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起电话,老刘一上来就质问BJ为什么会亏损?彪哥只得将遇到的现实情况说了一遍,并且表明要迅速解决BJ问题只有两个方案:一是调派人员支持,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需要一些时间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而老刘的回答是:全国都缺人,也不只是你这里,已经给了你很多时间了,现在就是需要你出成绩的时候。我说现在要出成绩,实在做不到。老刘说你要是做不到,我就换人来做。彪哥也不甘示弱,回了句那你换人好了。老刘听到这样的回答,气得火冒三丈,把电话挂了。
等彪哥下了出租车没多久,老杨的电话也打过来了。看来是老刘向老杨告状了,毕竟老刘是全国总监,没几个人敢这样和他讲话。但是我不怕,我进公司的时候,老刘还在东莞做黄页呢。本身这个事情我已经在布局整合,可不派人来支持,又要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怎么可能呢?老杨也向我了解了一下BJ的情况,当时的我还带着情绪。和老杨讲了BJ的人员流失,竞争对手捣乱威胁等等事情。不料老杨一针见血的问道:“你是不是不想做了?”这句话可把彪哥问楞住了。之前彪哥和老刘说的都是气话,还真没想过放弃这两个字呢!过了几秒钟,彪哥嘴里蹦出了“想做”这两个字。而老杨也像四年前那样,给彪哥传达了任务指标,两个月时间内华北要实现盈利,即使盈利一块钱也算是一场胜利。
如此要求之下,考虑到BJ公司需要时间来进行调整,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新公司了——希望沈阳分公司能获得一些突破。老唐是经验丰富的老总监,从顺德到青岛再到沈阳。之前单月最佳成绩做过200多万,而且沈阳分公司也从青岛调来了好几名精英。只要老唐能用心,肯定能够做出好成绩。但是开业以后,成绩并没有如我所愿。究其原因,老唐也是一个奇才。当时公司有30多个分公司总监,各种类型都有,比如业务型(每天战斗在一线,自己是一个大业务员)、管理型(善于识人用人管人)、幕后指挥型、关系型(整个公司一团和气,团队氛围比较好),但是老唐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奇葩。
他取得业绩的方式到现在看都上不得台面。那时做B2B,当我们还在要求公司的同事上阿里巴巴找企业信息的时候,老唐已经在考虑这些企业资料信息的其他获取渠道了,到底在谁的手上?后来他攻下了几个城市的政府部门,花高价拿到了企业的第一手信息。但是到了沈阳,一直没有攻破这个点。俗话说得好,一招鲜吃遍天。其次,沈阳又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很多业务都是企业老板通过关系拿下来的,对于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些新领域一点都不感冒。因此业绩没有一点起色。
4家公司里,只有大连公司能够实现盈利,其他三家公司仍然陷于亏损状态。5月、6月彪哥所带领的区域仍然没有走出困境。还记得6月底,公司组织到井冈山游学,进行在职管理干部培训,学习MAOZHUXI思想与企业管理。井冈山本是朱德与MAOZHUXI胜利会师之地,而对于彪哥来说,即使吃了红米饭,喝了红米酒,还是掩盖不住内心的失落。在井冈山,彪哥向老杨提出了辞去大区的职务。
这次BJ之行,彪哥至今仍在反思当时犯下的错误:
一.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公司的发展。
彪哥站在宁波总监的角度,担心调人会影响宁波分公司的销售业绩,甚至留下骂名。于是做好人,不带一人就先去了BJ。但从公司战略来说,一个BJ城要抵上多少个小宁波呢?
二.对困难估计不足。
从05年3月开始到08年12月,三年时间彪哥一路顺风顺水。只从佛山带了一个小姑娘,也一样把宁波管得服服帖帖。战略上藐视了困难,而战术上没有应对的办法。
三.速度太慢,贻误战机。
因为当时进入BJ是12月份,想等到年后再进行调整。但年后已然物是人非,过了调整的最佳时机。
四.没有奇兵、奇招。
即使前面三点出了问题,仍可以借助集团公司的名声来做一些团队整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比如收编当地的团队,通过猎头挖人等。
综合这几个层面,彪哥从一开始就败了,而这次失败对于彪哥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