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47500000226

第226章 宫廷政变

异语19:

在吴晗、郭沫若等人的推动下,明朝万历的定陵被打开,而后开发成旅游景点。

***陪外宾参观定陵,定陵负责人建议说:是不是需要在地宫墙壁上挂几幅红军长征的画?

此话让***大为错愕,此事不了了之。

——————————————————————————————————————————《闲庭记趣》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成为汉朝皇帝,不过远不是政权的掌控者。

吕后在位的时候,都知道她说了算,因为她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三皇一体的存在,势力庞大。吕家在吕后时最强盛,可是吕后一死,吕家屠戮殆尽。

薄太后是皇太后、太皇太后两位一体,不过她在位时比较守节,儿子孝文帝又有能力,所以基本上不怎么干预政事,但是一旦干预,立即就能扭转局面,典型的就周勃谋反之事。不过薄太后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孙子即位之后,将老薄家的女儿扶为皇后,可惜死得早,皇后又无子,至此家族开始边缘化。

窦太后是第二位连中三后的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在位时积极培植家族势力,有很大的参政热情,在孝景帝时确实权位很重,甚至差点扭转了帝位的传承制度。

孝景帝死后,窦太后将外孙女阿娇嫁给刘彻作皇后,为窦家的未来安排好后路。不过,窦老太太的权势要比薄太后重的多,因为孝景帝死前将虎符交给了窦太后。

孝景帝对王皇后戒心很重,自己即位时都三十岁了,可窦太后的干预依旧很多。如今刘彻才十六岁,王皇后定然重用自家人,如此一来,王皇后可能重蹈吕后的覆辙。

孝景帝死前,将虎符交给了窦太后,让母亲掌控了军队大权,为的就是制衡王皇后,等刘彻长大了,再将虎符给他。

关于窦太后的为人,一个故事很能证明。

孝景帝在位时,国力强盛,有能力去做事情了,于是道家黄老之术的国策开始受到挑战了。

儒家和道家这帮子人争辩,道家这帮子人锦衣玉食久了,水平又差,被儒家逼得不行。

齐人辕固以研习《诗经》而扬名,成为汉朝博士,跟黄生争辩。儒家以商汤、周武为师,黄生就拿两位开涮。

黄生:商汤、周武是乱臣贼子。

辕固:夏桀、商纣不过是独夫罢了,商汤、周武是替天行道。

黄生:帽子再破也是戴在头上,鞋子在新也不过穿在脚上,何也?上下有别罢了。商纣是君,周武是臣,周武伐纣,就是将鞋子戴在头上,成何体统。

辩论的终结点,一般都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辕固:周武伐纣是谋逆,那么高祖代秦,是什么呢?

黄生傻眼了,讨论学术问题,你竟然往本朝历史上扯,不是耍赖吗?

孝景帝出来打圆场,说了很有水平的话:吃马没吃过马肝,不算没吃过马,谈学问不讨论商汤、周武,不算没学问。

其实黄生已经算输了,毕竟他的理论都否定国家存在的合理性了,还能赢吗?

黄生才艺不精,于是只好窦太后出面,向辕固介绍了《老子》等书的精髓。

辕固:这不过是没见识的话罢了。

窦太后大怒:那你们儒家的书就有用?

窦太后让人将辕固扔进斗兽场中,放出一头野猪,让他用儒家的学问干掉那头野猪。

孝景帝很无奈,他大体知道黄老之学的精髓,可是他更欣赏儒家的学说,可是又拗不过母亲。于是,孝景帝思前想后,给了辕固一把宝剑,对他说,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那时候的儒生果然名不虚传,辕固用剑刺死了野猪,也算知行合一了。

