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1廉州采珠人
古时,在GX廉州合浦海岸上,居住着一群靠采珠为生的人,人称“采珠人”。
记载中,采珠最盛行于唐朝,而那时海珠由官府垄断。而沿海岸土地贫瘠,粮食难种,便有了大批人替官府采珠进贡朝廷,得以换取粮食生计!
此类替官府采珠人又称“珠民”,深海采珠技巧也不断传承下来,甚至不乏有众多女性也有一身过人的采珠本领。
本领虽有,但采珠人于茫茫大海采珠又谈何容易,处处充满艰辛和危险。明朝廉州知府林兆珂在《采珠行》有写:“哀哀呼天天不闻,十万壮丁半生死,死者常葬鱼腹间。”可见,古时徒手作业采珠之不易。可以说是“以命换珠”。
廉州合浦边线,正是寒冬至极,浓雾蒙晨。
刘老就从家里走了出来,寒风凛冽,不禁裹了裹破旧衣领,匆匆走向了隔壁一户人家轻声喊起来:“五狗子,该起来了……”。
不一会传来一阵悉悉嗦嗦声音和小声回应:“来咯来咯,别着急催噻。”
五狗开了门,一张沧桑的脸先探了出来,一看就是常年经受日晒风吹,海水浸泡的肤色,略微有些泛红。身材不高,肩上抗了个小麻袋。见了刘老后,二人也没多说什么便朝这浓雾走去。
刘老和五狗早就商量好了,这趟出个远海,所谓远海也不是特别远离海岸,但是很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水深还在人所能及的地方!他俩想去早在几月前投了大量食料的位置碰碰运气,运气好采上几只大蚌,开上几个大珠,交给官府,多换点麻布小米就过一个好年。
天渐渐明朗,两人很快便走到了码头边,清晨一切都很安静,只有很规律的海浪扑来的声音。
一路无话,仿佛多说一句话,热量都会被吸走。望着茫茫大海,刘老熟练的解开了一条小船,五狗将肩上麻袋往船上一扔,便踏上了小舟,二人分坐小舟两头,面对面的急速划桨。表面看起来羸弱的刘老这一上船,竟然好像一下子浑身充满力气。海风迎面扑来,二人都皱着眉头。他们知道,如果不抓紧时间,可能会采到晚上才能返还,白天都不见得能安全出海,到了晚上,不易辩识方向,就更加容易葬身海底。
他们驶出的地方名叫“望断池”,采出珍珠相比较多且大属上品,但是因该池水深浪急,恶鲨云集,珠民下海采珠多葬鱼腹,而珠民家属常在岸边企盼亲人归来,往往失望而归,因而得此名。
清晨,海面风平浪静,但谁又知道水底到底隐藏了多少危险生物。
太阳升起半空,俩人速度也逐渐慢下一些。经过长时间的划桨,二人的身体逐渐暖和发热。刘老松了松脖子的衣领,放开了手中的浆,转头朝向大海,撩了撩下身裤子,跪了下去,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拜这龙王老子有什么用咯,每次出海还是死这么多人,糟费了这个力气!”五狗朝着刘老喊道,但手中还是不忘划着桨。
刘老回头看了看五狗:“你个野仔,可不要瞎说,惹怒了龙王,我出海盘珠几十年咯,每次肯定要先拜上下这龙王,不然……”说到这刘老顿了顿,后面的话他没有接着说下去了。刘老转过头,长叹了口气,他知道,五狗一家有五兄弟,五狗最小,五兄弟都是采珠谋生,在一次远出海采珠时,三兄弟都葬身海底,唯独老二是被猛鱼断了条大腿保了一命回来,而五狗那时年龄尚小没有出那趟海,想想在五狗心里是怎样一个创伤,对龙王的尊敬要想在他心里建立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每天死些采珠人已经不是稀奇事,但像五狗这样惨痛的也不多见,当然能活着回来的,一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这无疑是让家人最开心的,能让一大家子过上很久的饱饭日子,谁都不想让亲人去从事采珠这个行当,但是生存在合浦的人,不去走采珠这条充满风险的路,是无法撑起自己的家庭的。
而五狗这亲兄弟们留下的一大家子,官府也并没有给过他们多少的补偿,而五狗五兄弟平常都是最特别照顾五狗,所以五狗小小年纪便很懂事,抗下这巨大家庭的压力,如今家中空留老小,还有这个残疾的二哥,所以五狗出海采珠的频率是别人好几倍,但也是因此,练就了一身顶尖的海底功夫,在合浦一带都是小有名气。
五狗对这片海有着深深的痛恨,但他又不得不依靠这片海,来维持生计。
而刘老,五十多岁的年龄,在采珠这个行当来说,也是非常罕见的了,必定有着一身下海盘珠的经验,哪里有大珠,哪里水凶,刘老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年纪大了,在水底行动的能力也弱了不少。
本来这种寒冬时,不会有人冒险出海的,更别说采珠了,而五狗和刘老却偏偏要铤而走险去搏上一搏,水冷,水怪活动也肯定不会很频繁。
已经快是临近中午了,阳光刺下,海水湛蓝,风平浪静。
五狗从麻袋里掏出了几个馒头,那是他大嫂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扔了一个给刘老问道:“还几远哦?热头都这么高了!”
