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太观主一百五十高龄,也是其他宫观道士所不及的。其他宫观里面,道士年岁再长,能达到一百零几岁算很不错的了。
因此在茅山道士里面流传说:要香火,到两万;要修行,清远观。
两万即万福宫和万宁宫。
在清远观,崔乾领着佟亚新与樊梨花见过了观主欧阳纬与两位师兄,便领着两人前往炼药房,开始着手给佟亚新炼制聚气丹。
佟亚新在见到八十多岁的观主欧阳纬时,有些惊讶。原以为会见到一个道风瘦骨的老者,那知出现在眼前的人,看上去只有四十来岁的样子,没有蓄胡须,好像比崔乾还显得年轻些。崔乾也只有四十来岁,但是下巴挂着一撇山羊胡须,配上道士服,看上去是典型的仙风道骨,
茅山道教的修炼方法,还能驻颜有术?怎么崔乾和他的两个师兄弟,没有显得更年轻?是师傅没教,还是他们没修炼到家?佟亚新在胡思乱想。
一旁的樊梨花,盯着欧阳观主的面孔,一脸不相信的情形,怀疑对方是不是故意报大了年龄。
观主欧阳纬,是崔乾的师傅,年龄是真实的。
清远观道士取名字是按照字辈来取的,即姓氏加本字辈的那个字。从太观主开始,字辈是:
经纬乾坤,****。
如果遇到师兄弟同姓,取名时再加一个别的字,以便区别。
在炼药房,佟亚新没有看到仙侠小说里面描写的,古朴久远的青铜药鼎啊之类的,倒是看到一系列摆放整齐有序的玻璃瓶啊、橡皮管啊、不锈钢桶啊、蒸锅啊之类的,还有粉碎机、电烤箱、微波炉这些电气设备,与其说是炼药房,不如说是现代加工作坊。
崔乾的两个弟子马坤和吴坤,将各自扛来的大袋子放到地上,里面是从观里药材房领来的普通药材。崔乾自己则捧着个上了锁的樟木箱,里面是从药材库领的一些比较贵重的材料。
据崔乾说,为了领这些药材,包括一些珍稀贵重材料,向观里足足缴纳了三十万元。炼药房的使用费,缴纳了两万元。
为了节省开支,增加收入,清远观学着世俗界的企业管理方法,对炼药采取类似于承包经营的方式,即自己负责销售,自己承担成本费用与销售费用,缴纳材料费用、炼药房使用费和自己支出的销售费用以后,盈亏自负。
如果盈利,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上缴观里,其余的归承包者所有。其实,领取材料时,观里已经赚取了一部分利润。
承包者若是愿意再多给观里上缴,多出的金额属于承包者的捐献,将在观里的功德簿上给予记载。
如果亏损,一切由承包者承担,观里不承担亏损金额。
催乾作为观里的化主,带头接受了承包方案。
今天领取的材料,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这次炼药的需要,只是还缺一种很重要的材料——仙石乳浆。
该材料市面上根本买不到,仅在茅山仙石观的仙石洞里面独有。
整个茅山,仅在仙石洞有两块很大的橘红色的仙石。其中一块大仙石上有一条两尺见长的缝隙,缝隙下不知何年开始,凿有一个六寸见方的小小池子。缝隙中缓缓流出橘红色的浆液,储存在这个小小的池子里。
每年流出的桔红浆液,数量不多,因此非常珍惜。
茅山各宫观炼制丹药需要仙石乳浆的,必须到仙石观去求购,免费供应是不可能的。
佟亚新和樊梨花跟着崔乾,来到了茅山另一个位处偏僻地的仙石观。当崔乾提出求购仙石乳浆时,掌管库房的道士,眼帘微微下垂,略带歉意表情的说道:
“实在抱歉,由于不知什么原因,几个月以来,乳浆池停止流出仙石乳浆,池子已经干涸,没有货供应了。”
“什么?没有仙石乳浆了?”崔乾一听没有仙石乳浆,急了,一拍大腿,道,“糟了,坏我的大事了,我要炼制聚气丹,没有仙石乳浆怎么成啊!”
“你找找其他替代材料吧,”库房道士说道,“比如黄石洞的黄石乳浆,好像也可以作为炼制聚气丹的材料。”
听过库房道士的介绍,崔乾抬手摇动,道:“黄石乳浆?不行不行!我试过,炼制延寿回春丹勉强还可以,炼制聚气丹绝对不行!”
佟亚新见这里没有仙石乳浆,不能炼制聚气丹,也有些着急,向崔乾问道:“其他地方有不有类似于仙石乳浆的材料?”
崔乾听后摇头回道:“没有,全国只有这里有这种东西。”说完,转向库房道士,不甘心的继续打探:
“你们应该还有些留给自己用的存货吧,我加一倍的价钱来买!不要多少,只要八十毫升就够了!”
“这个……”库房道士面露难色,好像有什么不便说出来。
崔乾到底是云游道士,见过世间百像,知道如何应付,转身走到一个转角处,从衣兜里拿出一个信封,再塞进一打百元钞票,回身来到库房道士身旁,悄悄放进他的办公桌里。
库房道士装作没看见,拿起一个账本装模作样的看着,余光却在瞄着崔乾的动作。
这一切做完以后,崔乾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道:“你就帮我想想办法吧,这批聚气丹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的仙石乳浆了。”
库房道士眼睛离开账本,勉为其难的说道:“你炼制聚气丹需要仙石乳浆,我晓得你很着急。这样吧,存货是有一点点,那是我们观里留给自己用的。要卖出去,必须经过观主同意才可以。要不你找下文观主,他今天在观里没有出去。过几天他要去省道教协会开会,你就找不到人了。”
“好,多谢了!我这就去找文观主!”崔乾向库房道士致过谢,领着佟亚新与樊梨花走出库房,去找仙石观的观主。
穿过一条走廊,转过几个房间,他们来到了观主办事房。
文观主,全名文纬常,六十来岁,长得略胖,纬字辈的,与清远观的欧阳观主同辈。由于观里有同为文姓的道士,因此在字辈后面加了个“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