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哀”还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你悲伤、难过、痛苦、仇恨等等,这说明你还能知能觉,还有所在意,有所眷恋,有所在乎,说明你还有意识,还有精神,还想着奋斗追求。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精神先于我们的身躯垮下去。
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心境处于一种不知不觉的疲惫状态。这时,曾经感动过你的一切都不再成为感动你的理由,吸引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引起你丝毫的兴趣,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激怒你……一旦你已不在乎悲伤、难过、痛苦、仇恨,不在乎幸福、欢乐,一切的一切对你而言都毫无意义的时候,那么你的心也就死了。
死了心的人,是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却也是世上最可怜的人。生命对他来说,已毫无意义。除了虚无,什么也没有了。
死了心的人,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人。因为,他的生活中没有了激情。人活着需要激情,无论经常,还是偶然,激情就是推动力,推动人活出精彩,活出滋味。没有激情的历程,就如风后的涟漪,稍纵即逝。
所以,“哀莫大于心死。”死了心的人,必然是任由命运摆布的人,对他而言,“有就是无,世间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时间的流逝只是钟表滴滴答答的循环,生命只是一天一天无休无止的重复。
人应该知命,而不应该认命。中国人”知命而不认命,不应该是宿命论者。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不用心,不替自己打算,那就随着先天命运自然地流转。若是我们用心,替自己计划,那么先天的命运,便可以由我们自己的计划来加以改变。这也就是说,要不要听天由命,其实由自己决定。一旦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自己努力,命运就会改变。
命是可以改,但是,没有人能够替我们改。唯一的途径,是自己去改。自己用”心,发挥心的力量,确实能够改造命运。但,万一心死了,那就毫无力量,只有认命一途了。
认命、唯命是从的人实在悲哀。心死了。非认命不可,改变命运没有丝毫的可能性,所以哀莫大于心死。任何人都一样,只要心死,总是最大的悲哀。
古代中国人,既然说得出哀莫大于心死的道理,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心死,而且知道尽力而为,以规避心死的恶果。所以人生才富有生气,社会才有不竭的动力。
懂得放弃
要想采撷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争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颧听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虚荣。
生活万象,人的能力和生命都很有限,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有一种虫子,长得十分弱小,它本来应该有自知之明,知足常乐。可是,却因为太贪婪给活活累死。这种虫子在爬行时,只要是看到了自己的中意之物,就会将其驮在背上。它所喜欢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结果身体不堪重负,最后一命呜呼。虫子不愿舍弃,到头来为物所累,而丢了性命,岂不悲哉无舍弃即无幸福,此话一点不虚。舍弃可以宽松心境,滋润心灵,让精神得到冲刷、荡涤和革新,它能把人生的忧愁、痛苦化为乌有,使人变得坚强和超脱。
舍弃意味着付出,而收获正是通过付出的艰辛换来的,舍弃意味着失去,而甜蜜正是在失去痛苦中得到的;舍弃意味着宽容,而坦荡胸怀正是来自于宽宏大度。
有时我们是被动放弃,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主动放弃。
主动放弃,并不都是弱者和懦夫的表现。有时候主动放弃,是一种理性和智者的行为,是懂得放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逞匹夫之勇,结果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以失败告终。懂得放弃,就是打点行囊,清理出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轻装上路,这样你才有心情和时间来领略和欣赏人生路上的美景。懂得放弃,你就不会为名利所累,卸去心头之重负,活得一身轻松和自在。
懂得放弃,不仅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而且也知道什么时候不该放弃就决不放弃。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灾难时,他会恐惧,会紧张,会涌起一种抗争的冲动或挣脱的力量。这也许会失败,但若一开始就放弃了抗争的念头,就决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成功的可能。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种放弃实在可惜,所缺的是一种恒心和毅力。失去信心的人,是体会不到成功的真正喜悦的。有时候,很多看似不得不放弃的,实际上只需稍许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农民在临死时,告诉他的三个儿子,他一生的积蓄就埋在屋后的那块地里,话没说完,老农民就死了。三个儿子匆忙地葬下父亲,就扛着铁锹去挖那块地。在那块地挖得只剩下一个小角的时候,三兄弟都气馁了,认为他们的父亲在骗他们,就在快要获得财富的时候,放弃了。实际上,那个农民的积蓄就埋在那个小角的地下,只需再稍稍坚持,就可如愿以偿。
