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何艾文,一愣?这和学校教育这个话题,差的有点太远。
“是的,有些人把未成实现的梦想,当做必然的真理;把他未成到达的地狱彼岸当做天堂;把从空想的财富当做是自己的财富;把喝了他/她一杯酸奶的女同学当做自己媳妇;把自己的媳妇当做自己的女奴一样。
那些曾经有理想的学生,反对应试教育的家长,他和她把自己未成实现和通过的事情,当做必然会发生的美好事情。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要跃过龙门,就会改变一切,避免自己当下的这种糟糕的情况。变本加厉的让自己的孩子去“好好“学习。其实谁的生活都很糟糕,只看你如何去改变它,选择何种正确的方式而已。而不是把改变的关键点,放在孩子身上,考大学这种事的身上。“方闲道对何艾文说道。
“从自身的失败吸取教训,避免自己,避免自己下一代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的自然反应,我认为这才是值得尊敬和热爱孩子的父母。”何艾文反驳道,同时觉得跟一个算的上自己的学生的年轻人,谈论这个有点不适应。
“刻舟求剑。
时代还是同样的时代么?人生轮回,同样的事情重复发生不奇怪,高考也是绝对重要的,通往人生坦途的捷径和最好的选择。可历史不会原封不动的重演,历史的过程会如此相似,但是起因,推动力,最后的结果,可不会原封不动的。家长们在吸取经验教训,老师,学校,主宰这个社会的资本力量也在吸取同样的教训。”方闲道冷笑。
何艾文表示有些不解。
“补课就是个皇帝新装。
70%的补课毫无意义,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的真实成绩,还有智商,情商。但是家长不想觉得自己的是白花钱的傻子,学生也想为自己的学习危机找一个借口,更何况除了补课班,也无处可去。网吧,台球厅,KTV不是太贵,就是社会治安差,容易掉落黑暗的冰窟。
50%,部分学校可能100%的老师都在积极的推动补课,而补课仅仅是为了掩护,为自己的额外收钱行为提供一个“公正”的态度,一个“正义”的理由。
而这一切,都是在高考的正义口号之下。
实际上,就是交了钱,不想去都不行。因为那样会让老师失去“公正和正义”的基石。而70%老师的补课其实毫无意义,也不存在课堂上不教真本事,在补课班上教真本事的现象。因为大众补课班的老师没什么真本事,也就不存在教不教的问题。
不把孩子关在补课班里,做着“弱智”补课,不把学生越补越“弱智”,怎么会更进一步的增加补课需求呢?
家长和孩子追求的是考试进步。想学的明白,拿第一。
补课班追求的是孩子成绩往下走,才是最理想的。你越学不明白,越糊涂,才会越需要补课。靠不进前10的才着急补课,往前追。
孩子你要真的学明白,搞明白了,还要我这补课老师做什么?“学不会学不懂,才是补课班的真理。”毕竟补课班上百个,能拿第一的孩子只有一个,也就只有一个补课班有这个中签的幸运率。
这到不是事,商业运作的办法很多,买的没有卖的精。
但是家长有这个需求,资本有这个运作增值欲望,班级和学年老师有权力,学校有教育官僚管制,这就构成了一个眼花缭乱,看不清的迷宫。
好的会更好,坏的也会更坏。但是轮到熊家长身上的,还是坏的几率更高端一些。”
方闲道说完了,何校长觉得有点难以言语,“为何你这么消极,不能从积极的一面考虑看待,总是从这些最坏的,消极的,阴暗的角度揣测这一切,如此一刀切的看待补课,看待学校教育,看待学生,看待学生家长的努力。
总是生活在阴郁的角度和角落里,对你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应该看到,这些问题,这些缺陷都在被克服和改正。你不也正在从商业化运营方面,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可见,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方闲道点点头,“从普通人的角度是应该如此,逃跑主义,不管现实多么糟糕,多么可恶,乐观的看待,积极面对。然后争取自己跑出去这个环境。成为人上人,有能力的人,再回头解决这个难题。
可逃跑的人会有勇气来回头解决现实的负面效应么?
又有多少人能真的跑出去呢?
还原世界真实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份劳动一份收入,花出去的钱,不要很冤枉。更不要花1分钱,想要得到1块钱的效果。但是现实世界,妄想的人太多。我也在妄想,能用我的力量解决这么大的难题。”
何艾文“逃跑主义,你对积极客观的看待生活的定义真是让我难以认同。”
“一切都是好的,未来都是好的,还用改么。问题和BUG年年都在,解决的办法就是积极乐观,脱离这个环境,这不是逃跑主义是什么?
