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李易落脚的正是四处之一的"化魔池",其实凡是鬼妖魔灵被收入伏魔鼎中都要经过伏魔鼎的炼化,然后再分别转入四处封印,也就没有什么害处,但诸多戾气聚集在一起,便使得这化魔池阴气极重,竟滋养出一种"伏魔戾气"。
它只是一种气,没有形成实体,更没有意识,这种"伏魔戾气"虽然含有伏魔神力,但它毕竟是魔物所化,所以又含有一半的魔性。
因为感知到有生命体的热源靠近,才本能的进攻而来,也便形成一轮轮巨浪,但在十二神将结界的作用下也没有什么作为。
李易看罢,又御剑离去,继而略看了"摄魂海", "镇灵钟"和"锁妖塔",除此之外伏魔鼎中再也没有其他的事物,便收诀出鼎。
出了伏魔鼎就听见房门被拍的声声作响,看门一看竟是唐婉,开口道,"笨蛋,这三天来你去哪里了?这是我第十三次来找你了,快走!皇上有事找你。"说罢便拉着李易朝御书房走去。
听了她这么一说,李易暗惊自己这一去竟是三天时间,原来伏魔鼎中的时间要比人间界的慢那么多,也真稀奇。
几日来唐婉早以在这混熟了,根本不用太监通报,便和李易径直进了御书房,皇上在批阅奏章,一见李易进来就高兴的下座来迎,弄得他斗不知所措起来。三日不见,太宗皇帝的神色竟暗淡苍老了许多,印堂间隐隐有一丝黑气。
三人坐下,李易询问何事,皇上才说,"哎!还不是冤魂惊梦之事,这三****不在,又搅得朕整夜无眠,再加上政务扰神,朕渐感心力交瘁,所以才让唐姑娘整日的找你,终于找到你了,若拙啊,你看着如何是好?"
李易听罢才知道是自己的疏忽,没有留下根除之法,想了想便道,"皇上,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若拙有两道符纸,是武当太和宫所制,蕴含着驱邪灵力,皇上可让秦将军和尉迟将军,全副武装,披甲执锐,作威武状,再让画师将二位将军的肖像画在这符纸上,力求神态逼真,然后贴在门扉之上,就可驱除冤魂。"说着他手上不知何时拿着两张淡黄色的符纸,太宗听了怎不欣喜,立即明人拿去找最好的画师绘制。
太宗看到案上的一堆奏章,神色又黯淡了许多,李易询问了一番,才知道他在为边境战事烦恼,本来边境问题每朝每代也都时有发生,但毕竟地处偏远,向毕其功于一役则战线太长,也是不太可能,只能派军驻守。
自大唐开国以来也都相安无事,但最近却有一无名小国前来犯事,本来以那弹丸之地的实力,远不足以祸害边境,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不想那小国竟突发奇兵,几次交锋下来,结果唐方死伤惨重,派兵增援也不见其效。如今已死了三位守将,镇守军是企业日益衰竭,可惜开国的一帮战将也都年事已高,后生们也算骁勇,罗通和秦怀玉三日前已到,可如今传来战报,也是收效甚微。
一头牛被一只蚊子叮的满头是胞,叫皇上怎不生急,再加上冤魂扰梦之事,更是神情憔悴。李易听罢惊疑道,"奇兵?如何之奇?"。
见他发问,太宗又说,"据战报上说,那国兵队异乎寻常,而且战术诡异,至于其他也无详解。"话语间他又心生愁绪,这个昔日的强者如今也不免老态龙钟。
李易见太宗命宫中黑气隐现,已现冲煞之象,大致推算一下,正值如今时段,知道这是应有的小劫,但他大唐龙脉未衰,只是稍有暗淡,且有转盛之迹。再细看之下,果然不然,太宗虽命宫冲煞,但又紫气中生,而且日益壮大,大有压过黑气之势,说明定数显然,将有贵人助他度劫,也合龙脉之象。
只是会不会是自己呢?李易暗想,他一个修道之人,本就不应插手尘世,况且自己注定不能在此久留,所以更不可能助他渡劫,因此不合龙脉之象,定是另有其人,如此李易又仔细的看了看,希望能窥得一丝天机,也好提示皇上,得到的信息却只有一个"薛"字,莫非那人姓薛,但一想本朝军师徐茂功也是这方面的名士,到时候他自然会提示皇上,又何须自己操心,也就不打算多说。
他时而盯着太宗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掐指推算,表情也是时而沉重,时而欢喜,弄得在场的皇上唐婉两人都奇怪的看着他如此这般,见他表情恢复正常了太宗才说,"若拙,可是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不妨提示提示朕。"即便是个君主,当有求于他人时,也都有些卑躬屈膝的感觉。
李易说,"若拙想去看看能不能找到破解之法,皇上大可放心,而且日后定有贤臣良将相助,了却皇上的心头之忧,照我之法,皇上要多多休息,养身调息,保住龙体要紧,这个国家需要你,天下的百姓更需要你带领他们过平安的生活。"后几句李易说的像是对父亲的叮咛,又不失胸怀天下,让太宗不甚感动,又问道,"真有贤臣相助,若拙可否再提示一点,也好日后朕去寻找。"
