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创造》
前言: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正文:
父亲将所谓的石块视为山头,是基于经验。
母亲将所谓的山头化为石块,是基于创造。
于是,母亲终于移开了石头,因为世界收下了足够的陈旧经验,世界需要创造。
王小波曾说,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这个社会上已有了太多的经验,真的假的,对的错的,这些经验的实质已经破碎,而表象又漂浮在这无意识之中,于是,一个用经验而堆砌而成的王朝----清朝,在粉末中虚浮,又掉的粉碎而透彻。顽固的人们头上只有黑暗,因为缺少一个人站出来向上大喊一声,为什么不能如此?
为什么不能如此?在德彪西之前,世界的音乐仍存在于古老而陈旧的五声音阶中,繁杂而呆板的曲谱由老式钢琴的老式音键沙哑地演奏,终日飘荡着相似而又不相识的音律。德彪西没有沉默,为什么不能如此?他大手一挥,千万音符从纸上飘过,新的曲调带着簇新的音符,在他的脑中兴奋地闪烁。于是他开了一个音乐的新潮。于是他成功了,成为时代的音乐巨匠,他的成功由于不沉默,由于新创造。
为什么不能如此?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学依旧被囚在老式的铁笼之中,陈旧无趣的起承转和让新的文人终日懒散而彷徨。写作的构架由前人看似神圣不可击破的加油圈定,这仿佛蓝天看似明媚,却只是在尽力掩盖那一朵乌云。于是,伍尔夫站起来了,她宁愿做那击破明媚的第一道闪电。为什么不能如此!她用细弱的身板怒喊,下拳一握,便开启了意识流文体人新潮。意识流,这道闪电给了老式文学强力一击,她的创造冲开了思潮大门。于是一个新时代到来,她成功了,由于不沉默,由于新创造。
为什么不能如此?为什么山头不能是石块?于是毕加索站起来了,袁隆平站起来了,比尔·盖茨站起来了,马云站起来了。他们用最强的臂膀----创造,击破老旧的经验时代,换得了人类簇新而发亮的明天。
于是,山头遍布的荒地成了农场,灰暗陈旧的昨天成了明天,于是我们有了这个世界。
创造,是一个世界之中,最温暖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