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母亲讲完这个故事,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但更多的仍是不解,查奶奶本姓周,那么故事里的中垒校尉周博,十有八九就是查奶奶的老祖宗,然而这和查奶奶现在的身份又有什么关系呢?另外,母亲口中的“砺兵策”又是什么东西?
捧着快被喝得见底的麦乳精杯子,我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瞅瞅查奶奶,问道:“那我以后看见查奶奶,是叫查奶奶,还是叫周奶奶?还有周博跟着那个叫东方啥的学了砺兵策,这个东西是什么,有没有那个老头儿厉害?”
“自然还是叫查奶奶,”不等母亲搭话,查奶奶已经笑着开口,她身前的麦乳精没有动过,就直接摆到了我的面前:“小清,我姓查都姓了几十年了,叫回去了反倒不习惯,再说奶奶也喜欢听小清叫我查奶奶。”
我喜滋滋地一口喝完原先那杯见底的麦乳精,顺手就把查奶奶拿杯拖到了胸前。
“真没规矩。”母亲一个劲儿地摇头:“我说小清啊,你查奶奶这么喜欢你,你现在又知道了查奶奶的秘密,那就一定要替奶奶保守这个秘密。今后不管有谁问你,都只说奶奶姓查,知道了吗?”母亲对我正色道。
“嗯,你们放心呗,我王小清是什么人,查奶奶的秘密我一定不会讲给别人听,太公一直说男子汉要言而有信。不过,要是爸爸问我,我是不是可以讲给爸爸听呢?”我一副嬉皮笑脸,端起杯子又是一口麦乳精。
“不许在大人面前油腔滑调,妈妈跟你说,既然是秘密,就谁都不许告诉,哪怕是爸爸问你,你也只能说不知道。”母亲朝我一眼看过来,我立时就闭嘴了。
“好了,小敏。小清自然知道要帮我这个老婆子保守秘密的,是不是?”查奶奶微笑地看着我,我依然嬉皮笑脸地点头。
“你刚才问我,周博所学的砺兵策是什么,”查奶奶继续道:“小清,你从小机灵,想来也已经猜到了,周博就是我们周家的祖先。周博自从别过了那个老神仙后,就把黑铁棍交给了皇帝,可是没有人能够辨认出来,最后皇帝请来了一个叫东方朔的半人半仙,才知道铁棍儿的名字叫赤霄。你妈妈刚才说了,这赤霄必须在好皇帝和好大臣的手里,才会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要是被邪恶之人得到了,怕是天下百姓就要遭殃。东方朔害怕赤霄有一天会落到奸邪小人手中,于是跑去天上偷偷借了一部天书,把里面记的大意、法术分成四份记载下来,其中有一份就叫做‘砺兵策’,主要记录着部队行军打仗的兵法计谋,还有一些特殊的修炼法门。普通人如果练了这些法门,即使不会武功,也会变得筋骨强健,百害不侵,要是再去练什么功夫,也是一学就会,一练就成。东方朔所有的门人里,只把砺兵策传给了周博,周博本来就是将军出身,自然就成了那帮人里内力和外功最高的。”
我听得一脸兴奋,要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论是国产还是港澳,武侠片大行其道,什么少林童子功、鹰爪铁布衫、八卦连环掌,都是当时男孩子们打闹时常常挂在嘴边的唱调,甚至有新闻报道,几个小孩约好了一起离家出走,拿了家里的钱,一路跑去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当时的我并不在意什么兵法计策,倒是那个学什么武功都能一学就会的法门,确实是够吸引人的,要是学会了,不就随随便便的能把奶墩儿那家伙弄趴下了嘛。“查奶奶,你老祖宗周博这么厉害,你说你会武功,是不是也是因为那个砺兵策?”
