者,还有头痛、身痛者。自汗、恶风一证是常见的。自汗中有一动即汗出者,也有入夜汗出者,还有仅见恶风而无明显出汗者。自汗者大多恶风,对风冷过敏。

本方证可见于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以及以腹痛、腹泻、低热、自汗等为表现的患者。笔者曾治一老妪,主诉便秘5日,前医给服大黄剂无效。患者精神极度萎靡,周身发冷,入夜则身热有汗,汗后又冷,食欲不振,每日仅食粥少许。视体格瘦小,面色青黄,舌质淡红,苔白厚,腹诊见腹部扁平、肌肉拘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硬不适。诊断为桂枝体质的理中汤证,投本方3剂,1剂即感全身舒适,得软便,3剂后出汗止,身冷除。又治疗1例肝硬化患者,经常腹泻、腹痛,腹水经常出现,且有入夜常腓肠肌痉挛,伴有自汗。处方用桂枝人参汤加白芍、山药、大枣、当归等,服药30余剂,大便成形,食欲增进,面色红润,腹水亦未再出现。

本方需与黄连汤证相鉴别。两方皆有自汗、腹泻、心下痞硬等症,但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本方证属虚寒,故泻下物无恶臭且清稀,虽然有汗而恶风肢冷,患者精神萎靡,声低气馁;黄连汤证属寒热夹杂,故有腹痛腹胀、身热多汗、烦躁不安等。此外,黄连汤有黄连、半夏,能除痞泄热和胃止呕,所主在胸中,在上消化道;本方有白术,能利水止泻,配桂枝、干姜、人参、甘草能温中健脾,所主在大腹,在下消化道。两方所主有上下的不同。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蜀椒二合(10g)人参二两(10g)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30g),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本方是干姜类方中的镇痛剂,适用于脘腹部冷痛的病症。《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这样一种病证。现在看来,很像胃肠骤然发生的逆蠕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神经症、胃扩张、胃下垂、胆道蛔虫、肠黏连、肠梗阻等应用本方的机会较多。

大建中汤证如下:

1.腹痛腹胀较剧,呈阵发性,或见有肠形,或闻及腹鸣,多伴呕吐;

2.手足逆冷,或有冷汗,口内清唾;

3.干姜舌。

若腹痛较剧,而大便秘结、身热有汗、舌苔焦黄者,则与本方证完全相反,证属热痛,用大黄类方才对证。

甘姜苓术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茯苓四两(20g)白术二两(10g)甘草二两(10g)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如果将理中汤中的人参换成茯苓,便是治疗寒湿腰痛的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对本方所治的腰痛作了如下的描述:“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可见这种腰痛的特点是“冷痛”与“重痛”。冷表示有寒,重表示有湿。不用人参,当无消瘦枯憔、心下痞硬、食欲不振等;茯苓、白术同用,必有身体困重、小便不利、浮肿。

甘姜苓术汤证如下:

1.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2.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全身倦怠感;

3.口中多清涎,干姜舌。

——甘姜苓术汤主治腰痛。有报告用本方治疗1例关节痛年余的患者,因疲劳后腰背浸湿感寒,全身大小关节疼痛,腰亦胀痛,下肢沉重怕冷,予本方6剂即疼痛消失(6)。笔者曾治疗1例腰部冷痛的中年女性,体型肥胖,腰痛半月,针灸推拿无效,视其舌苔白腻,下肢浮肿,遂以本方加苍术、苡仁,5剂症状即缓解。

——甘姜苓术汤也治腰腿无力沉重,小便频数。日本古方家尾台榕堂的经验:“老人平日苦小便频数,吐涎短气,眩晕难起步者,宜此方”(《类聚方广义》)。现代有用本方治尿失禁的报道。

——此外,妇人带下清稀量多,小腹松坠无力者也可使用本方。

本方证多见于体型肥胖及久居阴冷潮湿环境的患者,平素身困体重,关节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溏,舌苔白。这种体质,即属于前面介绍的“麻黄体质”、“黄芪体质”,即所谓湿性体质。一旦发病,多有眩晕、腰痛体痛、腹泻腹满、浮肿、动悸等症。故本方临床除用于治疗寒湿腰痛以外,还治疗浮肿、关节痛、腹泻等症,并多与麻黄类方、黄芪类方、附子类方等合用。如配黄芪防己汤治疗浮肿,配麻黄加术汤治疗恶寒无汗、关节痛,配四逆汤治疗恶寒、腹泻、四肢厥冷。《外台秘要》肾着散,为本方加杜仲、桂枝、牛膝、泽泻,主治相同,而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医院内科.新医药杂志,1977,(7):30