事到如今,窦太后也无语了——默然。

孝景帝大喜,毕竟是和母亲起了冲突,不好留在身边,将辕固任命为河间王太傅,也算给了待遇。

很顽固的坚守自己的道理,说不过就玩狠的,可是真到局势无可挽回时,很识趣的保持沉默,这大抵是窦太后的性格。

刘彻即位元年,重用了两个儒家的大臣——赵绾、王臧。

两人是同门师兄弟,都是申培的弟子,而且也都是太子党的成员。

刘彻还是皇太子时,太子太傅是卫绾,即位后任丞相;王臧是太子少傅,专门负责太子府中事务,继位后任郎中令,管宫中事务;赵绾在即位后任御史大夫,三公之一。

赵绾、王臧在位,一心想将儒家兴盛起来,向少年天子说了巡游、封禅、改换服饰等建议,极大的引起了刘彻的兴趣。

汉朝国力强盛了,在儒家看来,这些都是圣明天子要做的事,而刘彻之所以心动,是因为威风。

刘彻很聪明,他早早的对朝局有了自己的想法,认为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问题多多。

孝文帝时,做官有三种途径:

其一:功勋太后世家的,得以继承父亲爵位,来朝廷做事,如周亚夫、窦婴等。

其二:靠自己的学识、文章,得到举荐,担任官职,如晁错、贾谊等。

其三:家产十万贯的中产人家可以自备车马服饰到京城求官,担任郎官,也就是在皇帝身边。郎官中出色的,会得到孝文帝重用,步步上升,如邓通、袁盎、卫绾等。

孝景帝时,将当官的门槛降低,家产四万贯的也可以来当官。

其实官员根据来源,会自动的划分的等级。勋贵们和勋贵们在一起,靠文章上台的自命清流,自我举荐上任的,介于两者之间。在官场上能够形成自身派系的,定然是有一定规模,最好有稳定的来源,这样才能形成持久的人脉关系。

刘彻对现状很不满,他认为官位已经被权贵们把持了,要么就是富豪人家,更多的贫民子弟,才能卓著、品行很好,却由于家贫而只能在家,无法当官,这着实可惜。

从出发点上,这是好的,也有利于国家的长久,不然那么多杰出的人在底层,不乏会有陈胜一样宁有种乎的存在。

王臧、赵绾于是向刘彻说了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孝廉制。

圣朝以孝治天下,对父母都不孝,怎么能对国家尽忠呢,所以孝顺是一定要的。

可是,人分多种,有的父母做的合格,子孙孝敬是应当的。可要是舜的父亲瞽叟,三番五次的想要害舜,碰见这样的父亲,怎么孝顺?

儒家告诉你:就算是这样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你要关心他,只不过要聪明点,不要给他得手的机会就好。等你富贵之后,善待他,那样才是圣贤。

当然,朝廷坚持这种孝顺是有原因的。

你说父亲对你不好,你就不孝,那要是有一天,国家冤枉了你,你岂不是要叛国了,若是伍子胥,那国家岂不亡了。

无论父亲多么的坏,你都能咬牙坚持对他好,那么皇帝要是坏的,你也能咬牙扶持他,不会推翻他,那么皇帝岂不更稳当。

朝廷会告诉你,就算国家再昏暗,再对不起你,也是你的祖国,你怎么能背叛呢,所以岳飞乖乖就擒,身死狱中。

这就是朝廷坚持孝道、重视孝道的缘故。孝顺的人虽然迂腐,却能有始有终,聪明人固然伶俐,可是太靠不住。

那廉呢?

廉字是正的意思,为人正直,处事公允,为人称道。

朝廷也意识到,一个人可能很孝顺,但是不会做事,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朝廷之所以运行的好,是因为那些有本事的人都在朝廷里,所以一定要挑选当地有威望的人当官,因为一旦战乱,这群人凭借自己的威望,很快就能聚拢起人马反抗朝廷。

历代反抗朝廷的领袖,没有名气是不行的。

可是有威望的人很多,有能力的也不少,你把他们提拔为官员,万一他们有异心怎么办?

那就要靠孝字来约束了。

孝廉制,其实就是并举的制度,缺一不可,这样朝廷才能得到忠心可靠的人才。

当然,孝廉制只是晋升的捷径,并非坦途。

举荐了孝廉后,那些人入朝担任郎官,然后得到皇帝接见,从中选拔出有实力的人,得以提拔,担任朝廷官员。

此举给了贫民阶层当官的可能性,在当时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很多名满一方的学士得到推举进入到朝廷中。

