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0200000099

第99章 点上社教(3)

“赊账的本领”。夏秋季节,农场附近的社员常挑着自产的瓜、果、梨、枣到农场来卖,一些小青年既嘴馋又兜里没钱,便打个欠条赊账:其中确有事后归还欠账的,大多数是石沉大海。原因是社员手中的欠条找不到下家,有的信口胡编,子虚乌有,有的千脆都欠到连长、营长的名下,让当事人莫名其妙,有苦难言。

以上几例只不过是几片浊浪,几束野花,远非知青问题的主流。

知青问题影响了一代人。知青问题已是一段远去的历史,似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贬多于褒。但是有一条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知青道路锻炼了一代人,知青群体中走出来一大批有用之才。因有一段知青生涯“垫底”,他们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力,他们好学上进,吃苦耐劳,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夏秋生产匆匆度过,当年收获并未给它的播种者带来多少喜悦:由于新开荒地盐碱大,缺苗很多,加上病虫害的袭扰,生产计划远远没有完成,“吃饭问题”远未解决。那个时候的人们不知道也不可能从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上找到原因,将基归结为“主观努力”不够而把希望寄托于来年。

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奇妙:谁会想到若干年后,靠“家庭联产责任制”即“包干到户”,偌大中国会迅速变成“余粮户”,玉米、南瓜身价倍增,一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可是想当年堂堂国营农场却长期处于饿饭之中,确是无情的事实。

曾源在团部机关可算得上是一位“大忙人”:他既是安置办公室的主任,又是行政办公室的秘书,成天忙得团团转。那时候农场里不过星期天,实行“大礼拜制”,即每半月休息一天。即使这样,曾源由于一个“忙”字,连“大礼拜”也常捞不着休息。农场的条件差,工作困难多,弄不好还要得罪人,贾成龙便是一个最难缠的人。曾源得罪于他,原因有三:

一是闲言招祸。曾源与贾成龙是相识多年的故人,有意见直来直去,坦诚相见。有一天一位连队指导员闲谈中与曾源谈及贾成龙,说他下基层办事,口气很大,一副“层嵩临下”的掸字,对莪们这匙葚层芊部劲不劲就训斥一銎,让人很不舒服。其实这位指导员论资历不比他浅,论级别也不比他低,更何况人家言之有理。贾成龙作为团机关的一名干事,显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说话、办事的方式欠妥当,事后曾源婉转地将这些意见告诉贾成龙。可能是伤了贾成龙人事干部的优越感,便半开玩笑地回敬曾源道:“嗬!有人告我的状告到你那里,也不嫌告错了地方。”潜台词是说曾源:“多管闲事!”

二是打抱不平惹人。根据上下对口的传统模式,机关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凡以党委名义行文,一律由政治处签章下发;以行政名义行文,一律由行政办公室签章下发。贾成龙仗着身处党委办事机关,肆意破坏规定章程,引来一场纠纷。有天下午,生产科一位畜牧技术员拿着一摞油印文件,忧心忡忡地来找曾源曾秘书,人家政治处的贾干事不给盖章,文件发不出去,你看咋办哩?”曾源拿了其中的一份文件看了看,其内容是党委批转各支部“抓好牲畜越冬问题的通知”。这份材料清清楚楚是党委印发各支部的文件,按规定该由政治处管没错。那个畜牧技术员说我又不是党员,发各支部怎么发也不清楚,贾干事不但不给办,还训人。”

“岂有此理!你等等,我找他去。”这位技术员是机关上有名的老实人,为人本本分分,工作棘棘业业,素不与人争执计较,贾成龙刁难这么个老实人,真是欺人太甚!

曾源向贾成龙问及此事,贾成龙先是说他自己忙得很,顾不上处理这些琐事。他见曾源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反击道:“党内的事难道还要你们行政上干涉?”贾成龙这招是捅到了曾源的心痛处:他是组织人事干事,曾源在党籍问题上心里有创伤,贾成龙偏在伤口处撒盐,曾源脸色铁青,愤愤而归。

三是分房问题吃力讨怨。贾成龙和他的老婆、两个孩子四口人刚搬到四团的一段时间,住在团部招待所的一间房子里,等待找到合适的房子再搬过去。当时四团的住房十分紧张,一般是一户只能分到一间房子,团领导干部中只有党委书记李士奎住新团部,这边有砖木结构的两间房子,一间住家,一间作书记办公室兼党委会议室。其余几位团领导仍在老团部那边住,都是土木结构,每户一间半。团里给贾成龙指定了几处一间大的住房让贾成龙挑选,贾成龙以种种借口想要一间半一套的房子,团里无法满足他。当时曾源一家因有三辈五口人,又赶上章希贤调回城里原单位工作,腾出一处一间半的住房,让曾源搭了个“顺车”搬了进去;现在贾成龙硬是要一间半的住房,曾源是主管这方面的业务人,思来想去只好把自家的住房挪出来给贾成龙家住,又申请在新团部这边要了一间缺门窗的住房让木工略加修理,安上简易门窗,把自己的家搬过去。这间住房只有十二三平米,全家五口挤着住,食宿共一室。此事承蒙团领导考虑到曾源工作特别忙,妻子许如蕙所在学校就在新团部这边又有一个吃奶的孩子,就算格外照顾,公私两利了。

