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
《血色浪漫》里,有人向钟跃民抱怨阶级的不公。
钟跃民说,打仗的时候,你爸干什么了。
就是同属红二代,也是分等级的。
1947年前参加革命的,和1947年之后参加的,待遇截然不同,因为前者革命还处于弱势,参加者都是真心的。之后,革命顺风顺水,来的多为投机者。
比起来,汉朝和那个年代也一样,大家见面喜欢摆资历。我老子当初如何,你老子如何,当官的权利也是被一个阶层所垄断。
比如汉初时的季布。
季布在江湖上号称一诺千金,和项羽关系不错,成为项羽身下的大将。项羽兵败后,刘邦下令追杀项羽的旧部,其中就有季布。
一般朝廷要犯,没有人包庇,在江湖上是寸步难行的。因为你要花钱,总不能一路抢劫吧,各方面总是要昔日朋友打点的。
季布因为讲义气,人缘好,可以投奔的朋友也多。
刘邦便宣布,凡是窝藏季布的,诛灭三族,增加犯罪成本来防止有人和朝廷作对。
有一个银行主管,挪用公款买彩票,还不了,于是逃走,躲在了多年的同学家中。后来该人被抓,连他的同学也被判刑,因为你明知道他是罪犯,还收留,讲义气也要遵守基本法啊。
刘邦派人,开始针对季布的朋友,挨家挨户的搜查。
季布逃到了周家,周家也心慌啊,便灵机一动,跟季布商量,商议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
古人很聪明,会将刑徒的头发剃掉。因为大家都是长头发,你的是短头发,一时又长不长,所以很好分辨。要是你流落地方,旅馆不肯收留,大户人家也不愿惹祸上身,还会告知官府,让官府将你擒拿。
所以剃掉头发的人,古人称为髡(kun)贼。
周家便剃掉了季布的头发,然后将他和几个奴隶,一同卖给了大户人家朱家。
这种方式,大约是洗钱了。来历不明的资金,投入市场,经过几轮交易之后,然后洗白了,成为了正大光明的收入。
有项罪名,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你的工资那么点,你是怎么有那么多钱的,总得给个说法。
于是聪明人开动脑筋,告诉官员,买这个股票,等这个股票到了多少,你就套现。
官员依计而行,于是不明收入便成合理收入。当然,其实钱都是官员的钱,还要给人家手续费。
对周家而言,他将烫手的山芋给了朱家,既可以掩人耳目,将来事发,自己也有借口推脱。
朱家也是聪明人,他很可能知道了季布的身份,就叮嘱儿子说,你带着他们去乡下种地去,记住,凡事多问问人家,人家吃什么,你吃什么。
后来风头过了,朱家便去长安。他是大户人家,平时交游广阔,竟然找到了夏侯婴的门路,在夏侯婴家喝酒。
席间,朱家便问起了季布的事,夏侯婴说陛下恨他恨得厉害。
朱家说,当初陛下和项羽争天下,项羽的人比陛下的人还多,大家各事其主罢了。陛下刚得天下,正需要稳定人心,这时还不依不饶,难道能将项羽的手下杀光不成?且人都是好生恶死的,项羽的部下要么北逃匈奴,要么难逃百越,怀恨在心。当初伍子胥逃出楚国,而后帅吴兵杀回来鞭尸雪恨的事,难不成陛下都忘了。你是陛下的近臣,陛下富贵,你才有今天的地位,应该劝劝陛下的。
夏侯婴心中雪亮,知道朱家肯定是收留了季布,可是人家说的也对,于是当成顺水人情,就跟刘邦说了。
刘邦听从建议,取消了通缉令。季布也识趣,亲自到长安请罪,被封为郎中。
天下人都夸季布,能屈能伸,刚强变柔弱。
汉惠帝时,季布当上了中郎将。
汉文帝时,季布当上了河东郡守。
汉文帝听说季布有才能,便想任他为御史大夫,将他招到长安。可又听人说,季布好喝酒,酒品不好,就凉了他一个月,才接见他,让他回河东郡。
季布来前以为自己会当御史大夫,很开心,不料是这样的结果,于是发脾气说,陛下召见我,定是有人说我好话,陛下说了几句,就让我回去,定是有人说我坏话。陛下因一人之誉招臣,又因一人之毁,弃臣。我怕有见识的人,从中看出陛下的深浅。
汉文帝很难为情,良久后才说,河东郡是重要的地方,所以我想见见你,没有别的意思,你不要瞎想。
终究,汉文帝还是让季布回去了。
这些历史固然很精彩,可是依旧摆脱不了一个现实——都是权贵的游戏。