“莫慌莫慌,快了,差不多就在这一片子。”刘老抹了抹额头汗珠,阳光射在他深深的皱纹上。
五狗便开始动了起来,将麻袋抖了下来,一大片零零散散的东西撒在船板上。不是亲眼看到绝对想不明白这小麻袋能装那么多东西。
一捆麻绳,粗而剌手,一看就是特意新编的没怎么使用过的,大概三四十米长。这片礁石很多,五狗预想下海大概二十来米左右,那是他的极限了,但是越往下就越容易碰到好的大蚌,当然,如果没能控制好气和时间,便会直接抽搐窒息于海底,就算被拉上来,也难以回天了。
五狗熟练的将身上衣服脱光,直剩一条贴身裤衩。越往下海水冰冷刺骨,这对下水的人更是非常大挑战,下面呆久,血液不能通畅流动,丧命的几率翻了几番。五狗舒展着身体,尽量让自己热起来。
五狗身材虽不强壮,但是浑身光滑柔软,就像一条海蛇一般,这是常年水下生存,大海磨练出来的身体,就算来七八个善水的大汉到了水下,也肯定拿五狗没招,这种人,在水里的生存能力比在陆地还强。
五狗往自己右边小腿绑上一把约三寸长小刀,刀虽不精致,但看得出来绝对非常锋利,刀口很亮,肯定花了不少心思打磨。接着五狗往头上裹了一块油布,紧紧地箍住了双鬓。
刘老也没闲着,将麻绳整齐的摊开。绳端大概两米位置系上一个小竹篮,剩下的两米是用来绑身上的。竹篮用来装采来的贝。系好竹篮后刘老用力扯扯看系的结实没有,一边说道:“这趟你先下去,我上面接应,累咯就赶紧上来换我。”
“你一大把年纪就别再成天想着下去咯,放心我可以搞妥实的~”五狗用手划了划海面,很凉。五狗接过刘老的绳端,系了一个水结,套自己腰上,用力一拉,腰骨就套住了。运气不好的在水底若碰上些水怪,除非一口吞,不然不管是被咬了头还是脚,到底还是能拉回来一些尸骨回岸的,下水的人都有心里准备,死了也尽量希望自己能最后能留点尸骨葬在黄土里,采珠人任谁都厌恶这片大海。
要准备下水了,五狗拿起一个猪尿泡,吹满气,扭紧后用一根细油绳活结一系,接着用手压一压,并不漏气。这种油绳系的松结,到水底要换气的时候,只需要嘴咬住猪尿泡口,一只手一拉,吸上一口气,再一收,就换气成功了,这样一个猪尿泡大概能换五大口气,多了,就不好下潜了。
祖祖代代流传下的方法,人类智慧的结晶,到这里显得非常适用。而五狗这样的采珠人,在于大海的抗争中,身体肺部也早已能顺利适应水下水压,一口气在水底不做大动作可以待上十多分钟。采珠人的身体血液在海下,流动极慢,充分利用氧气,也极大减缓氧气消耗。这种基本身体适应技巧,做不到的,就无法在这茫茫采珠人群中生存。
五狗把猪尿泡卡在腰间,用手掌浇了点海水抹了抹眼睛,咬了咬嘴唇,嘴巴嘬成圈形状,接着胸腔不可思议的鼓起,又平复下去,又鼓起,重复了好几分钟。五狗已经把自己肺部血液充分挤压进氧气。
五狗看了看一边握着绳子的刘老,点了点头。
刘老想张嘴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嘴巴微微张开,一动不动目视着五狗。
谁都无法预知,五狗能不能再浮上来,能不能完好无损上来。
刘老苍老脸颊有些泛红,眼睛被阳光刺的却又想极力睁开。
接着,五狗五官皱在一起,微微眯下了眼睛,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双手前升,带着麻绳和竹篮,滑溜柔软的身体,一头笔直跃入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