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4400000016

第16章 古马作品虚拟研讨会(2)

阅读古马的诗作,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和记忆的力量。在不无阔大而略显苍凉的时间背景中,生存在与时间撞击中以略带悲悯的气息被凸现出来。“用落叶交谈/一只觅食的灰鼠/像突然的楔子打进谈话之间/寂静,没有空隙”(《罗布尔卡的落叶》)。作为个体的诗人在落叶面前的低语和对话正呈示了对生存的本真思考与省思,“落叶是秋天除不尽的余数”……而我尤其喜爱《青海的草》这首诗,在此我领略了时间在青草这微小而强大的事物面前的生机和灰烬。“二月呵,马蹄轻些再轻些/别让积雪下的白骨误作千里之外的捣衣声//和岩石蹲在一起/三月的风也学会沉默//而四月的马背上/一朵爱唱歌的云散开青草的发辫//青青的阳光漂洗着灵魂的旧衣裳/蝴蝶干净又新鲜//蝴蝶蝴蝶/青海柔嫩的草尖上晾着地狱晒着天堂”(《青海的草》)。积雪掩埋下的二月,墨水是否足够用来痛哭?三月里弱息的风和四月里时间的敞亮感以及清新的泥草的气息应该有足够的力量承担起灵魂的负累和语言的照亮与命名。在古马的诗里,这种无处不在的时间和其中浸润的独特体验几乎成了诗人写作的一个背景甚至宿命。在庞大的风中,“认识你自身”成为诗人不得不接受的挑战和隐喻。

在古马的诗中还呈现着一种对马上民族和场景的持续想象。“青草中的野花哪一片是渗透出时间表面的人的鲜血/(具有落日的味道)”(《蒙古马》),这种时间感中的历史想象与文化哲思无疑增强了古马诗歌的厚重与沧桑。

陈亚冰(靑年评论家):

古马的诗歌的文字老叫我回忆到一些过去接触的古文意象,且他的诗句锻炼得简洁,读着有点回到过去读古诗的味道。“大地返青/羊换的草呀”(《倒淌河小镇》),羊的死和草的青,永恒的大地和易朽的羊和草,这些意象在这里折射出的却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风景,更多的是来自生命的折射;“我把这/黄金的铁锹/深深踩进黑暗的土壤里//我要翻出点什么/我要在我弯腰劳作的灰烬中/发现一两粒哪怕是星星的/早已冷却了的遗骸”(《油灯》),绝句一样的文字……这些简洁的炼字炼句,读起来很有古诗的韵味,他的诗歌里面叫人震惊的东西是来自个人经验。李少君的“草根性”对个人经验(体验)很是看中,从古马的诗歌里面,他看到了很多自己“草根性”印证。

我们来阅读古马的《青海的草》,首先从李白写的《秋歌》读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在“青海”由马蹄想到“白骨”想到“捣衣声”,在这里古马通过“捣衣声”这个词语密码牵引出了古代封建王朝征战边疆的故事。杜甫在《兵车行》写到青海是“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王昌龄在《从军行》写青海:“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然,还有很多人都写到“青海”和“捣衣声”,古马灵活地互文镶嵌这两个词语,把诗歌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开来。当我读了《青海的草》时不由想到过这些,感觉时间的冰冷和生命的柔软,人、马、青草、蝴蝶等等生命最后只剩下回忆。

古马的诗歌读起来总叫我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威力,可是他却不是文字的“文言”“白话”的翻译,它只是诗人个人体验和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西方评论家说我们诗歌没了中国性的时候,说的不是诗歌经过翻译后文字的区别,更多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丢失,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就是丢失了自己的根。我觉得,现代诗歌是否可以沿着古马这条路回到“传统”,回到我们那些文化的乳头前低头吸收这份营养,走出中国性的现代诗歌呢?古马的《青海的草》给了一个不错的提示和例证,我们阅读到它的时候不再是一种单薄的文字,我们可以体验到它那份博大精深的生命力。

诗评家部分:

霜林晚(网民):

很喜欢古马的诗,干净、瘦硬,有西部高原的神性气质。柯椅(网民):

这里读到的古马大作,文字是干净的,有风的冷和硬,但少了些灵动吧。

胡弦(网民、诗人)

古马是个热血型的诗人,虽然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悲凉、冷峻的言辞。于悲凉中看见热血,也正是哀歌的品质。

古马是个纯净的抒情诗人,是热血造就了他的纯净。

古马有许多短小的西部题材佳作“小”是一扇门,后面有巨大的空间。空间在高处(或远处),高处无尘埃。

古马是充满柔情的,许多人喜欢他的刚,喜欢他的“大雪”,我更看重他的“一小块黑暗的红糖”。

他的柔情也是固体的。红糖是热血的晶体。

楼河(网民、诗人):

好诗!我一直都很喜欢古马的诗。

他的诗有自己的意象体系,每个真正的诗人都应该有这样的骄傲:不为评价系统的西化所焦虑。在民间和学院的铺天盖地之下,诗人们不是向西方的诗歌标准投降,就是投降于泛滥的口水里。还有在两者之间飘摆不定的诗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浮躁。

