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在一个地势较高的路口停了下来,南宫浩然拎着重重的行李带着晓荣一起下车。路边停着几辆带蓬的马车,枣红色的马很漂亮,车子多用红布包裹,很喜庆,每辆马车有三排座位。晓荣思量着乘马车估计不便宜。
南宫浩然说他家就在前面的村子,不远,二人决定步行回家。行李很重,南宫浩然拎了一阵儿,晓荣过来帮忙。走了一段,晓荣问:“到了吗?”南宫浩然说:“马上就到了。”走了一阵,晓荣又问:“到了吗?”南宫浩然又说:“马上就到了。”如是问了几次,最后,穿过一个胡同,终于到了!
南宫浩然的父母满面笑容地迎出来,他的母亲身板硬朗,干净利落,待人热情亲切,相当外场的一个人,尽管已五十多岁,头发仍旧乌黑,鲜有几根白发;他的父亲身姿挺拔,鼻梁高挺,目光清亮,和蔼可亲,见到晓荣就笑呵呵地请她入座,让晓荣很愿意去亲近,晓荣一眼瞥过去,他的鬓角已花白。后面跟着一名三十几岁的女子,面貌和南宫浩然有八分相似,大眼睛,双眼皮,国字脸,厚嘴唇,一看就是很好相处的模样,据介绍,这就是南宫浩然的姐姐南宫彩萍。
进到屋里,晓荣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晓荣猜测应该是南宫彩萍的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儿,十几岁的模样;小的是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儿,长得真是漂亮,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有些害羞地躲在他姐姐的身后。两个孩子一见南宫浩然就喊舅舅,见到晓荣就喊“舅妈”,这一声把晓荣臊了个大红脸,这种称呼……晓荣忙把带来的零食分给姐弟二人。介绍下来,姐姐叫如玉,弟弟叫从文。据说从文和南宫浩然小时候一个样,南宫浩然的母亲就指着相框里南宫浩然小时候的相片热情地为晓荣做介绍。她讲的是本地方言,晓荣连蒙带猜,也就听懂一二分。
晓荣坐下来,仔细打量着这个屋子。南宫浩然家的房子和左右邻居家的房子合起来,刚好是一个合院建筑。据南宫浩然的母亲说,这几座房子原来都是她家的,是她奶奶那一辈盖起来的,只是后来被生产队分给了各家。他家的房子有两层,一进门就是客厅,客厅里面是一个小房间,小房间旁边有一个楼梯通往二楼。客厅进去右拐,是一个超大超宽敞的厨房,其实是厨房连着一个很大的厅,厨房上方是一个天井,本来是露天的,后面用一块玻璃钢蒙了起来。再往里,又是一个楼梯,通往耳房。整座房屋都是土木结构。据说曾经经历了一次大地震依然屹立不倒,仔细看去,房屋还残存着当年地震留下的痕迹。
南宫浩然又领晓荣去了他家的新房子,那是一座只盖了房顶的建筑,飞檐翘壁已见雏形,据说当年她母亲本准备盖了这座新房子给南宫浩然娶媳妇用,结果南宫浩然学习成绩优异,一路向上,眼见房子用不到,就搁置下来,在大院子里养养猪,养养鸡。南方的鸡个头果然长得大,据说半年就能长到六七斤,晓荣记起自己家养了八年的老母鸡,还是那么一点点大。猪果然是白色的,条子很长,据说这个品种的猪长肉也快,个头可以长到很大。
不一会儿,南宫浩然的母亲来喊吃饭了。满满一大桌子的饭菜,自己家腌制的腊肉,自家制的套肠,新宰的鸡,煮山药、煮青菜等时令蔬菜,还有自家腌制的又酸又辣的腌菜,味道好得不得了。
晓荣对这一切都很好奇,别具特色的饮食,这与北方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还留有历史的印迹。南宫浩然所在的城镇是一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听说古镇正在大规模的搞开发,以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晓荣希望能够在这个假期,好好的体验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领略一下这里的古风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