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法尔班克斯王国高级统帅)将五十门巨炮调遣至战场西南方的一片高地上,虽然高地并没有多高,但乌纳斯格勒西面几乎都是平原,即使是这个高地,也是绝对的有利地形。
在土坡的东部坡面,诺德将1000名线列步兵部署于此,南面及北面各部暑五百名线列步兵,而机动性极高的骑兵,诺德将其隐匿在战场北面的森林,以在后方偷袭。
但联邦获得的情报里,法尔班克斯并没有骑兵参战,而在法尔班克斯的情报里,全数记载着联邦的参战部队。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安德烈自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但如果等到查清敌人底细再开战,那时候可能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毕竟被巨炮轰上个两三天,伤亡已经不可估算了。
安德烈进行过预算,诺德一定会将巨炮部署在西边的高地上,届时巨炮的攻击范围将覆盖乌纳斯格勒全境!
所以,必须在巨炮部署完成前摧毁阵线!
安德烈虽然拥有超级即时演算大脑,但这同样有巨大的缺陷,每十场战役中,平均有三场战役是有兵者级至半神级的强者介入,即使在强大的演算能力,也演算不出随机性极高的事件,比如:强者介入战役了,敌人特意隐蔽了部队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演算错误而重新进行演算,而安德烈不会像一般将领一样仅仅演算最可能的结果,安德烈会演算出在已知情报的前提下的所有可能性,正所谓战场瞬息万变,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直接导致战役乃至整场战争的失败,安德烈的计算能力会在情报偏移的情况下重新计算最可能的结果,在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安德烈则会计算怎样造成最小损失,或者使敌人的损失最小化。
所以安德烈的失败通常会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敌人最大的伤亡,甚至一些情况下,敌人的损失比安德烈的损失更多。
可以说,安德烈指挥的永远是最优选择。
以里加战役为例,安德烈在森德莫尔士气高涨时命令部队强攻,而当森德莫尔的军队陷入混乱时,安德烈便命令森德莫尔直接投降,森德莫尔的部队在对敌人造成最大伤亡之后,投降避免了残军的损失,这便是安德烈的最优方案。
安德烈命令骑兵在北面距离敌人2000米后向高地发起冲锋,1500名骑兵在2000米处冲锋绝对可以达到最大速度,但五十门巨炮可不是摆设,巨炮齐发射,巨大的炮口漫出缕缕黑烟,12磅重的炮弹从炮膛中喷薄而出,巨大的炮弹落在了联邦骑兵冲锋的阵型之中砸出深深地弹坑,平均每一枚炮弹都有两到三名骑兵倒下。
当骑兵们冲锋了四百米后,已经有近一百多名骑兵死在冲锋途中,而所有的巨炮都已经进行了一轮装填,但这次装填的炮弹——却是散弹炮!由6—10颗一磅重的小型炮弹组成的弹幕犹如暴雨般砸在骑兵们的队列中,顿时,便有近两百名骑兵丧生于此。
骑兵们的惨叫声并没有使周围的骑兵降低速度,虽然散弹威力十足,但却并不容易装填,尤其是体型巨大的巨炮,普通火炮的射速为每分钟约三枚,散弹的射速为40秒一次,而巨炮因为其巨大的体型操作更不方便,普通炮弹每分钟约两枚,散弹更加慢,每分钟只能发射一次!这对于骑兵们来说是好机会!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冲锋的话,起码可以冲锋600米!
而此时,仅仅距离高地一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