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1600000001

第1章 说历史(1)

成都是一个古城(古代及近、现代)

本篇为李稢人先生佚文,未曾发表过,由易艾迪整理,原题为《成都历史沿革》,本书编者改为此题。

成都是中国西南部一个古城。还在三千多年前的部落时代,已有相当高的文化。那时部落号为蚕丛氏,国名叫蜀。蜀就是蚕蛹的古义。以氏族和国度名称来看,可说中国蚕丝的发明便在这地方。

蚕丛氏时代的蜀国幅员相当庞大。川西大平原是它的根据地。但那时川西大平原尚是一片沼泽地带。由灌县漫溢出来的岷江江水,尚无一定过流河床。所以在蚕丛氏以前的部落号为鱼凫氏,它的意义就是说明了那时代的人民还生活在水中。

蚕丛氏后为开明氏。这时的蜀国与秦国有了交通。公元前三一六年,蜀国在秦岭南部开辟通道,可以驰行车马。之后,秦国遂派大兵侵蜀,灭开明氏。那时统率大兵的是秦大夫张仪和司马错。

蜀灭之后,张仪和司马错为了统治和镇压土著人民,便相度地势,在重要地点筑了三座土城,专门用来屯驻军队和官吏。这三座土城,一为邛城,在今邛崃县;一为郫城,在今郫县;一为成都城,在今成都旧城内。据书籍所载,成都城因土质恶劣,筑成了又圮,圮了又筑,直到公元前******年方才筑成。并因曲折不规矩颇似龟形,故在早又叫龟城。后来不知在何年代又在龟城之西筑了一座较小的城,用来居处平民和商贾,称少城。龟城称为大城。

尚在秦朝时代,蜀国改为蜀郡。曾有一郡守李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水专家。他在四川的功绩人人皆知。治理灌县的都江堰,成都城外的两条河也是他疏治的。于是,四川西部平原的积水才有固定的排泄河床,并成功了沟渠网。成都城外两条河因地形关系都是由西北并流向东南,到今九眼桥地方才合而为一。从这时起,交通更为方便。秦朝时代最为考究的能走四匹马并排拉车的“驰道”,已纵横于川西地方。从而手工业也发达起来了。成都城南便有了两处手工业集中的小土城,一为专门造车的车官城;一为专门用川西特产蚕丝制锦的锦官城。经过若干年这两座城都消灭了,但因制锦为成都特殊的手工业,故成都又称锦官城,简称锦城,并把城外两条河之一称为濯锦江,简称锦江。其余一条呼为流江,又呼沱江。

到西汉武帝时代(公元前一四一年至公元八七年)为了沟通西南少数民族(即今茂县专区、西康、云南、贵州省的大部分),以成都为重点,遂在公元前一一五年扩大成都大城、少城。经以前少少几道城门开辟为十八门,而使四川许多地方都筑了城,并以成都为模范,造了许多防御工事,如楼橹雉堞之类。

西汉之末,中国大乱。公孙述据蜀称王(公元二四年)。到公元三六年为东汉大将吴汉所灭。这是成都建城后第一次城下之战,也是第一度作为帝王之都。

成都第二次作为帝王之都是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从蜀汉先主刘备于公元二一一年攻入成都算起,到公元二六三年后主刘禅出降于魏国大将钟会之时止,成都作为蜀汉都城四十八年。

直到现在尚确可指为蜀汉遗迹的只有公元二二一年刘备筑坛即皇帝位于五担山之南的那座差不多已将坍平的、由开明时代遗留下来号称五担山的土丘和可能作过蜀汉丞相府第中的一口水井,即今东城锦江街的诸葛井,以及曾经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桑园,并且是刘备的陵墓所在,即今城南外面的武侯祠和昭陵(一般称为皇坟)。

蜀汉时的成都,仍然是大城少城两座城,仍然是大城住官吏,少城住平民商贾。蜀汉的宫殿也在大城。当时蜀汉全国人口不上二百万,成都是国都,据估计两座城的人口绝不会超过十万。这是张仪筑城之后五百七十年中人口最盛的一个时期。

