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农民生活已极为困顿,传播“太平善道”的道士张角假托神灵,很得广大农民信任。张角自称“黄天泰平”,与他分布各地的信徒在同一日里一同起兵造反,各地纷纷响应,焚烧郡县官府,杀害地方官员。
曹操则在此时被朝廷任为骑都尉,跟随皇甫嵩讨伐颍川的黄巾军。骑都尉是二千石的官,所以,这是曹操很重要的一次晋升。
曹操也很珍惜这次机会,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曹操作战勇敢,配合皇甫嵩多次打败黄巾军,因功升为济南国相(东汉国相和郡太守职务相当,而且是诸侯王国中真正的统治者)。
曹操到任后,发现当地贪腐横行,地主豪强借祭奠西汉的城阳王刘章之机,大肆淫祀之风,而且和官员利用祭奠的机会,搜刮民脂民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曹操可不是那些只知道碌碌无为,平稳度日的普通官僚,为了整肃风纪,大展宏图,曹操先是上奏朝廷罢除了八个贪赃受贿、声名狼藉的县官,又禁绝奢侈的祭祀活动,一定时间内郡国内秩序较为安定。但曹操很快发现,他做的这两件事太过冲动,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很可能威胁到他的安全,他只是愤青,绝不是愣头青,不论是地方豪强,还是可能与京官勾结的地方官吏,在世风日下的环境下,曹操都不想结仇太深。
为免引起家祸,曹操决定上书朝廷提出辞去济南相,要求留在京城做宫禁保卫。
等到的诏书是调任东郡太守,东郡太守和济南相职位相当,是一次平调,显然朝廷并没有调他进京的意思。
曹操想等更好的机会,再次上书朝廷,以有病为由辞任东郡太守之职。
但曹操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之后,为了获得东郡太守之位,他几乎拼尽了全力。此是后话。(注:所有史籍都没有说明曹操为何辞任东郡太守,我认为曹操是因为时局混乱,不愿就任。)
就在曹操认为朝廷会放他回家的时候,等来了朝廷的回复:再任议郎。曹操再不是之前不知天高地厚的浑小子,他已经三十岁了,对这种取悦天子的闲职毫无兴趣,干脆以有病无法赴任为由自行回家,大汉朝托病回乡的事很多,一般情况下,朝廷也不会追究。
回家后,回归草民身份的曹操在城门外筑了一间精致的小屋,闭门读书,闲暇时以狩猎自娱。好在他父亲在官场还算得意,只要他不再闹出动静,对其家族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这样过了一年半载,曹操三十二岁时又被征为都尉,虽说职位略低于太守,但都尉是武官,有兵权,曹操没有再推辞,欣然上任。
曹操在都尉任上默默无闻地干了二年,一天,一位地位显赫的刺史带领一帮人主动找上了门。
找他的是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劝他一起联络地方豪强,废掉汉灵帝,另立合肥王为帝。
这真不是一种小事,这些人找他估计也是看到曹操得罪人多,仕途不顺利,实际上,近三年,曹操几乎被人遗忘,但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曹操早以今非昔比,再也不是当年的愤青和刺头,对时局有自已独到的看法。
曹操断然拒绝了王芬等人的请求,并劝道:“废立皇帝,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如商朝的伊尹贵为宰相,地位极高,而霍光承托国重任,位极人臣,又有太后和同僚相帮,另外昌邑王继位时间短,没有位高权重的人做帮手。所以他们能够得手。你们只看见他们成功,而没有想到现在的难处,我看很危险!”
曹操的话王芬等人也没听进去。
不久,王芬的阴谋败露而自杀。
也许王芬的事对汉灵帝产生了影响,也许大舅子何进的权太大,令灵帝不安,也许各地蜂起云涌的反叛令灵帝害怕,总之为了更好地掌握军队,保卫京师,汉灵帝下令设置了西园八校尉,而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八校尉之首则是宦官蹇硕(就是被曹操杀了叔叔的蹇硕)。
当然曹操怎么也没想到这次转任校尉,竟成为最无作为,最为凶险的一次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