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2年9月,契丹皇帝辽景宗耶律贤在外出游猎的时候,病死在云州,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遗命由太子耶律隆绪继位,大臣韩德止和耶律斜轸辅佐,军国大事最后由萧皇后决定,耶律贤死后庙号为景宗,谥号孝成康靖皇帝。
大宋的皇帝这几年可没少在家事上花费心思,近几年,太宗为解决内部问题,闹出了这么多事端,好在中原内部还算稳定,没出大的岔子。如今太宗认为正是洗刷当年“高粱河”耻辱的时候到了,决定北伐,在朝大将中,赵光义挑来跳去,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平辽统帅,最后决定再次启用潘美。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宋太宗赵光义命潘美为正统帅总领平辽事务、杨业为副帅协同潘美作战,率领云州、英州、朔州的宋军出雁门关伐辽国;命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水路督部署,领兵向雄州、霸州推进;命米信为西北道督部署,率军出雄州;命田重进为定州路督部署,领兵出“飞狐,总计二十万兵马。
起初,宋朝各路大军尽皆告捷。先是潘美攻克朔州,继而取得应州、云州;米信又在新城大败辽军;然后曹彬一部赶回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在“飞狐”北部大败辽军,接着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攻克辽国寰州。
辽国闻讯,萧太后当即作出决策,命耶律斜轸为都统,率军阻击潘美、杨业;萧太后带同辽圣宗耶律降绪亲征,驻军在“驼罗口(涿州南口)。
曹彬统下诸将听说潘美、田重进等部连战连捷,深耻己军无功,建议曹彬立刻攻打涿州。老将曹彬也有些担心军功被他人所取,便顺从了诸将的意思,仅仅带上五日的军粮,便起兵攻打涿州。
话说曹彬率领的东路主力遇到了萧太后的大军后,惨遭失败,宋太宗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再难实现。辽朝方面开始反扑,耶律斜轸统率领十万大军赶到安定,与宋朝雄州知州贺令图相遇,双方大战,宋军再次败北,一万多人战死。辽军乘胜攻陷蔚州、寰州等地。
宋军接连战败,各路大军被迫回撤,潘美、杨业也率军回到代州。深知西路军已经无望,宋太宗向潘美下达了一项任务,让他与杨业一起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
这个时候,辽军已经据寰州,为了完成任务。
现在宋军的情况不容乐观,杨业看着一筹莫展的潘美说:“元帅,不知有句话当讲不当讲?”
潘美看了看杨业说:“杨将军,现在哪有不能讲的,且说无妨。”
杨业向潘美建议,说:“元帅,现在辽军兵力充足,士气旺盛,咱们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让我们护送四州百姓南撤,眼下应该派人通知云州、朔州的守将,等我军离开代州的时候,让云州的部队先出发,我就领兵驻扎在应州,辽军定会前来攻打,就下令让朔州的百姓出城,直接进‘石竭谷’。派一千名弓箭手埋伏在谷口,让骑兵在中路支援,就算辽军前来,也就不必惧怕了。”
潘美觉得杨业的提议十分正确,正要着手安排,监军王侁站出来说:“元帅,咱们几万精兵,杨将军为何如此畏惧怯懦?咱们大可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地前进,谅辽军也不敢来追击。”
杨业立刻说道:“不行!如此行事,咱们必败无疑!我们不能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
王侁道:“杨将军一向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就犹豫不前,莫非别有用心?”
原来,公元979年九月,辽军分路南犯,虽被宋军击退,但边境形势十分严峻。宋太宗认为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就任命杨业为代州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大将潘美任三交都部署,屯兵防辽。次年三月,潘美自三交口巡抚到代州,遇到辽军南犯雁门,杨业率骑兵由小陉至雁门北口,与潘美所部南北夹击,大败辽军。杨业杀死辽将萧咄李,亲俘辽将李重海,令辽军闻风丧胆,契丹人送他外号“杨无敌”。
杨业道:“我杨某人不是怕死!可是眼下时机对咱们极为不利,白白让将士们赴死,十分不值得。王监军既然这么说,那末将只好领兵前往雁门。”
点兵已毕,杨业哭着对潘美说:“眼前这些大宋好男儿,此次只怕是有去无回!”
潘美正要开口,杨业接着说道:“我本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没有杀我,还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害怕敌人,我只是想等待时机,立点军工报效国家。现在监军大人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拼死杀敌。”侧身指着“陈家谷口”,又说道:“请元帅再次排兵布阵,待我转战到这里,咱们合力歼敌。”
潘美亲自将杨业扶上坐骑“逐鹰”,望着“无敌将军”领兵出发,越走越远,“无敌将军”坐在马上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地平行。
潘美随即排兵布阵,等待“无敌将军”杨业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