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虎四郎这时传回的消息是在晚上,而且不论在华国东北还是在日本,此时是冬天,冬天的晚上,所有人都正睡得香甜的时候,来自河边虎四郎的电报,立即把关东军参谋长西尾寿造中将和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大将给吵醒了。
没办法啊,手下的参谋们,谁也怕担这个责任呢。司令官刚刚命令训练好的一个支队,只一个晚上便损失了一半,八嘎,还有这么会打仗的么?原来就有人说,参谋部的人都是些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家伙,现在河边虎四郎初次带兵,就遭到了如此重大的损失,用华族的谚语说,这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翔也是翔啊。
所以,这个时候,关东军司令部的一众参谋长,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但是,这个还不是最后的损失,又两个小时后,天差不多快亮时,河边虎四郎又一纸电文传到了关东军司令部!
在距离红溪村给二十余公里之外的上坳村,负责围剿的皇军一个大队以及伪满洲国军一个团同样遭到了不明武装的重炮袭击,总计损失2900人,其中仅皇军就损失了1140人!
八嘎,河边虎四郎,毛笔的你想找死也不要拉上我们啊!一众参谋读到这个电报后,更是一阵胆颤心惊,吓得手脚都不利索了。
“八嘎,这河边虎四郎死啦死啦的,有辱大日本帝国皇军的荣誉!”南次郎大将看到第二则电文后,气得一口气几乎顺不过来。八嘎,第一次遭袭后,难道不应该让前线各部队加强警戒么?南次郎大将返过气来后,更是气得不行。毛笔,这是违反基本军事常识的作为啊!
其实,南次郎大将的责怪,既有道理也没道理。说有道理是因为被袭后确实应该通知其他部队加强警戒;说没道理,是因为红溪村现场的情况实在是太惨了,惨得让河边虎四郎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派出数支追击部队,一定要把袭击抓出来剥皮抽筋!
而且,任谁站在河边虎四郎的立场上,大体上也是会做出同样选择的。再说,此时日军上下,都是骄横无比,谁能想到抵抗组织出动了一支重炮部队袭击了红溪村剿匪指挥部大本营,又能在二十余公里之外再部署一支重炮部队?
如果说是两支重炮部队其实是一支,是在袭击了红溪村之后,在一个小时内就转战到了二十余公里外的上坳村,再次发起了对皇军的袭击,那打死河边虎四郎他也会认为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二十多公里,并不是公路,而只是村间小道,更重要的是,抵抗组织不可能组织大规模的骡马进行重炮运输,更不可能组织起汽车运输,如果真是那样,这东北怕早就不是关东军的地盘了。
所以,河边虎四郎在电报中直接认定是两支重炮部队,而且关东军司令部南次郎大将也好还是西尾寿造中将也好,并没有提出不同意见。
可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在红溪村遭到袭击后,大日本帝国皇军部队的反击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当即就派出了多达四个皇军步兵大队分四个方向进行追击,可是,在第二封电报到达时也即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竟然没有一支追击部队发回了富有价值的消息。
毛笔,这貌似,情况有些不妙啊。但问题是,关东军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个异常。
后来另一个很有名气的人板垣征四郎,看到司令官和参谋长两人都只会摇头叹气,没有拿出任何富有价值的办法,不得不出声建议道:“司令官阁下,现在天已亮了,是不是命令航空兵指挥部,立即出动侦察机及各类作战飞机,对前丘岭及附近地区进行侦察或攻击?”
“八嘎,攻击!攻击!命令航空兵指挥部,派出所有作战飞机,对前丘岭附近百里之内的所有可疑目标,进行彻底轰炸!”
对这个命令,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都没有提出异议。毕竟,皇军的损失太惨了。惨得让关东军上上下下都失去了一颗平常心。
围剿红星战队,是自去年9月以来,关东军司令部的主要作战任务,南次郎大将在各路参谋建议下,隐忍了三个月,直到一支专事剿匪的部队训练结束,才发起对红星战队的作战,但谁曾想到,关东军仅有的一支机动力量,以及关东军南满部队的全部,就在一个夜晚,就损失了四分之一弱五分之一强,八嘎,如果天黑了再来两次,皇军还坚持得住么。
……
关东军航空兵大规模战机一出,李远白的红星战队就得到了消息。
此时,在前丘岭内部,出击的独立警卫营三个连队,也早就完成了各自的作战任务,除了个别钻进山岭的敌人,其成建制的日军及伪军,均已被消灭,系统增长了2400余点军功值,等于是告诉了李远白具体战况。
李远白带着随身的30名红星战兵来到了本溪附近,在一处林子里进行了彻底换装。说起来对李远白也是个悲剧,他不会日语,但他手下的二星战兵以上,几乎都会日语。好在李远白自己不觉得是个悲剧,他正好利用这个条件,将全体战兵化妆成一个日军侦察小队,而且利用前方混乱的情况,顺利地钻进了本溪城内。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这个白天,李远白和他的战兵们,将在本溪城内度过。无论是李远白,还是系统战兵,都是需要休息的,系统战兵如果出现疲劳现象,其战术动作也会变形,其作战能力也会下降,与自然人完全一样。只不过系统战兵更为强大一些罢了。
至于前丘岭内部各军,李远白在得到鬼子飞机大规模出动时,立即命令其进入密林躲避,如果鬼子白天进山扫荡,也不要与之进行战斗。要敢于把白天让给鬼子,晚上,再夺回来就行!
把白天让给鬼子,晚上再夺回来。这本来是李远白根据战场情况变化随意做出的安排,谁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