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8
古代人物生活在现代会是如何?
吴起:奋斗。
张仪: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苏秦:闯关东。
赵武灵王:恰同学少年。
孙武:激情燃烧的岁月。
孙膑、庞涓:创世纪。
范蠡:白鹿原。
扁鹊:都是天使惹的祸
伍子胥:亮剑。
白起:士兵突击。
西施:三生三世桃花开。
————————————————————————————————————有感
当时周天子把祭祀之后,把祭肉分给了秦惠文王,毕竟那时候中原很多称王的,赢驷还没称王,指望着他能够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可是如今武林盟四分五裂,各派宗师各立山门,还指望着权谋治国,这是天真了。
秦惠文王接过肉后,派魏国人公孙衍(又名犀首)继续攻打魏国,再一次生擒魏国主将龙贾,魏国又一次大败。
苏秦见时机已到,于是到了韩国,游说韩威侯。当时韩国变法强国,国力强盛,尤以弩箭闻名,最远的可射到800米外,一箭穿胸,洞穿铠甲,犀利的很。
苏秦到后就指出韩国太过推让了,秦国进一步,韩国退一步,迟早会退无所退,不趁此时机奋起一搏,更在何时。
公元前332年韩威侯刚即位,父亲又是韩国最英明的君主,虎父无犬子,听后勃然作色,当即表态,愿举国听从先生。
苏秦于是又到魏国,说服了魏惠王,而后回赵国复命,路过周朝。此时跟随他的车马有上百辆之多,装满了各诸侯国送的礼物,君主的使臣前来相送的人也非常多,一行颇为气派。
鲁国的子贡与君王分庭抗礼,而苏秦更胜一筹,诸侯都得巴结他,听他安排各国联合的事宜,有了矛盾冲突也要他居中调解,自然不敢怠慢。
周宣王听说苏秦路过国都雒(luo)阳后,命人打扫街道,派遣使臣迎接。苏秦心中充满了得意之情,下马车的时候,迎候的兄弟、妻子都不敢抬起头看自己。
苏秦扶起了自己嫂子,对她笑道,“嫂子以前都不正眼看我,如今还是没变啊!”
嫂子陪笑道,“以前你籍籍无名,我们照顾的不周到。可如今海内闻名,自然不敢慢待。”
苏秦感慨道,“我的亲人尚且如此待我,何况其他人呢!要是当初我安心在家务农,怎么会有今天呢!”
衣锦还乡后,苏秦给一大批族人分了很多钱,但凡当初对他有过恩惠的都回报,借了一户人家百钱,给了他百金,对追随自己的侍从也多有奖赏,而独独漏了一个人。
那人没有介之推的个性,找到苏秦,述说自己多年随他,吃苦受累,如今外人一点点恩惠你都记得,却不记得我的功劳。
苏秦一笑,“你还记得在燕国易水时,你要离我而去,那是我窘迫的时候,难以忘怀,所以才把你放到最后。”
那人自然惭愧,苏秦给了他应得的,他只是让对不起自己的人认识到他们的错误。
接下来,苏秦向东,说服齐威王,而后又南下,说服了楚威王,将天下各国组织起来,共同抗秦,合纵达到顶峰。
苏秦组织合纵的过程中,多次出现诸国联合起来进攻秦国的情况,只是屡次打败,而且合纵着实利益太大,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见识了哥哥的威风,于是抛下了家中的产业,向哥哥一样学习游说君王之道,后来也都成为了纵横家。
而苏秦搞的这么顺风顺水,很多人眼红,苏秦的手法类似于如今的空手套白狼,本小利大,自然趋之若鹜(wu),当时除了苏秦、张仪外,还有一个与他们齐名的纵横家,公孙衍。
公孙衍在秦国担任大良造,并在外领军,多次打败魏军。
公元前325年,赢驷感觉功德圆满,东方的国家纷纷称王,而自己还只是伯爵,称公,着实不爽,于是宣布秦国也称王,为了纪念这件事,还宣布改年号为更元元年。
公孙衍跟秦惠文王闹翻之后,便到了魏国。他本是魏国人,魏惠文王任他担任魏国的国相。
苏秦卖力的宣传合纵的时候,公孙衍也在拉拢东方各国,在他们的努力下,公元前318年,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吴国联合攻秦。
秦惠文王自然一脸蛋疼,压力很大,好在自己兄弟异母弟弟樗(chu)里疾聪明盖世,号称秦国的智囊,于是派他出山领兵以一敌五。
樗里疾的母亲是韩国人,自己是庶子,要混出头只能靠自己了。樗里疾小时候就能说会道,很聪明,很得秦孝公的喜爱,知道秦国强大在于军队,所以对军事下了一番苦功,之前随公孙衍攻魏,颇有战果,被任命为了爵位十一等的庶长。
如今临危受命,樗里疾果勇敢战,加上地形原因,当时秦国位于陕西,而魏国位于山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梯。陕西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背靠第一级阶梯的高原山地,下临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带。
