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叙大步上前,拱手朝四面鞠礼,然后提起笔就写。
第一个“富”字一落笔,顿时四周一片哗然!
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黄叙“富”字一挥而就,四周名士就大惊失色!
怎么能不失色。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单单一个“富”字,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此时配合黄叙那半戎半士的装束,竟然衬托出潜龙于渊,文武相济,必将脱颖自出,青云出岫的意境。
当世书法名家,以钟繇、梁鹄为最,可是他们精通的楷书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楷书的开始阶段,或者叫八分书,只是刚刚从篆书、隶书中脱胎而来,虽然也有刚正雄浑的气势,可怎么比得上集大成的颜真卿,八分书如何能比颜体?
黄叙书法的功力自然是大大不如钟繇、梁鹄,可是备不住他一直苦练几个字呀,为后世立则的、有颜筋柳骨的、颜体楷书在三国时代这么提早一出世,真是有开天辟地的震撼效果,怎么不叫这些人哗然!
尤其是来敏,颜体“富”字一落笔,在他眼中辨识度顿时像太阳一样耀眼,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此时他脸上神色已经惊叹到不可思议,眼睛更是炯炯地盯着黄叙的笔尖,要不是不知道黄叙是不是碰巧写出了这么一个字,后面的字是不是还有这种笔力,来敏现在就要彻底拜倒了。
书法的魅力,越是勤学苦练的人,越是无法抗拒。
单就这一个字,就已经让在座的所有人不敢轻视,之所以被人鄙视出身低贱的,那一定因为是没有真才实学,一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则出身低贱反而成为刻苦励志的优点。
所以黄叙“富”字一出,大家都不由惊呼感叹,原本不太注意的人也都听到了声音,一起围拢过来,此刻大家才真正有点屏息凝神,注目期盼。
“富家不用买良田……”
后面几个字接连而出,力透纸背,堪称字字珠玉,让来敏一阵感慨,众人也是心里像猫抓得一样难受,字是好字,可是偏偏这文章太庸俗,什么叫“富家不用买良田……”
果然是军户出身,小家子气呀。哪怕你平时混得在好,格局就在那,最多算是一个暴发户而已。
众人不禁暗自哂笑,尹功曹你机关算尽,以为找了多好多好的一个女婿,也就呵呵。
看到黄叙写出这么一首古里古怪的七字诗词,何咸一乐,果然是乡村野夫,俗不可耐。故意摇头晃脑地念道:“富家不用买良田!”这是怕那些站的远的,老眼昏花的看不清楚,不知道黄叙出了这么大的洋相。
果然,四周围观的士子,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脸上皆有不屑的神情。
尹功曹心里长叹一声,唉,毕竟是年纪轻,不知道献丑不如藏拙的道理,这下连我的老脸也丢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幸灾乐祸,尤其是何咸,那是故意在那里评价分析,挑起众人鄙视黄叙的情绪。那种模样,连他的亲姑父尹功曹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哼,这个何咸……
黄叙稍微顿笔,看了看四周众人的反应,却并不感到胆怯、惭愧,他淡然一笑,提笔又继续写道。
“书中自有千锺粟。”
咦?这句话一出,顿时意境大为转变,大俗即大雅,配合黄叙的身份,似乎有一种志存高远的气息。可以说是气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神转折!来敏不由抚掌轻叹。
可是这个时候,黄叙却并没有再过多停顿,接下来的句子他一气呵成。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何咸仍旧向第一句那样,写一句念一句,念一句笑一句。只是脸色就越来越白,口气越来越牵强。毕竟何咸也是颇有学识的学子,当他读到“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时,可以说是心如死灰。以他如玉公子的学识,他已经断定这将是一首必将流传千古的名篇了。原本存心取笑作践黄叙的他,必将成为这段“佳话”里的那个笑柄了。
大堂之中只有歌妓仍然不知情的在继续奏乐,其它名士则一个一个呆呆地看着提笔微笑的黄叙。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短短五句七言诗,却与那纸帛融为一体,自有一股风格清远雄浑。光看书法就已经要拜倒在黄叙脚下了。可是这还不算,这匆匆而就的五句话,简直道尽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声。那种恢宏雄浑的气魄,配合颜体的雄伟健劲,自然而然地竟然透露出一股力压天下的天子气息。
此时众名士再看刚才还如同沐猴而冠的黄叙,不约而同的发出“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的感叹!
来敏更是心旌神摇,不能自己,颤声问道:“黄叙贤侄,这幅字能不能转赠于我?”
他这句话一出,大堂中众人更是纷纷如梦中惊醒,一个个死活求黄叙把这幅字赠给他们,刚才还是名士呢,现在一个个争抢起来,就像寻常匹夫。
“等一下,等一下,大家别挤、别挤,还有题目没写呢。”尹功曹眼珠一转,挤到前头,护住了那张纸,悄悄给黄叙挤了个眼色。
黄叙会意的一笑,抬笔加上了一个标题:劝学。后面又加上一行小字副标题,初平二年宛城赠来敏。
尹功曹一看,差点当众人的面就要给他一个大拇指,来个老丈人夸女婿!有点自卖自夸的嫌疑,实在是没办法,这个女婿真没的说,一点就透,太厉害了。
来敏一看,更是激动得双眼通红,竟然语不成声地拜谢起黄叙来。从此以后,来敏的大名必将随这篇《劝学》一起流芳千古,这是何等的荣耀啊。众名士不由唏嘘,他们依依不舍地看着来敏颤抖地收起那篇字帖。有人还不死心地说道:“来兄,可否来陈某留下名章,见证这一盛事。”
是啊,众名士心中似乎又升起一丝希望,不能收藏,要是能留下个名章也好啊。于是一时间众口芸芸,都求起来敏来。
来敏哪里肯,他自己还要裱起来,好好留名章印鉴,再将它作为传家宝流传后世呢。
那副小器的样子,顿时把众人嫉妒得,眼睛都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