东方朔给刘彻写了三千片竹简的自荐书,一般一片竹简能写三十字,那就是十万字。

有理由相信,东方朔家中很有钱。十万字,如今看小说的,不过一两天就看完了,可是刘彻看了足足看了两个月,当然皇帝陛下忙得很,只能抽空的时候看看罢了。

孝廉中写书的,大多引经据典,将自己的学识流露出来,博得刘彻的瞩目。刘彻看过了厌烦,反而看到东方朔的文辞,觉得很有幽默,又觉得此人写了这么长的自荐书,挺不容易的,就给了一个待招公车署的待遇。

公车署在当时,类似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是将各地有才之人汇聚的场所,不管有才华没才华,全都养着,而后慢慢挑选。

刘彻寻求贤良方正,于是九十岁的辕固得以出山,不过廉颇老矣。

辕固遇见了六十多岁的公孙弘,公孙弘对他很恭敬。

公孙弘也是一位奇人,他是齐国薛县人,和贾谊同岁。当狱吏的时候,犯了罪被罢免,于是去海上牧猪,后来以《诗》《书》扬名,四十岁后,将之前所学弃掉,全心学习《公羊传》,有了心得,又因为对后母孝顺,于是被举荐上去。

辕固对公孙弘说:你应该按照儒家的学说侍奉天子,千万不要谄媚事上,一味迎合。

公孙弘自然称是。

辕固回家,一生不得重用,倒是可惜了这位辩才厉害,又通武艺的人才,可惜啊,生不逢时,活到了九十也没得到重用。

刘彻闹的风风火火,窦太后哪里却很安宁,很不符合她的性格。

窦太后双目失明,心中却是锃亮。

刘彻即位,重用的是太子党的人,这是惯例,她不能说什么。

刘彻下令让人举荐贤良方正,天子亲近贤人,这是明君风范,她也不能说什么?

刘彻重用儒家,黄老之术的人不被重用,窦太后也不说话,不让这帮人碰得头破血流,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拜倒在自己门下呢?

窦太后一直在等,她并不心急,坦白说,她并不想与王太后和刘彻起冲突。天下,终究是人家的,自己还能活多久,总不能跟吕后一样,自己一死,让窦家陪葬吧。

于情于理,窦太后都没有出手的机会。她的存在,是一道保险,保证少年天子不逾规,能在关键时候安稳天下。

然而刘彻出招了,王臧、赵绾提出:以后皇帝做事,不必请示太皇太后。

当然,几句话就代表着最严酷的宫廷斗争——夺权。

那么刘彻有没有能力夺权呢?

答案:全看太皇太后愿不愿意让权。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看得很清。

赵绾、王臧举荐自己师傅申培,于是刘彻召见八十多岁的申培,向他请教治国良策。

要说申培也不是一般人,会作诗,当年在鲁国见高祖的时候,为其作诗一首,吕后的时候,又讴歌一曲,文帝时成为博士,弟子数千人,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申培见到刘彻说:天下事,在人做,而不在人说。

刘彻很不满意,他请申培来是想向他请教治国道理的,可是申培就是装聋作哑,知道的不愿意说,不知道的更不说,不过说两句话敷衍自己罢了。

赵绾、王臧问申培:天子看重老师,老师为何不愿指导呢?

申培叹口气:时候未到啊。

窦太皇太后终于出面了,在她干预下,廷尉将赵绾、王臧抓走,两人早就有把柄悄悄落在窦太后手上了。

窦太皇太后对刘彻很生气,认为这个孙儿不听话,自己也没怎么碍着他,就要拿自己开刀,若是自己死后,窦家还有好?

电视剧里,王太后赶紧带着长公主向老太太赔罪,说刘彻错了,听信了别人的话。

长公主自然不愿意刘彻被废,从旁劝解。

窦太皇太后虽说出手果断,可是她自身的考虑也多。她本人深居宫中,又是失明之人,凡事都需要倚重下属去做。那么她能依仗的人是谁呢?

长公主、窦家人、身边的宫女、侍卫和黄老之学的大臣们。

如果废帝,首先长公主不同意,窦婴作为窦家最有出息的,也会阳奉阴违,至于黄老之学的大臣们,被儒家人逼急了来这么一手,未必真的愿意陪自己走废帝这条路。

笑话,历史上哪里有太皇太后废帝的事,风险太大。

既然废了,那么就要重新选立皇帝,那么选谁呢?