没毛病就不用改,小毛病也不用改。一边承认问题,一边乐观看待。天天打矛盾的嘴仗,人不精神分裂么?辩证和统一的哲学,中庸的道路。被变成了和稀泥之后逃避的跑路主义,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方闲道到不赞同的说,却也不愿意继续这样的争执下去。
“人可以撒谎,但是辛苦赚来的钱不会说谎。当下的问题就是,交出这辛苦赚来的钱,却没有效果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态。认认真真的,十成十的辛苦钱,会对生活看的很清楚和真实。但是挣快钱,挣“头脑”钱,投机取巧,毫无诚意,能推能赖。花钱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挣钱,就业,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浮躁了,建立在这之上的一切都不会稳当。”
何艾文实在是甘拜下风,“方总的理论和观点,我实在是难以理解。”后面的难以接受,不敢苟同的话,何艾文没有说出来。不是因为方闲道身后中州方鼎集团的强光环的刺眼。而是方闲道尽管嘴上说着怪论。在实际行动上却是十分扎实的,积极的在做事。
不看语言,看行动,看结果。从行动和结果上,方闲道从没想其异想天开的言辞那样,冒险激进的搞事。
“我自己也不理解我自己,何校长别奇怪。熊宝宝里面也有我一个。不经历那样的熊人,熊事,实在是太淡的顺水,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现状,我也无所适从。没有比较,没有经历,感觉不到不同。
我没有准备好面对生活的勇气。更缺乏面对苦难的意志力。对勇气的煎熬的是精神上的孤独,没有喜悦的平淡,机械。没有珍惜和信念,勇气也就没有了基础,为谁而战斗不知道。值不值更不知道。
没磕绊过的伤痛,不知道没有伤疤的皮肤是多么幸福。没经历过恐怖,反到对突入起来的小事和小烦恼倍感恐怖的反应极端。没恋过,也就没幸福过,没失去过,也不知道何为珍贵。没闯过货,也不知道自己的约束边界,更不知道闯祸的边界在那,而束手无策的恐慌。
对我而言,苦难不是物质生活上的磨砺,而是没有追求的欲望。所有的事情,我几乎都知道结果。美食、美酒、美女和环游世界,这些事的最终结果,我直接就知道了,最后还是要靠酒精和兴奋剂才能维持住喜悦感。
在这方面我还不如我的初中同学郝佳乐和徐淼淼,只是从市中心到郊区的度假村,偷喝了几瓶劣质葡萄酒,跟他们心目中的重点一中的“女神”级的女友,一起什么都没做的逛了一天的青草地,幸福的我都羡慕。看他们的快乐,我都觉得快乐。为了这一时刻,他们策划了挺久的,做了好多准备。
你会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跟他们两个是初中同班,帮着传了好几回纸条给他们的女盆友。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手机这么好用,为什么还要搞传纸条这种事,这两二货玩的很开心,我可是很郁闷。
夹泰山之力,砸个鸡蛋,鸡蛋肯定是碎的。这结果傻子都知道,但是夹泰山以越北海。
真正在撬动这个城市变革,改变数十万人的命运的时候,上百亿的资金砸下去会怎么样,跟更强者掰手腕。这种压力承受不住。因为我清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跟我拥有的力量无关,不会用的力量,就是弱小的无力者。
一旦有利可图到那些人觉得忍不住的时候,他们才不管一切,不管你的梦想和愿望是什么?
