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收拾
有个笑话:
一人去店中吃拉面,选了小碗的,没吃饱。出来后,他遇见一个同乡,同乡邀请他吃饭,他欣然答应。吃完饭后,两人一拍即合,又去了娱乐场所,结果被抓。
此事闹大,老婆要离婚,单位要开除。
他追悔莫及,想了半天说,当初要是选了大碗拉面就好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只给你后悔的时间,却不给你后悔的机会。
在政治这条路上,刘彻、太子刘据等等一系列的人,都是没有回头路的。
江充在太子宫中发掘出了木偶,这就算是通天大案了。比如省级检察院发现了案子和接班人二把手有牵连,这就超出职权范围了,要请示最高领导——一把手。
刘据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太子宫内发掘出木偶,刘据最轻也是领导责任。刘据最轻也会被训斥一番,留职查看,然而下面人肯定死伤惨重——总是要有人背锅的。
若是刘彻借题发挥,那事情就大了。
做儿子的诅咒父亲,该不该死?
孝惠帝当不了皇帝,吕后都要被戚夫人清算,何况卫子夫了。
而如今,刘据的人见不到刘彻的面,刘彻生死未卜,所以刘据不能甘心做一个失败者,他的失败就意味着一群人人头落地,代表一股政治势力的陨落。
一个合格的领导,总是要为自己下属考虑的,不然下属也不会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你,为你卖命。
刘据确实仁慈,但他也是一个利益的核心,一旦有人触碰到利益核心,他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于是在第一时间,早就做好一切准备的刘据,就派人将江充等人抓起来,就地正法。
从行政的角度上,江充是经过行政许可的执法人员,刘据地位虽高,可擅自将执法人员处决,枉顾法律程序,这是什么?
政变啊!
稳妥的人会想,不如先将江充拘禁、审问,等大局确定后,江充等人一个狱吏就能搞定,还走的是正规程序。
可是江充仇恨值太高了,他将刘据利益核心得罪的太深,所以刘据不打算留余地,也没必要留余地。
之前说刘据破坏了合法程序,那什么是合法程序呢?
合不合程序,关键看谁制定了程序。
刘彻是一把手,他批准了江充的程序,给与了江充权利。刘据杀江充,反对的是他老爹的司法程序,可,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对普通人而言,程序是高不可攀的东西。
《今日说法》中有一则案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人的妻子失踪,娘家人报警,警察将丈夫等人抓起来。
找不到人,警察通过调查得知丈夫和妻子不合,妻子又有情人,于是认定是丈夫杀人,并且将丈夫的弟弟等人抓起来,审讯。
丈夫等人抱屈,被打,打的受不了了,招供,编了个尸首弃之荒野的说法,结案,因为找不到尸首,没有抵命,全都判处有期徒刑——对于刑讯逼供的案子,没有实证,法官都留有余地。
刑满释放后,丈夫等了憋屈不已,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妻子的行踪。原来妻子和人私奔了,已经嫁人成婚。
后来采访的时候,妻子说,她当时听说了丈夫被抓,知道事情闹大了,但是自己出面,还怎么私奔,于是就没出头。
关键是老丈人一家也知道了,但是怕丢脸,也没有撤销命案。
最后丈夫等人自然得到了国家赔偿,好像是几十万吧,但我一想到十几年青春都丢在牢里,不寒而栗。
这是一个没有越狱的肖申克救赎。
设身处地的想,我若是丈夫,以我的性格,警察来抓我,我肯定是配合喽——我又没做错。
可警察不听,审讯殴打。
我怎么办,三木之下,何所不求,与其被打的半生不死认罪,不如早些认了,可认了就要死刑啊。
那就只能先认罪,等到了法庭就翻供,找出被殴打的证据,要求法庭给自己个公道。
可事实上,这么做后,大概率会被警察抓回去,打一顿回笼棍。
法院和警察不同部门,却关系颇深,劝几句可以,为了你跟对方闹翻,为你还公道,你以为你是谁啊,历史白学了,中国三千年才有几个为民请命,不惜不讲人情世故的官员。
算来算去,跑了呢?
那不就是不打自招嘛,不杀人你为什么要跑。
现实中,以我的能力,是很难破解此类困局的,那么无所不能的小说中呢?
有一个情节,主角很有势力,到一地办事,被当地警察人带走,打了半死。牵扯到政治斗争,警察威胁他招供,不从就打断他双腿,还要告他袭警。
主角心都凉了,后悔自己竟然来了,想着鱼死网破的拼一把。
小说进行到这里,主角自己已经途穷了。他若反抗,最大概率是死,或者生不如死。
换种说法,就算他是无辜的,警察对他用刑,他激愤之下夺枪杀人,挟持人质,要求谈判。
然而事情性质已经变了,警察可以名正言顺的说他暴力抗法,就地枪毙,程序上没有一点错。
想要合法,只能默默承受,不要寻求在不讲理的地方谋求公正,要从讲理的地方获取。
随后,主角背后的人来了,嚣张非常,用特权压住了警察,我也是合法程序,于是将人带走。
这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刘据不畏惧什么合法程序,因为他本身就是制定程序的哪一类,合不合法,得看他们怎么定义。
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合不合法?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一家,合不合法?
