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三人在高铁车厢里一开口就差点吵起来,孔子又差点暴露身份,招惹别的乘客纷纷往这边看。不过还好,三个人都意识到了,马上都放低了声音,由原来急头白脸改成了嘀嘀咕咕。周公像是带着点情绪,总是想对孔子发脾气,孔子也只好忍气吞声,谁叫人家是祖宗呢?周公提出的要面子的问题,这面子该不该要、该不该去争呢?只听周公说道,面子是你的,不是别人给的,别人想给他也得有呀?他也得给得起呀。相互之间弄得客客气气,就算是都有面子了?这叫撑面子!是吃饱了撑的!不是这么回事。自己死要面子,还说是为了尊重别人,这就叫不独立,是意识不独立,导致了各方面都独立不起来。这下好了,你把理由弄得这么光鲜,没人敢不照着做呀,结果就是都去撑这个面子,都变得虚伪和不实在。你现在又过来说都像叫花子怎么怎么回事,这不就又到了另一个极端?如果都独立起来,做自己的事,也不去干扰别人,哪还会有面子这回事儿?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面子也是我做主,不需要跟别人面子,也不需要别人给面子,更不需要看别人面子。儒家的中庸其实毫无意义。
孔子一听,脸立该就变紫了,像要发作的样子。高文化看着两个老头这么较着劲,就赶紧截过话头试探着说道,其实我个人认为,中庸不过是儒家为了推托找的一个托词。听着好听,其实等于没说。中庸的标准是什么?从古到今都找不到一个标准答案,有的说中庸就是合适;有的说中庸就是不偏不倚,但也绝对不是居中;还有的说中庸就是跟着领导走,领导叫干啥就干啥,这就毫无底线可言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站在不同的角度又会有不同的标准。想把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的人、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需求的人圈定在一个标准上确实很难,更何况世事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林林总总,怎么可能找到一个标准?找标准的思路就是错的,就不该去找什么标准,这是方向性的错误。虽然不知道中庸的标准,但知道中庸绝对不是走极端,这也不错呀,但结果就奇怪了。提倡中庸好吧?结果却是不左就右,偏偏都是走极端;提倡做君子好吧?却导致伪君子满天飞;我泱泱大国也不错吧,结果不堪一击。还是人家太方集团有创意,“中学良道,西学优术,以道御术,中西合璧”。不讲标准,只讲修养;不讲懂不懂,只讲读了没有。这多好!不搞目标教学,只做无为而治,结果就无不治了。
听了高文化这一顿白活,孔子发现三个人有两个人都对中庸有意见,二比一,他也就没那么大脾气了,是得好好想想了。高文化停了停,见周公和孔子两个人都不说话。想这俩老头,还真动气了,只好接着往下说。老中医水平高不高,可能讲不出个标准答案,但是疑难杂症难不住他。起死回生不敢说,但妙手回春还是不在话下的;西医高明不高明,虽说庸医不少,但是确实能做到起死回生,这你不能不服。
高文化又停了停,见两人还是不说话,就只好再往下说。导弹好不好,但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凭中庸理论,一千年卫星也上不了天。但是卫星上天,有些活儿也不是所有现代机械都可以包打一切的,《大国工匠》里不就介绍了这方面的人才了吗?不用机械,手一摸就知道合不合格,这和老中医是一个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太方集团推崇的工匠精神不是没有道理,只有中西合璧才是硬道理。
周公这时才慢慢开了口,你看人家小高,不走极端,能分析个中原因。咱两个都犯了老毛病,我是急火攻心,操之过急,脾气就有点大,还不会全盘考虑。你老孔是不左就右,完全不知道……不知道……全盘考虑。
周公说着说着自己先笑了,考虑用词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孔子也跟着笑起来。一时紧张的空气马上又缓和了。高文化看着也开心了起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特点,一会儿急眼,一会儿又啥事没有,真是老小孩儿。他们会争出个什么结果呢?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