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河蚀骨风,
李花不近小桃红。
轻舟远去缤纷岸,
香蕊深藏寂寞宫。
割席绝交情易折,
拾金断义志难同。
从今忘却当年事,
沉默笙萧勤酒盅。
这首诗讲的是管宁和华歆的故事,管宁是东汉末年人,据说他是春秋时期名相管仲的后代。
他原本是山东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管宁为了避乱就跑到了辽东。当时辽东太守名叫公孙度,关宁去拜访公孙度的时候,只谈儒家的经典,不谈世事。
他住在山谷一个山谷之中,后来人们看他非常的有才,都来追随他,一个月之间,他住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村落。
他就给这些人讲《诗经》,讲《书经》礼仪等等,教人们做这些事情,人们也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所以管宁非常受到人们的爱戴。
曹操任司空之后,去征召他,当时公孙度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公孙康接位,公孙康把这个命令截了下来,没有对管宁说,所以管宁也不知道?
那么这个公孙康他为什么要把诏书截下来?因为公孙康这个人啊,他有野心,他自己想当王。他想让管宁做他的官儿,辅佐他,但是由于管宁当时的名气特别大,公孙康对他也非常的敬重,直到后来,管宁回中原,公孙康都没有好意思把这话说出口。
中原渐渐安定后,跟随他的人大都回到老家,而管宁却在辽东这个地方住着。一直到后来,公孙康死了,他的儿子年幼,所以由他弟弟公孙恭嗣位。
但是这个公孙恭生了病,身体虚弱不能自理,而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才智出众。管宁就担心,以后此地必定要起内乱,不行我得赶紧走,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他就要回老家,公孙恭就亲自把他送到南郊,给了他许多的衣服,饰物等,以前公孙度,公孙康,都曾给过他东西,他接手之后都收藏了起来。他坐船走了之后,才让人把这东西都又还给了公孙家。
管宁在辽东住了有三十多年,走了之后不久,果然这个公孙渊夺权,袭击了公孙恭,公孙渊就称王。
曹操就派司马懿去征讨,灭了辽东,死伤的民众有上万人之多。
到魏文帝曹丕继位之后,命令大臣们举荐贤士,司徒华歆就举荐了管宁。
华歆这个人,说起来并不是一个坏人,当初华歆仰慕管宁名声,就追随他,两个人在一起读书。
有一次,两个人在菜地里锄草,管宁挖着挖着,忽然听到当啷一声响,他一开始以为是个石块,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就随手捡起来往旁边一扔。
这时候华歆看到了,就连忙捡了起来,捧着金子左看右看的。管宁就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咱们要想发家致富想发财,应该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双手劳动所得,怎么能要这不义之财呢。华歆这才恋恋不舍的把金子扔了。
后来又有一次,两个人正在读书,听着外边非常的喧哗热闹,他们往门外一看,原来是一个达官贵人经过,这个人坐着华丽的车子,身上穿着贵重的衣服,跟着的仆人都穿得非常的整齐,还有一帮鼓乐手跟着鼓乐齐鸣,看着非常的有排场。
后面跟着好多老百姓在看,管宁看了一眼就继续读书,华歆却站起来,又凑到门口去看,看着还觉得不过瘾,就走出门去,跟着那伙人追着看。
他回来之后,管宁就拿出一把刀,把底下坐的席子一分为二,管宁说,从此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从两个人的志向可以看出结果,华歆后来做了官,官渡之战之后拜为尚书。等曹丕继位之后就拜为相国,封安乐乡侯。而管宁却一直都没有做官,尽管朝廷当时去召他好多次,这其中少不了华歆的极力推荐,但是管宁一直没有出仕。
割席断义这个典故,让华歆落了个追逐名利的恶名。可是在历史上他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人。他当时做过官时候,社会上流行官员喜欢在大街上抛头露面,讲究排场。华歆则非常的低调,他办完公事就回家,一回家就紧闭大门,和今天的宅男差不多。
与人谈论事情的时候非常的客观,从来不说诋毁别人。他当官也是非常的清正廉洁,就是朝廷给他的俸禄,他也都分给了亲戚朋友。可以说家里都没有多少存粮当时朝廷每年赐给大臣一些青年女子作为奴隶丫鬟,华歆都让她们嫁人了。所以说他非常的深得民心,别的大官都吃着丰盛的佳肴,可是他的饭菜很简单,从来不计较,穿的衣服也是非常的简朴。《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清纯德素。这两个人活的年纪都不小,管宁一活到84岁,华歆活到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