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的世道纵然非常混乱,但勇敢的人总要坚强的活下去。那些从乱世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他们经历过血腥的屠杀,他们踩踏过敌人的白骨,人性的善恶在战火的照耀下妍媸毕露,沐浴过胜利者荣光的强者往往总是格外的让人肃然起敬。然而世道是残酷的,没有谁是永远的强者,英雄也有悲剧,英雄也会末路。言归正传,话说刘铁骨与钟魂分别以后,孤身一人来到了河南汝宁县。想起自己一路走来弃农从军的情景,刘铁骨感慨万千,原来英雄也有孤独,英雄也会寂寞。
当年韩山童和刘福通组织白莲教徒发动起义反抗黄河沿岸的元军的时候,韩山童不幸遇难,刘福通逃回颍州。然而这件事却在安徽境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轰动一时,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韩山童和刘福通两个人忤逆犯上,是不忠不孝之人,自己出风头不要紧,还连累自己的亲戚朋友受艰辛;有人说他们两个是在为民除害,只不过是以卵击石;有人持观望态度,在心里分析天下大势,认为大元已经气数将近;也有人说韩山童死有余辜,他们两个都该被捆绑起来送上断头台。刘铁骨听到这些话以后,对这些人嗤之以鼻。在他眼中,韩山童和刘福通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同邪恶的势力作斗争,他们是他眼中的盖世英雄。人可以没有傲心,但一定要有傲骨,这就是刘铁骨眼中的做人的骨气。刘铁骨对韩山童和刘福通这两个人可以说是非常钦佩的,他打算马上去投靠他们,为穷人眼中光明的极乐世界而战斗,于是他作出马上北上去参加白莲教的决定,可是他的老婆这时已近怀上了三个月的身孕,说什么也拉着不让他走。等刘铁骨把一切都安排妥当,而他们的孩子也出生以后,已经到了腊月初八。
南方的冬天虽然没有北方的风沙,但也干冷的碜人。赵家湾里的人世代以务农为生,忙碌的秋收以后,终于可以在冬天这个安静的上午,坐在自家的场院中,舒舒服服的晒着太阳烤着火。刘铁骨家不算富有,但也可以勉强糊口,秋天收的稻谷,向地主黄首悔交去一大半租子以后,剩下的余粮还够一家子人吃到明年秋,刘铁骨暂时还不用为家里的生计操心。刘铁骨唯一不放心的,反而是自己的小妹刘香兰。刘老汉是个老实的庄稼人,生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老三早夭外,剩下的五个都长大成人,刘铁骨排行第四,刘香兰年龄最小,是一家人眼里的掌上明珠。而地主黄首悔可能是平时亏心事做多了,人到中年了才勉强得到一个儿子,可是却偏偏是个病秧子,并且在五六岁的时候又得了一场大病,变得又聋又哑,如今好不容易拉扯到二三十岁了,可是还没有娶亲,黄首悔为这个傻儿子的婚事操碎了心。要说以黄首悔在赵家湾的权势,找个像模像样的黄花闺女当儿媳妇,那是非常容易,可是他这个傻儿子,名字叫黄章青,偏偏是个一根筋,只喜欢刘老汉家的小女刘香兰。黄首悔对黄章青那是宠溺有加,别说是一个刘香兰了,就是十个刘香兰,也要帮他搞到手,为此,黄首悔不惜屈尊枉贵,拉下脸子来三番五次的跑到刘家的贫穷寒舍里去求亲,连求婚的聘礼都往刘家送过好几次了,可是都被刘铁骨灰头土脸的打了出来。刘铁骨是刘家几个兄弟里面长得最壮的,脾气也最横,别说是求亲了,就是来抢亲,把刀架到脖子上了,只要刘香兰不愿意,刘铁骨照样会把黄首悔派来的求亲队伍给打回去。他们刘家固然穷,但穷人也有尊严,这就是刘铁骨眼中的做人的志气。那么刘香兰到底愿不愿意呢?刘香兰自然是不愿意的。黄章青不仅又聋又哑,而且长得肥头大耳傻乎乎,他的名声早已成为了村里的一个笑谈,正常人家的闺女都不会愿意嫁给这样一种人,何况是刘香兰。刘香兰在家里虽然没有锦衣玉食,但也是被刘老汉和家里的几个哥哥们贵珍的不得了,怎会把她嫁给黄章青这种人去糟蹋。
