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欲晓回到家中后,便与家人一起共进早餐。饭后,正好大姐和姐夫相继过来看望父母,他就把建牛奶厂的想法和父母、姐姐、姐夫及杨丽都谈了谈。出乎他的意料,大家竟都赞成他的这个想法。
玉花说:“牛这个东西不爱生病,好养活。咱们这里一年四季草料都多,村里还有许多人都在外地一些牛奶厂干过,有饲养奶牛的经验”。
李拥军说:“我们在县上熟一些,你们只需要管好生产和销售,办厂所需要的各种手续,我们帮着办;资金方面,我们也可以帮着拿出一些。当然,这远远不够,你们还要想办法集资”......
李拥军继续说道:“奶制品的生产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很高,你们可要多学些这类知识,并有必要引进这方面技术过硬,懂管理的人才”。
杨丽说:“眼下主要是资金的缺乏,经验的不足,这事可以暂缓一下。我们可以先从别的方面入手,等时机成熟后再做”。
两位老人很欢喜地看着他们,不时小声嘀咕着什么,之后赵欲晓见母亲走进了他们自己的卧室......
赵欲晓正觉不解,只见母亲颤巍巍的从卧室里走了出来,她的手里还拿着一张存折......她一手拉着他的手,一手把存折塞到他手里,眼里流露出喜悦的神采。她说:“孩子啊,我和你爸都赞成你们这么做。在家乡好,空气新鲜,人厚道,乡里乡亲们还都有个照应。这样我和你爸放心你们,你们也放心我们......你看,我们忙了一辈子,盖了两次房子,除了养活你们姊妹四个,供你哥俩上大学外,就只剩下这两千元了。我们留着也没用,你们先拿上,就当我们老俩也在集资吧。孩子,我和你爸都盼着你们去做大事......一辈子替人家打工,那没出息。孩子,就是你们以后发了大财也不能把乡亲们忘了,忘了乡亲,那就是忘了本.......我这次和你爸中了煤气,也没要了命,还不是靠家人和睦,乡亲帮忙......孩子,一定要和乡亲们一起富,要对得起乡亲们,这才是你立业的根。挣钱,就要挣辛苦钱,这样心里才踏实,我们可千万不要挣那种昧着良心的黑心钱。现在世道好了,我们乡下人也能干些事了,谁有本事谁就去干大事。我真为你们高兴”。
赵欲晓拿着这两千元存折,望着年迈的父母,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把老人的养老钱打了水漂,决不能让二老失望。
赵欲晓此时感到好温暖,好幸福:他现在有这么优越的环境,有这么多爱他、支持他的人......
为了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动态,避免损失......在以后的几天里,赵欲晓和杨丽到附近几县特别是到石家庄、邢台等城市进行了全面摸底,对奶的需求量及同行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他们发现,周围地区市场潜力很大:人们生活档次的提高,对奶的需求量日增。而同行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各项卫生指标都难以达到要求,竞争能力较差——是个介入的好时机。他们又走入石家庄,XT市区内的各居民小区,居民小区内的各营业网点进一步调查研究,找到了奶制品销售的突破点......
他们发现市民的早点供应是个缺口。都市人,特别是上班一族对方便早餐的需求量很大,而沿街的油条摊、馄饨摊点等卫生条件较差,而此类食品又难以满足人们的营养和卫生需求。于是,他们便想:把能满足人们早餐所需要的快捷、卫生、营养、方便的加热消毒奶,以早点的形式投入市场,一定是很有竞争力的。
他们果断决定:项目从生产热的消毒奶开始,逐渐带动其它奶制品......在销售过程中,要统一各个营业点保温箱及营业员服装等标识,使产品迅速导入市场......
这样,他们便到县各银行去请求贷款。但银行的答复是:个人贷款,必须要有经济担保人,否则不予贷款。赵欲晓和杨丽不愿找经济担保,也觉得银行贷款的利息太高,便不再考虑贷款一事。
之后,赵欲晓又把建奶牛场的想法和儿时的伙伴们(包括明明)都谈了谈。大家都称这是个好事儿,也都愿意在他的奶牛厂建成后过来帮忙——他们这几年所有的积蓄都用在盖新房上了,已没有能力再出资帮忙了。
赵欲晓和杨丽总结道:看来,要想把事情干好,自己必须先要踏踏实实地干,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必须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靠自己去挣钱,再由钱养钱。只有自己根基稳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家的风险......
春节之前,杨丽和赵欲晓在村里简单地举行了婚礼。然后便筹划起新年后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