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进行到现在,协约国也是生无可恋,一个意大利好歹也是有过百万的军队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打成了狗!
只能说是自己高估了意大利,还是说低估了中华帝国?
这些都不重要了,当飞艇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空军部队的重要性又再次被人们发现了。
德意志帝国的飞艇部队空袭了协约国的俄国,法国以及其他的中立国。奥匈帝国的军队其实战斗力仅仅比意大利的士兵稍微好点,但是在德意志帝国的帮助下还是可以抵挡住来自于俄国和意大利王国的进攻。
可是此时意大利王国已经投降了,奥匈帝国用来对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也全部调往俄国战线。
此时的俄国也是内忧外患,农民们的起义越来越频繁,那个该死的布尔什维克党真的应该被烧死!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简直被气疯了,这些奴隶越来越放肆!自从自己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后,这些奴隶不仅不感谢帝国还屡屡造反!此时的前线战况愈发吃紧,是不是又该“征兵”了?
对于贵族来说,“征兵”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让手下的农奴直接拿上枪,我想他一定会是一名好士兵的。
反观德意志帝国,此时他们是越打越起劲儿了,刚刚开战时双方还不相上下,各有胜负。可是越往后面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就越来越凶残,直接推平了协约国的附属国和中立国。在中华帝国远征军胜利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协约国的士兵们更是士气大增,大有一种一枪在手,世界我有的感觉。
美国的军队没有直接派往战场,而是向协约国的军队提供后勤保障。没错,这一战协约国所有的物资都是由美国按照市价四分之一的价格提供的。
战争进行了一个月后便以协约国有条件投降,虎头蛇尾般地结束了。
可是,蛋疼了!
眼看协约国就要胜利了,胜利者之间的战利品分配就成为问题了。
1866年5月1日,中华帝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一战的合会便开在京师。
来华的各国使节无不惊叹中华帝国的强大,“汽车”与之相配的“公路”都在京师内随处可见。还有京师郊外一个冒着黑烟的工厂,在现代那叫污染,在当时那叫强大!
合会开始,说是合会其实就是胜利国之间的分赃!
因为协约国是有条件投降,所以协约国的军队是不受这次合会限制的。但是割地赔款还是要有的。
于是同盟国之间就旁若无人地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
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在撕逼,他们都想要俄国的某块领土,又或者是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在争论某个海外殖民地等等。
经过数天的努力合会成功达成协议,协议如下:第一,协约国向同盟国支付八十亿英镑(英国支付三十亿英镑,法国支付二十亿英镑,意大利和俄国各支付十四亿英镑,还有两亿英镑由其它协约国的附属国支付),其中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各占四分之一,美国和奥匈帝国各占八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由各个协约国的附属国平分;第二,意大利和俄国割让与奥匈帝国接壤的领土。(当然,其中有中华帝国的帮助,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强大,德意志帝国将会成为中华帝国的敌人。中华帝国交好的奥匈帝国便会是下一场战争之中中华帝国的桥头堡)法国和俄国割让与德意志帝国接壤的领土。美国获得各个协约国国家的最惠便利国权力。(毕竟现在他们是商人)中华帝国获得了所有在太平洋上协约国的殖民地。(还抢先吞并了1795年建立的夏威夷王国。);第三,愿世界和平不再发生战争。
至于协约的最后一条,那纯粹是扯蛋!不过表面上还是要写的。
有人欢喜有人愁,合会之中德意志帝国还不断支持协约国的各方,这一点令除中华帝国以外其他所有同盟国成员吃惊。还时不时地削弱同盟国成员的利益,就比如说割让给奥匈帝国领土被德国硬生生地减少了五分之一。这是想要拉拢协约国的人,为自己争霸世界做准备啊!但是他拉拢了协约国,却在自己身边埋下了炸弹,德国的做法激怒了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三的中华帝国和奥匈帝国!
不管怎么说一战结束了,但是二战爆发的种子却被埋下了。
和平,永远只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