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杀了这两个奸细后下令来日便开始迁都,李儒再次献上一策,迁都大事,今钱粮缺少,洛阳富人极多,可将他们籍没入官,但袁绍等门下,抄家灭门,必得巨万!
于是董卓纵使军士***女,夺人粮食,百姓啼哭之情震动天地!这还不算完,临走之时李儒不想留给义军任何资源,一把火将洛阳烧为了一片焦土(三国演义中写的是董卓干的,目测是为了给董卓增添仇恨值)。这便是之前我们提到的李儒最为著名的焚城事件,毒策士之名也由于这件事大为传播。
这时候董卓部将赵岑见董卓已经抛弃洛阳而走,便献上汜水关投降,孙坚立刻带人占据。刘关张三兄弟则杀入虎牢关,各路诸侯皆引军而入。孙坚占据汜水关后立刻飞奔至洛阳城。
“士卒所到之处均火焰冲天,黑烟漫漫,二三百里不见鸡犬人烟。”
--飞马来报
难以相信这里是都城,孙坚立马派人扑灭火焰,搜寻幸存者以救助。在孙坚灭火救人的时候,十八路诸侯正聚在一起论功行赏,每个人都认为攻破汜水虎牢是值得庆祝的,董卓也败走洛阳,这更是大喜一件。除了曹操,曹操找到袁绍,看见了这帮诸侯,他不解的问道:“董卓逃窜,何不乘胜追之?”袁绍回答,大家都累了,还是别折腾了吧。曹操说,董卓已经猖狂到劫持天子焚烧都城,现在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我们,现在正是一战定乾坤的时候,你们在等什么?结果这次不光是袁绍了,众诸侯都说不可轻举妄动,曹操大怒,说了一句十分著名的话,“竖子不足与谋!”(觉得不熟悉的建议查下鸿门宴),然后自己带着万余人去追赶董卓。
这里停顿一下,这一幕我感觉很熟悉,在不久之前,同样是董卓乱政,同样一群人都无所作为,同样是一个人站了出来,同样以最强烈的态度,最激愤的声音高呼正义,就像现在的曹操一样。那时候站在这个位置的人,是袁绍,是英雄登场的时刻,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那个在董卓利刃面前也敢站出来说“吾剑亦利!”的人会变成这样,或许是名门的生活让他不愿冒险,或许正是曹操后来评价的见小利决,大事优柔寡断的性格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使得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英雄。
但正如开篇所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演义讲述了历史的重复,袁绍正是一个例子,他会用自身来阐述一些事情,比如黑暗总会笼罩,比如英雄总会出现,又比如,英雄终会褪去英铠。
董卓行至荥阳地界,太守徐荣出来迎接,李儒再次出谋,为防追兵,令徐荣埋伏于荥阳城外山坞旁,有兵追来便放他通过,传消息于本部,正面迎敌,然后徐荣从后杀出截杀,杀敌之后更使后来者不敢再追。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简单?这是战术中有名的围杀法,也就是这一招,让曹操差点命丧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