他以秦王的身份,逼宫,合不合法?
魏征作为太子谋士,被抓进监狱后,不指责李世民不合法,却甘心为李世民效劳,那是他识时务。
方孝孺呢?
燕王朱棣说,陛下失踪,我要监国,麻烦你写封诏书,说明情况,你是陛下亲信,大家都信你。
方孝孺说,陛下失踪,陛下的儿子还在。
朱棣:治国要大人。
方孝孺:陛下的弟弟还在。
朱:你写不写?
方:不写。
于是方孝孺被杀,诛灭十族。
按照传统说法,天下有德者居之。可朱棣这位有德者,将反对自己的人割了耳朵,煮熟了给人家吃,还问好不好吃,可还成为了明君。
当李世民、朱棣掌控大局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已经具备合法性,与这种合法性为敌,下场可想而知。
桀纣之所以灭亡,不仅是残暴,而是他们失败了。如果他们成功了,儒家典籍里,商汤、周武便成了乱臣贼子,桀纣顶多是灵帝、厉王等角色,如此而已。
刘据很有觉悟,凡事要做,那就不要顾虑太多了,赢了,一切都有,输了,一败涂地。
江充,只不过是政治势力交锋的玩偶,好比上甘岭只是一个小丘陵,却如此有名,因为在这里挡住了美军的狂轰滥炸,宣传需要,于是广为流传。
战争过后,上甘岭顶多当个旅游景点,还会成为首都不成?
杀了江充,刘据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控长安,把控长安就要有兵,为此刘据跑到了皇宫。
刘彻不在长安,卫子夫是皇后,刘据进宫谁敢阻拦。
刘据告知自己母亲,说咱们被逼到了绝境,儿子要拼一把,如今你地位最高,快下旨意,让皇宫的卫士归我指挥。
电视剧中,卫子夫哈哈大笑,对儿子说,你父亲看错你了,我的儿啊,你枉担了这么多年懦弱的名声,原来这么有种。
刘邦要废孝惠帝时,孝惠帝束手无策,全靠母亲吕后周旋,这才保住命和皇位。吕后为了儿子,自然无怨无悔,可是能对儿子的懦弱没有怨言嘛,谁不希望儿子坚强自主独立,做一个盖世英雄,自己也好过点舒心日子。
卫子夫对儿子,想来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默默忍受,连女儿被杀,都不敢说什么,心里也骂刘彻无情,也指责儿子懦弱。儿子越懦弱,卫子夫越强势,因为她知道,不能依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默默支撑。
如今,儿子竟然这么果决,卫子夫能不开心嘛,何况事情到了如今这步,何不干脆做绝。
卫子夫将皇宫的卫士都交给儿子刘据,而后告知刘据,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百姓、官员认同你,你就得拿出点魄力,给他们好处。
那么,百姓、官员厌烦什么呢?
打仗啊,打匈奴,有些地方十室九空,还打你麻痹啊打。
可这是个讲求政治正确的年代,刘彻太过强势,太子的老师说几句不打匈奴,就被派往边境当哨长,很快就死了,要是你敢公开抱怨,那么下一个去送死的就是你了。
还有官员。
杜甫诗云: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乡里乡亲的,里正将一个个家乡子弟送往边境,除非那些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谁没有点恻隐之心。
当吏的,按照指标去征收劳役,敲开门,是个老妇人,一问,家里面三个儿子,全都送往边境了,一个写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战死了,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家里面还有媳妇,孩子还在吃奶,要抓就抓我吧。
你是吏,人家已经够惨了,你还要抓壮丁,不抓回去要被上司责骂,你怎么办,能不骂上面那个老不死的嘛,这么想打仗,干嘛不把你儿子孙子送过去,非要为难人家老百姓呢?
你是官,粮食征收不上来,因为都是妇人去种地,一百亩地累死也种不过来啊,还能按田亩收税,还能把人家口粮都收上来吗?好嘛,以前村子里有上百户人家,如今一半都交不起粮食去外面要饭了,你读着圣贤书,忍心把另一半人都逼走吗?
刘彻统治后期,流民严重,社会矛盾尖锐,陈胜、吴广都在投胎的路上了。朝廷内外,不满的人很多。
刘据立刻颁布新的命令,以后不再打仗呢,宽免赋税,反正怎么得人心怎么来。
刘据得了人心,那么刘彻怎么办?