成都第三次作为帝王之都,是在公元三四年到三四七年,当中国西晋到东晋的时候,也是四川和成都在历史上最为衰败的一段时间。那时正是少数民族散处中国,纷起割据,由陇西侵入到四川来的巴西氐人李氏。侵入原因是由于饥荒,侵入人数不过三万。李氏夺得政权自立为蜀主,当地人民不能相安,四川土著曾经一次举族流亡到湖南湖北等地去的便达四十万家。

因此,川西平原和成都人口在这四十三年当中减少得很厉害。所以在公元三四七年东晋朝大将恒温溯江伐汉时,如入无人之境。并且在灭李氏之后,便因成都人口太少,用不着分住两城,仅保留了一座大城,而将少城拆为平地。这是成都筑城以来第一次大变更。经过二百三十五年的南北朝,虽然变乱频频,但四川却因是边疆地方,尤其是成都偏在西陲,没有遭到许多大兵灾,人口反而渐渐增多了。因此,隋统一中国之后,在公元五八二年,隋文帝杨坚封他第四子杨秀为蜀王兼益州总管。他到成都时,便感到一座城太小。据书籍记载,杨秀遂附着大城的西南,增筑了一道城墙,说是“通广十里”,也称少城。不过与琴汉时少城不同之处在于附着大城而非与大城相犄角。

杨秀所筑少城,也是土城,而所取土就在少城内。取土既多,其地遂天然成为一个大池,名摩诃池,在唐宋时是有名的胜境,不亚于今天北京的三海。元、明时,已渐淤塞。清代二百八十多年中还剩有“水光一曲”。最近四十年来,已无踪影,只是摩诃池的名字还在。成都在唐宋二朝都是中国西南部一个大都会。当时全国最富庶繁荣的,一是扬州,一是成都。

尤其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公元七一三年到公元七五五年),所谓天下四大名城(长安,成都,扬州,敦煌),成都便居第二。成都恰又处在当时首都长安之南,故在李隆基逃避安禄山之乱,迁居成都时,还一度将成都改称为南京。稍后中国大诗人杜甫从甘肃避兵到成都,所作诗还题为“南京道上”。而且唐朝二百八十三年中(公元六一八年到九五年),西川节度使大都是由负有全国威望的大臣出任。又因常与西藏云南少数民族作战,今天的茂县专区和西康省的西昌专区,都是那时的战场,成都是兵粮转运据点,故又是当时的重镇。在公元八五七年南诏国(今云南省大理地方的白族,后即更号大理国)大兵从会理、西昌越过大渡河,由宜宾、乐山沿岷江攻到成都城外,大肆杀掠,四郊人民避入城内,不但无屋可居,据史书言,连摩诃池的水都喝干了。南诏兵围城一个半月,才被战败向新津退去,这是成都遭受外患的第一次。

又在公元八七四年南诏大兵又进攻,前锋达于新津县,成都又一度恐慌,四郊居民又纷纷入城。

据史书载:“数十万人蕴积城中,生死共处,污秽郁蒸,将成疠疫”。这是成都遭外患的第二次。距上次不过一十七年。因此,在公元八七五年,唐朝大臣高骈调任西川节度使到成都,把南诏兵逐回大渡河南岸之后,便建议在成都城外当西南一面,再筑一道罗城。