刘邦很厉害,他带着一群农民、县吏取得天下,给贫民阶层的长了脸面,兑现了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诺言。
可是之后,刘邦等人成了新贵,翻身了。他们穷的时候,希望洗牌,可是富了,就不希望洗牌了。
国家又成了权贵的国家。
能够在国中有一席之地的,要么是刘邦的从龙之臣,要么是项羽麾下有名望的归顺之人,连丞相,都必须是侯爵才能当,可见一般。
汉文帝、汉景帝重用勋贵子弟,照样平定七国之乱,稳定国家,也都有不错的声名,造就了第一个盛世。
然而,刘彻为何要孝廉制推举人才呢?
人才不够。
朝廷内的勋贵子弟很多,想当官的人也很多,可能满足刘彻心意的,那就屈指可数了。
刘彻需要的是,刘邦麾下三杰一样的人才,可是朝中没有,只好向地方上去找了。
可是带把剑吃白食的很多,韩信只有一个;
县吏有很多,萧何只有一个;
贵族子弟很多,张良只有一个。
萧何厉害吧,可他的子孙也一代不如一代,张良聪明吧,可儿子们也是慢慢边缘化。
由此可见,人才这东西,并不是世袭的。贵族人数少,但由于受过良好教育,故而出人才的比例相对高,朝中多半全是他们的人。
平民出人才的比率相对低,但他们基数大,也会有不少人才脱颖而出。
总体来说,从平民中崛起的人才,由于没有政治背景,凡事靠自己,才能要比贵族的人高一个等级。
刘彻需要人才,是需要最顶尖的人才。
在长时间的挑选中,他也确实从民间找打了一些不错的,朱买臣就是其中一个。
说起朱买臣,要先说他的举荐人——严助。
严助以辞赋发家,成为刘彻的近臣——中大夫。
后来闽越国攻打东欧国,东欧国向汉朝求救。
那时候窦太后还在,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刘彻是没有实权的。
田蚡是太尉,管军事,自然要发言。田蚡力主不发兵,认为徒劳无益。
很明显,闽越国强大,东瓯国弱小。汉朝出兵帮助东欧,就是和闽越国交恶,东欧国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感谢的。无利不起早,干嘛做这样没好处的事。
站在田蚡当时的位置上,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窦太后讲究清静无为,你偏要喊打喊杀,能有好吗?
刘彻不愿意,咱们汉朝强大,就要主持公道,要有正义感。
街边东欧国被抢劫,见到邻居汉朝路过,便说,好汉,搭救则个。
闽越国抢人,拿着刀子,见汉朝身高两米,体重两百斤,一看就不好招惹,也有点心虚。
汉朝要出手,人家有刀子,不救,心中又过意不去,总不能去叫警察吧,真是两难啊。
严助出现了,他是文人,自然说了很多大道理。什么该出手就出手,什么今天不帮助别人,异日别人怎么会帮你,什么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田蚡不屑于和这类人争论,去找刘彻。
刘彻说,太尉不足以谋大事。
那时候刘彻还在锐意改革,闹得很欢,窦太后放长线钓大鱼,也不怎么干涉。
反正虎符在我手上,我不给你,你怎么发兵。小孩子逞英雄,大人不好阻拦,只好把他锁在家里。
刘彻于是叫来严助,让他拿着自己符节去会稽郡哪里,用皇帝的名义去调兵。
这件事很不符合朝廷规矩。
你是皇帝,事情虽说你管,可是也不是你越级颁布命令,你要告知你的丞相,丞相告知郡守,郡守告知县令,而后县令去做,这叫规矩。
调兵是大事,要慎之又慎。
刘彻是皇帝,看似什么都做主,其实不然。
符节是皇帝使者的一种象征,然而仅此而已,调兵这种事,就算你拿着圣旨,都不管用。
因为圣旨等东西,可以伪造,也可以盗用,但兵符不一样,那是唯一的,比圣旨更代表君王的意思。
当初信陵君为何窃符救赵,就是因为军队只认这个。
对严助而言,这就是一项挑战了,动辄送命的挑战,这也是刘彻的做事逻辑。
好,你严助说要打,那么你就要有本事调动兵马,朕就派你去。要是你做不好事情,那么是你自己找死,也怪不得我了。
严助破坏了朝廷程序,拿着符节去会稽郡调兵。
会稽郡守是不会出兵的,很明显,是你自己不符合程序,我奉公守法,难道奉公守法有错吗?