老虎也挡不住狮群,闻到利益味道的时候,蜂拥而来的,苍蝇,财狼,野狗,秃鹰,都会来的,更不要说那些更强壮和更凶残的顶端猎食者。
这是一场短暂而又漫长的战争,一场不知道结果,无法预测下一秒会怎样的争斗,完全是在迷惑,自己对自己,自己对外界,自己对对手。目前我还没有实质性的竞争对手,仗着父母的羽翼。真的出现对手,我还在找不到感觉的状态。”方闲道絮絮叨叨的讲了一大堆。
这让何艾文也找到一个明确而清晰的信息,方闲道还是个承受不住压力的熊孩子,一个在自己这里,倾诉的熊宝宝。尊师重道,至少在校园里确实是没有猖狂的横行无忌,坏事做尽。虽然一直在挑战规则和权威,却依旧是一个学生的身份在做。这是他自己设限,是为了尽可能的锻炼自己。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安全到极点,根本没有压力的校园安全生活,效果是很差的。
也是狼在披着羊皮,呆在羊群里,也练不出什么?羊群再大的争执也就是顶顶脑袋的碰撞,这对羊可能有很大伤害,对狼没什么意思,只会觉得扭断这些羊的脖子太容易的。
只是当下教育就是猪羊牛模式的教育,一校园的绵羊,蠢猪,老黄牛。要是弄一群狼,僵化的老师首先就受不了。
说不出来的尴尬。
越来越多的精英,不满意,满足国内的教育。而这些在国外,在西方培养出来的精英。究竟TM的算是中国精英公民,还是别国精英公民。
平时看不出区别,但是重要时刻,就是个大麻烦,大危机。边界谈判,文化合作,经济政策,制度安排这些地方出了问题,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候才看的见。但是看见了也晚了。但绝大多数的时候,即便造成了严重后果,也根本无人知道,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造成的严重后果。越治理,越解决,反到越糟糕的拱手相让了。
在抗战,在内战的时候。有坚定的认定中国必胜,中华民族必将崛起的精英,可也有大批的看到“日美”强大,又文化和信念上认同日美的“投降,顺从”路线派。跟那种汉奸不同。而是这些精英在别国的教育下,不自觉的软了,产生认同感,摇摆游移的最后倒向了外部势力。买办不见得是坏蛋,除了精英顶级的,大部分普通买办受“外国教育出来的信念和观念,生活习惯”自觉的那么做了。
何艾文很清楚教育的重要性,更清楚习惯的重要性,尤其习惯性思维,第一反应。人自身的立场和观念造成的一个或“对”或“错”的条件反射模式。
但是多数学生和家长没有这种条件性反射,没有这种习惯。在社会、家庭、外部事件的对错,以及其他性质的,现在的人很少会第一时间用头脑去分辨对错。而是惯性的趋利避害,以及最直接的唯利而判。
缺乏是非的基本立场,首先就是没受到过,关于此方面的逻辑认知的教育。做坏事的时候,也应当知道自己是坏人,没羞耻感也知道自己在做无耻的事情。这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是这个功能被取消了,被利益化,也就是“物”化,资本这种模式的物化,也可看做动物化。
被干脆的误解为,“什么都是中立的,什么都不是绝对的。”,这才是错误的绝对化,非中立化。
没接接受到应有的教育的人,他所认知的世界和实事,与和真正的世界,真正的实事正好是截然相反的——在工业化的社会,绝大部分事物的运行规律都是都是数字式的抽象和逻辑关系组成的。事情的表像是在反作用力下推动出的,一切都并非直观所见。在工业化的文明社会,传统的农业社会的惯性态度和经验,多数是失灵的。
何艾文一贯是务实的,对这种相互听不懂人之间的争论,不愿意浪费时间,直接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选择我来做你设计的这套方案的执行者。即使是失败,这也是巨大的荣耀和资本,会有很多更有能力的人来主动竞争这个位置。”
“只有你才能镇压住那些人,也只有你会亲力亲为,强力的整治那些人,也只有你狠的下心,狠的下手,来让这些地痞无赖一样的人,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努力工作。
学生不好管,老师更不好鞭策,更不好管。看学生面貌就是知道老师更是个垃圾德行,有其师才有其徒。社会一大黑是不好治理的。
现在偏偏要集中这么多老师,搞事情。评估了一些人选,从过往的工作成绩,最重要的是面谈,还有面试。一致公认你的行动能力是最强和最高的。
这件事不需要领导者思考,需要的就是执行力。强硬和完美的执行下去,把烙印和习惯,还有观念打在中州市民的头脑里,至于效果,看天意了,也无法断定何时何地的能起作用,毕竟宏观经济什么时候能有起色,谁也不清楚。”方闲道说道。
何艾文点点头,执行力的确是自己的强项。目前国情上的确有很多落后地方,有些事的弊病,与新理论,新引进的技术和方法的好坏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外来和尚的理论和国内的事情之间水土不服是常见的,但是失败的更多原因是执行不利,执行不到位,所以无法打破那些私心的小结构,小算盘。
什么事都稀里糊涂,最后闹不清了。人的事?钱的事?设备的事?技术的事?全都稀里糊涂。不怕失败,就怕不知道失败的原因,下次依旧重犯。
何艾文失败的次数远远超过成功的次数,一生失败的事情的数量,远超过其他同龄人,同行的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何艾文成功过,比起那些从不成功过的人就是优势。成功的数量也多过其他人,到了目前这个年龄,只剩余不断的成功了。
