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的兴起要从魏文侯说起。
随着魏国变法成为第一强国,各大国纷纷图强,如雨后春笋。都说知耻而后勇,晋国三分的时候,赵国当初明明比魏国厉害一大截,后期一直被压,心中不爽,但却是不服不行。
赵国对韩国有意见,想要打韩国,派人拉拢魏文侯。
魏文侯不同意,对使者说,韩国是我的兄弟之国。
韩国听后也赶紧派人过来,说赵国太欺负人,当初赵氏一家遭难的时候,对亏了自己家先祖韩厥力保,赵武才能中兴家族。赵国不感念恩情,却要恃强凌弱,咱们一起打他。
魏文侯说,赵国是我兄弟之国,世代通好,我不会打他的。
后来此事传出来后,赵国、韩国对魏文侯的敬仰如滔滔江水,就此认了大哥,三国和睦。
然后此后魏国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国开始单飞,跟魏国多有冲突。
赵肃侯在位时,年年对外用兵,跟魏惠王更是多番交兵,不过毫无进展,在位二十五年后含恨而终,好在他有个好儿子赵雍。
公元前326年,赵雍继位,也就十四五岁,年少气盛,好在父亲的重臣肥义在,国政有他处理,还算有条不紊。
那一年,楚国是楚怀王,风头正劲,秦国是惠文王,刚刚提拔张仪为客卿,魏国是魏惠王,韬光养晦,齐国是齐宣王,子承父业,也是合纵攻秦的开端,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暗流涌动。
赵雍据说身材高大,《东周列国志》中说有八尺八寸,周朝一尺合现在23.1厘米,也就是2米。
赵雍孔武有力,故而非常喜欢军事,常年累月不在宫廷,而喜欢在军营里厮混,跟军官、士兵同宿同息,玩带兵打仗的游戏。
此时赵国的敌人真不少,北方游牧民族林胡、楼烦时常寇边,这帮人来无影去无踪,着实让热头疼。父亲赵肃侯在位的时候,已经开始在北方修筑长城,抵御他们。
不过对赵雍来说,塞外的人就是蚊子一样,虽然烦人,最多搅得自己睡不安稳,点了蚊香还能凑合,可身边还待着一个心腹大患,眼中钉、肉中刺一样,让自己坐立难安,那就是中山国。
公元前380年,中山复国,就在赵国的眼皮子底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han)睡,几任国君接连对中山用兵,可是毫无进展,丢人可谓是丢到家了,反倒成就了中山国的赫赫威名。
赵武灵王继位三年,赵国对中山用兵,在鄗(hao,今河北柏乡北)筑城,正面打是打不过,于是只好一点点蚕食。同时,魏国国相公孙衍(yan)联络东方的赵、齐、楚、韩,要相互承认对方的王位,以此抗衡日益强大的秦国。
赵武灵王不想淌浑水,而且当时屡败于中山,其他国家都当成笑话看,自己也着实丢不起这人,于是说,无其实不敢据起名,赵国是小国,当不起。
赵武灵王下定了决心,不搞定中山自己誓不为人。
赵肃侯在位的时候为赵武灵王安排了娃娃亲,等赵武灵王二十岁加冠礼后,正式迎娶韩国公主为妻,并很快生了儿子,也算是大喜事。
原本以为冲冲喜是大好事,可是打不过还是打不过,此时的赵国也就应付应付北边的游牧民族,那些人没有好装备,身上没有铠甲,又不产铁,穷的连弓箭上的箭镞都是骨头磨制而成的,一切全靠抢,能强大的那里去。
期间赵武灵王也想在外出出风头,几次都是灰头土脸,被秦国和齐国轮番教训,比孙子还孙子,着实憋屈。
有道是痛定思痛,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一找还真发现不少。当时赵军作战穿着宽袍,行动很不便,而且作战的战法也陈旧,还是延续着春秋时候的打法,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事到如今了,赵王觉得是时候变法了,各国没有不变法而强盛的,连韩国都因为申不害十五年无人攻韩,赵国岂能落后于人,轮也该轮到我们了。
