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四海不敢发出响动生怕惊动这两只鸟,在树下紧紧的盯着。不一会二鸟好像发现了什么,展翅往荆棘深处飞去。林四海寻着叫声和挥动翅膀的声音紧跟其后,这荆棘也没个路,林四海的衣服都已经被荆棘刺划破,有的地方还划出破了皮肉渗出鲜血,可是林四海始终跟着这两只鸟。又跟了一会儿只见二鸟从一棵大树上飞下,落在距离林四海不远之处,正在啄食什么东西,林四海慢慢上前只见二鸟正落在不远处一个岩石壁下有一个裂缝处的沙土地上啄食着一片叶子上的一种红色果实类的东西,这一下林四海可算是看清了,顿时大喜过望差点没叫出声,那片叶子不正是自己苦苦找寻的棒槌的叶子!这下全明白了原来马汉文叫自己务必紧跟的鸟正是传说中棒槌鸟。林四海虽然没见过但是也有耳闻,关外有句话叫:要想挖参宝,得找棒槌鸟!长白山深山之中有此棒槌鸟会寻找红透的棒槌籽来吃,这也是寻找到棒槌的最好办法。没想到今日得见,居然让他遇到,这可是得说是自己命里由此富贵,经历了这么多就在二人准备下山之时遇到了棒槌。林四海仔细观瞧,棒槌鸟正在啄食的那片棒槌叶之上的红色人参果实,人参的生长习性很特别。一年生的人参只长出一个三片掌状的复叶,俗称“三花”;二年生的人参长有一枚五片掌状复叶,俗称“巴掌”;三年生的人参有两枚掌状复叶,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人参有三枚掌状复叶,称为“灯台子”;五年生的人参有四枚掌状复叶,称“四品叶”;六年生的称“五品叶”,六品叶以上就称“棒槌王”了,叶子数也不再增加。林四海兴奋地看着眼前这棒槌的叶子,一看之下眼泪都要下来了,正是长有浓密的叶片,定是年头不短了,这就是棒槌王了。其实人参单从叶子也很难定其年头,具体的要等挖出来才能分辨,野山参从分量上也可以猜出大概年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
其实,这放山挖宝说道规矩很多,放山人进山要选黄道吉日,一般选在每月的初三、初六、初九、较为吉利。进山里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是祭拜山神爷老把头。在老把头府前上香许愿祈求山神爷,保佑放山期间平安,能挖到大山参。放山人入山采参时不仅组织严密,使采挖无疏漏之处,更有各种巫术信仰,企图用人的意念控制自然。由于人参奇异难觅各某种民俗心理作用,形成放山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山规戒律:不许多说一句话,不许多做一件事,说话务求吉利。放山在压草寻参前进时,起初大约是为了精力集中,便于发现人参,后来就形成了固定的“山规“。山规之一是发现人参时立即大声呼叫:“棒槌!“据说如此一咕棒槌就会被“定住“不再逃跑;此时把头就要问:“什么货?“发现者则答:“五批叶“(指人参地上部分生出五枚复叶)或“六批叶“。然后同伙人笑曰:“快当!快当!“如此,前面发现者的报告叫“喊山“,后边应和者的问语、贺词叫“接山“。这一喊一接,目的是要把人参吓住,同时自然有报告、祝贺之意。见面说“快当“,是放山人的礼节。表现他们心理和祝愿,取其吉利的意思。山中人习以为常,甚至连说工具时,也要加上“快当“二字,如“快当刀子“、“快当斧子“。放山人互相问好,见面时也说:“把头快当!““喊山“是非常严肃的事,决不可乱喊,如把一种草误当“棒槌“喊了,则认为不吉利,叫“喊炸山了“。同时也不准看到什么都说。
放山人有个规矩,只许说“拿“,不许说“放“。吃饭叫“拿饭“,回沧(土字旁)子睡觉叫“拿房子“,休息叫“拿火“(抽烟),做饭叫“端锅“,挖参叫“抬参“。什么都说“拿“,表现强烈的拿大山参的欲望,而“端“、“抬“这样的动词又显然含有敬意,“抬参“对人参神化了,取、得,具有同样的作用。用民俗学的术语说,它属于魔术范畴中的类似律或模仿律。先民认为凡类似和可以互相象征的事物,都可以互相感应。拿了长虫(放山人叫它“钱串子“,即蛇),就可以拿到大“棒槌“。休息也不说休息,去其息止的本意,而用“拿火“来象征进取、兴旺、发达。这也和“喊山“、“接山“一样,是想用语言的魔力来控制自然。此外,由于接触而产生魔力,控制自然,也表现在挖参习俗上。民间有以草帽覆盖人参,使之无法逃遁的传说。早在清代,大文学家王士祯就记载:“辽东采参时,见参苗不语,急以纬帘(凉帽名)覆其上,然后集人发掘,则得参甚多,否则苗不见,发之无所得“。用纬帘覆盖而产生魔力使人参就擒,当然这又是接触律的民俗心理在起作用。
再说这看到人参后要用红线铜钱拴住人参茎部,上了年头的野山参都会幻化人形防止逃跑,挖参也要有专门的器具,比如有用打磨后的鹿角挖,这样可以防止划伤棒槌,挖出之后再用竹楼装好。
可是眼下的林四海哪顾得上这些繁琐的规矩,慢慢上前,这才发现之前那茂密的叶子原来是由一株大参和旁边几株小一点参组合而成,这可把林四海高兴坏了,嘴丫子都要咧到耳朵根子去了。这真是买一送一大促销啊!小心翼翼的先挖大的,越挖这越开心,激动地发抖的手上也不敢怠慢慢的向下挖,最后挖出来后虽然断了几根须,但是捧在手里掂量足有将近七八两,乃是罕见异常百年野山参。再继续挖出旁边几颗小的那也足有三四两重,林四海脱下衣服将棒棰包好,捧在胸前回去找马汉文。可能是太激动光着上身也不觉得冷,浑身燥热,找到马汉文,马汉文听到声响马上问道:“林老弟怎么样了?跟丢了没?”林四海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兴奋地说道“马大哥!你我二人没白来,挖到宝了!”就把刚刚所遇之事跟马汉文描述了一遍。
马汉文听罢也是开怀大笑,说道这一切都是命运安排,虽然没得了那徐麻子宝藏,却在准备下山之时得此宝棒槌,也是命里该有此富贵。其实最让马汉文欣慰而笑的是这个林四海果然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挖到棒槌之后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不用管这个已瞎之人,任其在这深山老林自生自灭,喂了虎豹野兽,居然还能回来找自己一同下山,真的很难得!
二人不敢多做停留,脚上加劲继续赶路出山。一路无话,未遇凶险,倒是算顺利,走了十几日,终于是出了山。下山之后林四海在这茫茫林海脚下为二位枉死的兄弟黑娃子和龙三堆了两个空塚墓刻了名号,墓前祭拜感叹道:“此次九死一生也算是不枉此行,多亏二位兄弟保佑,回到老家后定立祠堂牌位供奉二位贤弟,家中事务都交于哥哥来办,定不会辜负兄弟二人!”抬头看看天边朝霞初上,那第一缕朝阳照在自己身上,感受到大地万物复苏,心中也是说不上的一种滋味,抹去眼泪搀扶着马汉文走上了通往县城的乡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