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天放听闻,在那个世界里,最为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的筋斗云、七十二变,三头六臂等神通,尚不足大圣所学法术的十分之一,不由大吃一惊。忍不住说道:“愿闻其详。”
“清风”依旧“徐来”。不紧不慢,徐徐道来。
“老祖一生,修法无数,涉猎甚广,可谓纷繁驳杂,包罗万象,非是老祖贪心不足,而是源于老祖早先心中所坚持的一个理念:艺多不压身。这便如两个人斗宝,你拿出一件,我拿出一件,兜里宝贝多的,自然是最后的胜者。”
赵天放闻言不由点头,回想起来,在西天取经的路上,若不是靠着齐天大圣所学的那一身本领,单靠八戒、沙僧那动不动就“黔驴技穷”的手段,又如何能够渡过重重磨难,最终取得真经呢?
清风将赵天放的神情尽收眼底,心里微微一笑,却没有言语,而是继续往下叙说。
“在封佛后消失的那段岁月里,老祖身处荒山野岭,远离尘世喧嚣,百无聊赖之余,对自己的一生所学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总结和梳理,却不想被老祖悟出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赵天放听到此处,忍不住开口问道。在他的潜意识中,大圣悟出的道理必定非同一般,影响深远。故此忍不住发问。
“我有一问题,你且来回答一下。假设我与你各有三匹马,均分上、中、下三等,所有上匹均优于中匹,所有中匹均优于下匹,假如我每一等级的马都不如你的马跑得快,那么我们俩来赛马,你先出马谁能赢呢?”
赵天放略一思索,开口答道:“自然是我赢,我上、中、下三匹均完胜于你,当然是3比0的结果。”
清风闻言,微微一笑,缓声说道:“那我们就来赛一赛,由你先出马,你第一匹马出什么?”
“上匹!”赵天放不假思索,随口答道,心中不由洋洋得意,1比0了。
“那我出下匹。”
清风依旧不紧不慢,不疾不徐,一付成竹在胸的神情。
“你第二匹马出什么?”
“中匹。”
赵天放想都未想,随口答道。
“那这回合我得一分。”
清风说道,微笑地看着赵天放。
“你怎么就得一分了?”
赵天放连忙质问,自己中匹明明比对方中匹高,他怎会得分?
“我出上匹,自然赢你一场。”
赵天放不由结舌,这才记起第一局自己出上匹的时候,对方出的是下匹,这样一来,自己下一局再出下匹,人家出中匹,岂不是又赢一局,这样计算下来,总比分为2比1,自己竟然完败于对方。
这一结果让赵天放很难接受,明明自己各个等级都优于对方,怎么就会输了呢?其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忌赛马”,但是赵天放一向对文科科目不感兴趣,故而对此一无所知,在此处吃瘪。虽心中不忿,却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老祖所悟出的道理,法术一途,并非越多越好,亦非越高越好,而是适用就好。”
“你怎么能判断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法术呢?而且,如果你掌握的法术不够多,又如何能从容应对不同对手发起的不同进攻呢?岂非很快就会‘捉襟见肘’甚或‘黔驴技穷’了吗?别告诉我你有什么万能法术,可应对一切攻击。”
赵天放毫不避讳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指出了清风话语中的“漏洞”。
清风并没有因为赵天放的急赤白脸而发怒,反而淡淡一笑,对略显激动的赵天放说道:“你且稍安勿躁,再回答我一个问题,还是你与我赛马,你与我各有三匹马,仍分上、中、下三等,所有上匹均优于中匹,所有中匹均优于下匹,假如你手里每一等级的马都不如我的马跑得快,那么我们俩来赛马,依旧是你先出马,谁能赢呢?”
赵天放正欲作答,忽然转念一想,自己每一等级的马都不如对方,无论先出哪匹,后出哪匹,必定是落个0比3完败的结局。但是,如果是换作清风首先出马,情况又自不同了,自己便可以“调兵遣将”,通过适当搭配,赢得赛马。原来这个游戏的规则在这里:谁先出马谁就输!
想通此中关节,赵天放不由冷笑一声,冲清风高声说道:“这不公平!”
“怎么不公平了?”
清风脸上现出一付诧异的表情,摊着双手问道。
“你每次都叫我先出马,然后再根据我出马的情况排兵布阵,你以有心,算我无心,岂有不赢的道理。”
赵天放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声调不知不觉也高亢起来。
“谁规定打仗的时候你必须先出招了?”
清风诘问。
“呃……”
赵天放一时词穷,没有反应过来,有些张口结舌。停顿了片刻,想了想,口中嘟哝道:“这我就不明白了,不是都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吗?下围棋还讲究个先手、后手呢,怎么到你这里就全无道理可言了呢?”
“先手、后手诚然重要,但是你也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又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想当年,老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过车迟国时,与那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斗法,比赛隔板猜物,若不是老祖以分身进入衣柜内,动了番手脚,又岂能取胜。归根到底是老祖掌握了对方的底蕴和手段,才能随机应变,化险为夷。”
赵天放闻言,渐渐冷静了下来。清风的一番话语不由使赵天放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名叫“李小龙”,是那个世界的一位技击功夫明星。李小龙的技击功夫源于一个叫做“咏春”的武术流派,但是经过他的不断领悟、创新和发展,最终开创了自己的武术体系——“截拳道”。
赵天放是位不折不扣的“小龙迷”。技击可以说是赵天放于网络游戏之外的第二嗜好,这也许与网络游戏中打打杀杀的元素过多有关。
平日里什么“武林风”、“昆仑决”、“拳王争霸赛”之类的节目,赵天放没少观看,对参赛的技击高手如数家珍,对比赛中应用的技法也颇有研究。尤其是对偶像李小龙所创的“截拳道”更是情有独钟。
在他学校宿舍的床头上,就挂着一根双截棍,平日里没事的时候,赵天放就会来到天台,模仿电影中看过的李小龙的动作比划几下,时间一长,掌握的技法多了,动作练得熟了,一套虎虎生风的棍法耍下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赵天放对于李小龙的“截拳道”并非只是简单的“爱好”,而是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平常没事的时候,就查资料,看视频,进论坛上心“研究”,久而久之,竟对“截拳道”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按赵天放的理解,“截拳道”之所以称为“截拳道”,是因其精髓在于一个“截”字,所谓“截”者,“料敌先机”也,因为对方无论想发起何种攻击,总会有一个预备性的动作,即“先兆”,根据“先兆”,便预判出对方的攻击方式(比如是用手还是用脚)和攻击路线(比如是直拳还是摆拳,低鞭还是高鞭等),在其还将发未发之际,便提前采取措施,“截”而击之,可谓事半功倍,且常常一击奏效。李小龙正是凭借自己悟出的“道”,击败了无数前来挑战的各流派高手,从而成为那个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武术家。
所有与之交过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束手束脚”,施展不开。自己所会的招术还未完全使出,便已对方被击倒在地。
大多人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李小龙的动作太快,缪矣。其实,快只是执行“截”所必须的条件,这个“截”字才是他不断战胜高手的关键。
李小龙创造性的将“料敌先机”和“先发制人”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技击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超越常人的速度和爆发力,弥补“料敌先机”的滞后,达到“后发先至”的境界,“截”对手于“未发”,终于成就了一段武林传奇。
至此,赵天放对清风的用意,已有了深刻的了解。