严助要是被人家三言两语打发回来了,你看刘彻会如何处理他。
就是严助成功胁迫会稽郡郡守发兵,那么也是看成果的,你要是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那么就死定了。
私掉兵马,损兵折将,诛三族都有可能。
而刘彻是不会出面相助的,很明显,你说的很好,朕信任你,让你去做,你却做砸了,证明是你的错误,朕只好杀你以谢国人了。
事到如今,要么你自己死,要么别人死,你会怎么做?
严助真不是书呆子啊,去了之后威胁会稽郡守发兵,郡守不发兵,就杀了会稽司马,继续威胁。
要么你带着兵上,要么你死了,由别人带着兵上。
会稽司马有错吗?
没有。
可晋鄙将军有错吗?
依旧没错。
信陵君杀了晋鄙将军,却成为万众崇仰的英雄,都说他有勇有谋,干大事不惜身,连刘邦都想做小弟。
同样的事,掌握话语权与否,很重要。
掌握了话语权,你就可以用自己想说的语言,将事情说给别人听。
听你说话的人,他会点头称是,就算不赞同,也会沉默。当所有人都在用同一角度评书一件事情时,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不要跟这群人争,让时间证明一切,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话罢了。
严助就是师从信陵君。
信陵君杀了晋鄙,因为他不交军权。所以严助杀了会稽司马,因为有他在,军队都听他的,他完全可以和自己对着做。
但是杀了司马,总要有人出面掌控局势,那么会稽郡守正是不二人选。
为何,因为郡守是读书人,也是聪明人。
他要是不听话,那么眼珠可以干掉他,让二把手郡丞出面,要是听话,还能活下去。
就这样,郡守迅速平定了局势,也没法伸冤。毕竟是皇帝和太皇太后争权,你向谁伸冤?
会稽郡迅速出兵。
汉朝这个大个子做出了要干预的动作,让闽越国心虚了,毕竟自己才一百二十斤,也就欺负欺负东越。
汉朝也不是空手啊,自己充其量拿了个匕首行凶,人家的刀长一米二,这怎么打?
闽越国当即认怂,钱都不拿就跑了。
东越国大为感激,认为汉朝够义气,就此心悦诚服的认了大哥。
闽越国在暗处盯着东越,等汉朝离开,再收拾这家伙。东越干脆举国迁入了汉朝,成为了臣民。
要么进入汉朝,成为臣民,自己还有富贵。要么以后兵败被俘,受尽屈辱,东越国当然知道怎么选择了。
刘彻大喜,他就喜欢能做事的,对严助大为赏赐。后来,严助还和同样会写辞赋的司马相如一起去蜀地,攻打百越。
不过,严助此后立功不多。等到淮南王谋反案时,由于他和淮南王关系不错,淮南王常常送礼给他,也要被论罪。
刘彻认为人才难得,不想杀他。
张汤出现了,对刘彻说,严助是近臣,出入宫闱,他和诸侯王结交,要是有异心,陛下怎么办?