日头已经升到半空中了,四嫂抱着娃娃坐在院子里,刘香兰围着她在逗小奶孩玩。刘铁骨在拾掇农具,家里的破瓦房有些漏雨,刘铁骨打算找点时间去把屋顶修理一下,这时钟焚从屋外走进来了。钟焚跟院里的人打完招呼以后,就来到了刘铁骨身边。钟焚对刘铁骨说道:“我今早拉了一车劈材到镇上去卖,刚回来就到你家来了。你媳妇生完孩子,身体调理的还好吧?”刘铁骨说道:“我媳妇的身子还行。对了,你到镇上去有没有听说关于红巾军起义的什么新鲜事?”钟焚说道:“我今天早上就是去卖个柴,别的事倒还没有注意。再说了,这个什么红巾军起义,我看呀,说白了就是一群人穷疯了起来造反,被抓住了那可是要砍脑袋的,咱们就是个种田的,没事跟着他们瞎掺和什么呀?”刘铁骨严肃地对钟焚说道:“钟焚呀,你可能还没有注意到,但是我觉得呀,这世道可能要变了,这天下可能要大乱了。”钟焚对刘铁骨说道:“行了,别在这扯些有的没的了。来,把这个拿着。”说完,把一大块糖放在刘铁骨手中,“这是我从镇上带回来的,你把它化成水喂给你家娃子喝。还有啊,我妈跟我说,女人坐月子最要调理好身子,我妈蓄了一篮鸡蛋,说是要给你家媳妇儿吃,走,你跟我去我家拿过来。”刘铁骨说:“李大婶她的身体也不好,我看还是留给她自己吃好了。”钟焚说道:“你跟我还客气什么,咱们还是好兄弟不是?在说了,也没有说白给你不是,咱家还有事要指望你做呢?”刘铁骨问道:“什么事?”钟焚说道:“去了你就知道了,走吧。”说着和刘铁骨从院里走了出来。但是路上还是钟焚先沉不住气,跟刘铁骨说了,原来当天是腊八节,钟焚家有几个亲戚要来,他拉刘铁骨过去只是做陪客。
腊二三,过小年。小年过完,大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农村的年虽然没有城镇里的大排场,但农民辛勤的劳动了一年,如今一年终到头,那也是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大家都在风风火火地在采办年货,搞得整个村里年味十足。然而在这种浮夸的繁荣背后,刘铁骨心中却隐藏着一股淡淡地忧伤,因为过完年以后,他就要离开这个村庄,北上参军,从此他将踏上一条生死未卜的道路。
江南好地方,渔米稻花香。背井离乡以后,刘铁骨背着行李走在北国空旷的街道上,感受着河南汝宁这个城市扑面而来的陌生气息。刘铁骨舟车劳顿,奔波了半月有余,沿路打探中,刘铁骨听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主力正在汝宁境内与元军作战,现在刘铁骨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他感觉浑身酸痛,口舌干涩,于是他走进街上的一家茶肆,想要口水喝。
茶肆里人声鼎沸,正是探听消息的好去处,刘铁骨于是付了两文钱,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以后,开始竖着耳朵听起来。
刘铁骨听到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在朝自己这边靠近。放眼望去,有个人正朝自己这边走来,只见他身材粗壮,在自己旁边的一张桌子上坐下来,要了一壶酒和一碟果子,然后闷不做声的吃起来。此人名叫吴恩龙,是红巾军里的一个小头目,适值放差经过这家茶馆,便想进来吃点东西。
刘铁骨正在打量旁边的这个吴恩龙,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喧嚣之声。原来有几个身穿盔甲,头戴圆帽的蒙古大兵趾高气昂的走了进来,他们边走路边说话,嘴里也不知道在伊伊呀呀的说些什么。老板娘见是官兵来了,赶紧跑过来迎接,然后搀扶着把他们带进里间一张收拾干净了的桌子上,然后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待酒菜上桌以后,这群官兵便开始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喝起来,吵吵闹闹,言笑晏晏。刘铁骨看着这些人,觉得有些稀奇,再看看自己身边的这位吴恩龙,从他看到这群人的时候起,便全程黑脸,怒目圆瞪,把这群人恨得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等这群人走的时候,他还不忘在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刘铁骨见吴恩龙对这群官兵如此憎恨,便想上去问明原因。刘铁骨走到吴恩龙的桌边问道:“这位兄台,刚才这群人是干什么的啊?”吴恩龙说道:“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
刘铁骨又问道:“兄台为何如此讨厌这群人呢?”吴恩龙叹了口气,眼眶有些红,没有再说话。
刘铁骨问道:“大哥,问你件事,你知道这里的红巾军在哪里吗?”
