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自从周公带着孔子穿越刚到二十一世纪寻找所谓的代言人以来,先在云台山和一个叫高文化的草根文人又是清谈,又是访友,后来竟然又搞起了一次回穿,也就是又穿越到了古代。让高文化懵懵懂懂就这么古今也走了一遭,最后在云台山百家岩寺前,面对初升的朝阳,发了一顿感慨。不管怎么说,儒学,从古到今也算是风光无限了。不管是先秦儒学还是后儒家思想,总之都与孔子有着关系,再往前推,周公也脱不了干系,换句话说,这也都是我华夏民族的精神遗产。功也罢,过也罢,一切都成了过去。周公和孔子来可不是来复习历史的,目的还是要为子孙后代的将来着想。这不,高文化一再提出的独立和自由思想也算是现代人对将来的一种展望吧,对不对、好不好暂且不提,周公和孔子要把讼卦做为首卦来改写《周易》的思想也是为了将来,两者说白了都是一回事,他们在百家岩寺前的这一顿谈论也算是完成了思想的统一。周易也好,儒学也罢,都有它各自的优点,还是那句话,没有优点,周朝不会走八百年,儒学也不会陪伴华夏两千多年。到如今儒学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非也。
前面也说过,咱中国人爱走极端,虽然儒家思想持中庸态度,但是中国人却没有真正把握中庸理念,总是喜欢走极端,非左即右。有句电视剧台词是“中国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得很到位。中国人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闭门造车后,一声炮响,国门被打开,人们才突然发现,自己与境外的世界竟然格格不入。人们纷纷抨击儒家思想是吃人的礼教,要打倒孔家店,当然,孔家店被打倒了,利用儒学统治民众的皇帝也被推翻了,从此国人又开始了漫长的跋涉,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追寻,新中国诞生了。从此中国人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中国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是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何等维艰?看看吧,二十一世纪,中国抓出了多少贪官。从朱**反腐倡廉到习**查出一个处理一个,可以看出,虽然皇帝被打倒了,但是一个地方的“皇帝”、一个小区域的“皇帝”、甚至一个单位的“皇帝”,却在平安的大环境下如野草一般冒了出来。大官何以能贪?小官何以能巨贪?浸淫在国人骨髓里的那些臭毛病却不是一下子就会被剔除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也为小可我的说辞作了注解。再看看历史,中国历史上又有多少贪官污吏呢?怎么杀都杀不完?真像是野草,春风一来,又是一大片。那么“儒学”还需要弘扬吗?《周易》还需要修改吗?
其实,在上卷里就说过,《易经》做为一部经典,在以后的历史中曾被无数次修改、演义,到如今早已面目前非。这也是小可我不愿意看《易传》的主要原因。《易经》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两种,义理派主要是儒家的理论,以人的心性、道德为主旨,但并不是欧洲心理学的面貌。道德学说是一种主张,而心理学则是对人之实际精神状况的深入探索,两者不是一回事。对于道德学说,我们要考虑的是正确与否,而对于心理探索,我们要考虑的则是真实与否。所以两者不能混淆。我们现在不说心理探索,只说道德学说。无论道德学说是否正确,都应该意识到道德学说本身并非易经,而是易经的道德延伸,这是应该弄清楚的。作为宇宙论的“周易”才是人的道德、心理的本源。既然“周易”可以延伸出儒家式的道德学说,当然也可以延伸出别的种类的道德学说。这就是小可我对《易传》搁置存疑的主要原因。而作为象数派的《周易》,才是宇宙论本身,也才是《易经》本身。所以小可我认为象数派易经是本、是主、是干,而义理派易经或者别的什么派易经都是末、是延伸、是支。对于事件预测方面的研究、心理学方面的延伸、道德学说方面的延伸,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这方面小可我也没有个主意,还是留给大神们自己研究吧。
但是我要举个例子,中国医学理论源于象数而非义理,这是不容置疑的,人命关天不容玄辩。以“君子小人、潜龙勿用、飞龙在天、善易者不占”来医病,病人早死光光了,以“甲胆乙肝、乾头坤腹、五行平衡”来对症,当然妙手回春。
在先秦时期,有太多的门类、派别,都在《周易》上做过文章,相信也都曾有过恢宏的巨著,甚至在《周易》前也会有过更早期的精神遗产,只不过周一统后,与《周易》不太融合的思想理论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比如,阴阳家们的五行生克论,直接挑战周时的“君权神授”观,当然不能存在了,这在上卷也作过一些交待。还有,汉朝时被董仲舒摇唇鼓舌直接导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又有多少历史典籍短命夭折,更早的“连山易”和“归藏易”不见了踪影可做为这方面的思考。先秦时的阴阳五行生克论借助道家时隐时现,就像一个叫花子,弄的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都不认识自己了。能留存下来的,这还算好的,尽管也面目全非,但终究有一个影子可以让我们一睹其尊容。那就让我们随着周公、孔子和高文化一起去再做一次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