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过得很平静。警察没有打扰果眉,张续的案子似乎没什么进展。果眉也不再那么想这件事了。陶渊明老先生早就说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的人死了,活的人还得活。
加美介绍的“好文”工作室的文谨老师电话联系过果眉,讨论了一下童话出版的事。文老师说很喜欢她的兔哥兔妹,相信出版的话,一定市场不错。但她这周在外面出差,下周见面细谈一下。
虽然已经写了50多个故事了,但果眉还没有下定出版的决心,因为她觉得还不够好。这些故事都是信手拈来的东西,不好好润色修改,怎能出版呢?写完了贴在网上是一回事,出版图书是另一回事。
她是十分偶然地开始写童话的。本来她打算写小说,学中文的她一直想写小说。可是女儿从小喜欢的兔玩偶坏了,掉了一只耳朵,她就扔掉了。没想到女儿知道后非常伤心,她就随口编了一个故事说独耳朵兔子出去旅游了,哄女儿开心。已经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当然知道她在瞎编,但还是很高兴。
于是,有一阵子,这对母女间常有这样的对话。
“妈妈,兔宝宝今天去哪啦?是不是到西湖啦?”
“是啊,昨天就到啦,还打算到太湖呢。”
“她一个人旅游太孤单了,遇到坏人谁保护她呀?”
“她哥哥保护她呀,她有个哥哥的。”
就这么聊着聊着,故事就有模有样了,果眉就决定写下来。后来就开了个公众号,一点一点发上去,慢慢地也吸引了一些读者。
现在每天都有读者留言问兔哥兔妹以到哪里旅游了。每发一篇也能有200多点块钱的赞赏费。果眉有时想,只要写下去,每个月的菜钱是能挣下了。
十月底的BJ已是深秋的景象,城里的银杏叶开始变黄,山上的枫树叶开始变红。不一定哪夜的大风就会营造出落叶满地的萧瑟出来,所以人们都忙着留住北方植物最后的有叶子时光,享受秋天的美丽。
因为月初已经把今年最后一期杂志出了,现在准备明年第一期的内容。经过领导的努力,明年杂志要改成双月刊了。这也说明杂志暂时是不会取消了。虽然事实上比起读者来,这本杂志更受到作者们的欢迎,排队等着发表的论文篇篇都连着一颗急不可耐的心,早发表论文早评职称啊。
但领导强调的还是要努力地扩大读者群,比如高素质的家长们。领导反复要求要在增强可读性,贴近生活上下功夫。果眉第一次感到领导终于对杂志的营销重视起来。这似乎说明杂志真有可能要脱离机关,自主经营了。小小杂志社,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但果眉第一直觉是,领导好像就是说自己负责的版面要下更大功夫改进,就努力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这个周末是家庭聚会日。这是离婚时的协定之一。果眉觉得自己和刘一再的婚姻实在太普通了,离婚都没有独特之处。工作一年后开始打算结婚时,偶然认识了搞IT的刘一再,彼此感觉不错,刘一再也主动追她,于是谈起了恋爱。
一年过后,自然进入了婚姻。再一年生了女儿。就这么一年一年地过,也有恩恩爱爱的时候,也有吵吵闹闹的时候。刘一再经常加班,她也没有在意过。
直到三年前,刘一再告诉她要离开她开始新的生活时,她简直不能相信。但刘一再认真地告诉她把房子、存款都留给她,人要走。孩子她要就留给她,她不要也带走。女儿当然不能让刘一再带走,其实刘一再也明白这一点。
开始她还不明白刘一再要过什么样的新生活,后来就明白了,刘一再要和另一个可能会给他生下儿子的女人去开始新生活。
刘一再的父母、姑姑、姐姐都骂刘一再不是个东西,不负责任,对不起果眉,但也都劝她离婚。“变了心的男人就不要等了。再说,那个孩子也不能一出生就没有爸爸呀。”他们说。
果眉哭了两个月,然后决定让刘一再去过他的新生活。都说没出生的孩子不能一出生就没有爸爸,为什么已经出生的孩子就可以突然失去爸爸?果眉认为这简直就是自欺欺人,但那是人家讲的理。事实上人家不打算和她讲理,人家都等着那个男孩儿出生。