“呵呵,说我会武功可是你妈。砺兵策的确是我们周家传下来的。可是我的武功并非来自砺兵策,而是小时候跟着我妈练过一些刀法。”查奶奶从刚才起就一直乐呵呵的。
“刀法,查奶奶,你妈会刀法,不不,是你的妈妈会刀法?什么刀法,鸳鸯刀?罗汉刀?还是独臂刀?”我从小在SHLC区的弄堂里长大,虽然只有10岁,却也在和玩伴们耍闹的时候,接触了一些市井习气,家里家教严厉,我自然不会有意去说些地痞无赖的话语,但是“你妈”一出口,确也能意识到了“你妈”背后的含义。
查奶奶倒也不在意,说道:“我爹年轻时当兵出身,20岁出头就在北平做了军阀曹锟的警卫营长,隶属时任少将旅长的吴佩孚管辖,后来他去TJ办差,不打不相识,被我外公看中,最后娶了我妈,离了军营住到TJ我妈就生下我一个女儿,而我爹也没有再娶小。从小我爹就很喜欢我,但可能是因为女孩的关系,他只按祖训把“砺兵策”传给我,却一点功夫也没教。我外公查近樑是当时TJ燕菱镖局的总镖头,会一套近身互搏的双刀绝技,名震津门,我妈从小被外公逼着练功,结果长大了也是刀不离身,别的姑娘躲在家里做刺绣,她成天腰里别着两把刀往街面上跑,在TJ万国桥那块儿出了名,有一次居然徒手把三个欺负中国船夫的洋人水手打翻在地。她腰上别的两把短刀柄上各镶了一颗红玛瑙,叫做“铁红菱”,所以有人便叫我妈铁红菱。我妈性子比我爹急,看我爹不授我武艺,就偷偷把双刀的技艺教给我了。”讲这些的时候,查奶奶眼神里光华流转,想是任谁有这么个老妈都足够拉风的。
“后来,我19岁的时候,我爹突然叫我到SH来找一位王家世伯历练一番,就是你的太公,临行前我爹叮嘱让我改用姥姥家的姓,再后来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我便真的嫁到这条弄堂里来了。呵呵,这些将来也可以再慢慢讲。”
“原来是这样,那查奶奶,你能教我武功吗?”我瞟了一眼母亲,见他也听得认真,就趁机问了上去。
“嗯?你真的想学吗?”查奶奶看了一眼母亲,才朝我问道。
“当然想学,当然想学。”我怕母亲开口阻止,就抢先一步答道。
没想到,母亲出乎意料地并无阻拦之意,反而道:“小清,你既然想学,就要下决心,好好地跟着查奶奶学。学本事是很辛苦的,你不可以半途而废。另外,还要答应妈妈,第一不能影响学习,第二要先从背书开始,先把砺兵策全部背下来!”
母亲说话时一脸正色,查奶奶则是“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指着桌上的油布包说:“小敏,砺兵策就在油布包里包着呢,你还怕我藏着掖着不成。想我周家到我这代就没有男丁了,看来也是我爹有意为之,小清是王家伯伯的重孙子,又是你邵家的外孙,你放心,我自然会倾囊相授。不过迎春便要交给你来教了。”
母亲不做声,先是看了眼油布包,随即打开,里面除了那个青铜匣子外,总共装了三本线装古籍,母亲一字摊开,上面分别写着“砺兵策”、“丹祈术”和“刀兵籍”。“云姨啊,您别多心,阿爷不在这宅子里坐镇,就属您的辈分最高。那天您把这些东西交给我,我也不确定要怎么处置,以您的意思,该当如何?”
查奶奶深深地望着桌上的三本古书,有些入神地道:“这些东西,是我们几家最最要紧的物事。那年破四旧,大点儿的人家不是被抄了就是被砸了,王家伯伯和你爹当时都是首当其冲,我家大刘是个裁缝,又是贫农出身,这些东西自然放在我这里保管最为安全。承蒙两家信任,后来推我保管这些东西,我一直藏在八仙桌的桌腿里,不曾随便开启,到现在也有二十五六年了。王家伯伯这次出走,缘由颇大,这些东西也该拿出来重新晒晒。砺兵策是我周家祖传,不过已经说定了要传给小清的,我一个老婆子留着没用,你便替小清保管着。这本丹祈术是你邵家的孤本,迎春若随你学,到时候你便自行处置。“寻山策”我从未见过真本,况且本来也不是凡胎能学的,王家伯伯并未向我提到太多。这本“刀兵籍”,确是王家伯伯拼了性命换来的,据说和失踪的唐家大有关系,王家伯伯交给我的时候,万般嘱咐,只说是好好保管,不可有失。既然“砺兵”、“丹祈”都已经交给你了,不如你也一并收着,或许……,”查奶奶看了我一眼:“或许,以小清的天赋,能够从中获些裨益也未可知。”
查奶奶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母亲也就点头把一干物事重新收好,小心地放回五斗橱内,只是这次放置的时候,她右手拇指、中指相对,捏出个手诀,也不见有更大的动作,手指夹着一点青光,似摸非摸地在五斗橱抽屉缝上拂了一把。
“咦,”查奶奶低声一吟,不禁点头道:“小敏,你下禁咒竟已不用画诀。”
“云姨,让您见笑了。我可是要上班的人,不能天天守着。”母亲柔柔一笑。
“死丫头,越大越精。”查奶奶也是一声笑骂。
我当时自然还不知道丹祈法术有多厉害,只是我从小就能察觉到,但凡我在家里翻过什么抽屉,藏过什么东西,即便再小心谨慎,母亲都是会知道的。
闲话不表,那天下午,赶在父亲回家前,我成为了周氏“砺兵策”的口头传人,虽然还没领教这砺兵策的神奇之处,但是当时的我心里已经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小学生了,至少奶墩儿是不会有这种机会学习武功的。只是母亲叫我给查奶奶磕头的时候,查奶奶说磕了头反倒乱了辈分,她没有孙子,就把我当亲孙子一般对待,教自家的孩子自然是不用磕头的。
有趣的是,那天之后的某一个课间,迎春悄悄对我说:“小清,下个礼拜起,我要去你外公家补数学了,你妈说奶奶年纪大,她会骑车带我去,顺便看看你外公。”我当时就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后来才想起来,外公是退休的中学数学老师,迎春小学四年级,又怎么可能是去补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