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大殿。
寂静而空廖的大厅里,满满的跪着的都是人,宦官赵高时而一脸忧心的看看朝堂下黑压压的人群,时而偷偷望一眼身旁不远处的嬴政。他倒不是担心现下正瑟瑟发抖的众大臣们,而是大王的怒气可是谁也招架不住的呀,说不定这种无妄之灾好死不死的刚好让他自己给碰上呢?伴君如伴虎呀,处在他这个位置,没有这些年的委曲求全,小心翼翼,只怕早已随着自己的国家,随着先祖而去了。
嬴政瘦削而冰冷的脸庞没有任何的表情,雕塑一般的脸上,如幽幽的一汪深潭,谁也猜不透他此刻到底在想什么。满屋子的人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只听得见各种或急促或平缓的呼吸声或深或浅地飘荡在令人有些窒息的空气里。
“只是小小的几个儒生,尽我大秦这么多人的力量尽然都想不出办法禁止他们散播的荒谬言论,朕要你们这些人有何用?”他冷冷的目光一个个似利刃般扫过众人低垂的头颅,每个人大气都不敢出,头颅越埋越低。整个大殿的空气一瞬间似乎凝固了。
时间一瞬间似乎静止了。
“丞相,你有什么看法。”嬴政重新回到自己的座椅上,高高在上的望着自己最得力的臣子。看似一句平常的问话,只有李斯知道如果自己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那么自己这个做丞相的今天也是做到头了。
他略一沉吟,朗声说道:“
“禀皇上,臣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李斯一脸的犹豫。
“爱卿有话就直言吧,朕恕你无罪。”嬴政疲惫地挥了挥手。
“皇上,恕臣直言,淳于越等儒生之所以敢大胆反对郡县制,支持分封制,甚至煽动天下百姓,臣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李斯微微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自战国以来,战乱不断。各家思想过于自由开放,所以这些儒生到今天才敢于参政议政,大肆发表自己的观点。现在要稳定民心,维护大秦朝的安定,维护皇上的权威,只能采取一个办法。” 他望了望嬴政,见对方脸上依旧面无表情,闭了闭眼,继续道:“臣以为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这样才能巩固皇上至高无上的权威,才能稳定民心。”
李斯话音刚落,整个大殿一片窃窃私语之声,有胆大一点的官员一脸愤慨:“皇上,臣认为李丞相的说辞万万不可,这是在闭塞言路,制造万千愚民啊!”该臣子说完,身边有些大臣立马争相附和。
“现在我大秦正是安顿民心,稳定和恢复生产的时候,只有统一的言论才能有利于我大秦的发展。”李斯义正词严。
“思想禁锢,何来的发展可言?”该臣子一脸的讥笑之意。
“时代在变化,统治方法就要跟着变,民心乱,天下乱,只有统一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今日的情况。”李斯据理力争。
嬴政一脸平静地望着台下众大臣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的模样,他缓缓扫了眼大殿,轻轻挥了挥手,刚才闹轰轰的大殿立马回复死一样的寂静。
嬴政的声音听起来空旷而又遥远,好似神与人的对话。
“众卿有事再议,无事退朝。”
亦步亦趋跟在嬴政身后的赵高轻轻摇了摇头,微叹一口气,缓缓走出了大殿。
看来,要变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