果眉意识到对刘一再来说多少个好日子的回忆,也抵不过对新生活的向往时,就不再挣扎了,伤心地决定成为刘一再的过去。她只提出,不管什么情况,刘一再每个月都必须陪她和女儿一天,作为家庭聚会日。她的女儿也需要感受父母双全的温暖。
没有人有理由反对,刘一再也疼女儿,就坚持在每个月末的时候聚一下。目前看起来女儿对此还是挺高兴的。
大部分时间的聚会都是一起在外面吃顿饭。这个周末也一样。这周正好是女儿到爸爸家,所以果眉一个人按约到了饭馆,那父女俩已到了,她发现刘一再的表弟石一海也在。
石一海热情地招呼她:“姐,你来了,好久不见,挺好吧。”从离婚后,石一海就不再叫嫂子改口叫她姐了。
“一海你好。你回国了。”果眉招呼道。
“我回来十几天了,本来想去看姐的,一直事多没去成,哥说今天你们聚,我就来了。”
“看起来更帅了。”果眉说。
“我就喜欢听姐说话,姐就是太好了。”石一海有点夸张地说着,同时很绅士地过来帮果眉脱下风衣,挪开椅子。
“在国外待久了,是很不一样,这么有绅士风度。”
“姐,你又表扬我,会表扬男人就是最有魅力的女人。”
“有魅力?我过去也老表扬你哥,他还不是和别的女人走了?”这句已经至了嘴边,看着女儿也在,就咽了回来。
三年的时光已经让果眉能坦然平静地对待刘一再。说实话,从最初的伤心、气愤、不甘过去后,她好像并不怎么恨刘一再,现在看着他就是女儿的爸,一个熟人。
似乎石一海感觉到了这句没有说出来的话,自顾自说:“我哥呀,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也许因为石一海在原因,这顿饭吃得很愉快。女儿宁宁也非常喜欢这个叔叔。
其实在这个家里差不多每个人都喜欢石一海。石一海是刘一再舅舅的儿子。刘一再妈妈是BJ人,爸爸是东北人。刘一再的舅舅也在BJ石一海的妈妈在他两岁时获得一个出国留学两年的机会,所以石一海小时就和爷爷奶奶姑姑经常在一起,很亲。后来上学了,学校又离刘一再家近,就经常去刘一再家蹭饭过夜。
刘一再的妈妈作为姑姑把石一海当自己的儿子一样。刘一再和石一海关系也很好,象亲兄弟一样。刘一再和张果眉结婚时,石一海上高一,学校离她家不远,石一海就经常过来。
刘一再很疼这个弟弟,经常给他钱,直到石一海工作了,还经常找他一起玩。所以果眉对石一海也很熟,事实上,果眉也喜欢这个弟弟。人长得白净,脑子聪明,学习不错,嘴巴很甜,不喜欢也难。
果眉离婚时,正好石一海在办出国,所以离婚这三年只见过一回,就是石一海回国探亲时专门来看望了她一次。
吃完饭女儿提出要去看银杏叶,其实她就是想和爸爸妈妈再多待一会儿。大家都同意了,就开车一起去钓鱼台宾馆旁边看银杏。
银杏叶子还未全黄,但人并不少。女儿宁宁很高兴,拉着爸爸妈妈让叔叔给合影。合过影又自己拿着相机到处拍。三个大人慢慢走着。
刘一再突然问:“听说你打算相亲,准备再婚了?”
果眉看着他,想到也许孙姐和他说什么,说:“我就不能再婚吗?”
“你当然有这个权利,只是我觉得让女儿和后爸一起生活太别扭。”刘一再说。
“和后妈就不别扭?”
“后妈毕竟是女的。后爸怎么说也是一陌生的男人。”
“那找一个熟悉的男人就行了。比如我叔叔。”不知什么时候女儿来到跟前,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插了一句。
“瞎说什么呢?”两个人同时斥责女儿。
“我哪瞎说了?叔叔又没结婚,是不是?叔叔?”女儿冲着叔叔说。
两个人立刻拉孩子,可是石一海却说:“完全可以呀,宁宁说得对,我又没结婚,可以追求你妈妈。我做你后爸你没意见?”
“没意见。”女儿说。
石一海竟然直看着果眉说:“那我就追你吧,姐。”
“你疯啦!”果眉和刘一再同时冲着石一海喊。
石一海哈哈一笑,拉着宁宁走开去照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