景帝的其他皇子,嗯,窦家再嫁个女儿做皇后,可那跟吕后有什么区别呢?

若是诸侯王,比如说淮南王刘安,著有《淮南子》一书,声名很好,也支持黄老之学,可那毕竟是外姓人,何况他父亲还是因丈夫孝文帝而死,要是上台后秋后算账,自己能如何?

窦太皇太后曾经是吕后的侍女,这点最为重要,吕后是她的老师,以吕后这样的人,最后家族都毁了,何况自己呢?

窦太皇太后打消了废帝的想法,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太皇太后说:皇帝若是知道错了,那王臧、赵绾怎么还活着。

怎么还活着,意思是他们不能活。

太皇太后将儒家改服更制的事,定性为新桓平第二。

当年新桓平献上了“人主延寿”的玉杯欺骗孝文帝,使得孝文帝更改年号,大费周章。孝文帝当年知道真相,大怒,将其夷三族。

于是两人在狱中自尽,保全了刘彻的帝位,至此才明白老师的话。

申培由于没有过失,也没被惩罚,被遣送回了鲁国。其实读书也是分的,都说读书读出的都是呆子,其实最厉害的是大智若愚,外表忠厚,行事也迂腐,其实人家心中明白着呢,他之所以甘心做赔本的生意,是因为人家看的更长远,想获得也是更长远的礼仪。

政治上,太多的人贪图一时的地位,丢的更多。真正有机会向上发起冲锋的,不显山不露水,一步一个脚印,坐稳了基础之后,等待一个时机,青云直上,不过未必能等到机会。

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

那丞相卫绾呢?

这位仁兄相当机灵,他虽然直,却不愚。给刘彻当了几个月丞相,冤狱很多也不理,被免职回家,躲过一劫,自此退出政治舞台,三年后去世。

至于太尉田蚡(fen),他跟王皇后是同母兄弟,算是皇后娘家人。当初做郎官的时候,窦婴是大将军,由于姐姐要巴结窦家人,于是他很恭敬的侍奉窦婴。

司马迁说,田蚡以子侄之礼侍奉窦婴。

田蚡本人也非不学无术之辈,他读过书,有才学。外甥当天子后,也水涨船高,封为武安侯。

这是惯例了,但凡太后的家人,都被封侯,甚至沿袭到了明朝。万历即位后,姥爷被封为伯爵,比侯爵低了一等。

田蚡对待宾客极其有礼,利用自己的身份举荐有才能的人,对待以往的黑历史很尴尬,想要就此挽回,压过窦婴一头。

卫绾被免职后,田蚡有望担任丞相,门客籍福连忙劝说田蚡。

籍福:魏其侯显贵很久了,你才刚富贵,不能跟他相比。何况太皇太后还在,不如推让给魏其侯,这样太尉一职定然是你的,假以时日,还不怕当不了丞相。

田蚡很识时务,于是当了太尉,也因此躲过了大祸。

政治是一项平衡的学问,讲究妥协。

魏其侯担任丞相,那么窦家、王家分管朝堂的政治平衡达成,有利于朝政的稳定。

何况享受权利就要承担义务,窦婴当了丞相,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做事。

电视中,刘彻接到了窦家子孙不法的举报,统统将这些交给了窦婴。窦婴于是派廷尉将窦家子孙抓过去问询,惹得一大帮窦家人不满,纷纷找窦婴求情,求情不成还说要找老太太。

窦婴说:陛下将这些东西给我,什么意思你不明白吗?你找老太太,就你们家那些破事,说给老太太听,老太太难不成是徇私枉法的人不成。我当初因为梁王的事,多说了一句话,立即从窦家宗谱里除名,我劝你还是回去多管教自己儿子吧,我会把他放回去的。