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在快要取得成功的时候而放弃了。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的精神先于我们的身躯垮下去了。
明知可为而轻言放弃者则是害怕和逃避这种考验:只愿在平坦申漫步,不愿在坎坷中跋涉;只愿在波平浪静的湖面上荡舟,不愿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掌舵;成功时便陶醉,失败时便灰心丧气。
不懂得放弃的人和轻言放弃的人,是领略不到成功的喜悦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成败是与人生相伴随的一对孪生兄弟姐妹。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成果未得,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是争强好胜,就越能敏锐地感受到失败。
在遭受失败、身处逆境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意志薄弱者,心灰意冷,沉沦不起。意志坚强者,不仅可以忍受失败带来的不幸,而且也可以战胜不幸与失败,因为他们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并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走向成功。这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同样会造成一个人心理上的创伤和行为上的偏差,甚至会导致意志薄弱者一蹶不振。在这种意义上,失败不仅不是成功之母,反而成了成功的障碍。所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又是不对的,它有时也可能成为某些人为自己的失败作搪塞的借口。
世间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败的关键并不只在于我们知道该如何去做,而在于我们做了没有。
无需主张人们应逆来顺受,去不断地实践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就是说:除非无可挽回,否则,不要老踩着失败的脚印向前走,难道我们就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有更高的起点,更宽大的平台,难道成功不会早点向你招手吗所以,不要欺骗自己,说你不在乎成功。成功使人快乐,失败使人沮丧,“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乎成功并不是徒慕虚荣,它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是社会给你的客观证明,证明成功是来自于自己认真的耕耘。同时,成功并非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成功结果。即使是一个失败的结果,只要你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是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或金线。成功的快乐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给予肯定,而不在于长久满足于某件事物的完成。
成功也并不一定指大事,每一件小小的工作完成,都可以视为成功。不要说你不在乎小的成功。当我们只注意一个终极的大目标时,往往会因为成功来得太慢而焦心,不如让自己有机会看到许多小成绩,就可得到较多的鼓励,而更有信心与兴趣去继续努力了。
人生中可供翱翔的天空是那么辽阔,可供回旋的余地是那么广大,可供变通的途径是那么众多。在我们拥有优裕舒适的环境时,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艰苦环境?难道非艰苦环境才能获取成功?如果那样,我们岂不是重复着上一辈人所走的路?我们还有我们这一代的时代个性特点吗由艰苦环境中奋斗出来的成功固然可贵,能不被优裕舒适的环境所吞噬仍能自勉自励奋发向上,这样得到成功更显得珍贵。因为前者尚有环境外力的激励与鞭策,而后者的难点在于克服惰性,战胜自己。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奋斗特点,我们完全有资格享受上一代给我们创造的舒适环境,只要我们不躺在其中睡大觉。我们可以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再取得成功,可以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再取得成功,这是历史发展的法则。
学会宽容
