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秋点头同意。
于是吴仰篁就继续讲:“各大宗门发现不对,于是就联手另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大荒皇朝一同向两大皇朝施压。迫不得已,两大皇朝向各大宗门与大荒皇朝一同分享了这个遗迹的一些信息,包括遗迹的具体地点以及测算与文献推测的开放的时间,不过要求,各大宗门与大荒皇朝也要保密,这个遗迹的消息只能在一流宗门及其之上的宗门间传播。各大宗门当然同意。十年前,你第一次来这里时,便是遗迹第一次开放,各大宗门都派遣了人员前去探查。”
林千秋听此若有所思,道:“所以,十年前我所经手的任务其实就是这个。”
吴仰篁点头道:“是的。其实宗门里本来对这个任务的安排就是全权交于你负责,但没想到中途出了那种事情,你修为尽失,不得以就交给我了。如今,却是物归原主了。”
“原来如此。”林千秋点头道,又问:“那第一次进入探查,有什么发现吗?是太古遗迹吗?”
吴仰篁回答道:“并不是,但确实是一处极为古老的远古遗迹。你也知道,远古在上古之前,人族与妖族未分,中有不少太古神魔的所留下的痕迹。而年代越久远的远古遗迹,越可能从中发现太古遗迹的蛛丝马迹。”
“那么你们发现了?”
“并没有,但据回来的人推测,因为这一次只是遗迹的外围开放,而内层是什么大家还都不清楚。不过从外围探测到的情况来看,这个遗迹保存的很完好,除了大量远古遗宝之外,很可能发现太古遗迹的踪迹。而且······”
“怎么了?”
“两大皇朝确实坑了众人一回,他们有好多信息未告知,上一次进去,几个化虚境高手带着,外围的宝物都被他们搜刮殆尽,我们连汤都没喝着。”
望着吴仰篁有些郁闷的神色,林千秋哑然失笑,道:“这也很正常,人家土地上留下的东西,怎么可能这么坦白直接的全部交出来。”
“所以这一次,各大宗门都学乖了,不允许长老也就是化虚境及其以上的人前往,限制了前往遗迹的人数与修为······”
“等等,你们该不是让学生和老师前去吧,这可不行,那天地至阴肃杀之气连身经百战的将领都顶不住,何况是刚修道的学生?”林千秋听此有些急了。
“那倒不会,不过会选择一些优秀的学子参与”见林千秋面色又有些不对,吴仰篁连忙道,“你放心,会有医家所炼制的纯阳丹护身,这倒是好好敲了两大皇朝一笔。”
吴仰篁想起这件事来,哈哈大笑,给林千秋解释道:“各大宗门对于上一回两大皇朝的行为深表不满,于是提出了这个意见,让年轻的弟子一辈去。两大皇朝有些急眼,皇朝优秀的年轻人虽然不少,但怎么敌得过传承深厚的宗门呢,纷纷反对。后来,宗门与皇朝妥协,决定将档次再降低,灵寂、闻音期的弟子方可入内,两大皇朝负责请医家为有资格入内的弟子炼制纯阳丹,并提供材料。”
“那皇朝答应了?炼制纯阳丹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林千秋有些惊讶地道。
吴仰篁望了林千秋一眼,道:“当然答应了。相比于他们从外围中获得的,这点代价并不大。而且,将修为限制在灵寂与闻音,就拉平了与各大宗门之间的距离,在这一点上,大家的弟子数目都是差不多的。不过需要选拔出优秀的弟子参与,毕竟,纯阳丹有限,遗迹也不可能允许那么多人进去。”
“皇朝没有那么多的钱”林千秋笑着道,“这样,皇朝就选择了书院的学生了,那各大宗门怎么办?”
