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金丝猴般从悬崖上爬下,骑马走了一段,但他名声太响,揖捕他的文告到处都是,在这个时代也如网红一般,这会还骑着战马,无疑目标太大。于是只好在一个小镇把马贱卖,重入了深山老林之中。
股票大跌后也会反弹,何况大名鼎鼎的“八大王”,他这只股票,在历史的大市场中,曾经,或者本来就是一只跌宕的妖股。
凭着这一特性,不久之后,很快的,又被他搜罗到了二十几个部众,主要还是活不下去的精壮流民,还有几个飙悍的猎户。
毫无疑向,这些新招的人本来并不打算造反,就算再活不下去,在有人洒播“革命”的种子之前,他们唯一的结局就是饿死,死之前,仅仅也只会咒骂这世道太差和自己运气太背。
但张献忠来了,带来了另外一条出路,“抢他娘的”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因为至少可以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献忠又开始了他的第N次革命,攻下了几个小村寨,又抢了几个过路的商贩,就这样艰难而残忍的向前。
向前?商洛那边无论如何是不去的,面对这么多老伙计,曾经的“八大王”实在丢不起这张脸。河南也不能去,他和那几路明军太熟,现在手下不是二万而是二十,去了必定被左良玉们立马捻死。
漫无目的,或者鬼使神差,这帮人延着太行山的崇山峻岭,竟然走进了娘子关。
娘子关内是山西地界,相对破败的河南自是富庶许多,本来他们还想着有往常一样,找机会再劫杀几个路人,谁知道娘子关内大量的民夫正在忙着修官道,哪里还有他们下手的机会。
这自然就是新越方面为了迎接皇帝安排的筑路工程。但张献忠看到这一场境,马上就联想起在渑池听到的那段话。
“难道那新越王也在此搞营造?那粮队队长讲的莫不是真的?”
中国人的古话“说曹操,曹操到”,又是一处断崖的崖顶,张献忠郁闷咬了两口鸡腿,刚想把鸡骨头扔向下面的山涧,突然,他发现了一个人。
张献忠从来没见过王向科,但他肯定下面那个光溜溜,还唱着歌的人就是他们所说的新越王,因为那人的手下称他为“殿下”。
整个大明,能称为殿下的人委实不多,而且所有的大明殿下,都不可能在这里光溜溜的洗澡,尤其是,下面那个殿下是没留头发的!
摇摇头,张献忠有些晃忽,然后。。。
一把薄薄的刀架上王向科的颈部,到了这个时候,张献忠的晃忽还没过去,只是傻傻的盯着被他俘虏的新越王,听说他在山西收留了几十万流民,听说他派了手下去北上去打建奴,还听说他三下五去二就把富甲天下的福王给抓了!这样一个净干大事的“王”,现在竟然在自己的刀下!
有一滴眼泪“叮”的一声,刚好撞上脖子边的那刃刀片,王向科苦涩的闭上眼,黑暗中闪过当初见到张三叫一家时的情形,那棵树,那根绳,那个被抱起往上挂的女孩,那个当时饿在母亲枯萎的怀中,后来形影不离自己的大男孩。。。
心中过分的痛苦让他又睁开眼睛,刚好看到几个蛮汉割下了最后三个还在呻吟的脑袋,那是自己的士兵!自己从死神手中把他们拦下,又在这里,被人送了回去!
脖子一动,血就从颈部向下流,热,但没觉得痛,斜眼看去,边上的那个人竟然有几份熟悉的感觉,脱口而出:
“李自成?”
颈上的刀松了下,马上向下紧,血顿时流的更快。
“噢,错了,原来是张献忠!”
王向科初以为是李自成,那是因为这人穿戴和后世书上,以及影视剧中闯王的形象非常象,特别是那顶标志性大毡帽。
但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另一位历史大人物,李自成和张献忠作为反贼,每一座城门口都贴着他俩的揖捕文告,王向科作为一方势力,不可能没看过这些画像。最说,王向科也读过图书馆中张献忠的生平,其中形容他的样貌有:“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之语,所以,在抹去那个闯王标志的错误后,马上就认出了此人并非李闯王,而是八大王。
放在平时,王向科肯定会感叹,这真是一个人物辈出的时代,这么一个偏僻的山沟沟里洗个澡,都能撞上大名鼎鼎的“八大王”,也就是说,你随随便便就能在历史书上涂鸦上一片痕迹。当然,现在他完全没有这种心情!
