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天气比往年都要热,苦苦哀求爸妈的同意,我获得了前往姥姥家避暑的机会,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名字叫瓦水河村,如同这个名字一般,村外流过一条河,叫瓦水河。
村中之人世世代代守着这村子,人心淳朴,奇怪的是,就算现代中国改革放了,外界各种条件变好,这些村民也不愿离开这里,外出发展。
“特么总算到了,热死我了,什么鬼天气?”此时站在桥上的我,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用纸捏去鼻子上的汗灰,我蹲下身子,想从河水中弄点水来洗洗脸。
“诶哟我槽尼麻痹!!”
手刚触碰到水面,我立马缩了回来,捂住手指打了个寒噤,我的手受到了冷水的刺激,如此低的温度为何不见结冰?
何况这是大夏天,这水冷得我骨头快断了,平静的水上不见丝毫活物游过的痕迹。
抛下脑海中的疑问,走过桥边,有一颗几个成年人张开手臂才能环抱的老槐树,我感叹了一下,随即鸡婆疙瘩起来了,因为我回头看了一下……
那颗树好像……好像在笑啊…它的树身上有一个直勾勾盯着我狞笑的脸…
“啊!!!”我怪尖一声,本着为保护我这个社会栋梁的心情,不理会旁边大婶奇怪的表情,兔子般窜离这颗树。
一瞬间我便跑到一间红砖房门口,大口喘着气,心头都颤抖了,想到刚才一幕便面如土灰。
“……姥姥家到了。”
缓过神来,发现这就是姥姥的家,抬头一看,发现一栋老式的红砖房,今年不知道多少岁的姥姥身体很好,时不时还可以打打麻将之类的。
透过门外的我可以看见姥姥佝偻着背,在客厅内摆弄着祖台上的香烛,看到我来了,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道。
“小毅啊,还在门口站着干嘛?快进来坐。”
姥姥冲我招招手,笑着的脸上皱纹密布,身着一身深青色布衣,如同一张褶皱的布。
我有些惊魂未定的坐在凳上,愈发的觉得奇怪。
向姥姥问道。
“姥姥,村前那座桥前那颗树是不是有点邪啊,我刚才过来时它还在笑。吓死我了!第一次大白天被吓得蛋疼!!”
我摸了摸胸脯,脸上写满了惊恐,说起姥姥,她是一个标准的有神论者,家里香烛纸钱什么的堆满了。
端来水果的姥姥一听此言便笑了,脸上的褶皱愈发明显,人老但是精神好。
“桥前那颗老树,快一百岁了,所以身上的树纹越来越多,树这一老啊……树疤也就多,就像皱纹一样,和我一样,所以面桥的那一面则巧合的聚成了一块人的笑脸,不少外乡人经过那树前时都被吓了一跳,闹了不少笑话……”
姥姥解释着,脸上满满都是温和的笑意。
一听此言,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槐树闹鬼,这我就放心了,不过还真是丢脸……
说罢,姥姥拍了拍我的肩膀,从果盘中拿出一个梨,塞我手里,摸了摸我的额头道。
“热坏了吧?”
我摇了摇头,说来也奇怪,我在外面时,热的恨不得把皮都刮了,可一进村内,却凉了不少,甚至有些冷,如同进了冰窖一般。
…………
大家都知道,夏天的夜晚来得特别快,如一张漆黑的布遮着整个村子的天空。
有点奇怪的是,这里晚上居然没有什么虫子,哪怕是最普通的蚊子都没有,更别说蝉或者萤火虫了……总之什么也没有,安静得有些可怕。
吃过晚饭,我站在院子,凝视远处的山,隐约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动,当我集中目光想看清到底是什么时……又发现什么都没有,就像眼花一样。
村里的人也真是奇怪呢,晚上一到就把门锁得紧紧的,灯也关得很快。
好像生怕有什么东西会进来一样。
“小毅呀,快进来。要关门了。”房内传来姥姥紧急的声音。我回头看了看,然后走进房内。
我问姥姥为什么村里人这么早关门睡觉,不出来走走人家呢?
姥姥扶着床坐了下来,我看不清她的脸,并示意我也来坐。
“这是我们瓦水河村的习俗,每晚太阳下山时,所有人都必须关门休息,不然……不然就会有烧窑娃娃来敲门……”姥姥说道,微弱的煤油灯火让她皱巴巴的脸忽明忽灭。
“烧窑娃娃是什么?”
