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一会,姬媚有些迟疑的开口:“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不过我也不能确定。”
“谁?”
姬媚:“说起来他和你还有些渊源,他应该算得上是你师叔。”
听到她的话羿九川不禁问道:“师叔?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姬媚走到床边,在椅子上坐下,“这话说起来就长了,他是你爷爷收养的孩子,我也是听你父亲说的,那孩子是十岁来到你们家的,那是冬天,外面飘着雪花,他身无一物,昏倒在你家门前,你父亲早上打开门发现了他,就将他带到了屋里,后来那孩子醒了,他是个孤儿,没有一个亲人,靠着讨饭才活了下来,后来你爷爷就收养了他,并且给他取名易山,教他学习道法,待他如亲子一般,可是他可能是由于幼时就见过了世间的丑恶,他并没有认真学习道法,而是一门心思钻研邪术,他18岁时用恶鬼布阵,杀了曾经欺负过他的人,你爷爷知道后就将他赶了出去,至于后来他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听你父亲提过,他后来遇到他的时候,他戴着个青蛇面具,难道是因为你爷爷把他赶出去,所以才怀恨在心。”
“不,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我和他说过话,我感觉到他憎恨的可能是我的半妖的身份,也许还因为我是易家的孩子,也许他的事,父亲当年并没有全部告诉你。”
听到羿九川的话姬媚也是深深皱眉,这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他还会出现的,既然他要我死,那么只要我还在,他就不会放弃。”平静的话语,并没有一丝惧怕,仿佛那人要害的并不是他。
“不行,你一个人我不放心,你搬到我那去住吧。”姬媚担忧的说着。
“我不会有事的,放心,一会儿你帮我办出院吧,我回家找找爷爷留下的东西,也许会有关于他的线索。”羿九川看着姬媚轻轻的说。
姬媚听了他的话斩钉截铁的说:“不行,你必须搬去我那里。”
沉静的声音,藏着复杂的情绪,“你知道的,我为什么不去。”
姬媚听到他的话,想反驳,却又不知道有什么理由,是啊,不能。她有些泄气,声音带着沮丧:“我去给你办出院手续。”
看着走出房的姬媚,羿九川轻轻闭上双眼,也许他今生注定只能一个人生活,爷爷说过,守着斩魂刀,它虽然会招来鬼魅,可是终有一天会带他重入光明,他不知道爷爷为什么会这么说,自从接管这把刀开始,这十年间这把刀带着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灵异事件,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地方,最终他带着它回了家,他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也许他会死吧,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一直都是一个人。
出了院,羿九川抱着斩魂刀回了家。
如果此时秦姒柳在,她会知道这个地方她曾经来过,这里是古董街尽头,最里面的那三间古色古香的三层阁楼,朱红色的大门透着古韵,两个青色狮子口衔扣门环一左一右的挂在门上,抬头就能看到雕花红木的牌匾,匾上两个龙飞凤舞的两个大字“易宅。”
羿九川轻轻推开大门,慢慢走了进去,书房有些超凡的安静,梨花木的书案上摆着,毛笔,纸镇,砚台,还有一叠符纸,没有一点灰尘,看得出经常打扫。
旁边一个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书籍纸张暗黄陈旧,都是一些符咒之类的书籍。
羿九川在书架上翻找了半天,找到了一本爷爷的笔记,他轻轻擦拭了一下书的表面,抹了一把那并不存在的灰尘,轻轻翻开,仔细阅读。
五个小时后,羿九川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合上了笔记,将它放回书架,笔记上的记载基本上和姬媚说的一样,可是爷爷的笔记里并没有易山被赶出家门后的记载,也就是说自那以后爷爷再也没有见过他,还是因为某些原因爷爷并没有记录下来,那么父亲有没有告诉爷爷见到易山的事。
如果那戴着青蛇面具的男人真的是易山,那易山又是为了什么这么恨他,而且,易山似乎很了解他,不然他不会一手促成周齐这件事。
就在这时一阵若有似无的笛声响起,羿九川耳朵动了动,这笛声他感觉很熟悉,侧耳听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了,这是那戴着青蛇面具的男人吹笛的声音,而且这距离似乎离他并不远。
羿九川转身拿起斩魂刀向外跑去,笛声隐隐约约,应该就在古董街这一带,刚向前跑了几步,还没走出院门,那笛声确停了下来。
晚上古董街的人并不多,寥寥无几,不复白天的热闹,羿九川在街上走了一圈,一一观察过去,却没发现任何问题。
难道那戴着青蛇面具的男人只是路过?或许吹笛的不是他,一切只是巧合?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色,繁星满天,夜风徐徐的吹着。
羿九川想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等他找上门了,那人这么恨自己,必然还会来找自己。
是生是死他其实并不在意,他其实更怕的是连累他人,如果这次去鬼区,他死在了那里那么秦姒柳他们,也将永远留在那里。
一次他可以救,两次也可以救,可是如果哪次自己不在了,那他们怎么办?也许像自己这样的人真的只适合一个人,也许该离开了吧,不然只会把他们带入危险之中。
第二天秦姒柳来到医院,推开病房门却看见空空如也的屋子,她走到护士站,结果得到的消息是羿九川昨天就出院了。
风一样的跑出医院,开车来到警局可是羿九川并没有来上班,那他去哪了呢?不知道为什么秦姒柳总觉得心慌慌的,好像这个人又要不见了一样。
李峰来到办公室,看着一脸失魂落魄的秦姒柳,纳闷的问:“头儿,你这是怎么了?”
就在这时赵斌快步有了进来,“头儿,局长叫你过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