这时成都城只算是一座城。原来的大城和杨秀附着西南增筑“通广十里”的少城,已是混而为一,通名为子城。虽然比起原有一城大了许多,但其中既容了一片很大的摩诃池,又因唐朝信奉佛教、道教,在城内修建了许多占地极大的崇宏寺、庙、观、宇,如今天尚部分存留的大慈寺、文殊院,已经没有了的石牛寺、严真观、江渎祠,便是一例,因而容纳人民居住的坊和作商业交易的市,便非常不够。即在两次遭受外患以前,当公元八六十三年前后韦皋作西川节度使时,便曾在南门内外锦江之南修建过一片可容纳一万户的“廛楼阁”,名为新南市。但据史书记载,人口的增加也不能拿今天的情况来推想。因为就在唐朝极盛时代,全中国人口不过五千一百多万,四川绝不会占其十分之一。因为在公元九六五年,后蜀主孟昶投降北宋时所缴的户籍才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九户,从前的户要大些,平均每户八人计,也不过四百二十余万,即以十人以上计也不过五百五十余万。但唐朝末年和五代时候,还因中国大乱,四川是比较安定的地方,长江一带和陕西甘肃等地许多人家不断逃到四川,所以才增加了那么多人口。据这种理由来估计,在唐朝的四川人口绝不会达到四百万。成都固然是繁华地方,也是重镇,那时的人口也不过是占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当两次外患,四郊居民纷纷躲入城内,连摩诃池水都不够供给,然而据史书记载也止“数十万人”而已。

就因为连二十万人都不够容纳的成都之城,所以在公元八七六年高骈便相度地势在西北角上先筑了一道长九华里的高堤,即今天的九里堤,当时称为縻枣堰。把原来的两条像衣带一样的、经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内面一条河流,即称为流江又名沱江的,从这堤下另掘了一道河床,使它分由西北向正北绕正东流向今天的九眼桥,与剩下的那条外面流的锦江仍然在今天安顺桥口合流。其次,便在干涸的河床南岸,用当时由四郊坟墓掘得的砖石,砌成了一道周长二十五华里的罗城。

成都在唐朝时已很繁荣了。连在子城罗城内所修建的人民居住的坊,即今天所称的街,共有一百二十坊。有东南西北中五处商业交易的市,有全国驰名的手工业如蚕绵织锦,制药、花笺纸绢扇等。但它极盛时代尚不在唐朝,而是在从公元九零七年到公元九六五年,五十八年的五代时期。在此时期,四川前后有两个独立国,都称蜀国。前一个称前蜀,为唐朝大将王建于公元九八年称帝,至九一八年病死,其子王衍即位,至公元九二五年被后唐所灭,计立国十七年。后蜀为后唐大将孟知祥于公元九三四年称帝,九三五年病死,其子孟昶即位到公元九六五年被北宋所灭,计立国三十一年。前后蜀都城都在成都。故成都可算是第四第五次的帝王之都。

这五十八年中,成都的繁荣可谓达于顶点。所以致此的原因,第一,由于四川,尤其成都不像中原和其它城市遭到不停息的战争。第二,四川的财富不但不曾外溢,而且还以四川的特产、尤其是织锦之类,换入许多财富。第三,前后蜀国的两个后主都爱好文艺逸豫,朝野之间,形成一种享乐风气。第四,赋税较轻,劳役较省,人民较安定。第五,前后蜀的灭亡都没有经过城下之战。在这时期中,成都最为显著的事件有:一、孟知祥时为了加强外御,又在罗城之外加筑了一道比较低而不很厚的土城,用以限制骑兵驰突,当时名羊马城。长四十华里,从东北角起逶迤到西南角止,一则东南西面限于河流不易兴筑,二则也因外患之来止在西北二面。但筑城之后未使用。到孟昶时作为花坛,沿四十华里的土城上种了无数的木芙蓉,甚至连旧有罗城上都种遍了,秋来开花,斓如云锦。故成都又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二、从王建起就着意兴建宫室苑囿。他们两代帝宫都在唐节度使公署内,即今天成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不过那两代规模却大多了。从今天东顺城街以西,几乎半个成都城的地方都是。似乎比今天北京清朝故宫和三海还为富丽优美的宫苑。从当时一位著名女诗人,即孟昶宠爱的小徐妃的一百首宫词中可以看出。除了原有摩诃池更加扩大外,还在今天半个少城地方掘了一片更大、更曲折、优美,并且具有岛屿、浦、溆、台榭楼阁等许多仙境似的龙池。