2.刁本恕.四川中医,1986,(3):25

3.张岫云.中医杂志,1966,(2):23

4.陈其五.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2):21

5.马蜀生.新医药学杂志,1976,(2):39

6.聂季南.浙江中医杂志,1980,(2):77

同类推荐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精选妙用中草药

    精选妙用中草药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草药宝库中精选出八十多种中草药,分别从简介、表源、采收加工,性味功用、功效主治、保健膳、验方精选等方面,对精选出的中草药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本书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编排,各系统独立成章,各章节内含目的要求、教具准备、实习内容、复习思考题和重点掌握等内容。
  •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小儿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小儿不仅给家庭生活增添情趣,也是家庭、国家、民族的幸福与希望。儿科常见病的规范治疗是确保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效果,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儿科常见疾病诊治》一书,目的在于为儿科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从家传史略、学术特点、临床经验、祖传验方等方面对肝病专家孟维礼世家进行了全面性的介绍和总结。
热门推荐
  • 戏子奋斗日常

    戏子奋斗日常

    在现代,秦明月混了十年的演艺圈,还是个死跑龙套的。一朝穿越,却成了个下九流的戏子。手持一副烂牌:戏班濒临解散,即将流落街头,孪生哥哥被‘贵人请去喝茶’自此失了踪影。为了活命,她顶着哥哥的名号立于世,好不容易凭借现代演戏的手段将局面打开,哪知各路妖魔鬼怪接连等场,还有个傲娇别扭嘴贱的奇葩男主动缠上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上古传奇

    穿越之上古传奇

    一个国家赴黎巴嫩的维和特种兵!一次意外的任务返回途中!遭遇路边炸弹的袭击!为了解救自己心爱的女人!不幸被RPG击中!谁知这一轰竟然将自己轰到了上古的部落时代!且看主角如何带领这些上古的部落走向辉煌!建立华夏王朝.带领他们离开古老的社会。打败雄踞一方的霸主!走向文明新纪元~~
  • 大绑匪

    大绑匪

    有光明就有黑暗,但同样有很大一部分人游离在灰色地带,没有人可以约束、没有人可以制裁,既然他们可以照样行走在阳光下,那就让他们享受享受绑架的黑暗时刻吧!颤抖吧,你的小辫子已经不小心被我抓到了。。。
  • 龙逆斗

    龙逆斗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的统一。朴树迷离的身世,错综交杂的情锁!踏碎空间的坚壁,领悟时间的奥妙。主角是创世之主盘古,是远古火神,是宇宙黑洞的霸主,亦或是其他!一切,只等你来见证!
  • 真正的永恒2

    真正的永恒2

    真正的永恒有作者东方新人创作,腾讯越办越好。。。。。。。
  • 第一郡主

    第一郡主

    本是出身将门却一心向往那才子佳人的美梦。待梦醒之时,才发现话本中的才子佳人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利益。父亲战死,兄长为了抢回父亲的遗体被敌军乱箭射死。上柱国府就此没落,而本以为是终生寄托的丈夫,不想却是罪魁祸首。她是上柱国大将军的女儿,即便是再无用也要让仇人血骨无存!灵魂四处游荡,而再次感受到家人温暖的时候,她决定不再做那依附他人的菟丝花!
  • 纯白如谨

    纯白如谨

    生如夏花,绚丽多姿度一生。纯白如谨,愿能相伴于一生。
  • 零之异世界

    零之异世界

    “有过痛苦,才能明白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凌墨抚摸一把头发,轻笑道。“走吧,世界还很大”旁边一位颜容倾城倾国的女孩淡笑一声,朝着无边无际的前方走去!
  • 爱不单行,首席盛爱无期!

    爱不单行,首席盛爱无期!

    没有婚姻,没有金钱,甚至没有一句承诺,褚夏衣就在这个被誉为“北城女人最想嫁”的矜贵男人身边默默待了三年。只要他要,只要她有!这便是褚夏衣对顾靖庭的态度。有人问顾少:是什么让你将一个女人吃得死死的?他掀起凉薄的唇:养过宠物么?三分饱,七分馋,让她心里对你恨得痒痒的,却又离不开你。对你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转身却又能毫无原则的原谅你的一切。只是,真的能原谅一切吗?...她以为,爱情只要等待,便会迎来花开并蒂,于是,大胆询问:你会娶我吗?他勾唇轻笑,拍打着她的脸:梦该醒了!她以为他是不婚族,直到,“不婚”的男神终于为他心爱的女人披上了一袭白纱...直到,她病入膏肓......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一段离奇的身世,一张飞往异国的机票,将他和她的世界彻底阻隔。“后会无期,我的爱人。”北城飞往西雅图的13小时航程,她的眼泪未曾间断...心脏骤然缺失的那块地方,叫做顾靖庭。...一别经年,她不再是他呼之即来的宠物,而是另一个男人的掌中宝。而她转身带笑的眸子,一如当年,只是那耀眼的白纱,和身边的萌娃,却一瞬间刺痛了他的眼,慌了他的神...直到多年后顾靖庭才明白,两人之间,最先沦陷的原来是自己的心。
  • 千竺泪

    千竺泪

    千漓惜与竺君默虐恋情缘,天界与魔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