“各大宗门与三大皇朝为了保密此事,便借三大皇朝的所有书院每三年一次的亘古书院会讲与学子大比进行,通过学子大比选拔进入遗迹的人员,而决赛就在遗迹内进行。而如今,三大皇朝里有资格参与书院会讲与学子大比的书院,里面或多或少都有宗门势力的弟子。”
“啧啧,打得真是一手好算盘,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若非今日来此,我也要被蒙在鼓里。”林千秋赞叹道,不过,他又皱了皱眉,有些不对,转身对吴仰篁道:“师叔,有些不对,书院的学生将来不一定全入皇朝,我们也会选拔一些优秀学子进入宗门,况且像行知书院······”不过,他说着说着,话语声是越来越小了,他想起这三大皇朝真正优秀的学子大多都在皇家书院或者由家族培养,外边的学子一般与之相去甚远。而且,确实书院大比也是个好名头。
不过此时,吴仰篁倒是没理会林千秋的话,反而有些怪异地望着林千秋,林千秋有些奇怪,师叔的表情很像看一个沐冠而舞的猴子,问他为何是这般表情。吴仰篁轻咳一声,道:“所以,前一阵子,你安排木叶入天人书院其实也可以,不会有什么人注意,大家也只当你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宗门的弟子。不过想来,你那位兄长恐怕不知道此事。”
林千秋听此也有些尴尬,转念一想,确实,以茂长明有些跳脱的性格,他背后的众妙之门恐怕十有八九不会将此事告知于他,不过这样也好,本来自己也打算让木叶进入浮生书院。天人书院只是当时的一时冲动罢了。
吴仰篁见林千秋脸上没什么异色,咳嗽了一声,吸引了林千秋的注意,望着他的眼睛,平静中带着一丝激动,道:“千秋啊,现在可以把你的门牌换回来了吧。”
林千秋听着,从怀里摸出来一枚圆形玉佩,正面刻着两个字“知行”,后面雕刻着三个字“林千秋”,玉佩正面以云鹤装饰,而背面则是翠竹之影,这是他的风格。他轻轻抚摸着这枚伴随他二十年的玉佩,眼中带着追忆与不舍。轻轻将它递给微笑着的吴仰篁。
吴仰篁没有接过,反而手掌张开将它推了回去,道:“这枚玉牌你也拿着吧,‘林千秋’这个名字也留着吧,毕竟是一段岁月与回忆,或许本来世上没有林千秋,但如今却有了。”又转过身去,从抽屉里取出一个装饰华美的盒子,打开后,一枚精致的圆形玉佩躺在那里。玉佩正面也雕刻着“知行”二字,饰以凤栖梧桐之纹,这是宗门里长老一级所用的纹饰,背面是三个字“林千湫”,雕饰的还是青青翠竹,角下还刻着四个小字“青竹君子”。这是儒家宗门的传统,对身为长老,也就是步入化虚境的人的尊称与封号。虽然林千秋还未步入,但却以长老之位、化虚之礼相待,明显可以看出宗门对这位千年一遇的天才的重视与这二十年来宗门未有帮助的愧疚。
林千湫见此,眼睛有些微红,宗门还是记着他的,双手接过吴仰篁递过的玉牌,恭声道:“弟子谢过师叔。”
吴仰篁望着弯下腰行礼的林千湫,心里有着欣慰与复杂。其时,早晨的阳光透过三楼的轩窗洒在两人的身上,照得两人身上感觉分外温暖。透过打开的窗户,遥遥地传来了孩童唱诗的声音: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两人听着清脆的童声,却是想起了刚才林千秋刚入知行阁的那一幕。林千秋微微摇了摇头,站在三楼望着下面的街道人世。十年了,自己也算游子归乡了吧。
······
午后,坐在自卑亭里,木叶拿出那本《浮生书院记》,认真阅读着。自昨日与烟月作别之后,他走在路上还有些晕晕乎乎的,脚步也有些飘飘然。不过,到了日新斋之后,心绪就渐渐平静了下来,虽然明白自己或许是有些喜欢这个少女。但木叶告诉自己不要太过在意,这也很可能是被少女的美自然的吸引,喜欢还不一定,毕竟只是一日。
翌日,他还是早早起床,在屋舍里打了几回长拳与太极拳,洗了个澡,干干净净的出门了。他有早起的习惯,不仅是因为原来在山下,要为老人做饭,还与老人喜欢初晨的太阳有关。记着木叶还小的时候,老人很喜欢早早做完早饭,在朝阳的光辉下,和木叶一起用早餐。待木叶稍大一些,老人一日早晨迎着朝阳,对着木叶说道:“叶儿,爷爷很喜欢看这朝阳,一日之始,如此满含希望。”
还是如昨日一般去了自卑亭,但是那抹倩影却不在。木叶轻轻驱散了心中的几许失意,默默欣赏着园林风景。
上过早课,用过午饭后,木叶小憩一阵,就带着书来到了这里,他带的是昨日借出的《浮生书院记》。细细阅读着书上的文字,浮生书院上所笼罩的神秘面纱,一点一点脱落。不同于木叶所听闻的中年人口中的传说,浮生书院的故事远比市井流传的复杂,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座五百余年的书院竟然也有传承,而且,似乎这才是浮生书院之所以还能位居八大书院之列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