而达官贵人的园林也到处都是,此外还有供平民大众游玩的胜境,如高骈改流以后那一条包在城内的无所用之的河床,便改成为一片名胜的江渎池(即今天从南较场经由上莲池、中莲池、直到新南五门之西,所谓下莲池那一大带市街的地方);还有崇楼杰阁的五担山;西门外的浣花溪、百花潭;还有东门外的合江亭、梅园,东山;东城角外的千顷池;北门外的宣华苑,威凤山,学射山等等,都是可以四时去游玩之处。许多地方虽在宋时更为著名和美化,但建基却在这五十八年比较承平的时候。

三、文学艺术盛绝一时。这是因为成都在文艺方面本有良好基础,加以那时中国大乱,许多文人艺匠都避乱来到成都,启发了许多新的东西。今天从书籍所载确可考出的,第一是雕刻书版,在当时不但只有成都有此一门艺术,而且传到今天,还是以那时蜀刻木为最精美。

只要得到一页半页,便珍若拱璧了。第二是绘画,无论是画在绢上,纸上,壁上,都以成都为最好,为最多。尤其壁画,除宫殿中的外,凡画在各寺、庙、观、宇壁上的都有记载,可惜从北宋起,历经变化,大都无存了。第三是诗词的著作,那时只有在江南的南唐才能与之匹敌。就在今天,讲五代文学,也不能不以西蜀南唐作代表。

成都在公元九六五年到北宋,仅仅二十九年,便遭了一次大兵灾。据史书言,是由于北宋认为蜀地太富庶了,灭蜀之后,除将孟氏所搜刮储积的财富都全夺去外,对于蜀地人民复想出各式各样花样来尽量剥削。平民百姓简直活不下去了,于是青城县(即今青城山一带)一个平民王小波便率众反抗,不久王小波病死,众人推李顺为领袖,继续作战四年,于公元九八四年攻入成都。可惜李顺仍不免陷于历史上农民革命的规律,一入成都便忘了起义的目的,而称大蜀王登基改元,以四个月的悠长时间,坐等宋朝官吏调兵遣将反攻进成都,把他捉住了。

这次战争中,城市破坏很大,许多好的建筑物烧毁了,许多难得的文物艺术也破坏无存。尤其古今无匹的壁画,所余也不到一半。但是不到五年,又遭一次兵变。起因是由于统兵官歧视土著士兵,待遇不平,土著士兵愤而生变。打了八个月,使宋朝官吏很吃了些苦头,几乎从新都方面一里一里地攻到成都城外,又费了许多劲攻入罗城(是时羊马城已经颓圮了),又几乎是逐坊逐巷地才从北门攻到南门,奔出南门完事。经过这次激烈巷战,对城市破坏更大。据宋朝人笔记说:自此以后,由唐朝到宋朝初积累下来的文物几乎百不存一,数十年前营造得像仙景似的摩诃池,龙池,在北宋时已荒芜,到南宋便渐渐淤塞。

据一位爱国诗人陆游说,许多地方已经变为“平陆”。

不过在整个宋代(公元九六年到一二七六年),成都也还有它特盛处。第一,织锦手工业特别发达,并全部为官营。因为宋朝朝廷要利用这种特种手工艺品去博取辽、金、元人的欢心,并用它去掉换马匹。第二,雕刻书版愈多愈好,始终居当时临安的这项手工艺之上。第三,花笺纸也继续着唐朝余绪,未曾衰败。第四,城市建设除了前后蜀的宫苑限于当时体制未能恢复旧观外,其它很多名园胜境似乎比唐朝还要多些、好些。第五,城内河流除唐朝已开辟的一条金河外(即今天的金河,稍有变更),还开辟一条解玉溪(明末已淤为平陆),解决城内饮水、交通、消防问题。第六,创始地在“红尘涨天”的土路面上铺石板为全国各大城市取法。这都是由于三百年间除了宋初两次激烈巷战外,并未经过大变乱,只管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流,襄河秦岭等处有过若干次大战,而四川内地尤其成都到底还是小康地方,人民比较得以安宁之故。