事情这样处理,虽然满足了贾成龙的要求,但因在住房分配的纠缠中,彼此进一步伤了感情,增加了怨气。就贾成龙这边而言,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当年他与叶曼玲的情感瓜葛,曾源与汪继丰知根知底,如今又同在一个单位工作,汪继丰不惹事,也好对付,曾源就有点棘手了,不知什么时候被曾源捅出去,事情就不好收拾了。想到这些,他把曾源看作肉中刺、眼中钉。贾成龙一心想摆脱这个隐患,想来想去,权衡利弊,就是利用自己现任组织人事干部的有利条件,找机会遏制曾源,先发制人,不使他成了气候,最好能将他调出去,至少离团部远一点,省得夜长梦多。贾成龙在等待机会。

这一段时间,对曾源来说,是工作特别忙’家务拖累又相当繁重的日子。他倾注全力,也只能疲于应付。曾源妈的身体远不如从前了。两年多以前在红星农场六分场时,她除了给家里做饭,每天还顶班到面粉厂簸粮食,也还能撑下来,如今这一类的活早就干不成了,成天感到腰腿疼,浑身没劲儿。做饭的事她还是一手承担下去,只不过身子不灵便了,擀面、烙饼、炒菜诸事,她都是跪在坑上干的。儿媳妇许如蕙当小学教师,除了上课,带学生活动外,夭夭学习、开会。回到家里还要奶孩子、缝缝补补,想帮婆婆做饭,婆婆于心不忍,不让她插手。曾源下班回来只能干些挑水、倒炉灰之类的小杂活,包括做饭在内的绝大多数家务活,都让妈妈包揽下来。

曾源看到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心情十分沉重,他心想,父母受了一辈子苦,自己作为长子,曾立下誓言:将来一定把父母接到身边让他们能享两天清福。没想到一场灾荒,自己未能将父亲从死亡线上救下来,深感愧疚重重。这两年妈妈病成这个样子,本打算用卖掉原籍住房款中的一部分三百多元到城里医院给妈妈治病,一直由于工作忙脱不开身,更主要的是妈妈不同意,她说我的病不要紧,那几个钱留着紧要处再花。”7月间,许如蕙生孩子,因为这边照料不过来,上海那边写信来要如蕙回沪分娩,恰好赶上暑假期间,许如蕙就回上海生了第四胎,是个女孩,取名晴。妈妈据此硬让曾源把这笔钱寄到上海家中,她对儿子说:“钱多钱少是个心意,如蕙几次生娃娃给她的父母添了那么多的麻烦,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母亲的通情达理,克己宽人,又一次使曾源感动。

现在的这个居室,只有十二三平方米,一个带煤炉的大炕占去近一半面积,加上临窗架了一张木板床,剩下的活动空间实在太小了,转个身子常有“撞车事件”发生。有一次奶奶正在开锅下面,大孙子小明无意中将弟弟小昌撞倒在锅边,右臂上立时被烫起一溜水泡。后在卫生队包扎,换药一个多月才结痂、去痛。

曾源、许如蕙夫妇二人每月工资收人不足12元,这在当时农场的双职工中可算收人不菲,然而摊到抚养人口身上实在是捉襟见肘:全部工资收入除了养活生活在一起的三辈六口人外,每月还要给寄养在岳父家的长女小晶和在城里上中学的妹妹曾红二人的生活费,合起来八口人平均每人不足15元,这还不算生病看医生、吃药、打针的花费。

同类推荐
  • 卧底

    卧底

    小说主人公左云飞原是一名下乡知青,因罪入狱后与狱友程思伟成了朋友。出狱后,他们利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不健全的时机,打砸、敲诈、垄断,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内部的利益斗争使他们分化成两个黑社会团伙,更加疯狂和贪婪,血腥和残暴,制造了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惨案。在公安局长芦家林主持下,副局长邵云航、刑警大队长谷贺组成了专案组,利用杜再军的特殊身份,打入内部,搜集两个黑社会团伙的犯罪证据。
  •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曾经在陈丹青先生《鲁迅是谁?》的演讲中听到一个别致的观点,他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对鲁迅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他的作品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致使鲁迅作品的层次和人格魅力被过度简化,他本身丰富优美的用字,以及风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视而不见,也许我们真的不小心错过了一个可爱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若是仅仅从某一些方面去解读鲁迅作品内涵的全部,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收养后,与其女凯瑟琳相互爱慕,并且反抗其子亨得利的专横暴虐。凯瑟琳因为和希思克利夫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自己的虚荣心,与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结婚。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发现凯瑟琳已嫁埃德加,便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残酷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得利的家财,使其儿子哈里顿成为奴仆,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虽然成功了,但他并未从中获得幸福。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 血字的研究

