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孔子向丰万礼提出预测准不准的问题,高文化先插了一句,说什么准也有理,不准也有理。孔子当然还是想听听丰万礼的意见。只听丰万礼说道,小高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我有另外的理解。一般人来算命、预测、起卦,都要先看一看算命师算的准不准,八字批的和实际是不是能对得上,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常人也就罢了,预测师再瞄准这样的目标就不对了,他们是不能瞄准“准不准”这个目标的。不会都准,也不会都不准,更不可能都准。因为命理里面的一个字代表的意思太多了,你知道应该取哪一个?如果按准不准来评判,会误导很多人。事情出来了去套的话,都能套得上,但是事前去预测,必定有说不准的。命理研究只研究方向,不指具体事,这是本意,何况社会在发展,什么事情也都在变化。现在有电脑,过去有吗?现在有快递,过去有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人们的心理需求是不变的,那就是趋吉避凶。所以简单说就是吉与凶的问题,再往细里说就是哪个方向吉,哪个方向凶;怎样能趋吉,怎样能避凶。有些预测师可能会根据经验比较准确地说出具体事的吉与凶,这也不稀奇。这一行毕竟是有经验可循的,熟还能生巧呢,对不对?就像技工一样,有经验的技工一看就知道机器哪里出了问题,根本不需要仪器测量;还有医生,你一说病情,有经验的医生就知道哪里出问题了,也不需要这个仪器那个仪器去检查。这就是经验,因为他见得太多了。但预测师是不能把这个当作方向的,因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经验到了,自然八就不离十,经验不到,老想着准不准,就偏离了方向,这样会误入歧途的,就会堕落成江湖骗子,也会给社会起负作用。但有些命理师之所以追求准不准这个目标,世人也以准不准来评判命理师,关键就在于实用性的引诱,命理师得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尤其需要注意这方面。世人不懂,咱们可不能不懂这个道理。
孔子脸上有了笑模样,追问一句,那丰先生的意思,四柱预测还是有道理的,还是可以准的了,就看预测师水平高不高了,对吗?他还是有点想找回点面子的想法。
丰万礼笑笑接着说,我不是说了吗?命理研究和周易卜算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迎合人的心理需求,旨在趋吉避凶。但是周易是在商末周初创造的,那时候没有皇帝,只有奴隶和奴隶主,社会结构相对单一的多。八百年后,皇帝出来了,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又经过四百年,儒家文化被独尊,享受了特权,其它学术都成了歪门邪道,社会结构就更不一样了。你们发现了没有,自从儒家文化被推崇以后,预测类的东西就纷纷登场。所以隋朝产生科举制度,唐朝发明四柱预测术,还有其它的诸如大六壬、小六壬,梅花易,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甚至后来的推背图等等,这么多的预测术的产生和儒家思想不是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历史没有做有关这方面的记录罢了,或者有这方面的记录,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在社会上流传,知道的人也就很寥寥。
丰万礼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这样一来,四柱预测就不可避免陷入了儒家文化的范畴。自古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四书五经,其中五经中的一经就是《易经》。笼统地说,《易经》、《周易》都是一回事,但在我的心里是有严格界限的。《易经》是统称,《周易》只指六十四卦,连《十易》都不含在内。原因就是尽可能保持《周易》的原汁原味。
高文化听到这里,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口中称道,英雄所见,完全相同。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丰万礼和常和宽吃惊地看了看高文化,又看看周公和孔子,那意思像是在问,这小子是不是在说胡话呀?
周公和孔子都点点头应道,确实如此,我们在来之前都交流过了。小高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见地的。
丰万礼不相信似地问道,那小高说说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关系。他还是有点不太相信。
高文化一听,我当是什么呢?就只好实话实说,我和世人的认识有点不太一样。孔子只是先秦儒学的代表,并不能让孔子做儒家文化的LOGO,相反,孔子的主张和后来的儒家文化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把汉以后的儒学称为后儒家文化。也就是说儒家文化应该分为先秦儒学和后儒家文化。类似于先生对《易经》的理解。
丰万礼听到这里,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激动地向高文化伸出双手,嘴里还一边说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高文化也赶紧站起来握住丰万礼的手说道,过奖了,老先生,咱们心有灵犀。两人的手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放开。
常和宽看到这种情景开玩笑道,你们真是相见恨晚呀!几个人一起又都笑了起来。丰万礼和高文化这才松开手,又重新落座,高文化说道,丰老先生请继续讲吧。
丰万礼激动地擦擦眼睛,然后才说道,好,好,好……一连说了几个好字。稍停片刻,丰万礼才开口讲话。
欲知丰万礼又会讲些什么理论,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