而张献忠听到那人直接就叫出“李自成”,初时心里一惊,手也松了松,不过以他的见识马上也能想明白,对方无非是把两张文告搞错了而已,但对方把自己误认为李自成,这一点让他非常气愤。因为他这一辈子,无论是以前还是以后,都和李自CD有着严重的“既生瑜,何生亮”情节。
心中不忿,这个新越王,不但让自己两万手下一个不剩,还嘲笑他不如自成,刚想发飙,却刚好见到那滴掉在刀片上的眼泪,“咦,这新越王还会哭!”便略带好奇的骂道:“你倒眼光不错,想必就是那新越王了,贼他娘的,不就死几个属下吗,一个堂堂的王爷,哭哭咧咧的,你那北伐东征的气度都是骗人的戏文不成?”
王向科看着张献忠,个子还算高挑,胡子确实非常密集,倒有些象戏文中的人物。不过,王向科自后世而来,被史书荼毒甚深,每当他见到一个史有详载的当世人物,都好象是在读一段历史,哪怕那个人此时还没完成历史书上的全部生平。
所以,当年青的于成龙站在他前面,王向科看到的是“天下第一廉吏”,当他见到史可法,眼里全是“可敬,可怜,可叹”的评语,当他看着崇祯,满脑子都是饿殍遍野,流寇四起的惨象,以及煤山,太平公主,清兵入关的诸多历史情节。
这种感觉非常无奈,根本无法拒绝,甚至面对那些普通的,历史上完全没有记录的小人物,比如某一个流民或者某一个女人,都会带给他或多或少的历史感。可以说,如果不是这种压抑的错觉,王向科也许不会急着去做那么多的事,他的个人生活也会过的滋润和欢乐。
此刻,他目视这个耳熟能详的明未起义领袖,同样,那个人的眼脸很快就被“张献忠屠川”和“大西国”的历史记忆掩盖了。
颈上的刀明显加了力量,王向科却有一种可以从历史中解脱出来的快感,甚至有回到自己那个时代的幻觉,轻轻的说了句:“我也是一个流民,沦落到了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刀下,所以,不该哭吗?”
“你说什么?”张献忠显然没听明白,或者是不能理解。
“没事,张将军,他日你若得了四川,切莫枉杀百姓,最好留下些禁杀平民的文告,和金银一起沉入江中,以免污了你的后世的名声!”王向科淡淡的说,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说这些。
“你说什么,什么得了四川,额能得四川,你会算命?”张献忠大惊失色,因为他本来就打算抢到渑池的粮草后,就立马转兵入川,有了这十万石粮,想信能在川中建立一翻不错的基业。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因为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今年确实会流窜入川,但结果却是被秦良玉再次打败。
现在这新越王突然提起四川,自然把他给惊了!还说让他不要枉杀百姓,虽说“献忠屠川”未必是真,但张献忠自己也知道自己嗜杀,平时杀个流民和女人那都是常事,这新越王是在提醒自己吗?至于为什么要沉银和沉文告,他当然不知什么意思,但是既然前两条都能算中,那么这一条一定也大有深意。
当下松下手中的刀,只把刀尖对着王向科,急切的追问:“你果真会算命?”
王向科没料到他会这般模样,大概是这张献忠对四川情有独钟,在大西国建立前好多年就盯上了那片基业。但是他那历史预言已经出口,也不好收回,只好笑了笑道:
“我要是会算命,怎么还会落入你的手中,不过算算这天下大势,我还是有些见地的,比如你那二万兵马,就是被我算掉的!哈哈,张将军,动手吧,这二十八个小伙子,都是我救下的好孩子,你能杀,我却不能抛弃!”
可此时张献忠心中已经翻江捣海:“不能杀此人!绝不能杀此人,一定要让他说出如何取得到四川之地,噢,我明白了,他一手打建奴,一手下洛阳,2000步卒就收编了我20000人马,还有满天星的三万,着实太历害了,对了,还有那些火龙肯定也是他造的,此人难道是诸葛转世,专门来帮我老张三分天下的吗?”
张献忠自渑池以后一直在山中窜行,没机会收到那份骇人听闻的《对女真贵族的最后警告》,如果看了那份公告,肯定不敢把王向科当自己的诸葛亮,更要说做什么三分天下的美梦。
他一定只能杀人灭口,以免惹上天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