我眨巴着眼问姥姥,手支着下巴。
姥姥浑浊的眼睛注视着我,犹豫要不要告诉我,犹豫了一阵后,还是开口说话了。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中原到处都在打仗,死了不知道多少人,那年我十一岁,还只是个小孩,村里在那一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
…………………………
“喂!老张,别干农活啦!快去村头看看,县里的看瓦的王老板来了,好像是看中了咱们村里的瓦,想在咱们村定期采购瓦片。”隔壁赵家老三面带喜色的向田里正在忙碌的张二力道。
田间忙碌的张二力连忙放下手中的农活,擦了擦额上的汗,不管田里的农具,匆匆赶往村头。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来了个外村人可是件稀奇的事,更别说是生意人来这里做生意了。
此时,村头聚集了不少人,这些人里,有的人从未走出村子过,因此对外面来的人或事非常好奇。
众人围着一名穿着西服的中年男人讨论着什么,看这中年人的派头,应该就是那王老板了。
不少妇女抱着孩子挤在人群中,想看看外村人长什么样。看着王老板的西服,显然泡过洋墨水。
村长是一名长须老者,周围的村民眼中充满了对村长的敬佩,毕竟这几年来村里摆脱饥荒都是他的功劳啊。
村长带着王老板走到村里平时烧瓦的窑子那里,微笑道:
“王老板,这就是我们村里平时烧瓦的窑,由于这里的窑用的是咱们村独特的瓦土烧成的,烧窑过程中用的瓦水也源自是村外那条河,所以咱们村烧出的瓦特别结实、耐磨。可以说,方圆几里的村只有咱们村的瓦质量最好了”村长摸了摸长长的胡须,似乎对这里的瓦十分自信。
王老板弯下腰,用手指在窑壁上挂了点土下来,闻了闻,在手指上摩擦了一下,很是细腻。他点了点头。
“嗯。土很不错,明天再看看烧制出来的瓦怎么样。如果明天的瓦符合要求,那我以后就包了你们生产的瓦片。”王老板也很是高兴,扯了扯领带,看样子他找到一个发财的好地方了。
听了王老板的话,众村民欢呼一声,到时他们烧的瓦片被王老板买下后,他们肯定会得到一笔以前都不敢想的大洋。
大家纷纷放下农活,一个个面带讨好之色邀请王老板去自家吃晚饭,脑海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王老板也没点破,到了一户阔气一点的人家里吃晚饭。
其他人则到自己家的窑那里,准备柴火新土连夜烧瓦片,明天送去给王老板看看,希望被他看中……
这一夜,所有人都在忙碌着,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
第二天刚蒙蒙亮,很多人就挑着刚从窑里拿出的瓦来到村头,大家忙了一晚仍然很精神。看得出大家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到了门口发现王老板还没起床,大家也不恼,而是坐在门槛上等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门终于开了,王老板显然没睡醒,看到围满门的人还吓了一跳。
“王老板!你看看我们老赵家的瓦,刚烧出来的,可结实了,你快看看……”赵家老三抓准时机,从扁担中拿出两块黑瓦递给王老板讨好道。
某些妇女看到赵家老三的行为,很是不满。
“喂!赵老三,你这样太不把大家放在眼里了吧,按道理来说是我们老邓家先到的吧!”邓家的二媳妇脸色不好看的对赵老三骂到。
顿时其他妇女也附和着。
赵老三也有些尴尬,挠了挠后脑勺,转脸看向王老板。
王老板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看着赵老三递过来的瓦片,摇了摇头。
“不行!这种瓦片太脆了,估计等我运到县里时都成碎片了。”
赵老三一听此言,仍不甘心的从担子里拿出另外几片瓦来!
“王老板!这瓦不脆啊!你再看看这两片……”他还没说完,就被其他村民挤开了,他们纷纷向王老板展示自己家的瓦片。王老板也一一接过寻找好的瓦。
………………
“唉!各位朋友们!你们的瓦我都不能买,因为质量都太差了。看来这次又要空手而归了……”
王老板叹了口气,却没人注意到他眼中的精光。
村民们急了,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发财的机会,却不能抓在手里,你说他们会开心吗。
“王老板!别这么挑剔啊!大家烧瓦也不容易,你就不能宽容一点吗?”一位村民冲王老板喊道。他实在是有些不理解他的行为。
王老板看着他,面带歉意道。
“实在对不住了,这些瓦根本就受不了车在路上的颠簸,我不可能做亏本的生意吧?”
众人沉默了,到手的机会都没了,忙了一夜的他们现在有些心力交瘁。
看着众人的神情,王老板突然诡异的笑了笑,装作突然想起什么的样子,一拍脑袋。
“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可以增加瓦片质量和外观的方法!就是不知道你们敢不敢舍不舍得了。”
王老板面色有些难堪。
那些妇女一听还有希望,赶紧凑过来听。
“什么方法,快说给我们听听,只要我们有办法,绝对会做到。”一些村民信誓旦旦道
“可是……可是这方法有些残忍,你们做得到吗?”王老板还是有些“犹豫”。
村民们一个个拍着胸脯,表示没有什么残忍不残忍的,大家都穷怕了。
“那好吧!这增强瓦片质量的方法就是,在开窑的时候,在里面放……一个活的孩童。就是烧窑娃娃,据说有了烧窑娃娃的窑烧出来的瓦质量非常好,外形也很美观。”王老板面色有些无奈道。
“嗡!”
这下大家可炸开了锅,这可是要人命的事啊,有人疯了似的大叫,因为有了新希望而开心,也有人因为方法的邪恶而害怕。
“王老板!这件事情有点大了,这一向你能不能先在村里住着,大家商量商量再作决定。”赵老三面色忧愁道。
“好!只要你们能搞出这种瓦,我王某人答应你们,三倍大洋买你们的这种瓦。”王老板似乎等的就是这句话。
看着村民们离去的身影,王老板嘴角微翘,露出黄色的牙齿,眼中充满了不屑与对即将来临的财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