窦家人听后,叹息一声,就此认了。

王皇后很开心的说:让他们窦家人跟窦家人斗去吧。

想要达成这种平衡,就不能贪多务得。

赵绾、王臧自杀后,太皇太后对丞相窦婴极为不满,罢免了他的丞相位,一并将田蚡的太尉罢免,任命了许昌、庄青翟分别担任丞相、御史大夫。

许昌、庄青翟均是开国元勋的后代,侯爵,他们也是黄老之学的信徒,因此博取太皇太后信任。

当然,太皇太后对天子还是留情的,她对王太后也是留了情面的,虽然罢免了田蚡,可是一样罢免了窦婴,对事不对人,并没有偏袒什么。

这是很聪明的举动,避免了以后被清算。

不足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同类推荐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作为一部区别于其他关于《论语》注疏的重要著作深受大家的喜爱。我本人在整个阅读中也是受益匪浅,于是根据《论语》的篇章及其南怀瑾大师的讲述,结合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新的研读,可以说是一部关于《论语》在为人处事,尤其是商业社会管理方面的启发性文章。
  • 天下为聘我为将

    天下为聘我为将

    大秦末年,天下大乱,诸候并起,四夷犯边,沙场争锋,金戈铁马,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不畏艰险,他们勇猛善战,在他们每次经典的战役中,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美丽感人的故事。生逢乱世,唯有死战;我,蒙恬的养子,百战余生的悍将,开国的帝师,却又是注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那么,我的故事就从始皇帝驾崩后开始……
  • 黄石之书

    黄石之书

    众人皆知三英虎牢战吕布,官渡赤壁分南北,占荆入蜀分天下,五丈原后终三国。却不知这三国战乱中冥冥自有天数,秦末汉初黄石公传授张良六卷天书终乱朝,本来此物被封旺汉朝百年大稷,结果此物却显世起纷扰,黄巾之乱终汉朝气数,群雄逐鹿跨中原,得奇书者谋天下,终成一段乱世英雄佳话留给后人空凭吊,把酒言欢,一番戏说容某慢慢道来
  • 大唐释厄传

    大唐释厄传

    西游中的秘密令人惊惧。当我幻化神通,妙解三千。你可曾看见我笑容背后的泪水?你可曾听到我高歌声中的血滴?十万八千里路遥,八万四千大劫苦。茫茫宇宙,天地洪荒,我孑然一身,有谁能够伴我证道?八十一难,心猿意马,练不成金丹,便随古佛青灯悟空!
  • 重城之觞

    重城之觞

    上世纪三十年代重城县令李宝寿正在张罗着给九十岁的老母亲举办庆生寿诞,一伙蒙面大盗却将天宁寺西塔的舍利宝盒打开。桃花州州官杜德福怪罪下来,下令限期一个月追回赃物,否则要是耽误进宫给溥仪皇帝呈送,就拿人头试问。李宝寿只能够悬赏缉拿盗贼,瓷商葛显贵的儿子葛知礼欣然领命。在追捕盗贼的过程中,葛知礼与县令的千金李焕媛邂逅,并擦出爱情的火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舍利宝盒如期追回,葛知礼却不仅没有得到重赏,反而和父亲一起被关进了县衙。李焕媛站出来为葛知礼父子打抱不平,不料却中了父亲的奸计,李宝寿借机得到了刻花瓷制作的秘方,偷偷卖给了觊觎秘方已久的日本商人渡边三郎,在中国的领土上,日本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刻花瓷。
热门推荐
  • 反穿之幽灵男闺蜜

    反穿之幽灵男闺蜜

    一朝捉妖被雷劈,平白多了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男鬼跟在身边。萧澜表示:人生不要太刺激。吃吃泡面读读史书看看电视,重温重温捉妖时光。莫迎表示:其实偶尔穿越一下也不错。重生成了什么不好,偏偏重生为狗。三七表示:我容易吗?!媳妇跟个男鬼跑了,戏份被个男鬼抢了。沈安乔咆哮:说好的男主呢!
  • 数码宝贝之灵魂穿越者

    数码宝贝之灵魂穿越者

    前世的他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光明的力量,现在的他又拥有了黑暗的力量。当这两股力量融合的时候,就是希望之光闪耀的时候!
  • 不灭星王