还做之前的我,肯定说,气数使然。
历史读多了,我之前忽然开始相信天命,不想探究原因的时候,只好说一句,都是命啊,如今想来,多幼稚。
看历史,免不了从结果推导原因,会发现很多机缘巧合,会有人从微末一步步难以置信的强大起来,难以理解又不得不接受,只得如张良一样感慨一句:沛公殆天授。
苏联卫国战争时,军队一溃千里,斯大林说,红军将士再有丢失阵地,不管什么原因,十个人里面抽签枪毙一个。
战场上枪林弹雨没打到,结果抽签抽到你,大家只好认为你运气差,所谓运气差就是命不好。
中国人的说法,常是命里该有终会有,命里改无终会无,强调老天安排。《建国大业》里,天下扔炸弹,黄晓明叫醒唐国强让他转移,唐国强起床气,骂道,有炸弹也炸不死我,我命大着呢。
所以公园那里摆摊算卦的总有人凑热闹,来解释自己为何运交华盖,也想想怎么才能时来运转。人们也信仰因果之报,行善积德,把不幸看作是老天惩戒。
《聊斋志异》里有一个故事叫三世,蒲松龄听说有一个人能记得三世发生过的事:
第一世他为文人,科举未被选中,心中愤愤不平,于是自杀拿着文章向阎君诉苦。阎君招来考官,问他如此文章,为何不中?考官说,我上有主考官,他的命令,我不得不从。阎君让二人重新投胎。
第二世官员当了平民,一次被强盗所抓,然后有被官兵捉住,平民放掉,只杀强盗。他以为得救,却发现堂上的官员为上一世自杀的文人。文人也认出了他,命人斩首。官员死后向阎君诉苦,于是文人被抓。阎君罚二人转为禽兽。
第三世文人成了街上的流浪狗,一日看见一个小狗,在豪宅之中,被富人们捧在手中,正是官员,大怒,扑过去咬死小狗,也被人乱棍打死。
阎君叹道,你二人如此纠缠,何时方了,我与你二人解怨,命官员先投胎,生女儿后嫁给文人。
官员回去后投生富贵之家,生得一个女儿如花似玉,贤良淑德,很多人来求亲,官员总是回绝,说已经许人了。文人转世是一个贫寒书生,去参加宴会被官员看见,资助他赶考,还定要将女儿许配给他。文人自然大喜,从此翁婿想和,前孽尽消。
人们把一切都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月老红线,也是因缘注定。电视剧中,天蓬调戏嫦娥,玉帝让他投胎百世,尝尽情爱凄苦。月老为此烦忧不已,为他的爱情悲剧绞尽脑汁,怎么悲惨怎么来,梁山伯与祝英台啊,孔雀东南飞啊,想想也蛮累的。
卫斯理《寻梦》里有这样的描述,小展一伙人谋害了过路的客商,得了许多金银,小展的相好把钱独吞,害得小展被同伙殴打。小展的相好为了绝后患,一刀杀死小展,嫁祸给同伙,逍遥法外。
小展转世后,曾经打过他的一个同伙被他所杀,另一个拿烟袋烫过他的,成为了他妻子,却因为感情不和而郁郁,最后被小展开车撞死。
而小展的相好也转世成了明星,因为前世嫁祸给同伙,害得他背井离乡,孤老终生,所以今生嫁给他三年,以后还被他拿裸照威胁,不断地向她索求财物。
明星与小展再次相逢,情爱甚笃,两人虽然知道前世的事,却也不想报仇,不成想某一天小展又被相好所杀。
明星对卫斯理说,可能小展前世对自己作恶太多,所以要连着被杀两次才能化解这段恩怨。
卫斯理也遇见了一个很苦的女人,被很多人欺负,当女人死后得知前世的事,也认为自己之前是罪有应得。
卫斯理和妻子白素很是感慨,那么被小展一伙谋害的商人又犯下了什么罪过,自己被牵连进这件事,又是跟他们这些人有过什么瓜葛呢,越想越复杂。
白素于是问卫斯理,我们结为夫妇,又是为何?