山西与陕西之间,主要是函谷关、蒲津两个据点。经营山西,据函谷关、蒲津,则可攻略陕西。经营陕西,据函谷关、蒲津,则可攻略山西。陕西对山西,居高临下,更容易形成对这两个据点的控制。作者:吴随】
所以从山西往陕西打,本就费劲,樗里疾大破魏、赵、韩三国联军,斩首八万,大获全胜。
但怎么说呢,我还是觉得政治因素大过军事因素,虽然不明白真实情况如何,但可以猜,我之所以这么想的原因在于,苏秦并不想联军获胜。
一旦联军获胜,大败秦军,斩首八万,秦军实力大衰,必定不敢外出,那么自己费劲心思搞定的联盟虽然成功达成目的,但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自己又回到了昔日一文不名的苏秦。
故而苏秦很可能通过张仪,将联盟的虚实透漏出去,这样张仪可以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趁机挫败联盟。而联军失败,由于是军事上的,自己只是负责居中协调,真正主事的是魏国国相公孙衍,责任肯定他担。战败了之后,各国更加的畏秦如虎,只会抱得更紧,自己也会更重要。
不要觉得不讲道义,要知道国家利益面前不存在个人利益,那同样对我而言,个人利益也可以通过损害国家利益得到,毕竟又不是我的国家。何况看看商鞅、吴起的下场,一心为国又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家族的延续,才是最重要的。
秦国打败了联军,自身其实收益不大,斩首八万,一个人头多少钱,算军功就够秦国受的了,何况自己依旧不敢出函谷关,因为八万说多不多,毕竟是三家均摊。
而且为了防止秦国做大,苏秦还笼络了秦国西边的义渠国。
东边的烦恼还没有解除,西边又来了,义渠国趁着秦国调兵东方,开始入侵,而且打败了秦军。这就是心腹大患了,秦惠文王当即决定和谈,调兵攻打义渠。
苏秦平衡了局势,又回到了对峙之前。
秦惠文王心中恨苏秦入骨,来而不往非君子,于是请来张仪,问他如何给苏秦找点麻烦。
张仪胸有成竹的说,“如今东方五国攻打秦国,偏偏齐国没有动作,可见它心中还是不满意这个联盟的,毕竟秦国和齐国千里之遥,齐国耐不住寂寞肯定会用兵,如今燕国国君燕易王刚刚即位不久,齐国攻打燕国,苏秦的合纵便破了。君王把公主嫁给燕易王,那燕国自然向秦国靠拢,这样连横达成,三国再向秦国用兵,燕国趁机偷袭,三国就不足为虑了。”
秦惠文王听后点头称是,先嫁了公主,而后给了张仪钱让他活动。张仪心中暗笑,这本就是他和苏秦制定的策略,如今合纵刚败,诸侯人心惶惶,苏秦必须要做些事,不然就算以后联合,大家也会觉得,我们自己谈就好,干嘛要一个外人这么指手画脚。
何况苏秦当时确实威风,让很多人不爽,公孙衍在秦国的时候跟张仪就是对头,到魏国担任国相,一力促成合纵,凭什么让苏秦把所有的风光全占了,于是公开发表言论,成立新联盟,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抢生意的来了,苏秦迫切需要力挽狂澜,于是跟张仪说了此计,秦王果然采纳。
苏秦暗中派人在齐国活动,齐宣王心中活泛,趁机攻打燕国,连续攻下了十座城池。
燕易王大怒,立刻招来了在燕国的苏秦,对他埋怨道,“先君听了先生的话,跟中原各国合纵,可是如今齐国趁着先君刚死就趁火打劫,还望先生给我评理。”
苏秦好不慌乱,对燕易王说,“君王勿忧。合纵一事是我苏秦提出的,先王因为信任我,故而让我去联络各国,幸不辱命。如今齐国攻打燕国,违背盟约,我苏秦自然义不容辞,万事有我,我亲身去齐国讨要城池。”
燕易王心中舒服了点,可是还是担心他趁机跑了。
苏秦见燕易王不放心,指天而誓,“此去齐国,苏秦只愿兵戈消弭,成功自然好,若是不成,苏秦定然回燕国给君王一个交代。”
话说到这里,燕易王只好说,“先生严重了,还望先生多多保重。”
苏秦到了齐国,面见齐宣王。而此时,张仪向秦惠文王献计,让他以秦国七百里封地骗楚怀王和齐国绝交,楚怀王果然上当,派勇士在齐楚边境大骂齐宣王,齐楚于是断交。
苏秦为他分析天下大势,指出秦国现在一力拉拢楚国,楚国与齐国绝交,齐楚矛盾成为了齐国主要矛盾,这个时候跟燕国交兵实在不是好事,何况燕国被攻,赵国、魏国、韩国定要出头,那时候齐国四面楚歌,说什么都晚了。
齐宣王正被楚怀王气的七窍生烟,觉得不宜过多树敌,于是只好认怂,交还了十座城池。
一席话说得齐国认错,苏秦再次成为天下议论的焦点,诸侯各国高层商议的时候,都称赞苏秦真是合纵不可或缺的功臣,没有他各国交战不休。
太多的人依靠一时的运气成功,也很快失去,苏秦没有,他成功的营造了一次危机,营销了自己品牌,将离心的诸侯国又拉拢了回来,可谓是老谋深算。
可是老谋深算也有看错人的时候,苏秦回到了燕国,燕易王却没给他封官加爵,只是说了句先生辛苦了。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由得你算计别人,而别人却不算计你呢!
