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师父说要住到柳阵里边去,我爸妈可是高兴坏了,我爸高兴的问道:“那杨大哥是不是准备在这长住了,以后不走了?”
杨老头点点头说到:“至少十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我觉得我爸妈听见师父不走了,俩人差点高兴的跳起来,他俩只关心师父的去就问题,却没人关心我以后要和师父住到一起的问题,看来我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很低啊。
师父说到:“丫头今天怎么样了。”
听到师父问我姐我妈赶紧说到:“今天小寒一直在睡觉,没有清醒的时候。”
师父看了看我姐说到:“弟妹今天晚上咱们就去把小寒的魂魄给喊回来,但是需要你的帮忙。”
我妈点头说到:“好的杨大哥需要我做什么你就直说。”
师父想了想说到:“我要把丫头的魂魄找到后,用弟妹的身体做容器把丫头带回家,我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我妈点了点头虽然她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师父说的话她听明白了,我爸因为心疼我妈说到:“杨大哥我可以吗?要不我去吧。”
听我爸这么说师父摇了摇头说到:“林老弟你不可以,因为魂魄属阴,而你身为男人阳气太重,所以你不合适,弟妹因为是丫头的母亲所以弟妹最合适。”
我妈听师父说完说到:“那就我去吧,咱们快吃饭吧,饭都做好了。”
一顿还算比较丰盛的晚饭,吃饭的气氛也比较融洽,在吃饭的时候我问师父到:“师父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鬼是怎么来的。”
师父放下手中筷子思索了一会说到:“鬼文化,商代的文化是帝王文化,而这种帝王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鬼文化”,在殷人心目中,一切都有各自的神,而天帝则是万物的主宰。
为了向这些神祈福,殷人绞尽脑汁,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祭祀神灵,与此相关的是宗庙的建筑和厚葬的风俗,都反映出殷商民族的强烈鬼神意识。
鬼这一子虚乌有却又无处不在的精神怪物,历久不衰,经世不灭,谈鬼、说鬼、论鬼、写鬼、信鬼、怕鬼、祭鬼、骂鬼、驱鬼、打鬼、斗鬼、斩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华独特的鬼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鬼也渐渐具有了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下产生苦难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误以为是鬼神在主宰着人间的贫富和祸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会力量加以神化,赋予“神权天授”的美名,剥削和压迫劳动阶级。
各种朴素的原始宗教也无法抗拒这种社会力量,许多宗教演变为****,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关于鬼文化由来已久,丰富的民间传说,再现了人类图腾崇拜的辉煌顶峰,宗教文化的史记,书写了人世间的因果报应,人生恶贯满盈的旅途,谱写着自相残杀的历史进程。
世间上又有多少人熟知那鬼文化的深切内涵,这也是宗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鬼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恐吓那杀人不眨眼的凶神恶煞之人,阴曹地府的油锅刀山也是专门用来收拾这人间的小人,
真正的鬼文化应归功于佛家的经典,孟婆汤、奈何桥、鬼门关,猛鬼判官、上刀山、下火海、分尸勾魂,不论哪一种阴间刑罚都会让你心惊胆颤,如何运用鬼文化来教育后人,才是和谐社会的真谛,使其善待世人,弘扬佛家文化之经典伟业,作恶多端必有报。”
听师父这么说我说到:“师父咱们不是属于道教吗?你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师父听我说完笑着说到:“承心咱们这一派,自古就是自成一派,从来没有帮派之分,对于各家的道术所长我们也要积极吸取,切记要取长避短,不可故步自封。”
师父接着说到:“这世人的沉迷,政客的荣耀宝座,官场的腐淫无度,恶霸的淫威,真正的唱响那人生贪婪的凯歌,人类呼唤鬼文化的再现,以震慑世人糜烂之心态,构建人类和平美好的繁荣世界。
鬼神无外乎是人对自身的不理解、对复杂的自然现象不理解、对具有社会和政治属性的宗教的本质不理解所生成的。
自从人类的意识形态中出现了鬼的概念后,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群众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政治斗争、经济建设以及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现象不得不注意到,通常中国人在鬼与神的选择中宁可信鬼而不信神,经常是在遇到灾难、冤屈、诬陷等事情时求鬼(主要是祖宗鬼)来帮助解决。