卫子夫告诉儿子,自今以后,刘彻和你,只能活一个。刘彻就是赵武灵王,他死了最好,他要是活了,大家伙谁都活不了。
刘据派人将刘彻宫里面的势力清扫干净——杀,同时派人去请丞相刘屈氂前来议事。
然而,刘彻的亲信太监苏文逃过一劫,溜出宫去向刘彻告密了。
刘屈氂也很聪明,从后门逃走。
按理说,刘屈氂不明白情况,那就只有躲了,一面派人去汤泉宫,去见陛下,请求指示。
可刘屈氂直接率领敌对太子的势力,和太子在长安城里死磕,兵戎相见,打得很激烈。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太子暴动,从事情发展看是随机事件,可刘屈氂却准备充分,能够第一时间得出最准确的判断,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刘彻对他有密旨,安排他做的,以防太子夺权。
从后续发展看,这是没有的。
其二:他本身就是针对太子的,和江充、苏文、李广利等人有秘密协定。
从后续发展看,这是很有可能的。太子即位,一大批既得利益者要边缘化,不甘心的聚拢起来,利用刘彻,扳倒太子,另立候选人,成为获益者。
有吕不韦、春申君黄歇、李园等人珠玉在前,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刘屈氂和太子斗的焦灼,让太子很受怕。
从太子的角度上,他应该在最快时间平定乱局,稳定长安,而后就是一举将刘彻的威风给砍了。
《让子弹飞》中,张麻子想尽办法,调动了鹅城百姓对黄四郎的仇恨,想得很美,指望靠他们一举攻破黄四郎的碉楼。
然而跑到碉楼,发现百姓们都没跟来。
张麻子回过味来,谁赢了他们帮谁。
张麻子翻盘,靠的是将黄四郎的替身杀了,告诉百姓们,他赢了。
百姓们大喜,落水狗好打,还能分东西,于是一鼓作气,声势极大的攻打碉楼。
百姓们被鼓动,碉楼人心不稳了,就连管家都认清形势,立刻调转枪口,想要起义,却被抢先起义的干掉。
于是固若金汤的碉楼,也就破了,百姓们忙着抢东西,黄四郎的下属,为了获取政治资本,忙着批斗黄四郎。
而赢家张麻子,默然的看着百姓瓜分东西,厌恶的看人批斗黄四郎,他是唯一尊重黄四郎的人,认为他是体面人,只因他们都是一类人,却别在于一个赢了,一个输了。
再往前,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
赵王没有出面,叔爷爷公子成将军队逼到绝路上,而后围困主父宫,下令,出来最慢的死罪。
于是宫里面的人都跑出来了,很多还是主父的亲信,恩情虽重,命更重要啊。
主父掌军多年,威望极高,可是处于失败者的地位时,依旧如此下场。
如今形式转变了,一切如此似曾相识:
刘彻在外面——汤泉宫。
刘彻年老,太子年轻力壮。
太子的种种举动,也是针对刘彻来的。
先是拉拢百姓。
废除打仗征兵的国策,减免赋税。
组织自身的军队。
太子宫、皇后宫的卫士,下属的家仆等人,聚拢曾军队。
太子还下令释放牢狱中的刑徒,我放了你们,对你们有恩,假如刘彻回来,还要将你们关起来,为了你们自己,也要站在我这边,战斗下去。
然后,就是砍了刘彻的威风。
将刘彻在位的国策,不合理的统统废除,颁布自己的政令,告知百姓,已经变天了。
刘据得到了长安百姓民心,他在朝廷担任储君多年,底蕴极其丰厚,于是朝廷上的事也理顺了,只差一个正式军队了。
一般而言,首都外都有卫戍部队。这个卫戍部队首要目标,是对内的。
一防,地方有军阀帅军前来,占据京师。
二防,首都内政变,皇帝可以跑到卫戍部队,让他们平叛。
当年周勃平定吕后之乱,靠的就是掌握北军军符,他说保护刘氏的袒左臂,手下士兵就袒左臂。
周勃是太尉,本身就管军事,是下属的老上级,如今又拿着兵符,下属疯了才不听他的话。
他要没军符,下属就为难了,您老这是让我们谋反啊。你虽然是老同志,资历老,对我有恩,可恩情再大,也不能让我带着一家十几口跟你卖命吧。你倚老卖老,岂不是把我坑惨了。
没有兵符的周勃,不一定调动北军,那没有兵符的太子呢?
当初刘彻和窦太后争权时,曾经派遣严助拿着自己的符节去指挥会稽郡出兵。
此举相当于,英国女皇说,我是国家的主人,我要调派军队。
名义上你是boss,可军队不该听你的啊。军队肯定拒绝命令了。
于是严助杀了会稽郡司马,让郡守调派军队,让市高官指挥当地驻军,奇思妙举。
后来刘彻掌握了虎符,过去为了夺权,无奈荒唐了点,可是要是某天,有人为了夺权,跟自己来这套,那自己怎么办?
意识到其中危险的刘彻,将虎符看的更紧,估计还得命令,没有虎符调动军队,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必死无疑。
他这是为了保护自己。
所以曹操杀害告密的人,因为他已经稳固了自身地位,最怕身边有小人,杀了你们,就是告诉你们,就算你们为新政权立了再大功劳,都享受不了果实,背叛的人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