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搬回了SD晓荣就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吃的是棉籽油,冬天穿的是自家种的棉花弹出的棉絮做的棉袄,盖的是妈妈亲手絮的棉被。棉花是SD主要的经济作物,晓荣家大部分的田地都种的棉花。
种棉花是一个相当花精力的活。很多工序需要人为参与,不像种麦子,只需要浇浇水、施施肥、打点儿农药就只等成熟收割了。
棉花种子拿到手后,浸在水里泡一到两天,种子发出小芽就可以开始播种了。最初几年,童大山都是拿个小锄头刨浅浅的小坑,桂枝撒种子,然后再用脚把坑填上。后面一些年,童大山拉着一个小小的简易播种机,桂枝负责一路跟着撒种子,晓荣则一路跟着填土盖上种子。
等苗出齐了,就需要用挪苗器把出密的苗挪到出苗稀的地方,保证两棵棉花中间相隔至少半尺以上,这样棉花以后结的桃子才会多。挪苗器酷似做蜂窝煤的工具,对于晓荣来说,做这个活甚是有趣,只是要花些力气。
待到棉花长到一尺半高,就需要给棉花掐顶了,这一步可以保证棉花发出更多的枝桠,从而结桃子更多。只需要一趟顺着陇沟,把每一棵棉花顶上的嫩芽掐掉,这活儿可是晓荣擅长的。过段时间,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嫩嫩的小桃子结了好多,就可以给棉花打叉子,打边顶了。打叉子就是把棉花主干枝桠处新出的嫩芽抹掉,避免发出更多的枝桠;打边顶就是把每个枝桠顶端的嫩芽掐掉,防止枝桠长得过长。这两步都可以把已结出的桃憋的更大,避免落桃。打叉子的活在棉花开之前要反复做很多次。
从这个时候起童大山就要一遍遍的打农药,防止棉铃虫把幼桃咬掉。对于逃脱升天的棉铃虫,晓荣从不会心慈手软,将棉花叶子一折,一压,再一拉,可恶的虫子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了,晓荣是实至名归的棉铃虫杀手,她消灭的棉铃虫可以以千记。不知道是药效不好,还是打药的时机不对,棉铃虫总是一茬又一茬的生出来。直到多年后抗虫棉出现,才免了不少打农药的活。
再过一段时间,棉花开花了,有黄色的花,也有粉红色的花,待到花落,真正的棉桃就结出来了,这就是棉花的果实。棉桃一天天长大,待长到小鸡蛋大小,棉桃就成熟了,棉桃慢慢的裂开,露出白白的棉絮。棉桃只有完全开放,棉桃的皮变成黑褐色才能拾棉花,拾得过早棉花水分太大,不够绒,难以晒干,而且卖棉花的级别不会太高,价格上不去。八月十五左右,是棉花成熟的季节,白花花的棉花开了一地,开得过剩的洁白的棉花还会垂落下来。两只手迅速的抓着左右的棉花,放入腰间系着的棉花包里,收获的快乐是兴奋的,愉悦的。
晓荣还记得有一年棉花高产,雪白柔软的棉花堆满了一拉车。在地里不停的用手抓着蓬松柔软的棉花,每个人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临近深秋,待最后一批棉花拾干净,将剩余的桃子揪回去,就可以拔棉花柴了,这可是一年做饭要用的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