公孙衍很不爽苏秦,于是暗中派人打点,苏秦在齐国的时候,那些人就在齐宣王面前说苏秦是反复无常、贪财好名的小人,苏秦回到燕国前,也早就有人在燕易王前狠狠地揭了苏秦的老底,说话做事全靠一张嘴,这种人怎么能信呢!
不得不说这招釜底抽薪很绝,苏秦起自燕国,而后凭借在燕国获得的资本游说各国君王,一旦燕易王讨厌自己,那么自己就成了一叶飘萍,瞬间回到解放前。
苏秦于是找到燕易王,诚恳的说,“我去齐国讨要回城池,原以为君王会更亲近我,谁知君王却不想见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忠不孝不信,君王因此讨厌我,岂不知我的不忠不孝不信,正是君王的福气。”
苏秦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将说辞说的让人不解,燕易王果然冷笑,不禁问道,“你不忠不孝不信,怎么是寡人的福气。”
苏秦正色说,“天下论孝,莫过于曾参了吧,若是曾参老母在,他岂会千里而来辅弼燕国,而我苏秦却丢下家中老母来了;天下论忠,莫过于伯夷、叔齐了,他们宁肯饿死也不吃周武王的俸禄,怎么会来燕国,而我苏秦却来了;天下讲信义的人很多,可是他们怎么能凭借一席话说服齐国交还十座城池,而我苏秦能。先君重用我,我苏秦因而得以发迹,闻名诸侯,我怎么敢忘记这份恩德,如今我被谗言所害,完全是因我对燕国的赤诚忠心,让我不得君王欢心。”
燕易王听后皱皱眉,“哪有因赤诚忠心获罪的?”
苏秦说,“有一对夫妇,丈夫外出,妻子与外人相好。等丈夫回来后,妻子在酒中下了毒药,要毒死丈夫。妾侍在旁,即不忍丈夫被毒死,也不愿得罪妻子,于是跌了一跤把酒洒了。丈夫大怒,打了侍妾五十下,却不知自己性命因此得存。我苏秦如今就是那个侍妾。”
燕易王听后大为触动,想着燕国弱小,想要图存就只能依靠苏秦这样的人。苏秦固然德行有亏,可他在终究有益于燕国,不然把他驱逐了,以后齐国再打燕国,攻下城池,有靠谁讨回呢?
燕易王于是立刻向苏秦认错,不仅让他官复原职,而且对他越发优待。燕易王的母亲耐不住寂寞,跟苏秦在一起了,燕国传的人尽皆知,燕易王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更加优待苏秦。
而苏秦心中却不那么安稳了,燕易王本身就不是好对付的,谁知道自己再出去一趟,再有人进谗言,他要是新仇旧恨一起算就倒霉了。而且狡兔三窟,燕国毕竟是小国,长久的呆在这里又有什么好处呢!
思前想后,苏秦看上了齐国,如今齐国、秦国为当世两大强国,到哪里做个相国也不错,于是向燕易王请辞。
燕易王当然不同意,只是苏秦去意已绝,而且表示我此去正是为燕国而去,有我在齐国,齐国定然不会再发兵攻打燕国了。
燕易王听后很开心,给了他许多钱,让他暗中通报消息,苏秦自然一口答应,算是急流勇退,在齐国过上了上层生活,再也不用为金钱、财富担忧,这才是他真正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