吴恩龙警惕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吼道:“你问这作甚?”
刘铁骨对吴恩龙说道:“大哥,不瞒你说,我是从江南来到这里的。我听说在北方有一支正义之师,他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他们是广大穷人的救世主,是普度众生的弥勒佛,我是专程慕名而来的。”
吴恩龙沉着脸反问道:“你真的是这么想吗?你说出这么反动的话来,不怕我抓你去见官吗?”
刘铁骨说道:“大哥,你别开玩笑了,你自己刚才还在说元兵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呢?”
吴恩龙呵呵一笑,对刘铁骨说道:“好小子,有骨气。你既然想加入红巾军,那就跟我走吧,我正是一名红巾军。”
刘铁骨随吴恩龙来到了城郊红巾军的大营,刘铁骨被安排到吴恩龙的手下。一路上吴恩龙跟刘铁骨说起,红巾军刚来汝宁的时候,由于收容红巾军,一家老小二十余口,被元军杀得鸡犬不留,仅自己一人血战逃脱,因此与元廷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听完吴恩龙的这些话,刘铁骨也是对元军恨得咬牙切齿。
刘铁骨向吴恩龙问起了红巾军现在的战况,吴恩龙是这样跟他说的。韩山童战死以后,刘福通起兵仅四五个月,击溃了元廷派遣的赫厮、秃赤大军,摧垮了一批地方统治机构,占领了中原大片城镇。刘福通军队的节节胜利让元廷深感这是“心腹大患”。这年年九月,元顺帝以右丞相脱脱之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与卫王宽彻哥率诸卫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十月,又加派知枢密院事老章来增援也先帖木儿,元朝不断的加派人手无疑给北方的红巾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十一月,元军和红巾军在上蔡(今河南驻马店)发生了一场激烈火拼,双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元军主帅赫斯虎赤战死。十二月,元军最终还是攻陷了上蔡,起义军最早的领导人之一韩咬儿被俘,押送京师处死;同时江浙平章教化、济宁路总管董抟霄也在东面攻陷安丰(今安徽寿县),红巾军腹背受敌。
刘铁骨听着吴恩龙给他讲的红巾军目前的局面,不禁陷入深思。红巾军目前的处境非常不利,我该做些什么来帮助红巾军扭转颓势,取得胜利呢?刘铁骨对此事深为苦恼。自己虽然空有一身力气,却想不出任何的阴谋诡计,刘铁骨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然而就在刘铁骨感到忧虑的时候,从前线却突然传来了一些利好的消息。
至正十二年正月,刘福通手下的将领韩兀奴罕摆脱敌人围剿,挺进黄河之北,进攻东明(今山东菏泽)。二月,韩兀奴罕又攻克了滑、浚二州,后来又攻克开州(今河南濮阳),战场上出现了“红衣遍野,呼声动地”的壮观场面。
听到这些消息,刘铁骨虽然感到高兴,但是也表示了担心,恐怕这种局面不能长久,因为毕竟元军现在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强大的,它是不会允许红巾军成长起来的。
果然,韩兀奴罕攻克开州后不久,元军马上增调人马,把韩兀奴罕领导的队伍打败了,连韩兀奴罕也被擒获。
刘铁骨平时经常和吴恩龙以及营地里的其他弟兄们聚在一起讨论战事。听到这则消息以后,大家都感到非常难过。唯独刘铁骨意识到,韩兀奴罕所在的前线失守以后,自己所在的后方马上就要成为前线了,但是大家对他的看法都不以为意。
当元军派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领着大队人马压境而来的时候,刘铁骨所在的队伍才慌忙撤退,汝宁于是沦陷,红巾军也退到了沙河附近。而元朝这时又派知行枢密院事巩卜班带领数万人马屯驻在汝宁沙河对岸,与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隔河相望。巩卜班仗着自己人多势众,非常轻敌,根本就没有把打仗当成一回事。他们每天沈迷于酒色之中,连巡查军队的时候都是一副红光满面,宿醉未醒的样子。有这样的将领是打不了胜仗的,刘福通乘其不备,偷袭元营,巩卜班战死,元军退至项城。
