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推汤武王为帝,是为成汤王,以承祚天下,国号大商,都于亳。始征夏,水中现刀剑,故而以水德王。海内诸侯及至九夷,皆来朝贺称颂,万方百姓鼓舞大悦。
汤武王忧于社稷不能持久,于是诰诸侯说:“古代的夏禹、皋陶,常年累月辛劳在外,他们把东边的江水、北边的济水、西边的河水、南边的淮水修治疏通,所有人民从此才有了安定的住所而不须因为每每的洪灾而远避逃难,颠沛流离。后来后稷降世,教导人民播种百谷,从而使得我们得赖于从田地之中获取食物而从此不再为饱腹忧愁。他们三个人都有功于人民并造福于后代子孙,百世流芳。而过去蚩尤同他的臣子们,则因为太多的扰乱百姓,上天于是不去保佑他,而让黄帝把他灭掉。从前贤王的话,你们要牢牢记得。有功则赏,有罪则罚,不可不勉励啊。没有道,是不能够立政的。一旦触犯规矩而遭受到了惩办,你们不要怨恨于朕。”
另诰万方人民:“之前夏王灭德作威,百姓无不遭受他的凶害,难堪忍受荼毒之苦,惟有诉无辜于天地鬼神,寄以希望能能够降凡而来拯救自己。朕知道,广推仁爱善行的人,最终能够得到幸福。而像是桀王这样**暴戾,上苍只会降下灾祸给他,以明其罪过,决不会予以赦免。于是,朕用黑色的公牛祭告皇天后土,请罪罚夏廷。随后聘求社稷之士,共同努力,以为大家请命。上苍保佑他下面的人民,展示出他的威严,让有罪的人窜亡屈服。同时,又希望兆民也当然能够无虑地加速繁衍生殖,就像草木的敷荣。天降大任于朕的身上,希望能够将咱们的国邦家园治理得安定祥和。朕惟恐其重,自己不足以担负,又未知什么时候一不小心得罪天与地,所以终日惊悸、忧虑与畏惧,就像是坠入深渊。
朝代更始,新邦乍立,无论是谁都必须要遵从法度,远离淫逸,恪守常典之道。这样,才会得以延续时下太平昌盛的局面。”
为了勉励自己,成汤王作盘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希望愈来愈好。以伊尹、仲虺为相,辅助朝政。
一天,成汤王问伊尹:“朕听说从前的朝堂立有三公、六卿、大夫、列士,他们都应该是怎样的人呢?”
伊尹回答:“三公是通于天道的人,六卿是通于地道的人,大夫是通于人事的人,而列士则是明于法度的人。三公之所以参五事(貌、言、视、听、思),六卿之所以参三公,大夫之所以参六卿,列士之所以参大夫,这就叫事宗。事宗不失,内外一样,才可以叫大顺。”
成汤王于是立三公、六卿、大夫、列士等官职、官员。
成汤王三年,桀王崩于亭山。成汤王命使臣往南巢,以天子之礼将桀王安葬,并封夏室后嗣,以继承宗祀。桀王在位三十年而亡国,夏朝传君一十七世,受祚四百五十八年。
成汤王九年,问众臣:“朕自受命以来,四方降伏,外夷来贡,但岁岁有荒表进。不是东方旱,就是西方旱,不是南边旱,就是北边旱,如今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七载。如何才能够消除久旱之情,使得天下苍生得到安定太平呢?朕昼思夜想,全无长策。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办法来为朕排忧呢?”
某臣出班奏道:“这可能是上帝由于什么发了怨气,才降下大旱。臣曾占卜过,若免大旱,必须用人的头颅为祭物来祈祷,方可消除上天的愤怒,也才会降下甘霖。”
成汤王问他:“该往何处祈祷?”
某臣说:“王城之郊有一株高达一十九丈的桑树,独傲于桑林之中。听人说,有天仙栖身其上。如果想要祈祷于他,可以备人头前往祭拜。”
成汤王说:“朕闻上天非常爱惜人民,卿言应当以人的头颅为祭品供奉,这是在诋毁上天,万无这个道理。朕之所以要求请大雨,是打算拯救大众,又怎忍心杀人来祈祷雨降?倘若必须杀人才能够的话,朕应当请先自枭首级。”
成汤王斋戒沐浴,剪短了头发,断去了指甲,身负白茅,把自己作为牺牲。素车白马,同文武百官来到了桑林之野。登坛列祭,焚香再拜,祷告说:“臣履一承蒙众诸侯推举,代夏而王,如今已经九年了。然而天下大旱却有七岁,非东旱则西旱,非南旱则北旱,虽然担担子远汲或深坑掘井,可是滴水无济于功,人民不胜其苦。臣自己也不知道犯了什么大的过失的缘故而得罪了上帝,以至于您如是发怒。臣于内心责问自己,是政事不当吗?是奴役百姓过度了吗?是宫室装饰得太华丽了吗?是国内贿赂或其他不良风气盛兴了吗?是谗言的人太多了吗?为什么不下雨到了这么厉害、严重的程度呢?于今有好的地方不敢隐蔽,有了过失不敢自我宽恕,这一切都鉴察在上帝的心中。万方有罪,是由于小子领导无方所造成的,就让我一人承担全部的责任。若是我自己一人有罪,望上天降罚的时候不要累及万兆人民。”
言还未了,大雨倾盆方数千里。凡久旱之地,皆得润泽。
庄稼当年重获大丰收,天下欢洽,百姓安乐。
成汤王在帝位一十三年而崩。后人怀念他的丰功伟绩,作《颂》赞扬: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茫茫),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右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拔,受小国是达,受打过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儆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适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缊不惊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又《颂》: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王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报我后生……”
(注:本篇参阅《开辟演义》、《史记》、《资治通鉴外纪》、《吕氏春秋》、《山海经》、《孟子》、《诗经》、《国语》等书籍。《竹书纪年》载,琬、琰二妃实为桀王命扁帅伐山民而获)
初稿完成于2005年8月29日。
最新修订稿完成于2014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