卫斯理说,可能前世你救过我。
白素大怒,那么今生你是在报恩喽。
卫斯理自知失言,也不敢再深入的想了,只是觉得几个人的因果就那么复杂,那么世上这么多人,一代代的积累下来,阎君得多能算计才能让他们因果相抵呢,着实难以想象。
外国人乘飞机,遇见飞机失事,向上帝请求说,我一人有罪,可是其他人是无辜的,还请放过这架飞机吧。
上帝说,你以为我凑齐一飞机有罪过的人很容易吗?
如此算来,国外的上帝也是里中好手,可是真的是那样吗?
卫斯理小说《丛林之神》,一个游客触碰到了神像有了知道未来的能力,发现未来早就已经注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便是宿命论了。
按照这种说法,春秋里的故事,都是剧本里写好的,吴起、孙武定然成就一番事业,伍子胥定能报仇,也定然被杀。到了赵国,赵武灵王定然变法,定然如何如何,其实没有意义。
回到现实中来,总有不可预期的事情忽然发生,打乱生活的节奏。然而历史的发展是一定的,所有人都在为自己追寻利益,某一刻定然有恰当的人适合恰当的位置,都是一时利益纠合的结果。
事在人为,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一个人的发展是不可预期的,但是一群人的发展却是有规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加起来总是附和概率分布的趋势。
《亮剑》里李云龙请两个苏联教官教授军队丛林战斗的要领,喝酒喝多了,苏联教官说自己运气好,李云龙的手下也说自己运气好,打仗这么多年毫发无伤,两个人闹着掏出左轮手枪要玩俄罗斯转盘,都觉得自己不会死。
这大致是一次次死里逃生得到的感悟,相信命运,而后执着的去做事,因为这种相信,很多人行事也大胆,气魄很大,因此成功。
我只是说,其实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
赵雍也是,出生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刚刚出场的手机一样,随着自己的需求下载各种APP,用户习惯的改变使得手机的有了不同,我打“LYF”是刘亦菲,你的是罗玉凤,这能算命吗?
赵雍应该是信命的,因为他是君主,朝中很多比自己聪明的,军中也有很多比自己勇猛的,他们却要臣服于自己,为何有的人出生是贫民,样样都好却无人愿意嫁,而自己成为君王,韩国的公主在自己面前都要曲意逢迎,所以赵雍信命。
可是命运把赵国交给他,却没有给他称霸的资本,赵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比韩国、燕国强点,别人也是一国之君,也是上天眷顾的人,自己如何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呢?
仗着自己天命所归每日里招贤纳士,战争靠着将军们去打,国事靠相国和群臣去做,自己垂拱而治,将军们战必胜,扬威域外,群臣们用必贤,国泰民安,可能吗?
赵雍喜欢军旅,知道什么都要凭拳头,战争的事那里说得准,总说战争虽说是政治的延伸,可是战争更决定了政治。小的国家殚盘旋于大国之间,经常的迫不得已,为他们谋划要费劲头脑,求一计而稀得,可是对大国,东可攻齐,西可伐秦,南可打楚,北可御戎,强大的话平A就好,连技能都不用甩,十计也易求,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年的晋国不就是这样吗?