巩卜班战死以后,元廷又让也先帖木儿为总兵,率精兵30万来镇压红巾军。由于也先帖木儿是右丞相脱脱之弟,元朝对他进行的财力支持是非常雄厚的,“金银物帛车数千辆,河南北供亿万计,前后兵出之盛无如此者”。而此时刘福通领导的农民队伍,虽然在不断壮大,但充其量也就20万人,并且是一些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乌合之众。所以说单从兵力上来讲,战斗局面对红巾军是非常不利的。然而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帖木儿虽然在兵力上占有了很大的优势,但是他在外交上是得不到什么拥护的。当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书贾鲁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农民共十五万人以及庐州等18翼共两万军队来修治黄河的时候,河南河北以及安徽一带早就已经人心浮动了,黄河两岸的人民不在背后捅帖木儿刀子就算不错了,更别提支持他去镇压义军,所以说帖木儿的战略后方其实并不稳定。并且帖木儿的带兵能力究竟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往下面看。
帖木儿抵达阵地以后,也是驻军在沙河对岸。刘福通想探听一下帖木儿的虚实,于是打算在夜晚派一小拨人去劫寨。刘福通在全军招募人才,问谁愿意前往,举军默然,独有刘铁骨勇猛,自告奋勇,欣然领命。这夜,帖木儿的营寨到处失火,军中大惊。帖木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是惊慌失措,赶紧尽弃军资器械、粮草、车辆,仅收散兵数万人逃奔到了开封。这时候,军中有人指责他不该这么狼狈而逃的,他感到难为情,就把军队驻扎到了朱仙镇。元廷于是让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取代帖木儿当镇压红巾军的总兵,帖木儿直接被调回了京师,但还是当御史大夫。
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屡战屡胜,威震元廷。北方红巾军首义成功并抗击元军的围剿,为全国各地不满元朝统治的广大劳苦大众树立了榜样,也鼓舞着南方的人们拿起武器投入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蕲黄徐寿辉,北锁布王三、南锁孟海马,徐州芝麻李,濠州郭子兴等纷纷起义响应,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全面展开。刘铁骨也在对战也先帖木儿的过程中立了战功,被刘福通提拔为一个军队头目,他对元朝统治充满了仇恨,他将在抗元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可是他却不知道,他的参军行为,给钟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刘铁骨离开家北上从军这件事,马上在赵家湾里传扬开了,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而这件事也传到了地主赵善民的耳朵里。刘铁骨参加红巾军这件事,那是非常严重的呀,往大了说,那是谋反啊。赵善民虽然为人心地善良,但是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他于是决定,要跟刘铁骨彻底的划清界线,连他的亲戚朋友,一律不打交道,免得将来东窗事发,自己会受到牵连。赵善民在心里一盘算,坏了,自己家里就有一个佣人钟焚,平时跟刘铁骨走得还蛮近,他要是被刘铁骨给策反了,自己不得跟着砍脑袋呀。赵善民越想越生气,于是把管家李选修拉过来商量对策。
李选修是这么跟赵善民说的:“老爷,不如咱把他轰出去得了?”
赵善民连忙挥着手说道:“这样万万不可。这个钟焚可是钟守成介绍来的呀,钟守成家就是个扶不起的烂摊子,那是个极其贫困的贫困户呀。但考虑到钟守成是我的发小,我这样把钟焚轰走,那就是不给钟守成面子,况且这也有损我善良的名声,所以说我们千万不可以直接把他轰走呀。”
李选修眨了眨眼睛,说道:“那咱找个理由,间接的把他赶走好了。”
赵善民点点头,说道:“嗯,这可是你说的啊。三个月以后,我不想看到他还在赵府里面了。”
李选修离开赵善民以后,就开始想辄了。既要把他赶走,由于间接的,李选修觉得这可有些难办。钟焚这孩子呀,话虽然少点,嘴虽然笨点,但平时干活蛮利索的,也没有什么茬可找,李管家不禁急得有些抓耳挠腮。
李选修正在着急,突然看到钟焚拿着扫把在院子里扫地,于是把钟焚叫了过来,对他说道:“钟焚,在扫地呢?”