我们常听人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其实,“有理“与”无理“仅是一步之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常常喜欢”得理不让人,一批评起人来总是穷追不舍,气势汹汹地予以指责,大有痛打落水狗,恨不能打死的架势。其实,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也让有理变成无理,授人以权柄,反过来制服自己。成功的人生,不应是这个样子,而应学会宽容。
当别人的失误给自己带来损失时,不同的人表现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大发雷霆,甚至用抱怨和责罚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这样会失去一个好朋友;而有的人却会对自己的损失表现得不屑一顾,用宽容和体谅消除自己内心的不满,这反而会赢得朋友进一步的信任和尊重。
宽容是一门交往的艺术。它可以润滑彼此问的关系,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扫清彼此间的顾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宽容能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润的调剂,使之相融相知。”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用宽容来安慰别人因失误而愧痛的心,让别人心存感激,是最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的。宽容是安慰剂,如一江春水,抒写着温馨、闲适与融洽,让人在柔和舒适间倍感亲切,教人在壮美和激情中意气风发。世间因为有了宽容而爱意浓浓,美丽祥和。当我们深陷苦闷,孤独难挨,山重水复之时,突然获得别人的理解与鼓舞,谁不会因之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呢宽容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它可以戒除急躁,抑制悔憎恨怨,平息郁闷烦恼,避免嫉妒猜疑,舒展沉郁的思绪,如一缕清风,将自己化作一朵漂泊的云,游于碧空之上,悠然自得。宽容不是怯懦,不是在威逼利诱前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头哈腰;不是在是非曲直面前,唯唯诺诺,人云亦云,颠倒黑白。是着眼于向前看,以大局为重,即使是仇深似海,也可相逢一笑化干戈为玉帛;不共戴天之敌也会伸出和解之手。
宽容也不是交易,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信任,甜言蜜语,口是心非,笑里藏刀;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权益而小恩小惠,虚情假意,收买人心。
宽容,不只限于别人,也适当宽容一下自己。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既然别人给你带来的损失已成为事实,一切争执、责罚都是无济于事的。聪明人会考虑到,别人的本意是好的或者只是一时不小心才犯下大错,因而能够诚心诚意地原谅别人的一切过失。
别让心里扎了刺
鸟儿子问鸟爸爸:“人幸福吗?”鸟爸爸回答:“他们没咱们幸福。”鸟儿子接着问:“那是为什么呀?”鸟爸爸回答:“因为人的心里扎了根刺,这根刺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鸟儿子问:“这刺叫什么?”鸟爸爸回答:“叫嫉妒。”手指扎了刺会感到痛苦,如果让心里扎了刺,那么自己会痛苦一生。手指不小心扎了刺没有关系,千万别让你的心里扎了刺。
嫉妒不能予以正确的导航
渔民们通常这样去抓螃蟹。他们把盒子的一面打开,开口冲着螃蟹,让它们爬进来,当盒子装满螃蟹后,将开口关上。盒子有底,但是没有盖子。本来螃蟹可以很容易地从盒子里爬出来跑掉,但是由于螃蟹有嫉妒心理,结果一只都不能跑掉。原来当一只螃蟹开始往上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就把它挤了下来,最终谁也没有爬出去。大家不用想就知道它们的结局:它们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娥妒有推动力,但是它不能给我们正确的导航。它给我们指明一条道路,但是却让我们去妨碍和伤害别人。用拖别人后腿的方式来赢得胜利或者至少保持不输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一念之差
下面是一个神话故事:
相传地狱与天堂的澡堂比邻而建,且两个浴池的大小也一模一样,连就浴的人数也相同,每个池中都挤满了人。但地狱与天堂两个浴池中,所发生的事却大不相同。
在地狱池中,闹声不断,到处皆有争执,从小口角到大打出手都有。天堂就不同了,众人一团和气,一片祥和。
原来,天堂池中的人依序围成一个圆圈,后面的帮前面的洗背。因在这小池中,如果每个人都想洗背的话,一定会碰到别人,而不能顺利的洗澡,就会如同地狱池一般地吵闹不休。其实地狱与天堂只有一墙之隔,不同的只是那里的人思考方式不一样罢了当人们久处在恐惧猜疑中,自我设限,唯恐别人不利自己时,这就是活在”地狱“里;当人们放开心胸,接受包容对方,随时予人关怀,这便是活在”天堂“里。”天堂“与”地狱“只在人们的一念之差。
放下
非洲土人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狒狒: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狒狒。
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和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