张汤说,今日宽恕了严助,那么以后近臣就不怕收诸侯王的礼物了,万一他们勾结起来,陛下又怎么办?
结论是:
陛下应当杀一儆百,让近臣们知道,就不该拿诸侯王的礼物,诸侯王也不敢送礼。近臣们忠于陛下就够了。
刘彻认为说的很有道理,就杀了严助。
张汤喜欢董仲舒的学说,儒家孔子就说,我审案子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这类案子。
这就是真义,不仅要做到惩恶,还要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宋朝的时候,近臣犯了错,但罪不至死。大臣们请求皇帝一定要杀了他,唯独范仲淹不说话。
散朝后,大臣们问范仲淹,你为什么不说话。
范仲淹说,大家伙教陛下法外杀近臣,不怕将陛下交的手滑吗?
可以法外杀近臣,就不可以法外杀大臣吗?
刘彻大致就是被那种教的手滑的人,主父偃在教,张汤在教,就连厚道人公孙弘都教他杀人,结果自己都尝到了手滑的苦果。
严助发迹后,就举荐了同乡朱买臣。
朱老哥是江苏吴县人,虽叫买臣,可是名不符实,家里穷的叮当响,吃饭还凑合,哪有钱买官当,只能说寄托了父辈们的美好愿望。
朱老哥勤奋好学,往日里以卖柴为生,活到了四十多还苦哈哈的。
他老婆看不过去了,要走人。
朱老哥说,我五十岁后就要大富大贵了,你姑且再忍几年吧。
老婆冷笑,我都跟了你二十多年了,年轻都没发迹,老了怎么发迹,你以为你姜子牙啊。
老婆收拾行李,毅然决然的走了,改嫁他人,也是一个普通农民。
能让一个跟了你二十年的女人对你如此失望,做男人得做的多失败。
朱老哥后来又累又饿,碰见了前妻夫妇两,人家可怜他,给了他点吃的,也算从夫妻做回了朋友。
后来孝景帝驾崩,刘彻即位,招贤纳士。朱老哥几经折腾,当上了押解赋税的差役,得以到长安。
从这点看,朱老哥是目的很明确的人。
朱老哥毛遂自荐,投递了求职信,然后等回复,等着没钱了。和他同来的差役就接济他,煎熬度日。
固然有东方朔、公孙弘等北漂成功者,激励人心。可大多数人跟朱老哥一样,写求职信,以为一样幸运,其实只是路人。写的文章,说不定就被垫了桌子,认真看的不多。
就这样,朱老哥碰见了严助。
严助也是会稽郡吴县人,不过是大家族。
严助是辞赋家,也是识货的人,听说了朱老哥的遭遇,又见朱老哥确实有才华,就向上举荐了他。
朱老哥得到刘彻接见,深受赏识,当上了中大夫。
之后,朱老哥又和严助一起,就修筑朔方郡的事,和丞相公孙弘争论,最后公孙弘让步,出了风头。
严助死后,朱老哥也被闲置,不得已回到了会稽,在人家里借住,混的不是一般的潦倒。
然而,机会还是来了。
公元前111年,东越国国王余善想要谋反,不甘心国家屈服于汉朝的淫威之下,要恢复自主闹独立。
刘彻想起了严助,又想起了朱老哥,向他问明征战策略后,直接任命他为会稽郡守,让你风光风光。
能用人,所以刘彻能成秦皇、汉武。
会稽郡为了迎接郡守,命全城百姓打扫卫生,朱买臣的前妻夫妇也在其中。
朱老哥到了之后,下了车马,将前妻夫妇带回府上,对他们很好。
一个月后,前妻上吊自杀,实在受不了心理落差。
朱老哥给了前妻丈夫钱,让他好好安葬。
而后,朱老哥召集所有对他有恩的人,一一回赠。
似乎所有贫贱后富贵的人,都喜欢这么做。上有苏秦,下有主父偃,而今又有朱买臣。
然而,朱老哥最终还是过不了恩情一关,最后和严助一样,倒在了同一个人身上——廷尉张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