钟焚冲李选修笑了笑,说道:“李管家好。”
李管家对钟焚说道:“扫地,就要好好地扫,要扫得一尘不染。”
钟焚回答道:“是”
李选修走了一段距离,突然想到一个主意,打算刁难钟焚一下,于是转过身来,对钟焚说道:“钟焚,地不用扫了,你今天去给我磨20担豆子。”
钟焚问道:“磨20担豆子?我们家平时自己吃再加上拿去卖,一天总共也只需要10担豆子,怎么今天要磨这么多?”
李选修说道:“叫你磨你就磨,哪这么多废话?”
钟焚又问道:“家里不是有专门磨都子的工人吗?”
李选修说道:“他,他,他……他今天休息了,你最好老老实实地把豆子磨完,不要偷懒,明天早上我可是要来检查,看你完成了没有。”李选修抬头看了看日上三竿的太阳,心里盘算着,要是他没磨完,就把他赶走。
钟焚来到磨房,马不停蹄的在那里推碾磨豆,一直磨到吃晚饭的时候,也只磨了五六担豆。钟焚眼看着天已经黑下来了,于是回家把自己的五个兄弟都叫过来帮忙,终于在第二天鸡叫以前,把20担豆给磨完了。
李选修来检查的时候,看到钟焚把豆都给磨完了,可把这个李管家给气坏了,对钟焚说道:“你居然作弊,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钟焚说道:“你只是说让我把20担豆子磨完,又没有说只能我一个人磨。”
李选修说道:“好,好,这笔账我慢慢在跟你算。村东头有20亩地,你在五天内去把它犁完,要是犁不完就不要再回来了。”
钟焚说道:“现在刚开春,地上的土都还冻着呢,一下犁这么多地干什么?”
李选修说道:“叫你犁你就犁,问这么多干什么?还有,我警告你,这次要一个人独立完成,不准再找别人帮忙,你可给我听清楚了。”
钟焚问道:“为什么呢?”
李选修说道:“我,我,我……我想考验你。”
钟焚赶着家里的老牛,起早贪黑地犁,终于在五天之内,把20亩地都给犁完了。
李选修来检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阴谋又没有成功,他于是想出了第三个主意:“钟焚啊,后院里要盖一所房子,你在十天内给我盖出来,盖不完就别再来赵家了。”
钟焚这次什么也没问,赶紧跑到村里的一个老砌匠家学习盖房的技术。和灰的时候沙吹了他的脸,堆墙的时候石刮了他的背,为了按时完工,钟焚熬红了双眼。终于,十天以后,他把后院的那座小房子,给盖出来了。
当李选修看到钟焚盖出了的这所房子,惊讶地一时说不出话来。愣了半晌,他才对钟焚说道:“钟焚啊,后山有人在采石灰,是我家亲戚开的,你明天就到哪儿去做事吧,不要再来烦我了。”
钟焚抓着李选修的手对他说道:“李管家,求你不要赶我走。我哪里做的不好,你跟我说,我可以改。”
李选修哭丧着脸,对钟焚说道:“钟焚啊,你就行行好吧,算是我求你了,明天不要再来赵家了。我们这儿庙小,留不下你这尊大佛。”
钟焚听从了李选修的建议,来到了后山的矿场,当了一名石灰工。用来煅烧石灰的矿石,需要从山上的岩石中开采下来,然而当时火器还没有广泛运用,采矿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主要生产石灰的矿石主要都是靠人工来开凿。当一群绑在一根颤颤巍巍的绳子上,在悬崖峭壁上用铁锤铁凿敲击岩石,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到后山矿场来做事,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在后山这个安全生产不达标的小矿场里,每年都会有几个人摔伤,摔残或摔死,矿场长李必修在钟焚刚来这的时候就已经跟他讲过了一系列发生在这里的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李必修问钟焚是否还愿意留下来,钟焚却点了点头。他现在非常缺钱,母亲的药罐一天也断不得,兵荒马乱的世道种田收的租子又高;二哥钟淳结婚时从贺七爷那借的80吊钱还没有还,追债的人天天往家里跑;一大家子人的日常用度全靠父亲一人在操持,自己能帮补一些,还是应当多帮补一些,就这样,钟焚留在了后山的这个小矿场,然而他在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当石灰石从山上开采下来的时候,在山下会有一些人把这些碎石用箩筐收集起来,然后运到石灰窑中。石灰在这里用柴火和炭进行煅烧。火候足后,石头就会变脆,然后放在空气中会慢慢风化成粉末,就成了石灰。钟焚刚到矿场里搬石灰的时候,手背石灰烙的生疼,后来做的时间久了,渐渐习惯了石灰的烈性,才不再被石灰烧伤。