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我中华帝国的军队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征作战。"帝国军部部长张宇轩铿锵地说道。
秦羽将目光投向议事殿外,摸了摸下巴,说道“帝国的时代来临了,命令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帝国的十大集团军,五个岛国雇佣军甲级师团,除了驻扎在美国附近的第五集团军和岛国雇佣军第一,二师团外,驻扎在南洋的第三,四岛国雇佣军师团。驻扎在岛国的中华帝国陆军第一集团军撤回帝国本土,由帝国第十集团军接管防御,其余军队开始立刻开拔前往帝国边境。”
“陛下,中华帝国藩属国的藩王来了。”侍卫长来到秦羽身边说道。
秦羽挥手示意,随着帝国的强大,曾经属于中国在清王朝衰弱以后就逐渐脱离帝国控制的藩属国此时又巴巴地来附庸中华帝国。
汉武帝时期,中国就拥有了50多个藩属国,主要集中在西域(新疆、中亚)地区,同时也包括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藩属国王必须定期朝拜中国皇帝,下跪磕头,而且要‘触地有声’,他们还必须提供本国的土特产作为‘贡品’献给中国皇帝,当然中国皇帝回报的赠品比他们的贡品价值更高,以显示中华民族的富有、威严和礼仪。
周边国家之所以‘愿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一是羡慕渴望富裕的中国文明,希望成为中国这样的国家;二是畏惧和害怕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希望得到中国的政治、军事保护:汉朝的军威远播中亚、欧洲里海、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唐朝的富丽堂皇影响到印度、阿拉伯和东欧地区。
一直到明朝和清朝,中国还拥有40多个藩属国:新疆、西藏、蒙古实际上成为中国领土,只是名义上还属于藩属国地位,另外中亚的一些游牧民族国家、朝鲜、越南、日本、老挝、柬埔寨、缅甸、暹罗(泰国)、爪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锡兰(斯里兰卡)、马六甲(马来西亚)等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不过如今秦羽可不愿意再当冤大头,面子能当饭吃吗?
就像打牌的人所说,在牌局结束之前赢的钱不是钱,而是纸。只有赢到自己腰包里的才是钱!
而藩属国毕竟不是帝国的领土,而是拥有自治能力的,不能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就不是自己的!
当中华帝国如风卷残云一般将“不听话”的剿灭之后,曾经的中华帝国的藩属国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擦累!中国神马时候又这么吊了?
秦羽看着大殿下跪着的十几个藩属国王,秦羽在心中冷冷地一笑。
不过对于中华帝国还算忠诚的高丽和琉球秦羽还是很感觉对不起的。
这两个国家都是在最后时刻被清王朝给买了才被迫跟了岛国的。特别是琉球,琉球就是今天日本的冲绳。自明初以来,琉球与中国的关系就很密切。清朝建立以后,琉球使节于1646年来华,受到顺治帝的接见。从此,琉球使节与清廷往来不断。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为正使出使琉球。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与庆贺、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直至19世纪60年代,琉球始终承认自己是清朝的藩属。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登极,讽示流球朝贺。琉球国王遣其子赴东京贡献方物。日本天皇下诏,以琉球为藩属,1873年又列琉球为府县。1875年5月.日本强令琉球国王停止对中国的“朝贡”,并派军队驻扎琉球;为了消失中流之间“宗藩关系”的痕迹,6月又强令琉球改用日本年号。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事实上将琉球置于其统治之下。琉球国王不堪日本的侵略压迫,于1877年4月密遣紫巾官向德宏等人来华,呈递国正密信,恳求阻止日本的吞并行径。
1879年3月,日本政府派兵占领琉球,3月30日正式宣布琉球为冲绳县。1879年7月3日和23日,琉球国王又密令紫巾官向德宏两次赴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问罪于日本。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人到北京总理衙门“长跪哀号,泣血吁请”,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怜二百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援救琉球。虽然清政府与日本再次进行交涉,但由于日本的蛮横和清政府的软弱,琉球终为日本所吞并。清朝与疏球的宗藩关系也就遂告结束。
但如今历史已经改变,秦羽恢复了几个藩属国的资格。分别是高丽,琉球。并将中亚地区向往中国的五族纳入帝国藩属,独立成为小国。
统一由中华帝国进行军事训练,使用和中华帝国一样的武器装备,方便今后补给。中亚五族每个族都组建一个五万人的骑兵军和一个2000人的步兵团,战时组建成为8000人的步兵师。仅仅在中亚战时,就可以组建一支二十五万人的骑兵部队和四万人的步兵。
至于高丽,则常备陆军二十万,战时组建成五十万。而琉球,因为地小人少,仅组建了一个守备营,战时组建一个守备团。
面对即将来临的1866年,秦羽倍感希望,当战争系统重新开放,帝国的刀锋将直指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