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无小事。边关的一切小事都可能引发国际争端,必须从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高度及时妥当地处理。边防军和边境各族人民与民族分裂分子和国际恐怖分子的斗争,决不可能通过“套狼行动”而毕其功于一役,和平演变的威胁一直存在并且长期存在,我们要强边兴边,必须在和平的阳光下枕戈待旦。一个优秀的边防军政委,必须始终不渝地教导全体边防军人,心中装着祖国,脑中装着敌情,眼中看到刀光剑影。
值得我们聆听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心阅读,掩卷沉思,就会浮想联翩:想到铁列克提保卫战和中印自卫反击战,想到屯垦戍边和千里大进军,想到毛泽民和民族军,想到盛世才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想到樊丽花、窝阔台、张骞和汉武大帝,甚至于想到了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不言而喻,这正是作者孜孜以求的效果和目的。明眼人都能看出,小说始终都在把玩寓言寓事寓理寓乐的技巧,通篇寓意深邃,毎一章都有深刻寓意,骑驼上任、思想神医、套狼行动、走向世界……无不寄寓了作者的真切思虑、思想、理想和愿望,既热望把个性转化成共性,又热望把理想尽早变成现实。我们注意到,小说中着意写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两级军区以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对边防边境建设的一贯重视和大力支持,特意写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支援大西北开发的动人故事,塑造了钱大位、刑丽姜、卢小跳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感佩。显然,作者把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种种现实和理想倾注于笔端,代表并反映了边防边境边疆广大军民的真情实意和美好愿望,令人备受鼓舞。一位地方大学的党委书记说得更形象更贴切:《边防军政委》像一座大花园,满是鲜美,香遍寰宇啊!
由于人物塑造和遣词造句的成功,《边防军政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清新鲜美,率真畅达。因此,可以预言,这部巨著将会享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在首发式和首次研讨会上,已有同仁概括说,《边防军政委》的悬念极强,从始至终,一直用悬念吸引着读者的眼球,牵拽着读者的思索,恨不得一口气看到底,探个究竟,整个恍然大悟。的确,《边防军政委》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深邃的思想性、高雅的艺术性、浓郁的趣味性,必能贏得广大读者。
最后,我想说,周建广同志是多面手,正值壮年,处于创作的旺盛期,衷心希望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2010年11月于乌鲁木齐
(作者系兰州、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文艺二级,少将;国家一级作家、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我是江南水乡人。三岁时,在一户中农家里看过一本连环画《岳飞传》,从此,幼稚的心灵种下了精忠报国的种子。上小学时,读过《岳母刺字》的课文。上中学时,又从图书馆读了《杨家将》小说,有了报效祖国的朦胧感觉。回乡务农六年,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我四处找来一些书看,又知道了文天祥、关天培、林则徐等等英雄形象,少年的头脑中有了戍边强边的粗略概念。
20世纪70年代初,我来到崆峒山下的炮兵营。这里有一条通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公路,路中有一个三关口。据传是当年杨六郎驻防辽金侵犯的隘口。由于训练和采访,我好几次路过,每每下车瞻仰杨六郎塑像,钦慕感油然而生。
1978年,我被送人中央警察干校进修,知道了“9·18”事件,参观了平顶山遗骨馆,又读了毛主席著作和一些近代史书,知道了日军侵华的罪恶,懂得了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同年底,我和战友首游北京城,参观了圆明圆,又到天津参观了溏沽炮台,深为伟大祖国屡受列强欺凌而痛心疾首,心中树立了为国雪耻的理想。
1979年初,我在兰州市公安局实习期间,警校的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位边防军女战士,河南姑娘,豫剧唱腔颇为精到,在新疆库尔勒某师通信营当话务员,瓜子脸,中等个子,秀美可爱。可惜,那时候交通不便,她从边关探家,要走好几天才到,见面实在困难重重。我们也没有缘分,两次电报都弄错了时间,火车站的见面化为泡影。后来,总算到她的家中见面了,她说起了她们的师政委,叫我好好干。那时候的小伙子,尤其像我这样从泥巴沟沟里拔出来的泥腿子,根本不会听一个姑娘的暗语,没听懂她的话中话,后来吹了灯。但是,她的话在我年轻的心中留下了根。从那时候起,我有了写边防军的蒙昽念头。