    不灭星王

    有智商,有胆量,偶尔正义感爆棚,偶尔又喜欢捣鼓歪门邪道。带着一尊神叨叨的老魔王,藏着一只见钱眼开的大白象,还有一堆乱七八糟开销巨大的不靠谱道具。最重要的就是脖子上挂的一块星盘,只是这东西就是个烧能量的机器,着实叫人犯愁。杀人要偿命,骗死人不偿命,咱纵横星界,游走于各大势力,靠的是智商,拼的是脑容量,欺骗坏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咱要做一名有追求的大忽悠。如果忽悠不成,当然还得依靠力量解决问题,简单粗暴,精神爽利。对了,这点您放心,咱实力可是杠杠滴。另外,咱修行的路数有点非主流,所以也要捣鼓点修行新理论,创新破难很有存在感。书友群:289744424
  • 袁少宠婚不过期

    袁少宠婚不过期

    一纸契约一场交易,她需巨资帮家族度过难关,他需一个挡箭牌,两个人各取所需。说好一年完约各自相安无事,可他发狂时却把她压在身底,她愤恨,遂打掉他的孩子,没有爱情的婚姻为何需要孩子?不想,婚约到来之前他却撕毁婚约。为何?是继续折磨她还是......
  • 诡闻异事录

    诡闻异事录

    身具七绝阴脉的李初九无意惹上冤鬼缠身,险被勾魂索命;幸得神秘道士所救;遂后李初九拜师学习阴阳道术,走上一条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僻径。命中注定的五弊三缺;法力通天的降头师;数百年前的诡异客栈;千年之前的吸血僵尸。李初九的苦苦追寻,没想到最后却是一个更大的阴谋。
  • 翻转宋时

    翻转宋时

    3050年的时候,五十岁的苏洵老当益壮,又添了一个儿子,取名苏益。没事儿的时候,拿着老爹的令牌驾驶雷霆战机;然后深情在芳香众女中吟诵从大哥那儿剽窃得来的风流俏皮诗词;无聊的时候还可以开采一些矿产发笔横财…………“那个,李主任,这是送你的花。”“滚!”“师师,我是真的喜欢你的。”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就你这小身板儿,你行吗,哼!”突然,阳光有些调皮,照射到了墙角之上,顿时,一个鼻青脸肿,衣衫褴褛的‘英俊男子’出现在视野当中。
  • 该死,很爱很爱你【全本】

    该死,很爱很爱你【全本】

    【大结局进行中!~】《我的王子十八岁》第二部,又名《王子归来》兜兜转转,当他转身之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最最脆弱的,不是她不堪一击的生命,也不是他凌弱的呼吸,而是那在无尽的夜里疯狂弥漫的思念,那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的欲罢不能,那强颜欢笑而其实早已痛的不知所措的灵魂!是情非得已,还是甘之如饴?他说过,不管他去了哪里,只要到了花儿盛开的季节,他就一定会回来。她猜,他一天不回来,就说明,他的世界没有到花儿盛开的季节。她现在才终于发现,其实下落不明,也是一种希冀,这样的话,就会有希望。就不会绝望。其实可以等待,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十一岁那年,她接受了沈郁君的肾脏。十七岁,那个笑起来有可爱的梨涡的少年突兀的闯进她风平浪静的生活。他——似乎总在关心自己,却又好像看她受伤很得意。他到底是谁?为什么非要骗她爱上他不可?然而等她的心里装满了他的影子,他却离她而去……他的心底到底藏了多少秘密?那颗不属于自己的肾脏是他接近自己的真正原因么?那么说来,他从未真正喜欢过自己?×××《我的王子十八岁》第二部,纯校园风唯美主义风格,感人至深~【第一部已完结,青春搞笑的文,亲们多支持哈。】此文腾讯独家首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星的新浪博客:http://***.***/xxdxz1989
  • 花都全能小道士

    花都全能小道士

    我说我是个道士,你们非说我是神棍,给人摸骨算命,摸到大姑娘的胸脯上去了,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嘛?那行吧,我说我是个医生,你们又说我看病都看到女医生的大床上去了,我说这是临床试验行不?得,那我本分点做个三好学生吧,你们又开始BB,硬说我天天跑女厕所去偷窥,我就日了狗了,我偷谁了?你媳妇还是你大闺女了?哥,别追,我错了还不行,别拿菜刀砍我啊!!!
  • 开庭皇

    开庭皇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亡我,我便化魔与天争!天之规则不可破。我偏逆行创天庭!雷霆灭世,却灭不了我无敌的意志!来吧!看一代魔君如何逆天建天庭!
  • ABC's of Science

    ABC's of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