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的坡度越来越大,越爬越吃力。
樊梨花背着一袋米,累得不行,坐下来玉胸大起大伏,喘着粗气,说道:“哎哟,累死我了!我说老二,就不能呆在地下洞口那里呀,爬这么高,你要累死我啊!”
佟亚新看着樊梨花,嘴角勾起不明显的笑意:这死妮子,越来越不像话,居然叫帮主为老二了。不过也没有大错,如果说在青山帮我是老大,那么佟逸林就是老二。
“大家歇会儿吧!”招呼过几人休息,佟逸林看着樊梨花说道:“呆在底下洞口省力是省力,但是那里太潮湿,呆久了会得风湿病,你和大哥,不想在这里得个风湿关节炎再出去吧?”
“嗯!”听这么一说,樊梨花只得无奈的哼一声,表示没有脾气的接受这一事实。
利用几人休息,佟逸林继续介绍道:“上面洞口那里,既不潮湿,又宽敞,又通风,视野开阔,可以看很远,呆在那里比在下面舒服多了。”
歇过了,缓过劲,几人站起来,继续上爬。
背负着物品,经过吃力攀爬,终于到达洞的顶部。
哇,这里真的很开阔!
几人看到,顶部这里,有一个二三十米宽的洞内大厅,大厅比较平展,便于布置摆设,要砌个的炉灶什么的也很方便,摆几块石头做桌椅板凳,也有的是地方。
从大厅向外看去,是茫茫山野,景色宜人。
简单布置了一下,几人坐在石块上,聊了起来。
佟亚新望着佟逸林说道:“我有个预感,这几天会有人来宿舍区找事情,这两天你们最好找个新的落脚地,大家尽快全部搬走。”
“哦?估计是些什么人?”佟逸林问道。既然佟亚新说有人来找事,大家不会怀疑,只是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以前最大的麻烦是礌石帮,现在礌石帮的人已经服服帖帖,还有谁敢来青山帮找事呢?
“我一下也说不准,只是有这个感觉。大家还是早点搬开为好。”佟亚新微微笑了笑,不是很确定的回答。
“好,既然大哥有这个感觉,我们就不要疏忽大意。”佟逸林认真思索着,似乎他也感觉到了将发生什么麻烦似的,说道,“回去我就安排人找新地方,争取三天内大家全部都搬走!”
继续聊了一阵后,佟逸林与佟建桥离开了山洞,留下樊梨花陪着佟亚新。离开前,佟逸林说,他或者老三佟建桥,会定期送些食品过来,并嘱咐樊梨花要好好照顾佟亚新。
老二老三走后,佟亚新拿出崔乾的修真笔记本,打开来,再次阅读有关九转回生丹的内容。
樊梨花靠在他身边坐下,揽着他的腰,头部轻轻的靠在他的肩上。樊梨花感觉到,现在真的是进入了两个人的世界,没有其他的人打扰,一种静静地、朦朦胧胧的幸福感,在心间流淌。
佟亚新则觉得,被樊梨花温柔的揽着腰身阅读,其意境应该与古代的“红袖添香”差不多。
再次仔细阅读了笔记本有关内容以后,佟亚新让樊梨花把地铺摊好,他要开始入静修炼了。
“又要修炼了!”樊梨花嘟起嘴不满的说了句,但还是听话的站起身,开始忙活摊地铺的事情。她心里也知道,佟亚新之所以要找没人打扰的地方,不就是为了像那些道士、和尚那样,盘起腿坐在那里,跟个死人样的一动不动?
果然,地铺摆弄好以后,佟亚新过来,脱掉鞋子上去,就打起了盘坐。
“也许只要几个小时,也许要几天,如果我长时间不睁开眼睛,你可以叫我两声,或者轻轻推推肩膀试试。”佟亚新闭上眼睛一会,又睁开眼睛,望着一边的樊梨花交待几句。
毕竟没有经历过主动去魂界的事,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时间要多长,也许确实需要别人的呼唤才能回来也不一定,所以向樊梨花做了这样的交待。
樊梨花感觉这有些怪怪的,不知回答什么好,所以就瞪大美眼看着佟亚新,点两下头,表示听到了。
闭上眼睛,佟亚新开始渐渐的入静。
严格的说,“入静”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不说难于上青天,也难于徒手攀登悬崖峭壁。
刚开始想入净,脑瓜子里什么都静不下来,以前那些个生活经历,在脑海里一一重新出现,包括以前被提审时挨打,包括后来不怕他们了,自由穿出看守所;还包括樊梨花的一些举动,航布朗当的,全在脑海里涌现,没办法入静。
不过还好,崔乾的笔记本里面,有说到修炼时应该怎样入静的一些体会。这些珍贵的秘籍资料,给佟亚新尽快入静,提供了方法上的帮助。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佟亚新脑海渐渐空旷起来,逐渐的进入了较好的入静状态。
在道家,这叫初见空明;在佛家,叫未到地定。
再过了约两个小时,腹内出现闷雷般的响声。那可能是气机发动的声音,也可能就是肠鸣,被放大了感觉而已。
闷雷响了约几分钟后,渐渐平息下来,感觉身内身外,空空荡荡,朦朦胧胧。
此时的樊梨花,用一块大石块当做桌子,小石头当凳子,桌子上面放一个笔记本,在那里抄笔记。这是佟亚新特地给她安排的任务,一是可以将崔乾的笔记再抄录一本下来,以便将原笔记本还回去;二是让樊梨花有事情做,免得坐在洞里发呆时间难熬。
下午太阳偏西比较多了,樊梨花停止抄笔记,抓紧时间在石块搭起的简易灶台上,生火做饭。
话说崔乾那边。
他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揣在胸口里的九转回生丹不见了,当即脸都绿了。虽然这两颗丹药是自己返回茅山清远观亲手炼制的,可药材是花了大代价,到多家道观才凑集起来的。药材费用加上炼丹炉租用费,合计花去了三百万元。
茅山,道教胜地之一,道观诸多,曾号称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
清远观,在茅山道观群里面,属于规模较小、位置最偏僻的,真如其名,又远又冷清。
由于不在主要的旅游路线上,加之规模不是很大,里面的神像也是破旧不堪,因此香客不多,香火不旺,一干道士吃饭都成了问题。
因此,解决吃饭问题这个责任,就光荣的落在了观里挂执事之名,任五主之一“化主”的崔乾身上。
化主的职责,是“导引贤良,开化福善”。但在崔乾身上,主要就是外出化缘,多多化来财源,让观里道士们有吃有喝,不要被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