这些诗歌中,每一首都有一个宁静的瞬间。

黑路驼(网民):

这是那种说不上出色但又让人不容易挑毛病的诗歌,不好有一个比较公允的评判,但没关系,我有尚方宝剑,从诗的两个难度(呵呵请原谅我又搬出这位兄弟来)的角度来看,古马的诗提高了写作难度,但也提高了阅读难度,因此总体来说,属于中庸之作。尤为明显的是,诗本是溶解生活或者说重塑生活,但恰恰他的诗中看不到现实的烟火味儿,仿佛他是一位超人,或者说是神、僧侣,其实他99.9999999%不是。古马诗歌的走向是一条歧路,越走下去,走得越远,诗人的悲观与失败感愈强,不利于诗人及诗歌的健康发展。

游客(网民):

丰沛的想象力是我喜欢古马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整体来说,他的诗歌是灵动的,流水一样,关乎心灵的,又有着浓郁的西部风格。缺点是有些比喻的痕迹过于明显。最喜欢《倒淌河小镇》。

蝈蝈(网民〉:

对西部有表达,古马无疑是最具独特视野和个性的诗人。他的语言无论张力还是切合西部语境,都臻于完美。在解读方面,不了解、不懂得西部的人,是不会理解古马诗歌的内涵的。

关键的一点,古马的诗中,将辽阔、贫瘠的西部与一种宏大却微妙的禅意结合一处,短小的诗句容量巨大,让人感受到诗歌的分量。

与众多西部诗人不同的是,古马更具先锋品质,从他的诗歌里,我看到了大师的影子,一个融人西部血脉中的人。

卜卡(网民):

古马的《焉支花》是以《胭脂牛角》为题的一组诗中的一首,这一组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个人感觉这是整个1990年中国新诗中最有价值的。这首诗的音节真能动摇人心:“根下单于睡觉/头上牛羊乱跑/焉支花/颜色在你手里/你举着一年一度的云//风儿吹手儿摇//祁连山下的女子/脸似胭脂腰似草”。我的推荐语是这样的:“闭上眼睛,我会记起这首诗。如果将来,有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儿,我也都会给他或者她背这一首诗,10年20年30年,甚至有新诗以来,独此一首。”

张岩松(诗人、网民):

古马的诗重视细节,这些细节是块状的,不是连续的,他是把内心的纯粹通过发散的语言和形象挪到这些碎片上去,类似于霜落到草叶和瓦片上。古马在沉重的西部是轻盈的,有些飞翔就是和朋友们在一起喝喝酒,唱点民谣,中华远古的诗意通过他散漫的骨血变成诗行,这方面古马对新鲜形象的捕捉是异常出色的。

阎海东(网民):

有过尝试的人都可能感觉到了,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语言艺术都具有一种魔力,你一旦靠近,就会深陷其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艺术本身成为一种习惯和心态,它从审美经验来讲,是拒绝判断的(美,还是不美,有价值还是无价值),理智的人(或者真诚的人)都会认为这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它是美的,其价值不证自明。对于新诗创作而言,语言上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脱离了古典诗歌的客体依赖而完成现代表征传达上的美,也就是向新的审美感受切入时的尺度和把握能力,同时在内涵上依然能完成独特的体现传递甚至从个体的感受性最终走向较为普遍的感受性,而新诗歌的作者往往在两者之间顾此失彼。

古马近两年的努力就已经反映出了这个问题。

绍民(诗人、网民):

地方性的题材使真正的诗人作家能表现一个特定的世界,而这个特定的世界即世界的全部。从古马的诗里也能见到历史的踪影。我们可以从古马的一些诗里见到西域那片土地上的生活、风俗。另外,他的诗对生命世界有深刻的挖掘,即对生命的思考。我们在他的诗里见到西凉,这样一个精美的大世界。从他写西凉的《西凉短歌》《西凉谣辞》《西凉月光小曲》《生羊皮之歌》以及另外的《古渡落日》等诗里,我看到了写诗要做到惜字如金,一字千金一字万金。他的写诗炼句当然极为讲究,也十分有功夫,他的炼句犹如古代的著名铸剑大师费尽心血,也如贾岛般的用心极深。如果诗人的诗句如同过去发电报一样,文字节约,用少数的文字办成大事,则写成的诗非常有气力。一个雷霆万钧的诗句,它的一个字可以有喜马拉雅山的重量,可以有太平洋的辽阔,更可以有银河系的分量,一个字可以包含一个世界,可以包含一个宇宙的信息。古马的诗句有粮食一样的分量。好诗皆为粮食。古马打造出来的诗有着高档铁器的古马说——

半夜磨刀子

白霜落满地

这样的诗句句式惊人,有气氛、有动、有静、有杀气、有美、有颜色香、有力气展示出来。古马的诗句有一种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地方味道。