与钟焚一起做事的有个人叫老郑,他每天都笑呵呵的,虽然他也曾被石灰咬伤,他有个儿子,考上了秀才,在家里教书,却总是考不上举人,老郑说他要在这里好好工作,一定要供他的儿子考上举人。钟焚觉得他很伟大,因为他是在为梦想而工作;但钟焚有时候又觉得他很可悲,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钟焚有一次差点就从悬崖上掉下去了,幸好有个人拉了他一把,这才救了他一命。可是非常遗憾的是,在救他的过程中,他们一条绳子上的另外一个人,却一不小心掉到了山下,摔成了粉碎性骨折。有时候钟焚在想,是自己亏欠了那个人一条命,但是钟焚想要去弥补的时候,却又感到无能为力。钟焚经常会买一篮水果去看往这个人,可是看得出来,这个人其实一点都不怪钟焚,而他家的几个孩子,却跑到钟焚身边来了,问他要水果吃。
就在钟焚以为,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了,将会在这个石灰场里一直待下去的时候,南方的农民起义却打破了这个地方的平静,闯进了他的生活。至正十一年八月,芝麻李与社长赵君用、樵夫老彭及其子彭早住等“烧香聚众”在萧县起义(今安徽北部),随后攻占徐州(今江苏北部);至正十二年二月,郭子兴与农民出身的孙某、俞某、鲁某、潘某四人在定远起兵(今安徽东部),随后占领濠州(今安徽凤阳),安徽境内人心浮动。矿场里的工人受到战火的煽动,打大多数都罢工参加了义军,矿场停产,钟焚不愿意加入叛军,于是失业回家。在这个兵慌马乱的年代里,钟焚一直记得自己和那个活了几千年的白胡子老人在梦中的对话,谨遵着他要一生克己奉公的教诲,而现在钟焚眼中的公,就是自己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就是自己这个烽烟四起的大元国。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钟焚是不愿意加入任何一股势力,假如非要他加入一个军队,他也会选择加入元朝,因为这才是他眼中的正统。可是命运有时却会跟我们想得完全不一样,不禁让人感叹造化弄人,钟焚在阴差阳错中,还是被卷入到了军队之中,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他却没有成为一名元兵。
钟焚从矿场回家以后,听说村里的江宇要到高邮盐场去上工,为了生活,钟焚于是随他一起来到了江苏。这是钟焚从出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江宇跟钟焚讲了许多发生在外乡的有趣故事,钟焚听得很认真;江宇给了钟焚一包桔子,钟焚一直舍不得吃,后来把桔子放得都焉了,钟焚又舍不得丢。奔波了十几天以后,钟焚终于来到了高邮盐场,并和江宇一样,成了这里的一名运盐工,然而由于当时官府的横征暴敛,钟焚在这里的收入还是很微薄的,并不比在矿场中强到哪去。东南沿海一带,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以后,原本千倾良田都变成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每当台风来临的时候,钟焚他们就不用去上工,钟焚闲下来以后,就特别想给家里的人写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现在过得很好,但是他又不会写字,因此只好把想说的话门在心里。钟焚在盐场遇到了一个比较胖的女孩小萍,小萍每天会往盐场送一些新鲜蔬菜,如果看到钟焚,她还会跟钟焚说会儿话,盐场里的工人撞见了就会拿钟焚和小萍取笑,小萍也比较放得开,并不介意,可是后来小萍就再也没有来送蔬菜了,听人说是她出嫁了,虽然以后还有人往盐场来送菜,可是钟焚再也吃不出小萍送来的蔬菜那种可口的味道。今后的日子里,不仅小萍没有了,而且钟焚还发现,原来盐场里的日子也不太平了。
