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济空醒了过来,脑海里也同时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声音。“这老头说的话不能听,他一个老糊涂知道什么”“老人家说的很对,我应该拿着这些珠宝去救济那些需要的人”“我都快饿死了,怎么救济别人”“以我的罪孽带来他人得到救赎,是功德无量啊”“什么功德无量,谁能看见我救人了,最后饿死的是自己”..........无休止的吵闹在济空的大脑里进行着一场大战,良知与向佛的心与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惜罪恶的两种想法针锋相对,济空的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他希望自己能够温饱,但是长久以来修佛向善的心让他感到那样不顾他人的罪恶带来的痛苦,或者说是一种恐惧,恐惧佛祖的惩戒。不过从他的纠结中我们可以明白,济空绝不是一个坏人,他所谓的罪恶不过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吃饱饭活下去,这不是他的错,试问哪一个能够吃饱饭的人愿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生呢,谁愿意承受心灵的煎熬与别人的咒骂呢。从这里说,济空的纠结是舍己救人还是舍人救己的矛盾,而不是善恶的矛盾。
“怎么,睡不着了吗年轻人”,老者的声音传来,使济空有些慌张,往常面对恶势力的济空从未慌张过,可是面对老者的善心却慌张了,从这里更可以说明济空的心是好的,坏人是不会害怕善良的。“是..是啊,老人家啊,睡不着了,您也...也是吗?”济空断断续续的回答到,并抬手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老人家没有作答,只是缓缓的从床上下来,摸着黑穿上衣服,他的衣服很破旧,但是很干净,虽然满是补丁,可是并不能掩盖老人家啊摄人的气势,这是正气的震慑。老人穿好衣服后径直向门口走去,“年轻人,跟我来”,老人平静的说道。济空轻声“啊”了一声便开始穿衣,穿好衣服后老人已经走的很远了,只能用微微的月光看到他那健壮的身影,济空赶忙向外追去,出门前还不经意的看了一眼他“偷”来的那些珠宝。
“老人家,你这腿脚很是利落啊,相比是行伍出身吧”济空追上老人后喘着粗气问着老者,老人并没有立即作答,过了不长的时间后便叹气道:“唉,以前的事情不提也罢”,“老人家,我们这是去哪里啊?”济空问道,老人转头严肃的对济空说:“你若信得过老夫便跟着我走,老夫断不会害你,若是信不过可立即转身离去。”“老人家严重了”,济空双手合十,露出他的断手,满含歉意的回答。老者听后转过头继续向前走去,济空赶忙跟上,生怕老人生气,看来这位老者的气概已经彻底折服了我们正义的化身济空,并成为来我们心目中新的正义化身,可是老者就一定没有过济空那样的不正义行为吗,谁也不知道他有过什么不正义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断定的是老者也一定有不正义的行为。
三月的北方,夜晚依然让人瑟瑟发抖,不过就算这样,一片石战场发出的阵阵恶臭仍然不能被掩盖。战场边缘上,济空和老者矗立在那里,凝望着这数万具腐烂的尸体,济空连连摇头,老者一叹息。“想当年老夫追随袁崇焕将军镇守辽东,把八旗军队挡在宁锦防线外,而此时此刻,终究还是用汉人的血为满人祭旗了。”我们这才知道,这位被济空连连夸赞健壮的老者是当年被国人辱为汉奸卖国贼袁崇焕大将军的旧部,虽然我们没能知道他的姓氏,但我们可以知道他曾经一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年轻人,你可知袁崇焕大将军舍身报国,堪比岳武穆,怎奈官场失利,如此英雄最终竞被天下人辱为卖国,其冤屈与岳武穆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世道,我大明岂能不亡啊,你看看这些尸首,几天前还都是活蹦乱跳的好儿郎,而现如今.....唉,年轻人,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在想到底是舍去自己救别人还是舍去别人救自己,你要明白,就像躺在这里的将士一样,我们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救人救己是不冲突的,舍己救人不一定要全舍啊。你未全舍自己怎能算是罪过呢,就像在这里厮杀的将士谁愿意舍去生命呢,不都是被逼的的吗?去吧,你还年轻,去救人救己吧”。“老人家,听你一言,犹如醍醐灌顶,贫僧就此别过,阿弥陀佛”。济空转头离去,走出不过二百米,只听老人的声音:“去我那里把那些珠宝带上,留在我这谁也救不了。”济空朝着老人的方向深鞠一躬,轻轻念到:“阿弥陀佛”,随后转身离去,老人刚毅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在夜幕中,在这乱世之中,我们再也没能找到老人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