    血字的研究

    为英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柯南道尔的一篇中篇小说,讲述了从阿富汗战场受伤退役的华生医生,和福尔摩斯合租了伦敦贝克街221号乙的一套公寓。很快,他发现这个人具有超越常人的缜密观察力和非凡的推理分析能力,同时,时常有一些神秘的访客出入他们的寓所。直到有一天,他们卷入了一起谋杀案之中。本作推理引人入胜,结构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涉及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 西徙鸟

    西徙鸟

    在《西徙鸟》里,饮马湖随着潴野泽消失了,原本纯洁善良的人们不得不开始四面寻水——寻找生存之路,读来怵目惊心。作品有力地揭示了生态危机,批判了人的贪俗欲和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这里人对人的失去诚信同人与自然的不平等、人对自然的榨取是互为因果的,作者汪泉深情地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解”。在中国,生态文学正在逐渐兴起,这部《西徙鸟》就是值得注意的探索性作品。
热门推荐
  •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时空旅行者的日常

    时空旅行者的日常

    耶华,作为一名时空旅行者,穿梭于各个异世界之中,踏上了一场又一场的奇幻冒险。他所旅行的异世界中,孤傲的女骑士,元气魔法少女,强势的御姐海盗等等应有尽有。异世界的神秘男人究竟是谁?古老的青铜盒内又锁着什么物品?只有向前走,才能弄清楚。
  • 绝色神偷:我的夫君是帅哥

    绝色神偷:我的夫君是帅哥

    跟着师兄出任务,因为‘老毛病发作’一个人跑了。却没想到认了父母,大闹皇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到底谁在背后搞鬼。
  • 妙妙爱

    妙妙爱

    我---是一个生活在脏乱差、喜欢阴暗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场所的小强,我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家族的利益,做了很多让人类厌恶的事,但这无所谓,因为我们的追求不同。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她,一个改变了我一生的人,她不但改变了我的“螂”生观,也让我体验了一次别样的生活......
  • 我的手机有神灵

    我的手机有神灵

    陆小北捡到一部手机,开机一只猴子在蹦跶。“跟着猴爷混,带你超神带你飞。”“怎么飞?”“猴爷有仙丹,仙决,仙兽......”“就这些?”“可以帮你追妹子,泡校花,学渣秒学霸......”“这个嘛,还可以。”陆小北咧嘴一笑,从此走上幸福之路。
  • 难题解答大讲座

    难题解答大讲座

    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
  • 农夫家的小娇娘

    农夫家的小娇娘

    上一世卢娇月侍候夫君孝顺婆婆,支撑着家中的生计还要供夫君读书,临到头儿却落了一个弃妇的下场。重活一世,一切回到了起点。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和杜廉定亲。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还平安喜乐,没有因为她的拖累变得家破人亡。这一世,她一定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抢个和尚当王妃:家有花心妻

    抢个和尚当王妃:家有花心妻

    【完结】女主一贯正儿不八经,姐的人生座右铭:出来耍流/氓的,总是要沾沾男人便宜的!男主一直卖萌萌,结巴,红脸就是他的心意,纯洁、干净的身子和心灵愣是保持了二十多载,一朝被逼吃,吃了也没吃,俺是纯真滴......婚穿啦,她直接扑倒了个和尚!话说这就是所谓的猿粪?还是打酱油的?和尚说,“你,整日蛋疼,蛋疼的,你,有吗?”她怎么没有?她有脸蛋!和尚又结结巴巴的红着脸说,“我,我,不会亲……”哦,马爱噶的,他竟然纯到这个地步……这不是明摆着让人犯罪嘛。
  • 傲绝苍然

    傲绝苍然

    当人类将自然法则打破,新的物种开始替代,更强大,更理性。当然,人类的劣性根永不会变,他们普遍贪婪,无情,只有改变,才能求存。这是一场自然的净化,也是一次人类的进化……
  • 末日人

    末日人

    末日来临,人性被发挥出了极致。不屈的挣扎只是痛苦的延续,偏偏所有人宁可受尽折磨,也不愿脱离苦海,甚至友情赞助别人诺亚方舟的船票。在这样一个恐慌的时代里,究竟哪儿才有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