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洛阳,已是一月了。卢植是去上任的,刘备刘光自然不能跟去的。卢植不能教刘备刘光,叫卢俊传话给刘备刘光,可先去跟郑玄学习。刘备刘光来洛阳求学,本就要向郑玄求学的,问明了郑玄学堂处,直接就去了。
刘备刘光到了学堂,嘿,已经人山人海,至少几百人了。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想不到郑玄收的学生真不少。看见前面一个绿袍公子,刘备我走上去拍了其肩,问道:“兄台,怎么郑公这么多学生?”一转过来才看清,明明就一竹竿,一个字,瘦。这瘦公子道:“学生?这是要考试,过关才取。”刘备恨不得转身就走,自己最初的入门的书的字都没认全。不过看刘光跃跃欲试的样子,决定先留下来看下情况,毕竟从涿郡千里之外来,家里还差不多卖光了田地作为学费,虽然是被流匪抢了。以为要等好久,想不到仅半刻钟,仅有十余名被带进了学堂,其它的鸟作兽散。看刘光不明所以,刘备我道:“阿光,看出来没?很难考上,题一定很难。”刘光道:“兄长,来都来了。”刘光走将上去,对一青年道:“来做郑公弟子,请出题。”那青年见我俩穿着破旧,也不动声色地道:“这学堂是家父主持,我问两题,如能答对就能入内。”我道:“请讲。”那青年道:“学成之后,何为?”我道:“上为皇上理阴阳,下为百姓谋福祉。”那青年道:“试言之。”我笑道:“第二题了哈。”那青年和他身边的人,都哈哈大笑。我道:“顺天道则阴阳顺,衣食足则百姓服,管仲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刘光也敬服地看着我。只见一白发老丈,从大门踱出来。我已猜到,连忙道:“郑公。”郑玄道:“不错,不错,入学堂吧。”我忙道:“喏,不过,这我是胞弟。”郑公道:“亦一起入内吧,想来不差。”我俩忙道:“谢郑公。”
走近郑玄学堂,只见不止一个院落,分为五部。一部为初学部,一部为善文部,一部为明经部,一部为习礼部,一部为治世部。郑玄真有一套,还根椐学生的才学分开授课,他最有才干的学生,为治世实用,他会向朝庭举为孝廉,可以直接为官。
刘备刘光初来乍到,自然入了初学部。郑玄有六七百个学生,只有七八十来个在初学部的,有一大部份在善文、明经两部学习,在习礼部的估计只有二三十个,在治世部的就只有三五个人了。郑玄有五个学生分别主管五部,也是各部最好的学生。初学部的管理的学生姓王,叫王允。他把刘备刘光引到一间茅屋外,对我俩道:“你俩就住这里了.“刘备刘光走进屋里一看,左边两间小床并在一起,上面各有一人,在看书。右边两间小床并在一起,无人,我俩走过去把包放上面,然后对左侧两人道:“涿郡刘备、刘光见过两位。”一人答道:“河内司马章。”另一人答道:“上郡王章,我二人都名章。”答完又各自看书去了。
刘备刘光放下包裹,然后就在学舍外转起来。依刘备所见,郑玄的学堂在洛阳比较偏僻,可能地价低。但前来求学的人不少,主要是郑玄是天下大儒,学问好,做过他的学生,说出去倍有面子。次日,刘备一早起,见王章在门口发呆。便道:“见王兄风貌,一定学问非凡。”王章笑道:“刘贤弟客气。”刘备道:“王兄到此地多久了?”王章:“一个多月了。”刘备道:“我观郑公学堂分五部,怎么能去其它部学习呢?”王章答道:“每月末小比,初学部中前二十名可入善文部,善文堂前十名进入明经部,明经部前五名进入习礼部,习礼部第一名进入治世部,治世部的参加习礼部小比。”刘备道:“那如果是治世部的第一,习礼部就没人升入了吗?”王章:“是啊。刘贤弟不要小看,我们部还有几个快一年的,到一年没升的则自行离开,而进入习礼部的学生,才是记名学生,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进入习礼部。”刘备道:“小弟愚劣,详细分说下。”王章回道:“郑公只对习礼部和治世部的学生进行指导,其它部的学生由他的学生指导,他哪记得,比如你只是善文部的就离开了,将来你说是郑公的学生,郑公却都不记得,多丢人。即使郑公不在,他的子孙也只有记名弟子的名册。”刘备道:“谢王兄指教。”
从那以后刘备刘光除了吃饭,就是看书。郑玄唯一不缺的就是书,每次小比除了指定一本书,郑玄在其中命题,另外就是辩论,辩论自己的读书心得,初学部中答命题好的前十六名可进入善文部,辩论的前四名也可以进入,如有两样皆得却不会增加。没两天就到月底,司马章在前一晚对刘备道:“刘贤弟,明天就小比,准备得如何了?”刘备道:“愚弟刚把小雅的字认全,看王兄司马兄了。”司马章道:“贤弟谦虚了,如果命题难过,贤弟可专注辩论。”刘备道:“谢谢司马兄。”
小比这天,诗经小雅,刘备字刚认全,意思王允师兄已解说过了。要叫刘备写文章,只一个字,难。刘备只能根椐其本意直写,写完,刘备叹了口气,自己都知道过不了。
第二天,初学部的辨论,本以为只有初学部的人参加,结果全部都来了,包括公孙赞,人变胖了些,郑玄也来了。只不过只本部人参加辩论,其它人只围观,最后郑玄确定哪四名进入辩论前四名。题目:牧民。意思是如何做官,管理好郡县。刘光前一天晚上还在大讲无为而治。王允刚吩咐完,就一人长身而起,一个罗圈礼后道:“在下西川赵明,我认为牧民无非无为而治,无为即与民休养,与民生息。”还没说完,另一个马上接口道:“在下长沙赵弘,我认为民刁不易治,不整军强武,民不听用。”毕竟有近八十人,各种看法,有人要恢复古法治民,有人要新法治民,不一而足。刘光都发言了,也说的无为而治。刘备我看差不多躲不过去了,也站出来道:“在下涿郡刘备,我认为新法古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民有食,圣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扩大粮食产量,民自然易治。在汉人口多的地域可以无为而治与新法并用,在边垂蛮夷多之地可以用新法,与蛮夷讲道德,等同于问道于盲。”刘备刚说完,公孙赞就大叫:“说得好。”并带头叫起好来,其他不少同学也跟着叫好。郑玄也点头到:“善辨者,刘备算一个。”刘备道:“谢郑公。”然后回位,不再发言,看其它学友辩论。
第二天,刘备即搬入善文部,刘光却没有过关,拉着刘备的手,哭得象他娘子和别人跑了似的。
正是:
走马到长安,长安已春色。
春色过长安,我把夏阳得。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评刘备】
欲知后事如何,请观下回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