造成这种事实是我国特殊的文化积淀的结果。
首先,我国政治统治上的神太多了,我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时间都特别长,这样各帝王君侯按君权神授理论来讲都是神,帝王如此之多,神也就如此之多,多神亦无神,诸神在纷争中相互抵消化为乌有。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诸多的民族产生了诸多图腾神,这是每一个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多元化了就没有一元性,随意性了就没有专一性,多神了就等于无神。
再有,中国两千多年来是一个多教合流的国家,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儒教信奉孔子,佛教信奉释迦牟尼,道教信奉太上老君等等,多教并立,多神并排,没有哪个神能在九州占霸主地位。
我国诸神互争权势,互相攻讦,反而各损其威,于是鬼的地位便相应提高了,尤其是在众多鬼神中,有一种鬼是特殊的,这就是祖宗鬼。一般来说,人们对祖宗鬼的怀念和崇敬远胜过其他的鬼神。
这种状况,除了有牢固的血缘情结因素外,还有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人文条件,对祖先鬼的崇拜首先是服从了封建统治者超稳定统治的政治需要,其次是为了维系生命的继承财产和继承权利的需要,再此是满足和适应这些需要的复杂的心理需要。
这种“神追祖上”表现在对祭祀祖先的重视上,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话点破了祭鬼的要害所在,祭祀祖先实际上是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这种存在的权威。
说到底,组总归是在“正名”和宗法制度的旗帜下,在礼教缺礼、法律不法、民主无民、神灵失神的复杂社会背景下显示出其十分独特的地位来。
尽管是人创造了鬼,但鬼并没有服从于人,而是多与人为敌,加害于人的,数千年来,人鬼之争没有停息过,而人们对鬼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祭鬼、驱鬼、斗鬼和用鬼四个层次。祭鬼是鬼在主宰着人们;驱鬼则是人们的一种自卫本能;斗鬼则体现了人的力量和主动性;用鬼则完全是在驾驭鬼为人们服务了。而人们一切对鬼事的了解除了口头相传外就主要借助于鬼书了。
鬼书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这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及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之外,相当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鬼怪有其独特的诱惑力和鉴赏价值。
其一,鬼怪满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人的心理本能是好奇心强,这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鬼书则恰好能起到满足人的好奇心的作用,鬼书一般采用纪异、志怪、梦幻、想象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故事比较生动、曲折,富有感染力,以鬼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符合了文艺创作求新求异的发展规律,也就相互得以促进。
其二,鬼怪便于寄托归属作者的情思,在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下,大兴文字狱,人们很难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于是人们采用非人间的形式隐晦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抗争手段,因此上在繁多的鬼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谴责贪官污吏的、讥讽人情冷暖的、嘲笑世风淡薄的等等。
其三,鬼怪作品是人和社会的一面镜子,作者把人和社会的本质对象化在鬼怪之中,使人们在这些作品中能够观照自身,也观照到人间社会,瓮山逸士在给《斩鬼传》作的序中,就直白地写道:“若夫人而鬼矣,未鬼而为鬼,则不尽心人道,日趋鬼途,已非人类,焉得与安分化人之真鬼比?是必斩绝此等。”
可见,归属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而得到作者的青睐,一些有见识的作者也充分运用这些价值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对于中华的鬼文化来讲,其内容包罗万象,鬼的起源、社会属性、鬼书的大行其道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此外还涉及到大量其他的内容,诸如:鬼的分门别类、鬼的奇形怪貌、鬼的品行才情、鬼的居处所在、鬼的体制官阶等等。”
师父说到这把手里的碗放下,眼神迷离了起来,不知道想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