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金鸾殿上,宪宗帝的贴身太监对文武百官叫着。
“臣——有事禀告!”丁尚书手持玉珏站在金鸾殿中间。
全场的百官都肃静,听着丁尚书有何大事要启奏皇上。
而宪宗帝一看到丁尚书站在金鸾殿中,就有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想怎样了?这一次又是参谁?上次李待郎的事还没有解决,这一次又会是谁?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吗?
“丁尚书,有何要事?”宪宗帝问。
“回禀皇上,微臣已年迈,无力再为朝廷多做贡献,想告老还乡。”丁尚书平静的回答。
因为昨晚,西厂夫人连夜报信,如果他再不离开就会有灭门之灾,所以,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辞官,去岭南一带定居,再也不过问朝中之事。加上岭南地处偏僻,离京城有万里之遥,相信万贵妃与西厂也难以加害。
文武百官听到丁尚书在辞官还乡,不由的一片喧哗,宪宗帝也木如鸡呆,心想:
丁尚书辞官也不错,朝中,不用再听他参这个,参那个了,而对万贵妃也有个交待,也用不着她老在发脾气。
“准奏!”宪宗帝批准了。
“谢主隆恩!”丁尚书谢过皇上,心里也并不好受,他宁愿皇上多说几句挽留他的话,那他死也值得,可是,宪宗帝连留也不留,也是说这么的一句——准奏,真是伤透了他的心,也对这朝廷失望了。
退朝后,百官都纷纷祝愿丁尚书,一路平安,也有一些好友舍不得丁尚书的离去。
“丁大人,你就这样的一走,看来朝中真的没有人再敢直言了。”兵部的高大人,为官虽然也不错,只是人太怕事,所以,往往在西厂的压力下,造成了不少的冤狱,但却没有斩杀过一个好人。
“高大人,我一走之后,你要多多保重。”丁尚书交待高大人,意思是要他多点注意西厂,不能让西厂为所欲为,案子应该怎判就怎判。
远处的汪直正盯着丁尚书,心里明白,昨夜,他在后花园中,看到春华披着黑袍回来,现在,他知道是春华向丁尚书送信,劝他早日离开。
“厂公,万贵妃有请!”一名万贵妃身边的小太监找到了汪直,并让汪直马上去见万贵妃。
“小人见过贵妃娘娘。”汪直来到承乾宫,就看到万贵妃坐在厅中,而她的妻子春华正坐在一旁弹奏着乐曲。
“汪直,你说春华弹奏的如何?”万贵妃似笑非笑的望着汪直。
“如果娘娘喜欢,我让春华天天为娘娘奏曲。”汪直笑着对万贵妃说,可是,心里却冷汗直冒,因为宫中所有人都知道,他爱春华比爱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
“下去吧。”万贵妃叫邵春华下去,她有事与汪直商量,春华不宜在这里。
“是,娘娘。!”春华抱着琴离去。而汪直一直看着妻子离开承乾宫才放心下来。
“听说,今天早朝,丁尚书辞官了,是吗?”万贵妃问。
“是。”
“昨晚你不是应该派杀人把丁尚书杀了吗?为什么今天他还可以早朝?是不是有人通风报信?”万贵妃逼问汪直。
汪直吓得马上下跪说:
“回娘娘,并没有人通风报信,只有小人在想,前天,丁尚书才参了李待郎一本,而李待郎又是娘娘的心腹,如果这时,杀了丁尚书,那不就是对外人说,这一切都是娘娘所为了。为了保住娘娘,所以,我把刺杀的时间延后,想一下万全之策,才不会牵连到娘娘。”
昨晚,汪直知道春华报信后,就想到万贵妃一定会因这事问他,所以,他早就想好的对策,怎样说才可以保护好春华。
“是吗?你真的是这样想?”万贵妃看着汪直。
“是,娘娘,小人是为了保护娘娘,不想娘娘牵连在刺杀案中,所以……”
“行了,我相信你的忠心。”万贵妃相信了汪直,因为刚才她让春华弹奏,原因就是让汪直清楚,如果他敢对自己不忠,她会向春华下手,让他痛苦一生。
“小人——绝对忠心于娘娘。”汪直看到万贵妃经以相信自己的话,他也慢慢站起来。
“好了,你要记住,我不要丁尚书平安回到家乡——岭南。你知道了吗?”万贵妃是绝对不会放过丁尚书的。
“是,小人这就去安排。汪直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