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荣不漂亮,不温柔,没有长辫子,没有花裙子,所以不讨男孩子喜欢,幼儿园里没有朋友,没有哥哥,所以她的幼儿园生活孤单而落寞。
一年后,妈妈亲自领晓荣找到了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晓荣上小学了,那一年,她八虚岁。
晓荣似乎是为学习而生的,在小学里的晓荣如鱼得水,她学习好,性格活泼,受老师重视,每年都拿回一张三好学生奖状,到小学毕业,奖状贴了满满的一墙。
每天早晨,晓荣第一个起床,把馒头切成小块,加点儿酱油,加点儿醋,撒点儿葱花,倒点儿油,再倒上开水,自己的早饭就准备好了,匆匆吃过早饭,晓荣就高高兴兴出发去学校了。
晓荣很聪慧,学东西很快,记忆力特别好,但她不是绝顶聪明,她属于资质尚可,勤奋努力型的。晓荣做作业速度不快,遇到问题都要考虑半天,慢条斯理地做。自从上了一年级,每天放学后,晓荣就在院子里认真写作业,天黑了,就在屋里的油灯下面继续奋战。童大山两口子从不需要操心督促她做作业的事儿,反倒是经常半夜一觉醒来,发现她还在做作业,这个时候他们总是说:“晓荣,早点儿睡觉吧。”
小学二年级,晓荣戴上了红领巾,那一年,她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位启蒙老师,她姓杨,人端庄而漂亮,编着一条长长的麻花辫。杨老师经常下课后教同学们唱很多好听的歌曲,如《树林的黄昏》、《童年的小摇车》、《小火车》等,她在音乐的道路上为孩子们开了一扇窗,她的温柔为晓荣的生活带来一缕缕阳光。她有时会带晓荣去她的单身宿舍,晓荣还记得杨老师给她煮的一大搪瓷缸子的面条,还记得杨老师轻柔的帮她洗脚丫。那一年,晓荣第一次参加了运动会,第一次站在一个教室的师生面前讲故事,第一次站在全校区的师生面前讲话,当时她的腿都在抖,声音也在发抖,但当她走下来,她突破了人生中第一个障碍,从此她再也不怕在众目睽睽下讲话了。
小学四年级,晓荣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她是年近六旬的班主任赵老师,她把这批学生一直带到了六年级小学毕业。她在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的教学方法,她锻炼学生速写速记的能力,晓荣的速记能力就是从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赵老师提倡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她在讲课时经常提出问题,如果所有学生都低下头不回答,她往往被气的转身离去,因为怕老师愤然离去,晓荣总是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于是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模式成了这个班独特的风景。这个习惯伴随晓荣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
晓荣学校的厕所在学校东侧,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人来淘大粪用作农田粪肥。每次挑完粪厕所都特别臭,厕所里面下不去脚,大家都很烦恼。晓荣决定做好事,打扫厕所。她去老师家里借了一把苕帚,一个干净水桶,从老师家压水井接一桶水,用苕帚一点儿一点儿把厕所清洗干净。之后,每次淘粪后,晓荣都自动自发地去打扫厕所,她的举动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小学五年级,经老师推荐,晓荣光荣地成为班里第一批共青团员。
赵老师无论从生活、学习还是思想上都对晓荣格外关心。晓荣还记得,一次放学下着滂沱大雨,赵老师把她的黑雨伞和一双雨靴借给了晓荣,第二天,晓荣把捆的皱巴巴的雨伞还给了老师,这是晓荣第一次打雨伞,她还不知道如何把雨伞理顺。赵老师经常为晓荣讲做人的道理,她告诉晓荣:“你只管用心去做事,不用刻意去追求荣誉,荣誉到时候自然就来了。”
晓荣小学一直留短发,都是妈妈剪的,因为性格开朗泼辣,经常被人喊成假小子。晓荣从一年级开始,同桌一直就是男生,晓荣和男同桌也曾经因为过了三八线互撞胳膊肘。四五年级时,新同桌是一个东北男孩,晓荣第一次用胳膊肘撞过去,男孩子无奈而大度地笑笑说:“好男不跟女斗……”晓荣赧然,她第一次知道了害羞,从此,她与同桌和平共处,再没出现过冲突。
小学五年级,晓荣终于有了一位好朋友,她是邻桌的一位女孩,叫阿英,阿英比晓荣长两岁,自幼丧父,他母亲年近六旬,上面有三位姐姐一位哥哥,她温柔体贴,做事有主见,两人诚心交往,互相交换小礼物,周末会到对方的家里串门,晓荣叫她姐。二人在纯真的友谊中交往,这份友谊持续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