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荣带的生活费有限,每年的学费不低,平时花费已经降到最低,光节流效果有限,晓荣开始考虑勤工俭学,无奈路子不多。
晓荣和春花首先经人介绍得到了一份派发报纸的工作。每人一大摞报纸,一个片区,从一楼爬到顶楼挨家挨户把报纸插在住户的门把手上,通常一梯两到三户。这个活儿对晓荣来说容易得很,她最麻利的就是腿脚,结果她任务完成的相当快。
不过这样的活儿并不多,后面又得到一份当街派发报纸的活儿,这就不是力气活,要考验人的脸皮儿的。看到身边过去一个人,就跑过去把报纸发到人家手里,脾气好的,接过去塞包里,大部分接到手里随手就扔了,还有就是理也不理径直走的。偶尔遇到做买卖的,知道纸张有用,就多要些,这个时候就偷偷塞一小打给他,大家都高兴。
春花有个女生老乡很能干,能说会道,不但做了推销化妆品的活儿,还在女生宿舍做起了小买卖,赚得盆满钵满。估计因为精力大都用在了做生意上,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晓荣赞叹这位同学的经济头脑,可惜她一没门路,二没点子,三没消息来源,只好走最老的路。
大二开始,晓荣加入了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会。这是一个独立于学生会的组织,由各个学院挑选几名学生,主要针对各个学生宿舍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自管会有四名成员,一名是纺织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是位身高一米八几的大帅哥,还有一名主意多、人又漂亮的大三师姐,另外一名是私立贵族学院的女生,做事风格干净利落、气场很强。自管会组织了以宿舍为单位的手工艺品比赛,晓荣负责鼓动各宿舍积极参与,最后结果出奇的好,各种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几个学院的辅导员都在自管会负责老师的陪同下前来参观,纷纷满意地点头。老师们最后还对手工艺品评了奖。晓荣宿舍的参赛手工艺品是一组面塑,是晓荣主导,大家献策的成果,最后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当然参与奖人人有份。
自管会负责老师给了晓荣一份打扫女生宿舍楼的勤工俭学机会,晓荣很感激,也很珍惜这份工作。整个大二下学期,晓荣每天凌晨大家没起床前,晓荣便悄悄起身了。她的工作是负责几个楼层的清洁工作,包括拖楼道和打扫卫生间,傍晚时分再打扫一次,打扫完毕再去教室上晚自习。她力气大,拎水、拖地等活儿对她来说是小case,晓荣干得不亦乐乎,她很开心自己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挣钱了,尽管不多。宿舍姐妹除了大姐孙兰对此颇有微词,觉得似乎很没面子之外,其他姐妹都是认可的,并未流露出半点儿嫌弃之意。晓荣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也对大家流露出的善意而感动。“劳动最光荣”,工作不分贵贱,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是值得人尊重的,这些都是晓荣自小就受的教育,所以一切在她看来理所当然,并没给她带来任何困扰。
一天,辅导员把晓荣找去,说有一个贵族小学,希望找一名贫困大学生,过去现身说法,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上学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希望他们珍惜拥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努力学习。辅导员另外安排了一名学生会干部陪同一起过去,而那名学生会干部正是军训时晓荣背过的女同学周玉。周玉人非常和善,言行中都透着大姐般的关怀,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二人到了贵族小学,学生们非常阳光,非常友好,未曾有半点鄙夷或者不屑,他们认真地听晓荣讲了一些自身的经历,好奇地问她一些问题,最后她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总共四百多块钱,由班长交到晓荣手中。头发花白的校长对晓荣说:“有机会带你妈妈来看海!”晓荣很是感激,因为能够看看大海是妈妈多年以来的心愿。
这些孩子的友善与笑脸长久地印在了晓荣心里,晓荣下定决心,将来自己有机会,也要回报社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一些尚在困境中的人,也让他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