1979年底,我调入兰州军区保卫部工作,几次到驻守贺兰山的某师调查和办案,通过参观学习,对岳飞精忠报国的思想从理性上得到解释,背会了也弄懂了《满江红》的诗意境界。面对着苏军的边防线,守边强边的观念在心中悄然明确、加固。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阅读并处理了一些边防案件事故,又多次到甘肃、宁夏的边防线调查研究,量变引起质变,对边防的认识上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
1986年,我们的新部长杨金岭从乌鲁木齐来了,带来了许多新疆边防的故事。后来,又带我到新疆部队调查研究。耳闻目睹之后,我的边防意识明显增强。
1990年,我担任了安全组长,执行上级指示,带人到新疆调査研究民族宗教问题,推进“反心战、反策反、反渗透、反分裂”工作,第一次参观了国门图尔嘎特,有了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国门不懂家门之高的深切体会。
1992年,我担任了纪检部纪检处长,赶巧处里调来一位笔杆子毛兴文。他来自新疆塔城军分区,是我第一个朝夕相处的边防军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看到了边防军人的平凡和伟大,歌颂边防军的念头得以强化,写了一些边塞诗自我欣赏。
随着时间的延长,我到新疆的机会越来越多,每到一次必到边关参观学习一次。到1997年,我到编研室当副主任,坐上了冷板発,不再有狂热,专心于编写大军区史等任务,先后到新疆数次,南疆、北疆跑了一个遍,熟悉了葡萄、雪莲、马头琴、冬不拉、大草原、伊犁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
在数十次新疆之行中,我感悟了伟大与渺小的差别。每当我置身于边疆大地的时候,举目四望,翘首蓝天,总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渺小得就像昆仑山上一棵小草,边防线上的一片绿叶,大沙漠的一粒沙子,冰山上的一片雪莲……
渺小也有渺小的益处,它使我对边关边防始终敬慕景仰。
我还记着,和我朝夕相处过的军委、总部机关和兰州军区、新疆军区的首长、战友们,如李光、曹育民、张振华、周大新、李乾元、刘冬冬、喻林祥、田修思、王建民、王焕新、邓宁峰、李太忠、张忠伟、吕峰、高龙福、徐亚清、高晓忠、程学礼、程尧、盂祥国、杨晓康、范育民等等,都曾到边关任职、代职、蹲点、检查、办案、调研……为边防边境建设运筹帷幄,增砖添瓦,出力流汗。他们之中,有参谋、干事、助理员,有处长、部长、副主任、主任、参谋长、司令员、政委;他们之中,有的三五天,有的七八天,有的十天半月,有的一年半载,有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生活战斗在边防,咀嚼了多少苦瓜、苦菜、苦果,忍受了多少孤单、孤寂;舍弃了多少天伦之乐、月圆之时、花前之盟、骨肉之情;付出了多少青春年华、黄金岁月、辛勤汗水、鲜红心血、聪明才智;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霹雳闪电、崎岖坎坷、跌打损伤;踏过了多少山川河流、雪巅草地、荒漠戈壁;遇到了多少犲狼虎豹、蛇蝎蚊蝇、臭鱼烂虾;抗拒了多少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七情六欲……他们也有收获,那就是党的信任、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安居乐业,还有各族群众的敬爱。显然,这种收获是伟大而高尚的。
因了我有繁复的边防故事、众多的边防朋友、厚重的边防史料,我便为边防军唱起赞歌。我觉得祖国母亲的边防古老而年轻。只要站在边防线上,准能听到传统的歌谣和激昂的号角。边防时时难,边防有苦乐;边防无小事,边防无孬种!到过边防者几乎都说,呆在边防就是贡献。边防就是边防。时时难啦。赶走了老的,新的又来了。战胜了新的,更复杂的又出现了。所以,边防边关特别需要奉献精神,首先要有思想长城据守。人人都有思想。人人都需要思想教育。也许人人都或多或少做过思想工作。但把思想引向正确,思想政治工作者责无旁贷,功不可没。而政治委员们正是正确思想的工作者、实践者、宣传者、领导者、捍卫者、推进者、创新者,在思想战线上他们总是功勋卓著。为此,我选择了以塑造边防军政委为主人公形象的小说创作思路。
我的选择可谓得道多助。采访时,兰州军区刘参谋长和新疆军区李副政委等首长,给予了称赞鼓励。塔城军分区高晓忠、罗亚江、吴绍鑫、张百顺等分区领导和基层官兵热情帮助,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和有力的生活保障。创作中,战士吴春煜为我打印了初稿,许多首长和战友不断地给我鼓励,一些“员外”老朋友也以各自的方式表示赞赏,提出积极建议。出版中,曹向平主任、王忠民社长、董宏强编辑等新老朋友,又给予了积极协助。所有这些,都使我备受感动和鼓舞,唯有奋笔疾书,抛砖引玉,才对得起上下左右。
现在,我把拙作捧给大家。最想说的话就是,衷心感谢所有关照过我的人们,敬祝他们一生平安!同时,我真切地期望这部书能够成为所有共和国军人,也成为各族人民群众都真心喜爱的美味佳肴。
作者
2010年11月于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