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看到太宗求贤若渴的样子,李易不忍心在卖关子,"我只能说那人姓薛,至于其他,日后皇上可参考徐军师,他定会为你解答,事不宜迟,我还是前去边境看一看,这就出发,皇上保住龙体才是,若拙去了。"说着便和唐婉御剑离去,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太宗遥望不语,在想什么呢?是感慨后生可畏,还是想起当年的自己。
这时太监来报,说是两位将军的画像已完成,太宗赶紧命令呈上来,只见这画师画得形态逼真,韵味传神,尽显两位将军的神威,便以李易所说之法,精选优质小麦磨成面粉,用热水均和成糊状,将符纸贴在门上,当夜果真安然睡去。
此后着方法便在民间流传开来,用以驱邪,时经演变,就成了人们所说的"门神",但都是普通纸张,哪有太和宫符纸的灵力,又不是杰出画师所绘,不免失真,当然也就没有多少效用,只是人们求得心理上的安抚罢了,此乃后事,不提也罢。
贞观之治,太平盛世,百姓都生活在一片祥和之中,但是在人们察觉不到的一面,却是暗潮涌动,企图在安定之中制造一份****,这股暗潮正是魔族一手掀起。
如今在人间界暗设机构,逐渐想把势力入侵到人间界,又狂收门人,欲扩大势力,所以一时间祸害层出不穷,搞得人间修真证道纷纷出手,想要压下这股势头,不然其他三族也跟着学,到时候就真的在劫难逃了。
六域之中,昆仑虚和蓬莱仙境两处是仙人出没的地方,丰都是鬼族之地,十万大山属于妖族,灵族倒是安份,一直定居在幽冥界中,即便进入人间界也只是偶尔,所以没有大批活动的领域,而剩下的两处,沧海桑田是鬼妖魔三族混杂之地,从极之渊则是魔族在人间界活动的一块领域。
神州之大,三山五岳四渎之广,六域之中极少有人迹出没,本来他们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内活动,不侵犯人间安定倒也无事,几千年来,四族中也不乏有不法之徒,企及人间界的繁华,欲打破潜规则,祸害人间秩序,但都被正道之士逐个击破,而如今魔族却起了个头,有大批入侵的迹象,打他们多年在沧海桑田的经营逐渐移出,建立了魔宗,又分成七堂,在各地又有分社,全力蛊惑人心,同化人族,扩增实力,于是一场正邪的较量又将上演。
救人如救火,再说李易赶火似的御剑出了皇城,径直朝边境之地飞去,唐婉也只好跟着,奈何他的修为不及李易,在速度上自然跟不上,也只好上了琉璃剑,两人同驾而驱,真有仙剑侠侣的感觉。要说这千万里之地,在修真者来说真不算什么,法力施为,转瞬既至。
地处偏远,人烟稀少,渐渐的来到边关,便降低了高度,却听见一片厮杀声,半空中只见下面是一处守关,关城以地势而建,易守难攻。
李易两人来的正好,刚好赶上敌军来犯,两军对垒,此关正是太宗皇帝所说之地,剑诀一引,两人便向城内落去。
却说城楼之上站着一人,全副武装,奋力击鼓,指导士兵击杀。这人正是太宗钦定的平乱大将军秦怀玉,秦叔宝之子,将军亲自击鼓,以增士气,但见杀场中,双方僵持,久久不能退敌,反倒有被压之势,又怎不心急,但他又岂会不知为将切忌浮躁,也便强压下来,击鼓助阵。
这时却见一阵光过,两个人影出现在城楼上,在这紧要关头,却见两个神出鬼没之人突然出现,怎不令人惊慌,守城士兵立马操枪围向两人,秦怀玉沉声道,"你二人是谁?这般出现在我方城楼之上有何企图?"
这二人当然就是李易和唐婉,也怪一时情急,没有通报,才搞的这般状况,忙解释道,"这位将军可是秦怀玉秦将军,在下李易,奉皇上之命,前来助阵,这是凭证。"
说着李易又拿出黄金令牌,秦怀玉又怎不认得,见令如见君,一群人跪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事情紧急,况且李易也不是狐假虎威之人,便请众将士起身,向秦怀玉询问战况。
"李兄,你看,此时我方由副将罗通带军在前方拼杀,罗通武艺也不差,在领兵作战方面也有些经验,奈何就是冲不出敌方阵型,敢问李兄有何看法。"秦怀玉就把战况概述了一遍。
李易边看边听,见战场上有一人,果真神勇,功夫了得,挥枪杀敌无数,但作战不能凭一人之力,如今他带着众将士形如一支利箭,但却穿破不了敌军的阵网,看罢李易便让秦怀玉击鼓鸣金,收兵。
秦怀玉也是一时无良策,便按李易之说收兵,但是场上将士虽收到命令,却冲不破敌军的包围,个个形同热锅上的蚂蚁,不免心急如焚,一时间阵型大乱,片刻又被杀伤不少,李易见状开口道,"待我来助罗将军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