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与壮士李伯升等十七名胆大的盐民,打死盐警邱义,发动“十八条扁担起义”。盐警是在盐场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的,钟焚所在的盐场也有盐警,盐警欺负盐民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钟焚刚来的时候,也受到盐警的敲诈,钟焚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钱的保命吊坠都给他了,但是钟焚并不觉得遗憾,谁让自己要有求于人呢,以后还得和他一起工作不是;别说,盐警收完吊坠以后,还真就没有再为难钟焚了,以后有什么好差事,还尽量照顾钟焚。所以说,钟焚觉得,张士诚等人为了一点私人恩怨打死盐差,并铤而走险地去发动叛乱,做这种事有些不值当,太危险,搞不好连自己的小命都没有了。而张士诚等人敢于发动起义,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至正八年,已有浙东的方国珍率先起义抗元;至正十一年四月,河北河南有韩山童、刘福通组织白莲教起义;五月,天完政权的徐寿辉、彭莹玉在湖北蕲黄起义;八月,安徽境内的芝麻李在徐州起义;十一月,北琐红军王权(又称布王三)在河南南阳起义;至正十一年正月,南琐红军孟海马在湖北襄阳起义;二月,安徽境内的郭子仪在濠州起义,大元政权至此已经全面崩溃,天下大乱了。以前,盐场的盐警欺负盐民,大家只好忍气吞声,现在连盐警们赖以生存的靠山大元政权都已经朝不保夕了,谁还会继续容忍这些盐警们作恶多端,为虎作伥呢?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打败这些元廷的走狗,然后摧毁元朝的腐朽统治。
张士诚青年的时候靠子承父业和走私私盐的关系,成了泰州(今江苏中部)一带的小富之人,但是他却并不恃财傲物,而是仗义疏财,广结天下英豪之士,著名的文学家施耐庵、罗贯中都曾是他手下的幕僚,当地的老百姓也给他送上了“及时雨”的称号。张士诚的好名声在老百姓中间可谓是有口皆碑,江苏其他盐场里的工人生活也是极其艰辛,对元朝苦大仇深,见有人带头挑事,纷纷前来张士诚起义,百多人聚集一起,一下子就“攻克”了泰州。接着,他们又攻破兴化,人数发展到一万多人。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曾招降他们,后来又委任张士诚当“万户”,但张士诚后来以诈降之计杀死了知府李齐,并偷袭占据了高邮。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称王建元,建立大周政权;然而树大招风,这年九月,大元朝的丞相脱脱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董督总兵、领兵大小官将,号称百万大军来攻;十一月,元军抵高邮,把高邮团团围住,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对抗元军,张士诚在江苏境内广招义兵,高邮盐场里的工人们也跃跃欲试,盐场停产。要说钟焚的运气,还真是有点背,上次在矿场里面,矿场卷入战乱,钟焚不愿意参战,结果失业回家;这次来到盐场,想不到又卷入了战乱,钟焚依然是不愿意参加战争的,可是这次他却不好回家,因为他的家现在与他远隔千里之遥;而一旦离开盐场,他将会没有生计;并且盐场里的工人都拉他去参加义军,至少参军还可以混口饭吃;而且江宇也已经参军了,想要和他一起并肩闯天下。为了生存,钟焚放弃了他自己眼中高贵的良心和白胡子老头教导他的仁义道德,成了张士诚手下的一个兵。
然而钟焚这种混吃混喝的心态并没有让他为张士诚的军队增色多少,当脱脱领导的军队与张士诚对战的时候,士诚大败,退入城中不出。元军分兵,连破破六合、盐城、兴化等地,高邮城里的文臣武将们每天都在讨论对元朝投降的事。钟焚的内心现在非常矛盾,以前他的眼中,一直以元朝为正统,他只忠于元朝;现在加入了张士诚,他又以张士诚为正统,只忠于张士诚;有朝一日,张士诚对元朝投降了,他又该忠于谁呢?
然而让钟焚担心的事总算没有发生。这时候,远在京师的中书右丞哈麻为了争夺权力,乘机奏劾脱脱和也先帖木儿(脱脱之弟)的罪行,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安置淮安路。诏书到达军营,“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竟不战自溃。
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元军丧失了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