同类推荐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中国取名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取名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热门推荐
  • 现代生活小窍门与禁忌5000例

    现代生活小窍门与禁忌5000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条件的逐步改善,用科学知识丰富和指导我们的生活已成为人们的现代理念和迫切需求。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现代生活小窍门》集科学性、现代性、智慧性、生活性于一体,在总结他人和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把日常小事、厨房百事、日常保健、穿着打扮窍门化,让您享受生活的每一瞬间:下部《现代生活禁忌》以“禁”和“忌”为中心内容,列举了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但并未被大家所熟知而又必须注意的细节,透彻分析其中原因,从而使您能有效地避免这些禁忌,使您更加健康、愉快地生活。
  • 末夏风歌

    末夏风歌

    在平凡的岗位上平淡活着的关成瑜,因为一次同学的偶然邀约,巧遇绝世美女马舒凡,两人在阴差阳错之下通过河图石阵穿越到夏朝末年,面对历史“第一暴君”夏桀,他们将开启一段怎样的奇异旅程呢?
  • 十里桃花涟涟艳

    十里桃花涟涟艳

    因为爱,他可以不择手段的步步逼近,让她注意到他的存在;因为爱,他可以在风清云淡的谈笑间,把她狠狠的推入无底深渊,再把近乎发疯的她拥入怀着,告诉她他的存在。他宛如地狱的修罗,精心的编织着一张精细的网,让猎物在不知不觉落入
  • tfboys之重生女配

    tfboys之重生女配

    以前,他们总是宠着她,不许她受欺负,不许她有一点点的委屈,可是,自从吴静茹的出现,一切都变了,现在在王俊凯他们的眼里,她——初雪罄只是个配角,一个坏人而已
  • 荒仙纪

    荒仙纪

    无伤龙塘古村!万古时期如日中天,无敌世间,镇族龙象般若经文被称为仙典......时光飞逝、斗转星移,龙塘衰弱......叶浩天生龙脉断裂,号称天弃之人,为龙塘古村第一衰才!看他如何续接龙脉,逆天改命,再显龙塘万古辉煌,乃至更上一层楼。
  • 真元实素

    真元实素

    大道天下,如何才能成为绝世独有的元素师,是凭着天分?努力?还是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聆听。
  • 金简恋

    金简恋

    她是简单,她是武媚娘,她们冥冥之中有着一丝关系,她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却又被爱情背叛。她柔弱的爱在权利中让她自己终究看不透。
  • 记忆为零

    记忆为零

    我寻找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直到一切梦醒,却重新步入迷途。一切的尘埃落定,定若悲剧的收场么?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相似的结局……
  • 枫动诸天

    枫动诸天

    他,前世一柔弱书生,颠沛流离一生,亲人、友人均先他而去;他,今世重生为一五灵根废物,能否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她,前世意外失踪,生死不知,今世能与主角重续前缘么?她,今世为修真门派金丹祖师,又为何与主角爱恨纠缠,不离不弃?执子之手,傲世诸天;你若不离,我便不弃;恩怨情仇,阴谋诡计,又如何阻拦他前进的步伐;诸天万界,携子之手,笑看修真风云。梦雨倾城携《枫动诸天》而来,看柔弱书生今生如何于困苦中挣扎,守护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傲世诸天,不离不弃。QQ交流群:521522156
  • 卡莱特的午后

    卡莱特的午后

    三个拥有绝美容貌的女生,儿时因对自己所谓的“家”有太多的憎恶,所以三人选择了离家出走并相遇了。十年后,她们拥有了世上任何人都遥不可及的地位。她们又重新回到了儿时充满悲伤的国度,展开了一场报复行动。来到了卡莱特皇家学院,爱情也悄悄降临。冷傲、高傲、骄傲的她们,将如何演绎不同于童话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