“你认为通过教育,推广老百姓进夜校,搞免费的周六日,夜晚的业余免费教育改变中州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我是赞同的。但能跟我说的更多一些你对整个城市的未来格局是怎样规划,又为什么如此规划的么?这样从大局和宏观方向上才能更好的保持一致性,不至于因为细节存在的某些失误,而出现大偏差。”何艾文问道
方闲道点点头,“但这是高度的商业机密,虽然公布出来,对公共利益更好。但碰上某些逆向操作的私心蠢货,好事总会变成坏事的。弄不好把我们会坑在谷底。
这个设计方案,是基于华北地区未来20~30年的地理气候展开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格局下,未来华北地区炎热,干旱,少雨气候的现象,可能无法逆转,污染环境,污染事件可能也无法逆转。
当下的,一环,二环,345环的圆心—圆环城市存在模式。高密度,密集的建筑结构。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独立,封闭的圆形热岛结构,一圈一圈的大楼和建筑,构成了一个密闭的热岛。
在这个热岛之中,不仅地方和局部的小气候受到了影响,更趋干旱和炎热。在这种密集的环状结构当中,人的智力发育、身体健康、行为都受到了影响。
怒路症,精神疾病,比较知名的这些,这些过去不会发生的,但是城市的新一代结构造成这些,除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城市病,职业病,还有其他的问题。
这些问题指向的终极就是新一代城市居民,小孩的智力,体力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不考虑这个,这种热岛结构的城市,在未来的电力,燃气,水,热气的供应,污水的排放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更不要说越来越热的极端天气,中心圆状城市,就是个灾难表现。
其他考虑因素也有,但是未来气候是主要的因素,水决定性的因素。炎热干旱,在缺水,未来几年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修建27公里的城市快速高架轻轨交通线,就是为了把圆心结构的圆形城市,拉伸成为长条的带状城市。调整城市的建筑分布,采取迎着风向,迎着降雨条件的建筑分布模式。这样会最大的消除城市的热岛问题,让整个城市都可以散热,不会在城市中心形成高温区,形成自己强烈的城市小气候。
依托建筑分布的改变的36个新社区,考虑的是面向未来气候变化因素,定向的采用了一些新的绿色节能建筑技术。针对干燥,炎热,缺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采用太阳能系统的同时,也采用了大量的雨水收集设计。
设计大量高空走廊,制造出大量的建筑阴影,来降低地面温度,降低地面增发,扩大地面的植物和土壤面积,吸收雨水,增加地下水的补充。而不是大量铺设人行地砖,水泥道路,把地面全都铺死。
取消1-2楼商铺和车库等利用设计,而是采用大量高脚屋模式,制造出更多的空中平台支撑的楼宇模式,留出更多地面,露出更多的土壤。
长条装的城市,也利于更多的利用更大面积的周边自然环境,非中心化的偏平模式。将这些城市居民楼产生的垃圾,需要的水、食物、阳光,分摊到更大的自然面积当中去承当,分摊,避免对局部形成需求高压。
只是设想的虽然好,结果怎么样,还不很清楚。居民愿意不愿意配合,改变目前的懒惰生活模式,多付出劳动,还不清楚。搞大型的周六日—夜校的社区化业余教育,就是为了快速的改变生活习惯和方式。
同时为了维持这么长的轨道交通的运行。才考虑沿着高架轨道交通,搭建教育区,养老区,商业活动区,党建信仰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新生活革命区,以及创业科技园区,其实除了免税,免除行政手续,创业园区毫无卵用,还很约束和不方便。
交通是核心的调整方式之一,人流出行的设计,是改变城市的资源分配模式的手段。人的需求会使得城市里的商人重新权衡他们的商业投资,开店位置,也改变了城市的物流,车流,也是污染排放,运输方式等。
交通的目的,是快速的把人从A点送到B 点,追求的速度才是以人为本,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投资的目的,是赚更多的钱,追求的是最佳投资回报速率,会追逐最高承载量。不尊重投资方的意愿,下次就拉不到钱,导致投资死循环。这两个目的某种程度是矛盾的。以速度为优先,利润上就不会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会导致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
所以,我们采用把需求集中化,建立集中化的需求区域,把区域的选择位置,按乘车模式划分。让乘车的人,还有投资方都产生错觉,都举得自己受益了。实际上就近原则是最好的。慢慢人都会回到就近原则了,到那时候是有更先进的交通方式,还是其他解决办法,就不是现在考虑的了。
其次,让人流分布均衡,不是集中突发,这样会导致很多早班和夜班人无车可坐,被边缘化,脱离在城市公共服务以外,成为隐形地下人。
总体来说,改变是比较大的,但是撬动改变过程,衡量投资和回报,都是具体细节。
最重要的目标的达成并不容易。,根据今后20年间华北地区的环境,气候来做出的新城规划,是否能给中州居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一点是需要全城努力的。
更是看老天的天意。
而人意方面,就需要教育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