古马在《生羊皮之歌》一诗结尾说——

羊皮作书

汉人如字

他的诗句体现了汉语的魅力,这样的诗句有对联的神力在里面,因而也有了力量。我们去读《生羊皮之歌》这样的诗,真的能从中找到一种神韵出来。诗有诗味,能出好的诗味来,诗便好了。

古马作为一个诗歌精英,他用汉字建立了他的一个世界。古马诗歌有心,他的诗句有金子。

原载《星星》2006年第11期

同类推荐
  • 生命的歌哭

    生命的歌哭

    一双温暖的大手握住;一双微微颤抖的小手;小手刚从地震的废墟里抽出;有惊惶和肿痛;在指缝间传递;可她终于握住了阳光生命等。
  • 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

    每个人都在回味和记忆妈妈的饭菜,寻找适合自己的口味。我奉着“各地百姓的贡献,普天下人的口福”的宗旨,记录了儿时的珍肴美味,此珍肴并非珍稀动物做成的菜肴,而是世间很少流行,很难吃到的妈妈做的美食,这些美食集中在我的家乡梅山腹地的新化圳上镇,我虽身居城市十五载,却忘不了这些菜肴,每当怀念家乡,我就会想起这些美食与母亲,全书共33篇,8万字,反映了新化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还饱含人情世故、处世哲学。我不止在《妈妈的味道》里谈品味和口福,把它的风俗民情、取材、制作、烹饪、味道都呈现给了读者,表达最乡土、最传统、最地道、最母亲的美食和味道。
  • 美国8大冤案

    美国8大冤案

    继《美国8大名案》和《美国8大奇案》后的又一精彩之作,所不同的是,本书既有离奇曲折的案情,同时也揭示出美国的社会矛盾和司法的内幕。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热门推荐
  • 异界大战记

    异界大战记

    话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某逗比主角获的了一份价值99999998的穿越大奖,然后就就穿越了。(别闹了你们以为我会好好的写简介啊,凡人啊你们还是太年轻啊)
  • 淡墨无殇,夏末秋凉

    淡墨无殇,夏末秋凉

    她总在寻找一个温暖的怀抱,苦苦追寻,是否会得到他的青睐。
  • 天之骄女:魅王的妖孽妃子

    天之骄女:魅王的妖孽妃子

    她,顾家唾弃者,只因母亲是个废柴,谁知是神的转世,只因他;他,帝王的三王子,世人认为的病秧子,丑八怪,谁知是一个翩翩公子,绝世妖孽。这一世,可否还会经历九死一生,属于他们的劫数是否到头?
  • 遇见便是最美丽

    遇见便是最美丽

    遇见你的时候,我就遇到了最美丽的自己。而不管过程怎样悲欢离合,怎样欢欣鼓舞,我们终究都会分离,不论伦常,不论人为,不论生老病死。所以只要遇见了你,无论结果是喜是悲,就已经是此生最美的幸运。罗拉说:我不在乎结果,我只要过程。淼淼说:多久都没关系,只要能快乐。安妮说:你是最珍贵的财富,遇见已是一生。芷笙说:能在一起是最好,不能在一起,也感谢这一场相遇。葛溪说:我从没渴望会遇见你,可是遇见你之后,我没羡慕任何人。
  • 芭蕾校花的真命天子

    芭蕾校花的真命天子

    学习芭蕾的时浅曦机缘巧合的与学习街舞的杨洛成为欢喜冤家..........
  • 无能系统

    无能系统

    赵龙因祸得福,获得一个名为‘无能系统’的东西,拿着这个系统,勇闯天下。
  • 机甲战尸

    机甲战尸

    “恶尸又发动进攻了。”一位叫烨枫的少年提着一把长枪,站在巅峰看着前方汹涌而来的恶尸说道:“那就杀光它们!”
  • 倾世毒宠:修帝的亿万萌妻

    倾世毒宠:修帝的亿万萌妻

    某个逃婚遇到爱、成功减肥的低情商萌妹子拿着糖果逗着豪门院子里的小孩,一脸无辜地说,“你又不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吃什么糖果。”说罢,把糖果扔了出去,一下子不见踪影。“嗷~嗷~”长相妖异的男子好像一条忠诚的汪星人发出两个音。萌妹子惊呼,“修痴,你在弄啥咧?”“这还不明显?”呆修挠挠头,表示自己对自己的演技百分百信任!“嗤,你又不是狼。嗷什么嗷!”某女用鄙夷的眼光看着汪星人。“嗯,娘子的建议可以有!”邪魅的脸庞逐渐凑近,滚烫的气息洒在脸上,某女这才迟迟发现自己好像引燃了什么,“欧巴,这个不能有嗷!”【欢迎跳坑,大神勿喷。求围观卖萌打滚,福利大大滴有!】
  • 君霸天上

    君霸天上

    阴阳互补,天地相对。有天下就必然有天上。君皓轩前世没有称霸天上,重生后看君皓轩如何从天下冲入天上,称霸三重天……
  • 末日悬疑系列

    末日悬疑系列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连连。韩少泽无意间发现,这些灾难其实是一个大阴谋。随即他陷入了追杀、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