秦国如果是耕战国家,那么赵雍想成为的就是战争国都,和肥义讨论良久,终于决定了赵国的发展之路——强兵。
按照之前的变法模式,国家的基层机构是主体,军事民生两方面构造新的体系。而赵雍的变法则少得多,完全倾注在了军事方面,根据自己在军营里的多年经验,决定在全国推广胡服,也就是窄袖子。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便是如此,穿在身上便于做事,而峨冠博带,看起来儒雅,却由于袖子太宽,很不方便,打架的都知道先捋袖子,免得影响发挥,一切以实用为主。
比如眼镜,因为近视的人多了所以戴的人也多,可是着实不方便,冬天出门蒙上一层水雾,打篮球踢足球更是麻烦。
眼睛有必要,那些人才戴,也有人戴平框眼镜或是就带一个镜框做修饰,平常或许不觉得如何,但是战争就不一样了,难道军用物资里还要采购一批无框眼镜,这不是作的吗?
赵雍见识到了胡服的好处,军队打仗需要,士兵们也喜欢穿,但是国民就不一样了,大家还是喜欢斯文点。
齐桓公穿什么,下面的臣子就穿什么,可是如今形势不同了,赵雍在上层人眼中就有些离经叛道,总是穿些奇装异服,学习胡虏的打扮,自己劝不了也就算了,如今让自己也这么穿,真是有辱斯文。
胡服、披发左衽是戎狄的风尚,赵国使臣去国外觐见,这么穿必定被人笑话,心中自然不愿,那就阳奉阴违,我只在觐见的时候穿穿,在家该怎么还怎么。
而不管是儒家法家墨家,大家都是有文化的,见赵国这么做自然非议,这帮人又掌握了话语权,四处传播一下,赵国人面子算是丢尽了。
比如公子成,是赵雍的叔叔,在国内威望高。赵雍对他说,明天穿胡服上朝,还望叔叔做个表率。
公子成干脆称病在家,干脆不去了。
赵雍见状,亲自登门拜访,看望病情,情深意切的说,周代的礼仪很完备,但是现在却没人用了,因为太麻烦不便于做事。礼仪都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穿的衣服呢。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喜欢在身上刺青,吴国人把牙齿染黑,戴着兽皮帽子,各国的礼仪不同,可是吴越之国当年威震中原,有谁敢嘲笑他们吗?赵国如今危若累卵,咱们穿着峨冠博带不方便不说,处处战争失利,中山国依靠着齐国,一点点蚕食我们的国土,戎狄骑着快马,时常寇边抢掠,咱们的战车却撵不上,只好修筑城墙。
说到这里,赵雍也动情了,先父几次受辱于外,含恨而终,我年幼继位,无日无夜不想着报仇雪恨,那就要强军,跟戎狄一样抛弃战车乘战马,习弓射,向他们一样穿着便于打仗的衣服,叔父能体谅侄儿的苦心吗?
公子成被说动了,最为长辈,他最怕的是侄子不走正道,见他穿胡服入军营,不喜欢处理政务,以为他玩物丧志,如今见他说的诚恳,言辞有理,明显不是混吃等死之辈,是要做大事的人。
公子成一咬牙,祖宗基业断不可毁于我这辈,想到这里思绪扩展开来,不就是穿胡服吗,顶多被嘲笑几句,可是跟兴盛赵国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就算有一丝可能,也要去试试。
于是公子成穿着胡服出现在朝堂之中,满朝震惊。公子成一向是反对派的灵魂人物,如今也被策反了,证明是大势所趋,赵王也穿着胡服,那就说明没得选了。
圣人说过,朝政清明就出来当官,朝政昏暗就隐居,于是不愿意的就挂印离去,可是圣人也说过,识时务者为俊杰,朝政清明就多发言,朝政昏暗就不发言。
终究高风亮节的少,也有不少希望得到宠信的,高调穿着胡服,自己穿不算,家人也穿,说不定还编几句歌谣,歌颂下赵王的英明神武。
上有所好,你是人家的门客,自然要懂得看风向做事,不然可以走嘛,你去求人办事,见人家穿胡服,总不能自己穿着宽袍表示我心依然,你这么有骨气还登门干嘛。
赵雍的第一步得以顺利推行,转瞬间,赵国已经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